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农家记事 >

第93部分

农家记事-第93部分

小说: 农家记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老爹与秦老娘的坚持,在坐诸人虽都看得明白,可秦连熊和秦连凤还是完全没有办法接受分家的提议。
  秦连熊还能私底下同杜氏抱怨一番,秦连凤就只能蒙头拔头发了。
  倒是秦连虎、秦连豹和秦连龙兄弟三个俱都没有做声,也没有表态。
  大年初一,又是拜年又是待客的,阖家男女忙的团团转,何况心底还压了这么块大石头,阖家的女眷也再没心思去理会袁氏到底有没有带着孩子去崇塘给黄阿婆秦连彪拜年了。
  大年初二迎婿日,若是按着家里往年的惯习,各家都是该走岳家的,只今年舒秉庚是成亲后头一年上门的新女婿,为着请他吃年酒,杜氏、沈氏都提前同娘家人打了招呼,罗氏也同方良知会了一声,大年初二就不回娘家了,推迟到到大年初三。
  姚氏知道后自是感激的不得了,莳萝同提着大包小包的舒秉庚过来时,也没想到叔父婶子同弟弟妹妹们竟都在家,可一思量就知道必是给自己做面子的,挽着婶子们团团的行礼,欢快的不得了。
  姚氏看着还同小姑娘似的长女,心里总算好受了一些。
  可莳萝到底是秦老娘姚氏教养长大的家中的长孙女,哪怕离家已经两个多月了,可到底婆家还在熟悉之中,娘家才是她生活了十六年的家,一看姚氏与杜氏诸人的面色,就知道家中必是有事儿发生的。
  却没有当即问出口,而是拉着茴香细细问了一回。
  只茴香虽然心细,自打莳萝出嫁后,更是自发担负起了照应所有兄长弟妹的重担,可阖家长辈合力相瞒的事儿,哪里是她一个小丫头能够知道的,想了半晌,才道:“家里没事儿发生呀!”
  说着又道:“这些天家里都好好的,就昨儿表婶要上咱家来拜年,被表叔锁在了家里。还有隔壁族伯娘没带红枣几个去崇塘拜年,崇塘也没人过来。”
  可这些个事儿说到底虽与自家略有干系,却是不值得大姐这样特意寻了她相问的呀!
  茴香左思右想还是想不明白,可莳萝却已反应过来了。知道家中必是出事儿了,还是小字辈们都不知道的大事儿。
  却是忍不住了,吃过午席就拉着姚氏一通的问。
  姚氏本来不欲同莳萝多说的,大年下的,又到底都是娘家的事儿,与莳萝这个出嫁女的干系并不大。何况舒家也并不是那等看着他们分了家,弱了声威,就会怠慢莳萝的人家。
  可见莳萝已经觉察出了,也不好瞒着了,就把秦老爹意欲分家的原委告诉她听。
  莳萝听完后亦是大吃一惊,可沉默良久之后,却是道了一句:“既是祖父祖母俱是想要分家,或许分家真的不是甚的坏事儿了。”说着又拉着姚氏的手轻声地道:“娘要是明儿回门,倒是可以问一问外祖母和太外祖母。”
  姚氏抚着莳萝的后背,点了点头。
  就是莳萝不提醒,姚氏也是存了心思同自家祖母悄悄说一说这桩事儿的。
  而不只姚氏,等到初三回门,没有主意的妯娌几个都没忘了同娘家人悄悄说一说这桩事儿。
