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农家记事 >

第170部分

农家记事-第170部分

小说: 农家记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也想去莲溪玩儿,却担心自己听着文会上的那些个诗文会打瞌睡,那才叫丢人丢大发了。
    而且相较而言,这二人还是更希望能跟着秦连熊去正在建设当中的保婴堂看一看。
    秦家从来都主张士农工商,皆是本业。
    就连姚氏如今也赞同,男子以治生为重。
    若是不能读书,那根据孩子的性情才智同喜好,选择一途,应世经务,也没甚的不好的。
    所以对于不甚好学的四堂哥五堂哥,家里头,就连秦连豹都没有逼着他们非得下场科举不可。
    而在如今的秦家来说,又得再添一条,即精其器具,薄其利心,方为立世长久之计。
    所以不管他们想学甚的想做甚的,习恒敦实,不生邪心,这才是自立于世的根本。
    只不过就在秦连豹一行去往莲溪的第二天,中秋佳节,一大清早,就有周家湾同漏斗湾的乡邻们,提着大包小包过来向秦连豹致送节敬。
白糖酥说
    多谢书友150907181724778、谁是我家的太后、故乡的情话、懒懒懒懒懒懒懒、书友160531080307685的月票啦~

  ☆、第三百四十四章 节敬

正如方庆那个机灵鬼之前曾同花椒说的那般。
    学生入学塾上学,除了束脩,以及头一次拜见先生时敬呈的贽敬之外,每年三节两寿的,也就是逢到五月半、八月半、年节,以及孔子诞辰、先生生辰这样的大节大寿,按着惯俗,学生家通常也是要给先生致送节敬的。
    不过不比束脩。
    束脩因着蒙馆、学馆层次的不同,先生童生、秀才、举人身份的不同,以及教学能力的强弱,其实是有约定俗成的束脩档次的。
    即便略有差异,相差也不会太大。
    而相较而言,节敬的多寡就显得随意多了。
    往往多随各家的情状自愿行事儿,是没有甚的具体的规定的,各随其意罢了。
    用方庆的话说,有些个家底殷实的,过年时直接往先生家抬头祭祀用的一百多斤的大黑猪的都见过。日子过得紧巴的,送上浅浅一篮底鸡蛋的,也不是没有的。
    而且花椒还知道,致送给先生的节敬,其实并不一定就非得是银钱或是礼物的。
    就像礼诗圩姚氏的学塾,认真说起来其实是礼诗圩的族学,就同方庆就读的先生在自家开办的学塾又不大一样的。
    因着礼诗圩颇有余力的缘故,所以不论是先生的束脩膳食也好,节间的酒果之礼也罢,一直以来都是由族中族产统一出资备办致送的,家中子弟并不需要承担一切费用。
    只需逢到年节寿诞的时候,过来给先生行礼揖拜,以示对先生的礼敬,也就可以了。
    就算是附学的子弟,少量的束脩虽是在所难免的,可节敬一般亦是不需要一众学生家另备私礼的。
    当然,若有学生家想要略尽心意,也没有人会特意禁止的。
    而秦家的惯俗,到了三节两寿的时候,子弟们不到要给先生行礼,也会按时按节的致送节敬以示心意。
    没有多贵重,其实多是些自家打点的像是月饼、粽子、腊肉这样的时令吃食罢了。
    不过按着秦老爹一脉相承的观点,秦家阖家俱是赞同功在平时的。
    所以不光要求子弟在三节两寿的时候要对先生尊敬有加,平时更加不能忘记身为学生的本分才是。
    只从来都只有往外送礼的,从未想过自家竟也有收到节敬的这一天。
    一大清早的,看着络绎不绝地带着家中子弟过来给秦连豹行礼并致送节敬的乡邻们,秦家阖家不禁愣在了那里。
