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农家记事 >

第35部分

农家记事-第35部分

小说: 农家记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告诉她:“我公公婆婆说了,家里从未嫁过女儿,况且又将十年未办过喜事了,物价几何皆不清楚,先给我们三十六两银子打点着,若是不够再论就是。”
  小姚氏听了这话却是“哎呦喂”了一声,一脸惊讶地道:“我还以为我家大伯大嫂已是大手笔了,没想到真正的财主藏在这呢!”
  更是说着话儿的工夫已在心底噼里啪啦地盘算开了,男婚女嫁的聘礼嫁妆通常说来都是男一担女一头,这孙女就是三十六两银子的陪嫁了,那孙子成亲的聘礼怎么着也得翻个一番吧!
  家里头这么些个孙男娣女的,何况老小还未成亲,就是其他几家也都年纪轻轻的,往后还有的小子丫头往外蹦呢。这样算下来,仅仅这婚嫁上的开销,可就吓死个人了。
  小姚氏出身礼诗圩,又嫁去了横溪岕,娘家婆家都是大族,打小没少见那些个几辈子同食同居的人家,外头看着花团锦簇一团和气,日子好像也过的煊煊赫赫的叫人眼热,可一到婚丧嫁娶公中却根本拿不出银子来。一但吵闹开来,祖宗几辈子的名声也就完了。
  虽说秦家这些年日子越过越红火的,不至于此,可她还是再没想到竟这样大手笔的能拿出来三十六两银子做嫁妆。之前还猜测着二十四两总是顶破了天了,三十六两,这在寻常人家都能发嫁两三个丫头了。
  只是也不知道秦家是真个这样富贵,还是为着长孙女的婚事充脸面,或是为着还未成亲的秦老五造势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却是了了她的一笔心事了。
  倒不是她夸口,外甥女虽是个好的,可自打她那外侄儿长成,做媒的也是踏破了门槛了。媒人也有,族里的婶子嫂子姑奶奶也有亲自上阵的。尤其是这两个月上,看着汪德隆不过短短半月光景就又恢复了元气,有的在心里盘算过后却是退缩了,可还有的就跟那狼见了肉似的眼睛都绿了。她嫂子对着那些个浑身上下都是嘴却一句真话也无的媒人不胜其烦,只好透露自己已有看中的人家了。
  消息传出去,知道秦家为人的有的说好,也有的嫌弃秦家根基太浅。结果还有那起子下作的知道是她给侄儿做的媒,竟跑到她嫂子面前翻着花样的挑拨离间,都是一个鼻孔出气,说什么长媳是婶子的外甥女,那以后肯定是亲婶子远婆婆的,这样一来婆婆还有甚威严好言的。倒不如娶个没有干系的,往后想怎么拿捏还不是婆婆说了算。
  好在她嫂子不是个糊涂的,这桩婚事也是她自己个儿先提出来的。否则被她们这样搬弄,说不得她们妯娌之间都要闹出嫌隙来的。
  如今虽说妯娌之间仍旧如常,可既是她做的媒,她自然希望从头到尾顺顺遂遂漂漂亮亮,没有让人说嘴挑刺的地方才是。而世人又都是先敬衣裳后敬人的,这样一份丰厚的嫁妆摆出来,却是能堵住那些个吃饱了撑着的嘴了。
  姚氏自是不知道她心里所想的,不过若是知道,说不得也就能知道为什么这桩婚事八字刚有一撇就传得亲戚间人尽皆知的了。
  只是瞪了她一眼,低声斥道:“这么大岁数了,怎么还这样一惊一乍的。”
  不比小姚氏,家里虽是公公婆婆当着家,可收入开支从不瞒着他们,一年三节都是要结算的,深知底里的姚氏自然不至于这样失态。
  今年自是例外,可前些年上风雨勉强还算调顺,秦家也是攒了些家底的。
  虽说地里的收成刚够家里的日常嚼裹开销,可秦老爹和秦连虎秦连熊父子三人但凡农闲得空就会出去打牮,一年到头的,论起来收入也颇为可观,五六十两银子总是跑不掉的。若在赶上有大户人家的宅子庄园的需要纠偏,那更是远远不止这个数目的。
  还有秦连豹,不说学徒的那些年,头先年上还在裱褙店当伙计打杂的时候虽说工钱仍旧不高,可这几年上一跃而成了店里数一数二的大师傅,自然今非昔比。一个月三两银子的工钱,一年就是三十六两。店里为留着这些个大师傅还有三节孝敬,亦不是什么小数目。
  至于秦连龙,虽说走街串巷的很是辛苦,可崇塘镇上需要用到杆秤的商贾何其之多。连卖带修带定制的,几年下来收入也稳定了,一年到头的刨开成本也有二十两银子左右的净收。
  而仔细论起来,家里头最大的一笔开支其实就是孩子们的束脩学费了,每年都是要开销将近五十两银子的。只除开这些,每年却是也能攒下一笔银子的。
  可秦老爹秦老娘能一口气拿出三十六两银子给莳萝置办嫁妆,还是叫姚氏颇为惊喜的。不过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这么多年的相处了,姚氏自是知道自家公婆的为人的。很快就镇定下来,暗自盘算着这笔银子该如何花销,才不辜负老人家的一片心意。
  如今婚事已定,姚氏就拜托罗氏,请她教导莳萝打点针线。罗氏自然没有不应的道理,同姚氏商量好铺盖衣裳的数目,开了单子请她采办,又指点莳萝打点小定的衣裳荷包四色回礼以及插簪时穿的新衣,倒也井井有条的。
  至于家什,说起来她和婆婆攒了这么些年的好木料都因着之前的日晒水浸的缘故腐朽了。好在家里多的是与木头打交道的,又请了沈氏的娘家大哥帮着寻了些梨木,打制家什的木料也就慢慢凑出来了。
  秦老爹就不再出门了,一心一意地搁在家里给长孙女打制全套的家什。(未完待续。)(。。 )

