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农家记事 >

第63部分

农家记事-第63部分

小说: 农家记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着壅白芹又和种植旁的庄稼菜蔬不一样,秦老爹又交代大伙儿必须深耕,也好把地下的阴土都翻上来晒垡。
  虽说这些个帮工俱是上了年纪,可却无一例外都是种地的老手了,又不似年轻人风风火火地没个定性,做起这样的活计来正是得心应手,真个半点不用秦家人操心的。
  而浇筑围墙的那一拨,虽说之前除了秦家父子之外,所有帮工都不曾用糯米浆砌过墙,一时不知该如何下手,俱得跟着秦家兄弟现学。
  头两天自然进展缓慢,返工也不只一两回了。可到底熟能生巧,况且这些个帮工虽不是泥瓦匠的出身,可本来庄户人家起房子就多是自个儿攒料自个儿动手,亲朋邻里的再相互搭把手,七七八八的也就把房子建起来了。
  虽不是熟练工,却也大都都有两把刷子。再加上俱是肯干肯学,到如今也慢慢顺手起来了,进度自然快了起来。
  按着眼下的进度,秦老爹估摸着只要老天爷肯帮忙别下雨,再有七八天,顶多十天的工夫,宽三尺高一丈,一周将近一里的围墙也就能完工了。
  秦老爹在心里暗自盘算着工期物料,大步走了过来的秦连熊停下脚步看了看老爷子的背影,才缓步走过来压低声音告诉秦老爹:“爹,我打听到了,那彪货……”
  话未说完就见老爷子转过头来一言不发的望着他,反应过来,摸了摸鼻子干笑一声,又正色道:“听说彪哥跟人出门贩货去了。”
  只一句话,就叫秦老爹皱了眉。
  自打旧年闹了一场,秦连彪就再不同这边打照面了。秦老娘指了儿子儿媳送了几回衣料吃食过去,也都是袁氏出的面。
  袁氏什么都不肯说,倒是红枣偷偷告诉丁香,说是甚事儿不做,白天黑夜都在床上躺着呢!
  杜氏暗地里还同妯娌们啐了一口:“大男人成天躺着,仔细再爬不起来。”
  哪里知道大年初一陪着黄阿婆去了镇上进香之后,就再没回来过。
  自打知道秦家又是买地又是筑墙的,黄阿婆就天天对着东头又哭又骂的,却始终未见秦连彪的人影儿。
  这样一番来去就到了清明了,这都得祭祖了,秦连彪还得给自家老子上坟呢,哪知还是音讯全无。
  去问袁氏,袁氏亦是一问三不知,也根本不关心。
  秦老爹却是操心的,遣了秦连熊去崇塘打听。
  秦连熊一百个不情愿,他根本就不爱管那家的那些个烂事儿。何况只看黄阿婆还有力气对着他们家哭骂,就知道必不会出什么事儿的。
  可到底想来想去还是不愿叫老爷子操这份儿闲心,捏着鼻子去了崇塘,往九甲寻了一圈儿,没去那些个乌七八糟的脚店,寻了一家清净茶馆坐了,同人搭话。
  崇塘南北共分十甲,分类细致,从九甲往东向南就是三座水运码头,所以九甲多是茶楼脚店和货栈,多的就是挑夫脚力和帮闲吃主儿,还有些个走单帮的行商,俱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鼻子耳朵都会说话儿的主儿。
  还真个就有人知道,说是还未开年就在这九甲里瞎转悠了,估摸着直到大半月前,不知怎的搭上了个隔壁新安府口音的贩子,好似已经坐船跑货去了,至多就不大清楚了。
  秦连熊请人吃了一盏新茶两碟细果,听完后就在心里“嗤”了一声,虽说崇塘自来丝米茶盐俱是不缺,既是产地又是商埠,北边临县的竹木薪炭粮食土产,南边周遭的盐糖油面绸缎呢绒,南上北下俱得从崇塘走,货进货出船来船往,一年到头大半时节街面上行人如鲫,店堂里熙来攘往。
  可偏偏去年那样的年景,这会子又不时不节还不到开埠的辰光,就连茶叶都方才上市,大半月前又有什么货可贩的。
  更何况就连崇塘的那些个帮闲都知道秦连彪是个到手光,手里根本没甚本钱,秦连熊怎么可能不理会的。
  做生意的没个本钱,秦连熊估摸着他倒是肯舍了脸面去赊账的,可也得有人肯当这个冤大头呀!
  已是知道了秦连彪下落了,秦连熊也就再不理会这事儿了,只是请人帮自己留心着,就往家来,同秦老爹分说了一通后,也没让老子就别再操心那彪货的烂事儿了,只道:“爹,再有几天那八仙居的大掌柜就要过来了,咱家是不是也得早做准备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八章 合同

