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农家记事 >

第48部分

农家记事-第48部分

小说: 农家记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屋的花椒长长吁了一口气,一直提着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了。就听郭掌柜已是抚掌笑道:“这是自然,秦老弟真是爽快人,那就这么说定了。”
  说着就听到窸窸窣窣的声音,原来是郭掌柜已从随身的褡裢里取出笔墨纸砚印泥来,一气呵成写定契书。
  秦老爹接过契书捋了两遍,眼见没有问题,按下手印。
  花椒觉得那郭掌柜肯定是长松了一口气的,而那郭掌柜将契书收入褡裢后,又略坐了坐说了两句闲话,便告罪告辞了。
  秦老爹知道他们要赶路回城,倒也没有虚留,只是请郭掌柜闲时再来做客。
  郭掌柜也道:“年后我在品升馆做东,到时候给老弟下帖子,您可一定要来。”
  “一定,一定。”秦老爹亲自送了郭掌柜上车,就见方良朝他使了个眼色,秦老爹略一点头,目送他们离开。
  看着马车渐渐消失在视线里,秦老爹转身折返,一直跟在身旁的秦连龙看了眼秦连虎,就朝老爷子道:“这郭掌柜,我瞧着可不大地道。”
  秦老爹抱起脚边的花椒,却是道:“地不地道的,与我们大不相干,我只认得白纸黑字的契书。”
  契书被秦连虎拿在手里,秦连龙听秦老爹这样说,接过契书看了一眼,不由“啧啧”出声道:“这老爷子,就约定了地里的这一茬白芹,这莫不是想以后撇开咱家自己发财吧?”
  秦老爹却是不以为然,淡淡道:“发财哪有这样容易,若是被他看上两眼就能发财,咱们还不如趁早歇了这心思。”
  秦连虎秦连龙兄弟一听这话,心里自然踏实了。
  他们都是学徒出身,虽说不是跟从老子学艺的门里师,就是向老丈人学的手艺,没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隐患,可该知道的门道还是知道的,自然理会但凡师傅,手里都是捏着独一味的核心手艺不会吐露,势必是要留一手的。
  花椒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虽说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古训确实糟粕。可入乡随俗设身处地的来考虑这则流传甚广的所谓至理名言。确实有它自身的道理的。
  毕竟搁在这样的时代,科学落后,生产力低下,能掌握一门手艺,便足以安身立命,甚至荫及后世子孙。一项手艺就是一个饭碗,就能养活一大家子的人口,竞争之激烈是远远超乎花椒的想象的。师傅一旦教会了徒弟,自己的饭碗不说砸了,吃不饱却是非常可能的。留一手,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
  甚至于就像秦老爹,在花椒看来如此开明的老人家,除了传艺给自己的儿子外,绝不肯收徒,就是存着这样的担忧的。
  送走郭掌柜方良二人,秦老爹又去了后院观察白芹。
  花椒这才想起之前郭掌柜给她的荷包,趴在凳子上解开荷包倒出来一看,竟是两个梅花式的银锞子,上头还刻着个“财”字。
  光洁坠手,倒是唬了一大跳。
  忙捧着银锞子去给祖母与母亲看,婆媳两个也没想到郭掌柜随手解下来给花椒玩儿的荷包里竟装着两个八分的银锞子。
  若在方家,这样的银锞子虽稀罕,却也不少见,逢年过节的府里都是有赏的。可寻常人家用的都是铜子,银锭都是少见,更别提这样倾销银铺才倾得出来的各式银锞子了。
  秦老娘当年在方家虽也攒了些银锞子,可家里最难的时候也没舍得拿出来用,都攒着留给儿媳妇传家了。
  不过既是赏了花椒了,收着就是,替花椒将两个银锞子收入荷包中,递给罗氏:“你替她收着吧,这也是难得的。”
  罗氏应是,花椒就仰着头道:“我要分一个给四姐姐。”
  秦老娘就呵呵地笑,捏着花椒的耳朵满脸的亲昵,罗氏也笑着索性弯腰把荷包挂在花椒的腰间:“和姐姐玩儿去吧,可别弄丢了。”
  花椒不住地点头,托着荷包就去找香叶。
  两个小东西拿着两个银锞子就玩了半天,丁香却在训斥四堂哥五堂哥:“咱家的白芹可是得卖钱的,你们不许外头瞎说。”
  四堂哥五堂哥俱是有些心虚,可被丁香这样训斥,面子上却过不去,不禁色厉内荏道:“知道了知道了,我们再说,你就拿根针把我们嘴巴缝起来行了吧。”
  花椒听着不禁呵呵地笑,自然知道丁香这话是有缘由的。
  不过若说之前四堂哥五堂哥说话会有不防头的时候,可自打明白这白芹值大钱之后,这嘴巴同蚌壳似的,可是要有多紧就有多紧的。
  傍晚时分,外出打牮的秦连熊和秦连凤回来后,听说来人订了契书,俱是心头一喜。不过听到定价后,秦连凤不禁瞪了眼睛:“怎么一斤才二百钱,那掌柜的心也太黑了。”
  这句话一出,花椒才发觉竟是道出了好些人的心声的。不仅身边的哥哥姐姐们,就是杜氏都是一脸的赞同。
  秦老爹也是这才意识到,这确实是个疙瘩。(未完待续。)