    秦家如今同周家湾漏斗湾的乡邻们的邻里关系基本上都处的非常好,逢年过节的也会走个礼的,这也是礼尚往来人之常情。
    可今儿的节礼却是比之往常要厚了一倍都不止,如何不傻眼的,再听说是特地来给秦连豹致送节敬的,那就更是愣怔了。
    半晌都没回过神来。
    待回过神来,赶忙招待大伙儿入座吃茶,可这些个大包小包整篮子的礼物自是万万不能收的。
    秦老爹拍着身上的尘土从东头园子里赶过来,径直上前拦了听说秦连豹不在家,寒暄道谢之后,放下篮子就预备离开的隔壁漏斗湾的老村长。
    一壁把沉甸甸的篮子递到他手里,一壁道:“老哥,咱们都是乡里乡亲的,只不过是给孩子们指点指点功课罢了,这都是该当的,哪有收礼的道理,您赶紧收回去。”
    漏斗湾的老村长既都已是精心打点了节敬送过来了,自然没有再拿回去的道理的,又推了回来,道:“老弟,没有这样的话,甚的叫该当的!您家秀才公能百忙之中抽出工夫来指点我们这些个不成器的小子们功课,这是您家仁义,我们这些人哪个心里没数儿的,谁不打心里感激您家的。只我们也没旁的本事,只能略尽心意,您如何能不收下的。”
    老村长是诚心诚意的,可不管是秦连豹也好还是秦老爹也罢,只是按着本心行事罢了,谁都没有预想过以后的事儿,也没指着人家来感激。
    又推了回去,秦老爹还朝着漏斗湾的老村长同各位乡邻抱拳道:“您的心意,大伙儿的心意,我们心领了,这就足够了。只这东西,实在是收不得,我在这里多谢各位了。”
    旁边却有漏斗湾也是常来常往的丁壮作揖道:“秦老爷子,容我插个嘴。我是个粗人,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也不懂甚的大道理。以前家里的臭小子功课不通,除了揍他,我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可如今但有不懂的地方,您家秀才公从来半点不嫌麻烦的一遍又一遍的给孩子辅导。自家的孩子自家知道,实话跟您说,我待他都没有这样耐心过的。所以我这心里头,说句高攀的话,早就拿状元公当先生待了。尊师重道的道理,我们虽是粗人,却还是知道的。”
    漏斗湾的老村长是非得秦家受下这份谢意的,而且旁人他自是管不着的,却想给自家族里的子弟们立个规矩,听的这话自是直点头的,还道:“一日为师终身为师,我少年时也读过两年书,那学塾里的先生进退可都是得学生跪着迎送的。如今世道虽变了,可规矩却是无改的。等秀才公回来了,我再带着小子们过来磕头……”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何况秦老爹本来就不喜欢这样推推让让的,略一思量,最终还是把漏斗湾老村长的节敬收了下来。
    老村长吁了一口气,满意地带着自家的小字辈先行离开了。
    只这个口子一开,过来致送节敬的乡邻们有的不善言辞,也不管秦家分不分得清,留下礼物就跑了,有的倒是左一声谢右一声谢的同秦家人寒暄了许久。
    人来人往的,直到日上三竿这才消停下来。
    看着满地的礼物,花椒不知怎的,满脑子想的却是方庆。
    也不知道若是他在场的话,会不会眼睛发亮的。
    而待到黄昏时分,秦连豹前脚领着大堂哥二堂哥三堂哥同六哥赶回来赏月过节,后脚就有两湾的乡邻们又带着小小子特地过来给秦连豹行礼磕头。
    直接把还未听说此事儿的秦连豹给磕懵了。
白糖酥说
    今天又晚了,抱歉抱歉,估计晚上还得晚,哭~

