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农家记事 >

第56部分

农家记事-第56部分

小说: 农家记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却是意外之想。
  花椒眨了眨眼睛,不禁在脑海中仔细回忆起了这茬白芹的壅制过程。
  秦老爹几个起收白芹、秦老娘几个把着手里的白芹漂洗之际,也渐渐觉察出了不同之处来。
  倒是一致得出了白芹喜肥的这个结论来。
  秦连凤听了更是一个劲儿地问着秦老爹要不要索性养几窝兔子的:“我记得兔子栏的厩肥肥性最好。要不多养几只羊也不错,羊厩肥也行,总比牛粪强的多。”
  秦连熊听着就笑道:“几窝兔子几只羊够做什么,若真正好用,托了经济去收肥就是了。”
  秦老娘却有些担心这茬白芹会不会过老了。
  在与灶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人家看来,凭它再稀罕的吃食,但凡是个入口的,那就脱不开一个“味”字儿。若是味道差了,那一切都是白搭。
  而这白芹吃的其实就是一个清鲜脆嫩,若是都能嚼出渣子来,颜色再白也不稀罕了。
  杜氏蒲扇般的大手小心翼翼地托着白芹在水笕细流下反复冲洗,赶忙道:“应该不会吧,这白芹这样嫩,就跟椒椒香叶的小胳膊似的,我都不敢用力,怎么会老?”
  沈氏盯着手里的白芹左看右看,也是怎么看都不能与“老”字沾边儿,就道:“要不咱们夜饭尝一回吧,是不是略老的,到时候也就知道了。”
  不过杜氏听了这话却是显然白天等不到夜黑的,沈氏话音刚落,她已是朝秦老娘道:“娘,也不要等晚上了,现在就炒一回尝尝看吧!”
  姚氏、罗氏也都望着秦老娘,秦老娘也只是担心罢了,却没想到四个儿媳妇俱是这样紧张,笑着看了四人一眼,捡出一株白芹,略掐了一下,汁水四溢,已是放下心来。却还是决定做一份出来尝尝看,可不能蒙了人家。
  洗手过来细细品味,却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儿,脆嫩程度完全不比头茬的差,阖家俱是放下心来。
  花椒倒是始终都不曾太过担心的,因为她知道只要白芹还没有长出不定根来,就不至于口感变老。但是别说搁在外头日头底下见了光了就会长就会老,就是见了风也得长,却是恨不得一天就能长出一两分来,三两天的工夫肉眼就能看得出来了。而且白茎嫩叶也渐渐就会变绿,口感自然也就两样了。
  只是盯着眼前的白芹,歪着脑袋想到这会子依旧没有想出原因究竟何在。
  不过这心里头也不就是完全没底的,毕竟一来心里明白跟之前水芹的品质或许相关。再有一个,这茬肥料的用量的确是要比头茬略多一些的。还有么,花椒转头去看水笕旁的那条水沟,或许原因还是出在这上头的。(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三章 交割