  ☆、第九十七章 安心

  只是不待秦老爹说些什么,秦连凤的后脑勺上已是挨了秦连熊一记巴掌:“臭小子,咱们一年到头早出晚归,风吹雨淋日头晒,一天才苦几个钱?”说着还上下一打量他:“小鸡崽子这么点儿,望心倒高!”
  秦连凤一个不防头挨了一记巴掌,不禁“哎呦”了一声,捂了脑袋,转头看了眼秦连熊,倒是没敢辩驳什么。
  摩拳擦掌的秦连熊满意地点了点头,也没再伸手。
  这两个月上秦老爹都搁家忙活,虽然没有明说,可实际上秦连凤就算是交给秦连熊来替父传艺了。秦连凤对这个素来喜欢“动手动脚”,又高大壮硕、脉大而劲的二哥本就打心里有些发憷,再加上跟着他学了一阵子的手艺,知道秦连熊手艺的精湛之后,惧意更已演变成了佩服,一心指望着秦连熊好好教导他,在他面前比在秦老爹面前还要乖顺,等闲确实不敢造次的。
  况且秦连熊这话说的也确实有道理,秦连凤略一思索已是明了,倒是他这些天城里家里跑了两个来回,有些飘飘然了。
  秦老爹看着挨了一记巴掌,已然悔悟过来的秦连凤,暗自点头。不过这样的疙瘩势必是要解开的,否则压在心头成了心结,天长日久的,这家离散也就不远了。
  细细告诉大伙儿知道:“那郭掌柜确实不算个黑心的,正如他说,这白芹到了京城是个什么价儿,不管三两还是五两,就算卖到十两银子一斤,咱们也没话说,这是他的本事,说起来确实跟咱家没关系……”
  说着又简单向众人解释了两句运费、损耗、赋税、薪俸等等商铺运营的成本费用。尤其白芹这样的冬令时鲜,想要赚钱就得一个“快”字,恐怕运费和损耗两样是得占了大头的。
  况且话说两头,那郭掌柜过来自家收白芹,别说二百钱,就是二十钱,自家也无话可说。
  实际上,已是搭上了方家的船了,本就不可能易主,他们也自来就没想过这则。能有二百钱的报价,这已是出乎秦老爹的预料了。
  这钱拿在心里也心安,却是没有什么黑不黑心之说的。
  秦老爹的话,这家里自然没人敢不听的。
  再待寻思明白这个道理后,细细思量一番,不得不说,还真是被那三两银子迷了眼睛了。
  好在没被糊了心。
  他们俱已是算过了,一亩地大约就能产一千多斤的白芹,一斤二百钱,这就是二百多两银子。庄户人家,种什么能有这样的收益?
  估摸着也就只有摇钱树了!
  可那摇钱树都是戏文里的东西,就是皇帝老子也没见过啊!
  若是还不知足,怕是老天爷都看不过去的。
  尤其杜氏,不禁双手合十念了一连串儿的“阿弥陀佛”,甩掉心中杂念。
  谁知刚刚吃过夜饭,秦老爹又召集几个儿子坐下说话,却是告诉他们:“过年拜年时言语一声,待我这批白芹壅制出来,也就能琢磨出个四五六了。到时候亲家若是想学,只管让他们过来就是……”
  ……
  不说这一夜阖家又休息的如何,只说翌日日上三竿,方良果然如约赶了过来。
  昨儿临走时他就向秦老爹示意明儿再来,秦老爹看得分明,今儿一早就在候着了。
  方良却有些难以为情,更多的还是后悔,进门就朝秦老爹一揖到底,直言道:“秦叔,都是我的错,我就该让您进城和郭掌柜商谈,不该把他领上门来的。”
  秦老爹一把扶住他,笑呵呵地道:“这与你何干!”
  确实与方良不搭界,但凡郭掌柜存了这样的心思,有没有方良,他都能摸上门来的。况且,又告诉他:“我倒是觉得那郭掌柜能来一趟也是桩好事儿了,叫他看个仔细,也省了咱们许多麻烦。”
  方良听了这话却是脸色发白,一把反拽住秦老爹的胳膊:“秦叔,不会都叫他看了去了吧!”
  方良昨天看着那郭掌柜在白芹地里东瞧西问的时候,心里就是咯噔一下。可在他的认知里,秦老爹亦不是简单的人物,想来是会留一手的,却苦于没有机会说上话。哪知回程的时候,眼见那郭掌柜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志得意满,却是越想越不对,一夜未眠,今儿天刚蒙蒙亮就往秦家赶了。
  秦老爹就笑:“哪有这样容易的事儿,咱们自家都还未琢磨透彻呢!”
  方良却仍旧不大放心,又道:“叔,那郭掌柜可是在这瓜菜行当里浸**了几十年的行家里手了,一辈子都没打过眼,比人家堂匠也不差的。”
  其实不用方良多说,秦老爹早已看出那郭掌柜确实非常精通稼穑农桑,否则这二百钱的报价,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随口蹦出来的数儿。人家自是有着人家的考量的,却是色色都算在里头了,只是他们这些个外行并不懂罢了。
  一打眼就知道地里的土壤都是灰潮土,保水保肥透气性也好。再闻味道就知道他们施的是堆沤的牛粪,肥性好,还能蓬松土壤。
  可秦老爹更明白的是白芹的壅制全在一个“壅”字上,可不是这样看一看、闻一闻,或是问一问就能学会的。
  饶是他到现在也只敢说学会了白芹的壅制技艺,并不敢说自己已是吃透了其中关窍,却是不怕郭掌柜这样的行家里手来看的。
  方良再三强调,眼见秦老爹真是心中有数,并不是安慰自己,心里的石头才终于落了地。
  不禁嘿嘿笑着奉承道:“幸好秦叔老谋深算,否则我还不得后悔一辈子去。”
  不但害了秦家一大家子,还害了自己个儿,可不得后悔一辈子么!
  秦老爹呵呵地笑。
  方良说着话儿一眼撇到抱着秦老爹大腿的花椒,才忽的想起自己心记挂着这桩事儿,竟什么都没给孩子们带。忙一把抱起花椒许诺:“过年时大舅一定给你弄来好多好吃好玩的。”
  花椒眯着眼睛不住地点头,和方良拉钩钩。(未完待续。)

