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农家记事 >

第163部分

农家记事-第163部分

小说: 农家记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
  这样的人,要来又有何用的。
  秦连熊今儿又婉拒了几个眼高手低的主儿,走在溪埂上,一个头两个大,正准备家去同家里人取取经,老远听到有嫩嫩的声音在喊“二伯”,下意识地已是应了一声,脸上也露出了两分笑意来。
  “椒椒,慢着点儿!”抬起头来朝着远处两条小短腿来回捣腾的飞快的小丫头喊。
  “嗯!”花椒嘴上应着,可心里早已等的心焦了。
  好容易在门前看到了心心念念的魁梧身影,一蹦三尺高,哪里还能放慢脚步的。
  一口气冲到秦连熊面前,顾不上同他说话,已是拖着他的手往回跑。
  在堡门门洞前一个急刹车立住了,指着竹案上簸箕里的大米给他瞧,又告诉他:“二伯,这都是那些个挨砻挨磨的叔伯大娘们偷偷留下送给咱们家的谢礼。”
  “是吗?”秦连熊看了眼簸箕里成色不一的大米,倒是有些惊讶。
  花椒就重重点头,又把事情经过叽叽咕咕的告诉给他听。
  饶是秦连熊心里头存着事儿,听到这样的事体,这心里总是安慰舒心的。
  虽然他们在建这座水碓磨坊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要使用的大伙儿回报些甚的,可正是从未想过,大伙儿能有这番心意,在他看来,才尤为珍贵。
  回头看了眼磨坊那边,有生面孔瞧见他了,因着一屋子的扬尘,两手又空不下来,不便打招呼,就朝他点头示意笑了笑。
  秦连熊抱了抱拳,摸了摸花椒的丫角,牵了小丫头预备往家去。
  花椒却没有挪步,指着那簸箕仰头问秦连熊:“二伯,我们把这些收起来,送给保婴堂好不好?”
  “好啊!”秦连熊就笑着点了点头。
  倒是不曾意外。
  花椒也跟着一颔首,又同秦连熊道:“二伯,你很高兴吧,我们也很高兴。做了让大家高兴的事儿,我们也会高兴的,对不对?”
  花椒瞪圆了眼睛看着秦连熊。
  秦连熊笑着一点头:“椒椒说的对。”
  并没有放在心上。
  花椒也不气馁,车轱辘的话儿来回说。
  花椒听说过秦连熊的观点,虽然听起来有些离经叛道,可花椒却是基本认同的。
  正如秦连熊所说,也正是他如今存疑的,世人的慈善观念,不知道何时已经从有同情心的人之间的互助行为,变成了如今以追求佛报为前提的利己行为。
  因果理论被演绎成了功效主义,好好的经文生生给读“歪”了。
  不过花椒也能理解,她也敬畏因果,有时候不借助这些,或许真的不能让人伸出援助之手。
  只拿因果作为工具,成效虽然显著,可隐患却也不少。花椒在想,若是有人等不到三生因果只看现世报,结果许愿之后不应验的次数多了,做善事的积极性是否会有所下降。
  而花椒更不能理解的,其实是另一种强调无私奉献方为慈善的空洞说教。
  每一个人在红尘中打滚,有父母、兄弟、子女为家庭纽带,要去生存过日子,还要为官逐利,在她看来,是根本不可能做到完全无私的。既然如此,又何必妄谈“灭欲无私”呢!
  所以花椒同秦老爹一样,并不认为善就要无私,利与别人的行为与思想难道就不是善了吗?
  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强调回馈社会,担当社会责任,扶持社会公正。表面上强调的是行善者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可实质其实也是行善者自我的满足感和被社会普遍尊重的成就感。
  能让世人从互助中得到长久稳定的快乐,或许才是慈善能够进行下去的关键。
  因此在花椒看来,秦连熊若是想要保婴堂能够长久的运营下去,怎么从那些个富商巨贾荷包里掏出银子来,或许并不是关键。
  至于秦连熊期望的移风易俗,或许也得从这上头来入手。
  不过这只是花椒的一点浅显的见识罢了,现在如何能叫秦连熊参考自己的观点,才是花椒面临的最大问题。(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章 招聘