  虽说大多白芹普遍都只壮了一圈儿,也有品相略胜一筹的。可到底积少成多,却不能少看了这一圈儿。
  两分地的白芹合起来,总数上也就颇为可观了。
  这样一大家子齐齐忙活到了二更天,才总算能够缓口气。
  翌日一大清早,院门刚刚开启,花椒还赖在四周围得严严实实的被窝里不想动弹,郭掌柜竟已带着三五伙计赶着马车冒着薄雾轻雨过来了。
  花椒听到动静,“刷”地一声从被窝里跳了出来,急的茴香连呼“小祖宗”。
  哪里还顾得上赖床的,花椒着急忙慌地由着茴香给自己套上衣裤就要往外跑。
  这才知道,原来郭掌柜在崇塘也有落脚的地儿,昨儿夜里就是在这过的夜。今儿五更天崇塘刚开关门,已是在关门内等着出关往秦家来了。
  一进门就矮了半截,连声告罪拜了个晚年,身后的伙计手里更是个个都拎了满满当当的年礼,家里这一串儿的小小子小丫头也都得了一封压岁钱,就连尚未成年的秦连凤也没落下。
  谈笑风生,却是比之上回过来时更加客气周到。
  姚氏妯娌几个看着堆满了半间堂屋,连个落脚的地儿都没有的大盒小盒的年礼俱是有些傻眼。
  尤其是杜氏,本来就对郭掌柜印象不佳,看了这满地的年礼不由又打心里生出了两分警惕之意来。
  旁的道理她不懂,可有一则她却知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也不知道这个郭掌柜又生出了怎样的心思来了。
  秦老娘却是有些知道其中情状的。
  她听秦老爹字里行间透漏出来的意思,这郭掌柜那日从自家回去,说不得也是壅了一回白芹的。只不过成果如何,却是从那日宴席之上就能看得出来了。
  今儿这般行事,想来也是这个缘由的。
  揣度之际,秦连虎几个已是将放置在西屋里的秧篮全都挑了出来了。
  连头搭尾两百多斤的白芹,水分已是沥干了大半。郭掌柜带来的伙计向秦老爹几个作揖之后,就用自带的杆秤称了一回。
  六十斤的大秤,秦连龙扫了一眼就点了点头。
  几个伙计忙了一会儿,不过几回就报出了总数,去掉秧篮的重量,总重在二百六十斤出点儿头。
  自是带着根须,茎鞘老叶也不曾十分摘除的缘故。
  与秦家人昨晚称重的分量相差不多。
  秦老爹就向郭掌柜解释道:“那根须老叶都是恐怕这白芹不易保存特地留在上头的,自是要抹掉的。”
  虽然之前的契书上没有写明这则,可秦老爹这辈子做事儿从来自有章法,却并不愿意沾这则便宜的。
  火眼金睛的郭掌柜在伙计称重的时候一直在观察白芹的成色,听了这话儿却是摆了摆手,笑道:“你这都是为的买卖,我如何能叫你吃这个亏。”说着又向秦老爹道:“我瞧着这回白芹的成色还比上回更好。”
  秦老爹就笑道:“这也是老天爷赏饭吃。”
  郭掌柜听了就呵呵地笑,并没有放在心上。
  确实是老天爷赏饭吃。
  那日从秦家回去后,他就从老夫人体己的管事儿那借了庄子,亲自动手种了一分地的芹菜。结果还未灭缝,那芹菜就一行一行开始死。等到灭缝之时,活着的还不足十分之三。就是这十分之三,也俱是没有等到起收的日子就相继腐烂,大过年的死了个精光。
  他自然知道秦老爹能治下这样的家业,还能让过世了的方老管家刎颈相交,就不可能是个二愣子,这样的手艺捏在手里自然不可能倾囊相授的。
  可他自个儿在这行当里一碗饭吃了二十来年,对自个儿的能耐自是心里有数的。原想着凭着自己的本事就是暂且壅不出差不多品相的白芹来,也应当差不离的,哪知道这世上真个人外还有人的。
  将白芹装车,秦老爹这才知道郭掌柜当下就会派人将白芹走陆路运往京城,却是打算赶在二月二龙抬头之前在京城上市的。
  二月二龙抬头,京城百姓都有吃春饼的习俗。
  秦老爹略略放下心来,不过还是提醒他道:“郭老哥,我思量着这白芹最好不见光,路上还得勤洒水才成的。”
  这却是秦老爹自个儿琢磨出来的,这白芹既是靠壅土沤白的,谁知道见了光又会不会返青的。何况这白芹虽然水头十足,可北地风土与南边儿却是两样的,若是因着天气干燥叫这白芹只能消耗自身的水分,那还有甚吃头。
  郭掌柜笑着颔首:“多谢秦老弟提醒了。”
  不过却也没有十分放在心上,壅白芹他确实比不过秦老爹,不过这做买卖么,怕是十个秦老爹也不比他在行的。
  他们瓜菜行可是开天辟地就是做的“水八仙”的生意,一辈子同这些个水中珍品打交道。早就琢磨出了,这样的珍品再没有旁的,就是一个字——“快”。
  采收快、运输快、售卖快。惟有一路从南到北脑门上顶着一个“快”字时时不敢忘,才能赚着钱。
  从随身的褡裢里取出契书和三锭二十两的雪花银,与秦老爹当面交割。
  不待秦老爹示意秦连虎找银来,郭掌柜已是道:“京城八仙居,白芹二百六十斤,足银五十二两。”又笑道:“这大冬天的起收漂洗白芹着实不易,这剩余的八两银就权当我谢你的辛苦钱了。”
  说着也不待秦老爹推让,已是告罪告辞了。
  郭掌柜是买卖人,讲究的就是一个锱铢必较。别说一分一厘,就是一毫一丝都不能掉以轻心。
  可这桩买卖或许得长久经营下去是一桩缘由,老夫人的面子也是一桩缘由。
  可更重要的是,秦家人做人做事儿确实漂亮。白芹漂洗的清清爽爽不见半点淤泥不算外,紧要的是还不见伤痕。何况秦家人为人地道爽快,并不是那些个偷奸耍滑之人辈,却是值得打交道的。
  不过想来也是,若是秦家人门楣上头略有瑕疵,老夫人如何会再三过问这桩事儿的,也就更不会为这白芹定下这样一个名头了。
  显见,因果循环,再是辗转相续不断的。(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四章 请像

