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尔虞我嫁 >

第933部分

尔虞我嫁-第933部分

小说: 尔虞我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后那边且不说,就说大哥你,你跟侄子们,难道等我老了之后,就一点儿也不管,逢年过节,都不登门探望我的吗?到时候发现不对,难为就这么算了,任凭我被他亏待不成?!”

    盛惟娆吐了口气,郑重其事的说道,“我是早就想好了的!我这辈子都不需要依仗这个儿子。甚至他如今的存在,就是给我拖后腿的!倒是他,离开了我,算什么东西?!”

    “这么多年了,他都始终看不清楚这个道理,还敢跟我继续闹,还敢继续纨绔放荡……那就别我心狠!”

    “反正,我这辈子攒下来的东西,给谁都可以,唯独不会给他这种废物!”

    她冷冷的笑了起来,“因为他这德行,我看到了就想起来咱们那位爹爹……我辛辛苦苦积累的家当,可不是为了去填那些娼妇的窟窿的!!!”

    “但是这样的话你……”盛惟德不赞成的说道,“这膝下也太寂寞了点儿!咱们这样的年纪,图的不就是个子孙和乐么?”

    盛惟娆斜睨一眼兄长:“大哥,你这话可不对!太上皇跟皇太后这些年来,踏遍大江南北,天子跟灵丘王这两位,什么时候侍奉左右过?天子因为要上朝,抽不开身也还罢了!灵丘王却只是个闲散王爷,天子几次三番想让他入朝辅佐,都是各种推辞敷衍不肯呢!之前据说灵丘王为了躲事,专门打着孝敬太上皇还有皇太后的旗号,跑去蜀中伴驾,结果去了不三日就被太上皇赶走了,说是为了他跟天子操心了多少年,如今好容易清净一下,谁要孩子们在跟前聒噪?!”

    “你也知道那是太上皇还有皇太后?”这次盛惟德却迅速反诘,“人家夫妻俩刚好有个伴,嫌孩子在跟前麻烦,也有道理。可是你呢?你要不是孤家寡人一个……我何必这样孜孜不倦的劝你跟外甥亲近点?”

    迟疑了下,小声道,“其实你现在这年纪再嫁也不是不可以!就算官府给你立了贞节牌坊,但咱们不是还有太后么?要不然,我帮你去跟太后说?太后应该会愿意帮忙的。”

    “还是不要给太后娘娘找麻烦了。”盛惟娆闻言,抿着嘴,摇了摇头,低声提醒,“太后却是好说话!可是太上皇还有咱们的大伯、大伯母,却未必乐意见咱们因此一次次的去麻烦太后!”

    “这些年来,太后因为我经常写信过去问候,以及送上自己亲手做的绣活,屡有赏赐。”

    “靠着这份赏赐,咱们盛家才有如今的气候。”

    “否则的话,宣于家跟冯家有多么不希望南风郡出现第三个势家,大哥你还不知道?咱们可是亲身经历了盛家从势家到如今这不尴不尬的处境的!”

    “如你所言,太后只是心软,不是糊涂。”

    “对于我的那点儿用心,她看的非常清楚,只不过愿意念着姐妹情分,给我帮衬罢了!”

    “太上皇还有大伯、大伯母容忍了这事儿,让我的信跟东西一直都可以送到太后跟前,不过是我从来没提过什么要求,只是沾一沾太后的光,让外头那些人不敢太过分而已!”

    “这点事情还在他们的容忍之内!”

    “要是不懂事的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

    她脸色凝重起来,深深的看了眼盛惟德,“大哥你是忘记咱们当初是怎么跟大房生疏的了么?归根到底,就是平时麻烦大房的地方太多!没出大事儿的时候,也还罢了。血脉之情,尚且可以抵消大房对此的不满与厌烦!”

    “但后来出了大事,大房对咱们的态度,之所以会在短时间里一落千丈……岂是他们翻脸翻得快?还不是积重难返!!!”

    “你看冯家还有宣于家,要是他们忽然做出一件得罪了大房的事情,大房绝对不会一走了之从此鲜少联系!”

    “毕竟,他们可从来不像咱们当初对大房那样贪得无厌!”

    “反倒是一直帮着大房的!”

    “这个道理,咱们当年不明白……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难道还不懂得吗?!”

 第三章 盛惟娆(下)

    盛惟德被妹妹说的哑口无言,半日后他回到自己府里,妻子胡氏正在西窗下做针线,看到他进门,挑了挑眉,说道:“如何啊?”