  看着明显有些心不在焉,以至于根本不曾听出她话外之意的秦连熊。
  叽叽咕咕小鸽子似的花椒安静了下来。
  长叹了一口气。
  一肚子话说了出来,这心里头空了空,倒是不似之前那般如坐针毡地急切了。
  心里明白,这桩事儿,恐怕急不得也急不来。
  事缓则圆,还是慢慢来吧!
  又吁出一口浊气,整个人都松快了不少。
  却是小跑两步,跑到秦连熊面前,一壁倒退着走路,一壁歪着脑袋看了眼秦连熊微蹙着的眉头,才晃了晃他的胳膊。
  待他回过神来,方问道:“二伯,您在想甚的?”
  秦连熊根本不知道花椒甚的时候走到自己面前去的,怕她摔了,赶忙紧紧拉住她的手,笔直的腰板也弯了下来,脚步放缓,一手更是护在花椒身侧,顺口就道:“哦,二伯在想招人的事儿。”
  “找人?”花椒眨了眨眼睛,心下了然。
  已是知道他还在为着保婴堂行政人员的招聘工作在伤脑筋。
  却是仰着头,极其认真地问他道:“二伯想找的是谁?二伯知道要去哪里找吗?”
  秦连熊听着就笑了起来,知道花椒想来不懂这些,耐心的告诉她,道:“二伯不是要找人,是想给保婴堂招人,像是司年司堂的,要招好多的人,现在还没着落呢……”
  只话音未落,脑中忽的灵光一闪,人就愣在了当地。
  嘴巴还微微张着,可眼底却有亮光闪过。
  花椒看着就抿了嘴笑。
  只下一刻,就被恍然大悟一拍脑门的秦连熊托着腋下一把高举过了头顶,咧着嘴直乐呵:“我们椒椒可真聪明,二伯怎的就没想到!”
  忽的腾空,花椒不仅不觉着害怕,反而咯咯咯地笑声止不住地从口中溢出。
  秦连熊看着张着小手小脚,笑得眉眼弯弯的花椒,心里头也越发畅快。
  举着花椒就要转圈,花椒对自己如今的体重还是有自觉的,嘻嘻笑着喊秦连熊:“二伯,我太重啦,您放我下来吧!”
  秦连熊却不以为意:“哪里重了,我们椒椒就是太瘦了,再胖一点儿身子骨才好呢!”
  到底还是陪着花椒玩了一会儿,才将她放下来,抱着她脚踩实地才撒手,还要问她:“椒椒想吃甚的?二伯给你买!”
  花椒就不住地点头,也不同他客气:“好啊好啊,我想吃绿豆糕,还有薄荷糕。”
  都是如今市面上常见的夏令茶食。
  “行!”秦连熊一口应下:“明儿二伯就给你买。”
  却是一连几天都给花椒买了大盒小盒的应季茶食回来。
  花椒都高高兴兴地分给阖家吃了,只这天夜里却忽的听到秦连熊兴兴头头地告诉秦老爹一众人,说他这几天一口气拜访了五六家崇塘镇上乡里颇有名望的家族族长,同他们详细介绍了保婴堂,肯定了他们对崇塘的付出,又说了说自己的难处。但凡有意的,就请他们帮着看看能不能推荐一二族中子弟,一同操持保婴堂日常事务。
  头一站就是去的礼诗圩。
  礼诗圩的族长虽已听族中子弟说过秦连熊在折腾甚的保婴堂一事儿,却没想到他会登门求援,倒是不敢掉以轻心。细细询问了番保婴堂的援助教化、运营管理之类的事项后,才满意地一点头,却是当即就圈了人出来叫秦连熊相看……
  一家一家的走下来,这才几天工夫,秦连熊的口才越来越好,保婴堂的司年、司月、司堂、司察这些个职位的人选也总算是大致落实下来了。
  花椒听着却有些傻眼。
  她当初有意那般说其实只是想着既然秦连熊并不擅长招聘,那完全可以请擅长处理人事事务的老师傅来帮忙。
  她以为秦连熊也是这样理解的,哪里知道二人俱是会错了意,更没想到秦连熊竟会直接找上礼诗圩这样家族的族长直接招人。
  可不得不说,秦连熊这一招确实干的漂亮。
  这些人既是能被各族族长挑选出来,那就必然不会逊色到哪里去。又都有家族在身后,就算为着家族的名声着想,等闲也再不肯行差踏错的。何况只要秦连熊引导得好,说不得还能白赚几个颇有影响力的义务宣讲员。
  可谓一举数得。
  秦连熊自个儿也颇为自得。
  只这还没完,直到如今,专门监管**母保姆的**妪人选,可仍是一摸两只脚的。
  毕竟等闲人家,女子抛头露面的到底少数。
  何况秦连熊的要求还着实不低,比如对于十里八村的人事要谙熟,最好还能精通收腰抱小之事儿。而且为人要有见地,要亲和正直,处事也要公道正派……
  这样的人,比之司年司月甚至于司察还不好找。
  只家里头杜氏这心里却早就有了人选了,而且还是不二的人选。只是人家如今日子过得好好的,还愿不愿意这样操心,却是不好说的,因此便一直没张这个口。
  这会儿眼见秦连熊还在为这发愁,便同他道:“我说个人选,我看你那要求根本就是合着人家的模子给定的……”
  却是袁婶子。
  阖家俱是恍然大悟。
  秦连熊更是一拍脑门:“怎的把她老人家给忘了。”
  正如杜氏所说,袁婶子的为人他们都是一清二楚的,秦连熊那一长串要求,还真是合着人家给定的。
  次日秦连熊就亲自上门去请。
  如今崇塘内外早已传遍了保婴堂一事儿了,袁婶子闲下来也没少同老姐妹们磕着瓜子核桃的谈天儿。
  有的咋舌秦家到底赚了多少钱,据说这镇外建那么大个保婴堂的银子可都是从秦家出的。有的家境寻常的倒是挺高兴的,盘算着不知道能不能代养婴儿的,若是能够,领个孩子回来养着倒也不妨。
  袁婶子则在寻思着不知道秦家如如何安置家里的那个小女娃,若是送去保婴堂,那家人家怕是要气歪了鼻子了……
  却没想到秦连熊上门来请她出山。
  都没思量,就已决定关掉脚店,去保婴堂做事儿。(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一章 做客