  就是罗氏,都和俞阿婆议了一回。
  罗氏心里拿不定主意,更加关键的是她听秦连豹字里行间的意思,似乎是情愿分家的。罗氏自然是听丈夫的,可这心里也自是不得劲儿的。
  俞阿婆却并不意外。
  旧年一年,她和秦老娘见面的次数比往年几年加起来都来得多。秦老娘有的话儿不好和儿子儿媳说,在她面前却是百无禁忌的。
  其实说起来,她早就觉察出秦老娘有这样的心思了。
  虽说大过年的同儿子说分家,实在是叫她哭笑不得,可说到底她却是赞同的。
  叹了一口气,拍着罗氏的手同她道:“你婆婆就是这么个人,甚的不好的事儿都要往自个儿身上揽,她这是不想误了你们,也不想叫你们兄弟妯娌背上坏名声。”
  罗氏眉头微蹙,不想叫他们这些个儿子儿媳背上坏名声,罗氏能够理解。可不想误了他们,这是怎么话说的。
  俞阿婆就道:“就像你公公说的,你们如果能够自己立起来,他只有高兴的。可若你们五个房头绑在一起,傍门依户,凡事儿都有指望,长久以往的难免失了自立的能力,依赖成性坐享其成。你也是从这家出去的,那些个大家子不都是这般日(日)从里往外啃,从内瓤上败下来的么!”
  罗氏听完俞阿婆的话这才恍然大悟,过了半晌,长吁了一口气,倒是有些明白公婆的良苦用心了。
  而这厢罗氏在俞阿婆内室之中若有所思,而那厢花椒趴在屋檐下的罗汉床上,一壁晒着日头一壁瞪着玻璃瓶里的小金鱼儿,亦是若有所思。
  虽说年前的月余光景中,方良既要忙着地里的白芹,还得忙着那些个磨不开的应酬,却仍旧给花椒姊妹三个弄来了稀罕礼物。虽然没能寻到答应花椒的袖珍房子,却给花椒弄来了一只葫芦形的玻璃瓶,瓶底还养着两尾红珍珠。
  稀罕是稀罕,却被袁阿婆骂了一通:“她这样小,要是一个不留神养死了,这不是招她哭么!”
  方良当时只顾着稀罕了,玻璃瓶稀罕,金鱼儿也稀罕,哪里理会养不养的活的,被俞阿婆提醒了才反应过来,今天再给花椒掏礼物时就不似旧年那般炫耀了,扭扭捏捏拿了出来,花椒却喜欢的不得了,不住地念叨着“谢谢大舅”,方良才松了一口气。
  花椒小心翼翼地捧着玻璃瓶玩了半天,起初是真稀罕这会子的民间工艺,可看着看着,思绪就飘远了。
  她不想分家。
  这两天她整个人恹恹的,满脑子就这样一个念头。
  可事情到了这一步,秦老爹秦老娘都已决定分家,这桩事儿已是势在必行,那天提出来也不过是知会大伙儿一声,就是秦连豹同罗氏都做不得主,就更别提她一个小丫头了。
  虽然心里明白秦老爹提出的股份制对整个家族的发展来说,是目前最好的选择,可花椒心里却还是迈不过这个坎。
  轻点着玻璃瓶,逗弄着悠闲自得的小鱼,花椒又叹了一口气,忽的听到阵阵清脆的响声,就见六哥、方良同小麦三个小小子一路耍着霸王鞭,笑着跑了进来。
  怔怔地看着小麦脸上的笑容,花椒堵在心间的那口郁气,不知怎的,忽的就散了大半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八章 分家三