  虽说郭掌柜是八仙居的二掌柜,经营管理凡事儿都做得了主,只这回与秦家的这桩买卖,郭掌柜却不敢擅做主张,因着年纪老迈已等闲不离京城的大掌柜早就决定亲自前来了。
  信中早已与郭掌柜一一说明并敲定了回城时间,所以上回郭掌柜过来与秦老爹议定了一大通的事项,可到底没有最后落定。
  却没想到大掌柜竟比预期到得还要早。
  一到莲溪略做休整,前脚刚去见了方老夫人,后脚就由郭掌柜陪着下了拜帖过来秦家拜访与秦老爹会面,又请他至莲溪详谈。
  这都是郭掌柜一早就与秦老爹商量好的事儿,秦老爹自然应诺。
  到了日子,留下秦连龙秦连凤兄弟二人看守门户,秦老爹秦老娘则由秦连虎秦连熊兄弟二人护送着去了莲溪。
  秦老爹是去敲定合同的,而秦老娘这回也跟着一道走这么一遭儿,却是打算进府进府拜见方老夫人,也给府里送些这会子正当季的春笋和自家炒的野茶。
  春笋还则罢了,自打知道东头山上有野生的茶树后,丁香就心心念念的记挂上了。
  那天被姚氏和秦老娘教导了一番后,丁香抓着二人狠狠补了回有关茶叶的门道。第二天祭祖之后,就摩拳擦掌地伙同小小子们上了山,还真个采了一篮底的茶叶回来。
  虽然这头一回采回来的茶叶因着小小子们采摘不当,好多都是一把捋的缘故,再加上采了茶叶后或是直接就那么捏在手里的,芽叶都叫捏碎了,粘手的叶汁子也流了出来,一大半俱是不成用的,可丁香却是越战越勇。
  而秦老娘原本也不曾把这事儿放在心上,他们莲花山脚下因着莲花山不能开垦的缘故虽则无人种茶,可周遭好几个乡镇都是出茶的,也曾见过旁人采茶炒茶的,并不稀罕。
  可哪里知道丁香同小小子们采回来的茶叶却与他们常吃或见过的茶叶大不相同。明明好些还是一芽一叶,至多一芽两叶嫩芽,颜色却比寻常茶叶深得多,多为墨绿色。而且芽叶上头的毫毛也很少,叶片还尤其肥厚硕大。
  拿给秦老爹看,秦老爹也大为意外。他们原先也没认出来那些个零零散散的小乔木到底是什么,还是郭掌柜曾经见过野生茶树,细细辨认了一番才确定下来的。却没想过野生的茶树和寻常茶树性状都不一样,茶叶怎么可能会没有区别的。
  秦老娘暗自颔首,把丁香几个采回来的野生茶叶挑拣了一番,结果只有一小捧青叶是完好的。
  秦老娘自己炒茶,旺火热灶,待锅中温度上来后,青叶下锅手抓翻炒抖动,不多时的工夫,青叶中的水汽和青草气就挥发掉了。
  只是就连在一旁观看的花椒都发现或许是叶片肥厚的缘故,好像并不似寻常茶叶那般很快就能揉捻成条索。
  而且出锅后这颜色,未免难看了一些。
  不过难看虽难看,可扬香却是远远甚于花椒喝过的寻常茶叶,口感刚烈,山韵明显,耐泡程度也非常高。
  秦老娘也来了兴致了,虽然小小子们又得回去上学了,老人家却是每天都要同丁香上山采茶的。
  莳萝茴香俱是知道秦老娘要将这茶派用场的,也都跟了上去。
  也是这才发现后山上竟有不少的野生茶树,虽然零散于山野林间,可一旦认得,却也不在少数的。
  每天都有些许的收获,一旬月的光景,采了四五斤鲜茶,拢共也就炒出了一斤零一丁点儿的茶叶来。除了留下些许自家尝鲜的,其余全都分别打包预备给方老夫人、俞阿婆和郭掌柜送去。
  虽说这茶味道太烈,并不适合老人品用,可偶尔尝之,也是他们的心意。
  不知道是不是开了春天气和暖的缘故,方老夫人比秦老娘过年拜见时身体更好,气色更加。
  老夫人看到秦老娘来了更是欢喜,当即就尝了带来的茶叶,直说别有一番滋味。虽是野货,却并不比那些个精细茶叶差。
  又同秦老娘絮起了家常话儿来,都是些生活中的点滴琐事,却很有兴致,倒是谁都没提白芹买卖的事儿。
  而那边厢八仙居的大掌柜与郭掌柜早就在品升馆订了一间雅间,又请了方良和方家的大管家,以及莲溪县的县丞大人做为见证。
  早已拟好的合同文契,就等秦老爹过目了。
  雅间里鸦雀无声,大掌柜与郭掌柜各自吃茶,方良有些坐立不安,县丞大人却是不动声色地打量着秦家人。
  秦老爹翻开合同,就见当先一条,就是约定秦白芹的技艺和名号俱归秦家所有,但若盈利就只能通过八仙居售卖铺货。
  只看这一条,秦老爹就已是放下心来了。
  他心里明白八仙居的担心,可这则担心却是不必的。既是打定了主意和八仙居同坐一条船,他就没想过要另外铺桥,更没想过要改弦易辙自起炉灶。
  再继续看下去,而看上去老态龙钟的大掌柜眼看着秦老爹并未在这头一条上多做注目,这心里已是松了一口气了。
  虽然从方老夫人和郭掌柜的描述中,大掌柜对秦家的品性处事已是有了几分了然。
  可在商言商,他这辈子见过的经过的无奇不有,有时候连白纸黑字的书契都不能信,人性,真是不敢相信的。
  而这也是他不顾身体不顾天气,非得走这一趟的缘由。
  只秦老爹的注意力都在手中的合同上,自然不知道大掌柜心中所想。看着合同中抽丝剥茧般地将出货量、定价、品质、意外处置等等方面俱都考虑的面面俱到,秦老爹暗自点头。
  一定的出货量,只要没有意外的话,自然能够保证,品质亦是同样的道理,定价根据市场行情来调整,这也没有异议,意外处置这则更是事先明确了意外事件的责任归属。
  秦老爹俱是没有异议,又将合同交给秦连虎与秦连熊,自己则是从怀里掏出了个小小的长方形木牌来,笑着递给大掌柜:“劳您过目,瞧瞧这个小玩意儿。”(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九章 凭证