  谁都没有想到袁婶子竟然一句多话都没有,就这样痛快地应允了下来。
  秦连熊傻眼过后,自是喜之不迭的。
  赶忙谢过袁婶子,又同她将薪水工时等等的事项事无巨细的说了一遍,还签了雇用的合同。
  而杜氏自是后悔不迭的。
  早知如此,她何必一句话上不来下不去的在心里憋得这样辛苦。
  若是早把袁婶子招揽过来,说不得秦连熊再不用这样辛苦的。
  而袁婶子那厢,应诺下来之后,送走秦连熊,这心里头倒是有些犹豫了。
  自然不会是后悔的缘故。
  秦连熊能亲自上门请她出山,这是看的起她老太婆,她又何必拿乔。
  虽说**妪这样的差事她不曾经历过,可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何况她看秦连熊那还真是有成竹在胸的,既是都有章程在那儿摆着,她自问也没甚的拿不起来的,哪里有往外让的道理的。
  这可不是她的脾气。
  至于这家脚店,本就是小本买卖的消遣之故,难道谁还指着它发财不成。
  脚店里剩下的那几坛子南酒,同些许下酒的小菜别说自家吃了,就是散给宗亲邻里的,也不叫人心疼的。
  只她这脚店又与寻常人家的脚店不大相同,她这自家临街的房子,置了灶头,那些个为省几个铜子儿,自带了茶饭出门的船家脚夫想要热口饭菜的,都会上她这儿来。都是熟人了,三瓜两枣的给个柴钱或是丢把小菜的,也就罢了。
  都是讨生活的,她也不愿同人争这一文半厘的。
  如今入夏,买卖虽淡,却也不是没有。
  她是担心自家这关了门,这些老主顾一时又往哪里去。
  却不知道秦连熊前脚刚出门,族里头已是传遍了,这也实在是因为保婴堂如今正火热的缘故。
  老族长拄着拐杖过来相问,又有本家要好的妯娌听到音讯过来打探消息,想同她赁下脚店。
  一道的老姐妹有个消遣的去处,也能赚两个零碎铜子儿给孙儿孙女买糖吃。
  袁婶子与人约法三章,旁的不管,可那些个船家脚夫热饭热菜的却是不得涨价的。
  自是皆大欢喜。
  交接妥当,爽利的袁婶子当即就来找秦连熊。
  说她是不是趁着保婴堂还在施工,先十里八村的走一遭,把保婴堂的章程同大伙儿说一说,叫他们知道知道,别听风就是雨的瞎胡闹。再一个么,也好先探探底儿,瞧瞧哪家日子过的艰难,哪家风气又不好的……
  秦连熊自是庆幸这还真是找对人了,忙谢过袁婶子,又要给她支银子。
  为着保婴堂,秦连熊自个儿自是分文不取,不收一个大子儿的薪水的。
  为此李巡检还劝过他:“保婴堂里少了你这笔薪水谁都不能去讨饭了,多了也不至于就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