  ☆、第四百四十五章 月饼

玉露生凉,丹桂飘香。
    又是一年八月半。
    算下来今年已是花椒在这度过的第六个老法的中秋节了。
    也是花椒经历过的最为热闹的一个中秋佳节。
    阖家老少,加上陈师傅一家三口同那个还不会走路的小女娃,正好四十口人。
    为此,秦老娘还特地让秦老爹帮着做了个直径近两尺的月饼模子。
    要知道,寻常人家或是大糕坊的月饼模子直径一般都在三四寸左右,最大的也不过一尺左右。
    花椒家往小的倒是有一套形状各异的瓜果图案的月饼模子,最大的直径也不到一寸,玲珑可爱,简直就是艺术品。而最大的一个,专门制作阖家分食的祭月月饼的模子,直径也不过才一尺左右。
    秦老爹颇有兴致,他很久之前就曾想过雕个月宫图案的月饼模子的。
    只是一直不得闲,当初莳萝出门子的时候也时间仓促,准备的不充分,这才没有贸然动手。
    这回既是要做,那索性就把月宫凑出来。
    秦老爹足足耗时半个月的光景,总算在八月半前将月饼模子完工了。
    秦老娘就用这个模子尝试着做起了直径约一尺半寸,重约七八斤的大月饼来。
    饶是秦老娘,都是头一遭尝试制作这样大的月饼。
    只到底人老力衰,已经没有揉面的力气了,还是杜氏妯娌几个携手帮着完成的。
    试了两回才成功。
    到了夜里,阖家在正院天井之中席开五桌,热热闹闹的吃罢螃蟹宴,品着桂花酒赏月之际,小字辈们一会儿抬头望月,一会儿低头看饼的,迟迟都舍不得让姚氏把这月宫月饼切开分食。
    旧年领着阖家祭月、掌刀切分月饼的还是秦老娘,只代代相传,今年承担起中馈职责的,就已是身为秦家长媳的姚氏了。
    姚氏早在之前就已是请精通算学的郭氏帮着核算过了,究竟该如何下刀,才能将月饼切成大小一致的四十等份。
    阖家每人都分到了狭狭的一小长条儿月饼,就连小女娃都叫她沾了沾唇,尝了尝团圆的滋味儿。
    几个小丫头捧着月饼,却迟迟舍不得下嘴。
    凑在了一起,你看看我月饼上的望乡亭一角,我望望你月饼上的长生殿匾额,更是稀罕的不得了。
    花椒捧着月饼,看着上头的琉璃井,却是不禁抽了抽嘴角。
    这琉璃井,好像就是传说中的时光隧道来着……
    而罗冀看着花椒一脸“不舍”的小模样,想都没想就把自己手里也没舍得吃的月饼递到了花椒手边,又往她面前送了送:“椒椒,给你吃。”
    今天是罗冀长到十一岁,记忆中第四次过中秋节,第三次吃月饼。
    头一次中秋节是怎的过的,月饼的滋味又是如何,他已经没有甚的印象了
    自打那年从滔天的洪水中被捞出来后,他的很多记忆都已经慢慢遗失了。
    文启哥说这是因为他还太小的缘故,人越长大,小辰光的记忆自然会慢慢消失,他也是一样的。
    不过他知道他肯定很高兴,同今天一样高兴。月饼的滋味一定也很好,同今天一样好吃。因为那时候,爹娘还在……
    而第二次过节,就是前年了。
    虽然他那时候还并不知道甚的年节的,可文启哥却是知道的。但他们只吃上了螃蟹,并没能吃上月饼。
    倒是想用红薯来做月饼的,只是没能成功。
    但第三次过节的时候他们就吃上月饼了。
    就是旧年,他们不但赏了月吃了螃蟹,还吃上了花椒送去的各色月饼,其中还有一匣子刚刚出炉还冒着热气的鲜肉月饼。
    他同文启哥一句话都没来得及说,一口气就吃掉了一匣子十二块月饼。
    这一次,是第四次。
    他终于明白了八月半中秋节的意义了……
    而花椒看着眼前的月饼,诧异的抬起头来望着罗冀,根本没想到她方才的苦大仇深竟被罗冀误解成了不舍。
    只以为是罗冀想把月饼省给她吃。
    把好吃的都留给她吃,这在罗冀来说是常有的事儿,花椒也没有十分在意,只是冲他一笑,道:“表哥自己吃,这月饼一定得全家分着吃,大伙儿一起吃才好吃呢!”
    说着就抛开了那些个有的没的,大大的咬了口月饼。
    眉眼弯弯,欢喜之情都能从眼角眉梢溢出来了。
    是甜甜蜜蜜的白果口味。
    罗冀看着花椒吃的欢喜,也就没有勉强,收回手来,也学着花椒的样子,大大的咬了一口。
    比蜜还甜。
    吃过因着阖家分吃果然尤其好吃的月饼,花椒顺手解下帕子给罗冀擦手。
    看着花椒低着头,给他擦拭每一根手指的认真模样,罗冀想说甚的,却不知道该说些甚的,半晌,忽的冒出来一句:“椒椒,以后我也同祖母学做月饼,做个更大的月饼,我们全家一起吃。”
    花椒听着就笑了起来:“好啊,我们一起学做月饼。”
    早已吃掉了阖家分吃的白果月饼,摸了摸肚子,又拿了一块郭氏亲手做的京式翻毛月饼,正托在手心里小心吃着的香叶听到这话,算是说到她心坎里去了,直点头,咽下嘴里的月饼又赶忙道:“好啊好啊,我们明年一起做个更大的月饼,比今天的还要大。”
    却听的丁香哭笑不得,点了点花椒同香叶的额头:“真是两个小吃货。”又一脸恨铁不成钢的看着罗冀:“表弟,你可是陈师傅的徒弟呀,根骨这么好,又练了那么一身好功夫,难道是为着揉面做月饼不成?”
    说的花椒同香叶都捂着嘴笑了起来。
    两个小东西俱是知道丁香的怨念的。
    自打陈师傅收了罗冀为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