  ☆、第七十章 满意

  秦老爹虽是专攻牮活儿的,可年轻时为着多赚几个钱养活家小,除了把牮屋的手艺活学活用全都记在了心里之外,心思一动又琢磨起了房子的出棱、檩子、门窗、户扇来。这样一来上人家纠偏去,难免有些梁柱腐烂需要更换,却是不必再找木匠,他一人就能把全堂活计包圆了,自然就能多赚几个钱。
  后来年复一年的,做的活计多了,也算是无师自通,长木匠建房的手艺,短木匠打制家什的能耐,圆木匠箍桶做盆的技艺,甚至于还有雕刻漆染的手段,秦老爹都是一把好手,半点不比正经木匠差。
  又积积攒攒了这么些年的,更是一人就把全套的木匠工具都给凑齐了。俱是自己个儿琢磨着做出来的,光是大大小小的锯子就有五六把,刨子更是足有二三十把,把把用途不同,凿子也有十来把,尺子都有活尺、鲁班尺、活角尺、大小方尺好几种。还要各种各样的斧子、锛子、钻子、勒子、卡口等等的家伙什,分门别类,竟是整整齐齐地堆满了半间屋子的。
  家里的小东西哪都可以玩儿,上房上树都没人管,却都知道这间工具房是家里的禁地,里头的东西也是不能碰的。
  其实秦连虎与姚氏原先都是不肯叫秦老爹亲自动手的,毕竟这么大年纪了,哪里还能受这个累。只秦老爹却是看不上寻常木匠的活计,坚持自己动手给孙女打制家什,众人也是无法。
  而看着秦老爹摆下阵仗,早就满心好奇的小小子们都兴兴头头的过来打下手,家里一下子就喧闹了起来。
  花椒也感兴趣的不得了,一天到晚的,除了料理芹菜,就是蹲在秦老爹身边看他做活。
  秦老爹原先还怕自己的这个小孙女短胳膊短腿的被满地都是的工具木头绊了跟头,可后来见她走得稳当,自己想要什么趁手的工具,报个名儿她就能颠颠儿跑来跑去的翻找出来,着实有趣儿,一会儿不在身边的倒还惦记起来了。
  由简到繁,从小到大,图纸都不曾画上一张,不过十来天的光景,陪送的一堂一房的家什中,堂屋里的几件家什已是大致完成了。
  通常来说,女方的陪嫁之中除了衣裳铺盖卧房用具,略有家底的人家也会陪送些竹木家什,更上一步也有陪送全房家什的,就是床榻箱柜之类的全套卧房家什。
  而姚氏从小姚氏那听说舒家会将家里的三间东厢房全部重新粉刷出来做为新房之后,就决定为莳萝打制一堂一房的家什了。
  而就这十来天的光景,几个堂哥跟着秦老爹从弹墨下料到推刨子拉锯,再到凿卯开榫还有打磨清油刷漆的,竟都做得有模有样的了。
  只不过这一天秦老爹一大清早起来后只去后院转了一圈,却是没再动手做活。就是家里的这一串儿小子们也都换上了干净衣裳,乖乖等在前院并没有往后头去。
  其实在花椒如今看来,做木匠什么都好,就是一则,同弹棉花的一样,灰尘太重。一天从早不到晚,整个人就已经灰扑扑的了,甚至于鼻孔耳朵里都是灰。
  平日里为着干活自是不会计较这么多的,可今儿就是大堂姐小定的吉日了,自是不好邋里邋遢的。
  小定在花椒的概念里应当就是订婚了,按着规矩也应当宴请至亲好友的。可花椒只关心能不能见到新姐夫,得到肯定的答案后,自是坐不住的。
  同哥哥姐姐们一道在门前的溪埂上等啊盼的,好在没有叫花椒失望的是,舒家虽则大大小小男男女女来了十来人,可她还是一眼就瞧见了人群里高高瘦瘦竹竿儿似的新姐夫。
  新姐夫虽然长相清秀斯文,脸上还留着几分少年人的稚气,又因着毛脚女婿有些腼腆的缘故脸上始终涨得通红的。可除开之间刚刚进门认人的时候磕磕绊绊跌跌撞撞的惹人发笑之外,这会子镇定下来后,行事谈吐之间已是有了些许的章法了,倒是隐隐透出了几分这个年纪少年少有的持重来。
  长辈们显然都非常满意,之前跃跃欲试的秦连凤也没有话说。虽说侄女婿看到他这个明显矮了半个头的小叔连打了几个磕巴,可到底唤人的时候并没有流露出叫人不舒服的勉强神色来,自己都觉得有些别捏的秦连凤自然满意。学着父兄的模样故作矜持的点了点头,倒是叫花椒几个笑歪了嘴。
  就是之前一副大事临头满脸挑剔的丁香在看到新姐夫后也松了一口气,花椒自然更没甚好说的了。
  又跑去看大堂姐莳萝,今儿天不亮莳萝就起来妆扮上了,换上新做的红袄绿裙,父母公婆儿女俱全的沈氏亲自帮她梳的髻,也是讨个好彩头的意思。
  而舒家除了送来了首饰衣裳四盒定礼之外,还有一支如意金簪,由大媒横溪岕的姨娘亲手簪在了莳萝髻上,迎来了大家伙的阵阵欢呼。
  花椒不禁瞪大了眼睛,不过却对那供在供桌前的龙凤帖更感兴趣,不禁踮着脚去看。
  花椒两辈子都是头一回见这系着大红纸,印着龙凤呈祥的吉祥纹样的金花大帖。
  伸着小手暗自比划,宽约七寸,长约一尺二寸。外头还配着一个封套,封面上写着“全福”二字。至于内里写的什么,花椒就不知道了。只隐约瞧着帖里,仿佛还有一条“金签”,不知道又写着什么。
  花椒十分好奇,盯着看了半晌,才把眼神挪回了封面上。打量了好一会,又对封面上的“全福”二字感兴趣了起来。又看了好几遍才发现那个“全”字并没有写成规范化的“人王”,而是写成了“入王”,却不知道为的什么。
  不过有一点花椒还是知道的,男女两家换过庚帖,这放定手续也就正式完成了。从今往后,秦舒两家也就成了明堂正道的亲家,逢年过节就可以互相走动了。(未完待续。)(。。 )