    不等盛惟德回答,她又讲,“依我说,你这样来来回回的忙碌,不过是吃力不讨好!也幸亏妹妹敬重你,不跟你计较,不然咱们可都是里外不是人了!”

    “我就这么一个嫡妹,她也就宁昌一个孩子,这都多少年了,母子两个的关系非但没有随着相处时间好转起来,反而越发的势同水火……你说叫我怎么能够不担心?”盛惟德唉声叹气的同妻子隔几坐下,说道,“只是她跟宁昌也真不愧是母子,居然没有一个肯让步的,都是要对方先低头才成……唉!”

    胡氏笑了笑,说道:“你啊要么劝一劝外甥,想让妹妹做低伏小那怎么可能?我听说,我没进门前,因为一些事情,妹妹当众对着已故的祖母,那都是寸步不让的!那会儿妹妹还没当家,什么都要指着家里,对着长辈,尚且这样倔强。何况如今宁昌既是她的子嗣,她也没什么要求着宁昌的地方?”

    盛惟德说道:“到底亲生母子,何必如此计较?”

    “那我还说宁昌到底是做儿子的,何必这样忤逆呢?”胡氏摇着头,说道,“他们娘儿又没谁求着你,甚至还觉得你过于多管闲事了,你干嘛非要照你的想法去掺和人家家务事?”

    盛惟德皱眉道:“什么叫做人家家务事?那是咱们的妹妹跟外甥!”

    又说,“而且妹妹最近越发厌烦宁昌,甚至都不想将家产传给他……”

    “妹妹不想将家产传给宁昌,打算传给的无非就是侄子。”胡氏道,“到时候咱们叫孩子们别要不就是了?何况妹妹只是这么说,未必下得了这决心呢?你这样成天上赶着去劝,没准妹妹放不下面子,越发的不肯下台了!到时候反而弄巧成拙。”

    盛惟德想想也是,接下来果然就没有去打扰盛惟娆了。

    这情况盛惟娆固然乐得清净,盛宁昌却有点急了。

    本来作为独子,还是唯一的孩子,就算有些忤逆,继承家业终归是没有问题的。

    然而亲娘是盛惟娆的话,盛宁昌却也不敢肯定了。

    毕竟之前这亲娘拎着他上衙门时的冷漠,至今都让他想起来就觉得心悸:这个生身之母既然能够将他一扔十几年,母子团聚之后明知道他这些年来过的很不好,也不肯放下身段来弥补……难道还能指望她跟那些为孩子生为孩子死、为孩子辛苦一辈子不计回报的母亲比?

    盛宁昌心里非常的怨愤,觉得自己摊上这种亲娘简直就是倒尽了八辈子霉,甚至生出不告而别远走高飞的想法来,要看盛惟娆膝下空虚之后,是如何后悔的样子。

    然而理智告诉他这一手对盛惟娆根本不可能有用,做了之后只会坑自己。

    归根到底,就是盛惟娆完全不需要指望他这个儿子养老。

    纠结了好几日之后,盛宁昌不得不承认,自己这些年来过于荒废,离开了盛惟娆,便是一无是处。

    假如这个母亲是个被亲情辖制的,愿意对他千依百顺宠爱有加也还罢了,可是她不是,那么主动权就完全在她手里了。

    由于这些年来纨绔放荡的名声,盛惟娆这会儿若是将他赶出家门,里里外外的人都会觉得全是他的不是。

    不提这些赌气的话,但凡他有自立的能力,离开盛惟娆也能过活,好歹也能远走高飞,而不是成天跟她相看两厌。

    盛宁昌心潮起伏,最终决定趁着还能够跟这亲娘相处的时间里,重拾书本,能学一点是一点。

    他的转变起初没人在意,因为这些年来,盛惟德等亲戚在劝说盛惟娆的时候,也不是没劝过他。

    只是他一来不肯对盛惟娆低头,二来呢又实在没恒心,学什么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以至于亲戚们对他失望之余,都懒得再浪费口舌了……到底他们各有子女,本来就不可能将太多精力放在盛宁昌身上。

    如果盛宁昌是个可造之材,也许他们会格外照顾点。

    可这外甥如盛惟娆所言,活脱脱就是盛兰斯第二,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盛兰斯当初在盛家就很不受欢迎,只是他比外孙命好,有已故的明老夫人护着。

    盛宁昌没有,也只能落寞的随波逐流。

    他这次洗心革面,众人知道后,只是笑笑,私下讨论了下他能坚持个三天还是五天,转头也就抛开。

    真正叫他们哗然的,是三年之后,盛宁昌居然考过了童生试!