  然而说起来这会子民间虽然可以自行书写订立合同,但要让合同受官府律例的保护,能真正产生效力,却是需要纳税验契,在合同后面粘贴上官府衙门颁印的契尾,合同才算真正生效的。
  不过在座的见证人中就有县丞大人,这事儿也就不值一提了。
  只要秦老爹点了头,可以说这合同立马就能生效的。
  而秦连虎秦连熊逐字看过后俱是没有意见,秦老爹自然没有异议,签名按手印,却是一屋子的人俱是松了一口气的。
  那县丞大人就起身笑呵呵地向大掌柜和秦老爹拱手恭贺道:“恭喜恭喜呀!您二位,秦老爷子盘盘大才,大掌柜的又调度有方,还怕这买卖不蒸蒸日上?”
  大掌柜亦是满面红光,朝着县丞大人抱拳:“借您吉言了。”又再三再四的谢他:“还多亏县丞大人照应有方。”
  举杯吃茶,叫掌柜的上酒上菜。
  推杯换盏,从日中时分直吃到日昳时分,日头偏西,县丞大人看着时辰不早起身告辞,酒席方散。
  大掌柜和秦老爹诸人却还未散,大掌柜手里还盘核桃似的把弄着秦老爹之前递给他的那块小木牌,与秦老爹说话吃茶。
  之前饶有兴致地接过这块木牌,可到底年事已高,举了老远,才勉强看清上头还写着字。
  起初看着木牌上的那一个“秦”字,还未反应过来。随手翻过木牌,看着上头写着的那一长串的数字,倒是体会出几分意味来了。
  又看了眼身边的郭掌柜,把小木牌递到他手里,看向秦老爹。
  秦老爹就呵呵地笑,语气中都带着三分笑意:“家里的小孙女总是担心家中饲养的家禽丢失,就给它们挂上写着号码的小木牌,每天都要点上一遍木牌,才肯放心的……”
  这是花椒想出来的法子,却是费了诸多工夫才最终成型的。
  其实自打旧年花椒盘算着要给自家的白芹琢磨一个拿得出手的商标名头之时,已是想过要给自家的白芹弄个身份证了。
  给蔬菜瓜果制作身份证,这在花椒前世已经不稀奇了。只要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追根溯源知道供货的农民合作社的名称和资质,也能知道原产地、种类、用药施肥情况,包括采摘、送货、收获的日期等等相关内容。
  等到郭掌柜说要给白芹盖戳防伪的时候,花椒自然是非常赞同的,却也觉得其实是可以再进一步的。
  只是这会子的平明百姓哪有身份证的,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