  ☆、第七十一章 酸话

  秦家人对于自家的这个新姑爷俱都满意,舒家人对莳萝和这门新亲也是非常满意的。
  尤其是莳萝的未来婆婆顾氏,吉时插簪之后又拉着莳萝说了会子体己的话儿,之后又陪着秦老娘姚氏几人话了些日常说了些感恩的话儿,心头大事儿就放下了一半了。
  为着这桩她一力主张的婚事,不说族里村里言三语四说什么的都有,就是她亲娘见了她都有些嘀咕,觉得她该给长子娶个镇上的姑娘才是,实在是不厌其烦。
  好在她咬着牙撑下来了,否则说不得就要错过这门亲家了。
  想着莳萝的羞怯,姚氏的端庄,秦老娘的慈祥,杜氏的爽朗,罗氏的温和,沈氏的亲切,还有家里那几个还未长成的小丫头的懂事守礼。再想着秦家宽敞的院落,齐整的房屋,后院里晾晒着的新打的还散发着原木味道的家什,一院子的亲朋和四碟八碗的席面,不禁有些志得意满的同她娘家嫂子道:“嫂子家去后可得帮我同娘好好说道说道,也好叫她别再****瞎寻思了。”
  今儿小定,不光媒人和舒家大小都来了,还跟来了好几个女眷,都是舒家的至亲。像是族里堂房的妯娌,顾氏娘家的嫂子妹子,还有几个侄女外甥女的,都是过来看新娘子的。
  而秦家除了自家人都在,就连秦连豹都告了假外,还请了好些个亲朋。除开周家湾的好几户人家外,姚氏杜氏的娘家也都来了人,却是凑了五六桌,这在寻常人家的小定礼上也是大场面了。
  顾大嫂看着顾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