    这个成就老实说在盛家不算什么,因为不提盛宁昌的伯祖父、如今的夔国公,也不提他姨父、如今的太上皇,只说跟他同辈的盛家子弟里头,已经出了两个进士。

    尽管其中之一是夔国公的幼子、盛太后的胞弟盛惟元,幼年就随父母去了长安,跟南风郡盛家这边可以说基本上没什么感情。然而南风郡盛家,盛惟德的长子盛宁桦,在前年的会试里,也是险险入了二甲的。

    这种情况下,家里多个秀才,还是年纪不小的秀才,老实说也真没什么好激动的。

    只是这个人是一直不学无术不学好的盛宁昌,上上下下还是惊讶了好一阵。

    盛惟德尤其的高兴,专门去找盛惟娆道贺。

    盛惟娆对此却是波澜不惊,道:“只是一个秀才而已,比他长辈、兄弟差远了!而且将来如何也未可知……大哥何必这样兴高采烈?”

    盛惟德觉得这妹妹对于母子情分太冷漠了,就责备她道:“早先你嫌这孩子不学好,如今他终于开了窍,开始上进了,你也没什么高兴的,甚至还想泼孩子冷水……你说你到底要孩子怎么样?要是一早就不想要他,却何必将他接回身边?让他什么都不知道的在外头过一辈子,只暗中照拂,兴许你们都比现在过的舒心呢?”

    “……”盛惟娆沉默了会儿,叹息道,“我可不就是后悔接了他到身边来吗?归根到底是当初还是怕了,以为没有孩子傍身,年老之后会没依靠。其实仔细想想……大哥跟侄子不可能不管我的,我有什么好怕的呢?”

    盛惟德说道:“我们是不会不管你,可是我们到底只是你兄长跟侄子,宁昌却是你唯一的孩子。”

    兄妹俩这次谈话还是不欢而散,接下来盛惟德没有再来找盛惟娆,却花大力气从邻近的郡中请了位名师过来,指点盛宁昌。

    这情况盛宁昌固然感激不尽,盛惟德的儿子、侄子们却都很有意见,因为他们一群人在盛家的族学里念书到现在,南风盛家如今的家主盛惟德,并没有给他们付出这样的人情跟心血,反倒是盛宁昌一个顶着盛家姓氏的外人,被家主如此垂青,谁不觉得委屈?

    由于这个缘故,盛宁昌在族学里受到很大的排斥。

    他本来就因为早年受的委屈,心里一直存着股子怨愤之气,对盛惟娆不满的同时,对整个盛家,除了格外关心他的盛惟德之外,也是存着生疏。

    如今被一干表兄弟联手起来冷淡,多年积累的恶习就有抬头之势,连着几日旷了课。

    于是盛家子弟越发有理由了,一块儿到盛惟德跟前说他本性再次暴露,根本不配专门请名师教诲。

    这件事情在盛家闹了好久,最后还是胡氏出来圆场的。

    然而胡氏跟丈夫盛惟德的想法不同,她没有觊觎小姑子家业的意思,可是对盛宁昌这个外甥,真心喜欢不起来。

    这主要是因为太上皇的缘故。

    毕竟盛家祖上从来没有过这样身份的亲戚,如盛惟德这些曾经跟太上皇照过面,还以兄弟身份相处过一段时间的人也还罢了。似胡氏这样事后才嫁进盛家的,至今还没见过这位,了解无非来自于传闻,以及夫家亲戚偶尔透露出来的只字片语。

    不管是谁的说辞,都有一件,就是太上皇早年流落在外的时候,境况是很艰难的。

    换个人大概也就这么沉沦了。

    然而太上皇却硬生生的杀出一条血路,这才有了“贞庆之治”。

    以及如今的承泰盛世。

    盛宁昌小时候的经历也确实委屈,可是比起太上皇那真的差太远了。

    在胡氏看来,他寄养在外的时候,因为眼界有限,浑浑噩噩的过着,还情有可原。

    回来盛惟娆身边后,都已经是可以说亲的年纪了,非但不抓住机会好生学着点,反而沉浸在委屈之中,迄今无法自拔……胡氏倒不是抱着“做儿子的就该无条件顺从母亲”的想法,认为盛宁昌既然是盛惟娆的儿子,就没资格质问这母亲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她只是觉得,盛宁昌自己对自己就很不负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