  ☆、第九十八章 爆竹

  而今年虽说风雨不调,可花椒家的这个新年过得却并不比往年差。
  莳萝定了亲,家里又添了生财之道,甚至于比往年还更有奔头,人人个个喜气洋洋。
  南边小年素来都在腊月二十四,北地却是二十三。秦老爹入乡随俗,花椒家一直以来都是二十四,粘糖瓜。
  秦老娘饶有兴致地带着几个小孙女做饴糖糯米糖,说是为着粘住灶王爷的嘴,其实大多都给家里的孩子享用了。
  祭灶神、扫灰尘,这是家里男人们的活计。
  秦连熊和秦连凤在二十三这日做完活计就正式收工了,秦连豹所在的桂林堂也是年年二十四结账团年,吃过团年饭,再开张就要等到正月初五了。
  一年到头的好容易松快松快,却根本歇不住,屋里屋外收拾妥当后,俱都一心扑在了白芹上。
  后院里的那两分多地的白芹陆续已经合缝,嫌着****浇水太过麻烦又耗时耗力,秦家兄弟几个凑在一起,索性沿着白芹田块靠近水笕的一侧开沟。又利用水笕引水入沟,倒是免了浇水的辛苦了。
  花椒眼睛都瞪大了,她都忘了还有这则了。
  若是壅制数量少还罢了,一旦大面积的种植,灌溉就成了大问题了。依旧倚仗人力灌溉,那真是要人命的。
  不过倒是又添了一桩心事儿,****都要过来看上好几回,就怕积水太深,没过白芹根部太多,又把白芹淹死了。
  “呸呸呸”,大年下的,可不吉利!
  ……
  不过不比去年过年花椒还走不囫囵,大伙儿把她搁在哪她就只能待在哪。
  今年花椒能跑能跳的,参与的**极其强烈。
  待秦老爹领着家里大大小小的男丁祭过灶,烧纸放炮将灶王爷送上天,这家里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就自来没断过。
  头先是新姐夫赶着小年这天送了一大包钱德隆的灶糖过来,除了履行上回的约定给花椒和家里的小丫头都带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