  只是顾不得多想,郭掌柜带着人离了秦家,一路飞驰至瓜菜行位于崇塘的货栈。
  未做任何休整,已有训练有素的伙计用最快的速度将二百六十斤白芹分成容易携带的等分,再分别用早就备好的厚毡子里三层外三层的密封打包,装入口袋背上马背,由马队当即速递进京。
  以往瓜菜行也常用类似的秘法速递水八仙进京,可却都在夏秋两季,这大冬天的递运时鲜,却还是头一遭。
  光是为了这次打包,郭掌柜已是示意底下的伙计们利用乡间随处可见的水芹作为替代,练习了无数次了。如何密封如何保证成色,俱是一一作了调试的。
  虽说天不凑巧,可这回还特地从京城调了经验最为丰富的锅头过来带队,一路上又早已安排了人手一路开道打点善后,马不停蹄的日夜赶路,换马不换人,日行三五百里不在话下。
  只如此一来,所耗费的人力财力也就非常人所能想象了。
  饶是郭掌柜这辈子大事小情就没有不曾经历过的,旧年还在长江里翻了一艘船,这会子看着领头的锅头扬起鞭子发出清脆的破空声,一匹匹快马绝尘而去,只留下一道道滚滚黄烟,依旧长长吁了一口气。
  成败,或许也就在此一举了。
  ……
  而此时秦家送走郭掌柜一行,却是阖家俱是松了一口气的。
  自然也就有心思忙活其余的事物了。
  虽然天空仍旧飘着零星的小雨,可秦老爹与秦连虎几个还是忙着下地锄田,一是为着去苗,二是为着去草。
  好在去年着实费了一番心血拾掇田地的,麦苗菜籽蚕豆等春花俱已返青,地里的草籽经过耪地,杂草也不算很多。
  花椒的全幅心思自然还是落在白芹上头的。
  看着水笕旁的那溜空地,时不时地就要同香叶上外头挑些水芹回来种上。
  这会子壅白芹自是不成的,可培育些种苗,优胜劣汰,留待下半年备用却是正当时的。
  至于家里的女眷们,则在忙着供奉菩萨的功德事儿。
  请菩萨回家供奉自然要择了黄道吉日。
  只之前正月十五这日家家户户都要祭祀,还要走百病、照田财、游灯市,秦家也不外如是,却是顾不过来。
  秦老娘索性就把这日子顺延至二月初一。
  初一月半,这都是想都不用想的好日子。
  又想着去年桑树全部死绝,就算开春预备播种,这两年内也养不得蚕了。索性趁着年后的这半月光景,把之前辟为蚕房的那间屋子收拾了出来。
  既是当初特地选来辟为蚕房的,自然需得清洁清静,向阳又没有日头直晒的屋子才是,也正好适合供奉菩萨。
  坐西向东的摆上了秦老爹亲自打制的方桌,又摆上佛龛、香炉、烛台、贡盘等物。
  一间小小的佛堂也就大致有了两分模样了。
  到了日子,提前三天阖家老小茹素净身,又备下香烛素饼,还裁了两块红布浆洗干净收在了簇新的提篮里。
  旁的还则罢了,家里的小字辈哪里理会这么多。只茹素一则,却是苦了这串儿小小子小丫头了。
  秦老娘长于锅台却口味清淡,并不大喜欢浓油赤酱肥美甘甜的食物,但在茶饭上却从来舍不得亏待家里人,就更不舍得委屈了正在长身体的孙男娣女了。
  这些日子以来,家里头不说顿顿有肉,却也是天天都能见到荤腥的。小小子们都已是吃惯了这样的茶饭了,全素能吃一天能吃两天,吃到第三天上这脾胃就先受不了了,吃得再多也浑似没有吃饱。
  虽说家里的这些个孩子再小也是被教导过规矩的,自然不敢在吃食上挑三拣四说三道四的,可只看下筷子的频率就知道心头所想了。
  莳萝并茴香丁香三个小姊妹倒俱是无话可说,从来都是给什么吃什么,有时候还耳濡目染的就学会了缩缩筷子,把好吃的省给弟妹们吃。
  花椒虽是个无肉不欢的,却也到底不是小孩,也能忍耐。
  唯有香叶,头些天听说要去观音庙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