  花椒也没想到会在俞阿婆家见到小麦。
  之前被方良一路顶了回来,一进门就看到穿着簇新大红棉袄的小麦,还愣了一记。
  听得许氏悄声向罗氏解释才知道方良可怜小麦独个儿在田庄上过年,寻思着反正也不过添双筷子的事儿,索性就把他带了回来。
  俞阿婆和许氏看到小麦,同花椒一样,也是一愣。
  不过亦是很快就喜欢上了懂事守礼的小麦,跟自家的皮猴狲一比,简直天上地下。
  又怜惜他小小年纪却与家人失散,看他的言谈举止,说不得也是好人家的孩子,爹妈若是知道他如今的出身,不知道该怎么伤心呢!
  赶紧丢下手里的活计,给他做鞋做袜的,有心叫方庆好好同人学学规矩,方庆起初还有些不忿。小麦却是知道他的心思的,主动与他搭话,眨眼的工夫,两人就玩到一块儿去了。
  今儿更是他们一到,方庆就赶忙把小麦介绍给了六哥,三个小小子玩到了一块儿。
  花椒和茴香自是认得小麦的,而六哥却是从丁香嘴里知道的小麦,早就好奇有人能让丁香心服口服了。
  而秦连豹和罗氏虽也从丁香嘴里听说过小麦,可真正引起注意却是因着秦老爹的那番话。
  罗氏心头一软,携了小麦说了好一会儿的话,秦连豹在一旁听了会子,暗自点头,就拉了方良请他帮着留意些像小麦这样际遇可怜的孩子。
  方良亦是没有想到秦老爹竟会有这样的心思,可既是秦老爹决定的,他亦是没有二话的,一点头:“你放心,等过完年,我就托了相熟的经济好生寻摸。保管个个聪明伶俐,不比小麦差到哪里去。只是能不能读书写字,这就不好说了。”
  秦连豹却摇了摇头,压低了声音道:“聪明伶俐就不强求了,说句实在话,像小麦这样灵慧的孩子,只要遇上还算有些良心的主家,都能过的下去。倒是那些个木讷的,往后的日子恐怕有些艰难。所以不管聪明木讷,只要孩子懂事儿,你就帮着先瞧瞧。”
  听得这话,方良又是一愣。
  可不得不说,秦连豹所说还真是不虚。
  别说方家那样的高门大户采买小厮丫鬟了,就是他挑小厮就是为着使唤方便,自然要挑聪明伶俐、健康周正的。
  那些个愚笨粗浅、不懂规矩不识趣、看不懂眉高眼低,别说他都看不上,更是绝对不会有经济愿意领上方家这样的宅门来的,这可是砸自家的招牌呢!基本上在最底下的经济那就被刷下去,往下等处去了。
  可还有一种介于这两者之间色色不出挑也挑不出错处来的普通孩子,那可真个就是命数了。
  命好的投了个好主家或是好行当,还能成个人。命不好的,那就真的难说了。
  方良心里寻思了个来回,算是明白了秦家的真正意愿。
  一点头,向秦连豹打了个包票。
  下定决心要替秦家办好这桩事儿,只是酒过三巡,听说秦家要分家,惊得他一盅酒灌下去,这桩事儿也就扔到天边去了。
  而实际上姻亲们听说了秦家分家的事儿后,也不是人人个个都像俞阿婆这样淡定的,似方良这般失态的也大有人在。
  沈老娘就被沈氏的话唬了一大跳,忙嘱咐沈氏:“这事儿你别做声,看女婿的。再不成,你们上头还有哥哥嫂嫂呢,他们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反正你公公婆婆不会单叫你们吃亏的。”
  这道理沈氏自是理会的,可她着急的哪里是这个:“可我甚的都不会,分家了,我可怎么办!”
  家务事儿说大不大,说小却也不小。
  往日家里的经济开支、事务分派,年节时的往来迎送,都有婆婆嫂子们色色打点齐备,她甚的都不用管,只消按着她们的吩咐行事儿就再错不了。
  就是家务活都是做十天歇十天,同婆婆大嫂一道,既不要她们推磨又不要她们下地,不过扫洒洗炊,再照管好菜园子就行了。婆婆既不会再给她们派私活儿也极少挑刺儿,遇上家里有事儿,妯娌们只有相帮的,再没有站干岸的。
  哪里像大伯家的大堂姐,年年回门都要同她抱怨,说是家里头婆婆只负责料量盐米,大嫂只负责支应门庭,一干苦力家务都是她们底下三妯娌在操持,轮流舂三天米做三天饭,还得跟着家里的男人们干三天农活。
  可她也是快做婆婆的人了,白天要做大家的活儿,晚上除了要做婆婆分给她的纺纱的活计,还要做自家的针线活,哪里还挨得住。
  更可气的,饶是自嫁后就从来不曾喘口气,她婆婆的口头禅还是“厨子不偷,五谷不收”。这么多年过去了,还要求她们舂米时把谷皮扫起交给她,做饭的时候更是要由她亲眼看着添水才成,就怕她们私藏了粮食去,半点捂不暖人心。
  沈氏每每听得咋舌,知道大堂姐说的再不错,自己这是掉进福窝里了。
  可这会子忽的说要分家,她能和嫂子们一样料理好家事么!
  沈氏头疼,姚氏却已是镇定下来了。
  正如她心中隐隐预料的那般,姚老太太亦是觉得秦家就算分家,也没有甚的不好的。
  已经没甚不放心的了,只要孩子们能自立能成器,他们这些个父母长辈还求甚的。
  更何况,一个俗务繁多、孙丁众多的大家庭,当家人大家长既要有威严有能力,掌管全家的财权和大小事务。又要做出表率,平等待人同甘共苦。除此之外,除了要有超脱的智慧之外,还要有装聋作哑不生真气的度量。
  百忍成钢、如履薄冰,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理解这其中艰难的。
  可想到秦家是秦老爹主动提出分家,而且态度坚持,倒是儿子们都在闹别扭,想迫使秦老爹放弃分家的愿望,笑过之后,不禁有些无奈。
  而杜氏一早就想明白了,既是公公婆婆主动想分家,又不是他们闹矛盾使的兄弟妯娌生了异心,只能分家。
  只要分家不分心,他们日子照过,跟旁人又有何妨碍的。
  杜老娘听了这话,一拍巴掌,不住地颔首:“正是这话!”又问:“女婿怎的说的?”(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九章 生面

  秦连熊自是不肯分家的。
  之前那么些年都没想过要分家,这会子家里好容易这般成色,同心协力兴家守业还来不及,怎的可以窝里反。
  怎么想都想不通老爷子究竟是如何想的,却明白这遭怕是铁了心要分家,难有回转的余地了。
  没想过要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