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农家记事 >

第15部分

农家记事-第15部分

小说: 农家记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花椒看着被五堂哥按在一起的大拇指哭笑不得,心底却是在祈祷这个诺言再不要应诺的。
  而这天正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没有月饼,也没有月亮,甚至于还没有团圆。
  家里的男人们还都坚守在堤坝上寸步不离,没有香烛果供,女人们只能供上清水,对着天空向着那被乌云遮蔽的月亮许愿。
  只叫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的是,半夜,雨势渐小。到了清早,如注暴雨彻底停歇,淅淅沥沥的,竟然一夜之间就有了两分秋雨的缠绵。
  就自这天起,崇塘镇的女人们不约而同的开始拜月。虽然没有净果鲜花供奉,可却都有一颗虔诚的心,许下的诺言更是不知凡几。不光女人们,“男不拜月”的传统也被私底下打破,堤坝上的男人们也开始对天祈祷。
  花椒看着房檐下虔诚祈祷的一众女眷,虽则并不相信这些,可也心里明白。就如落水的人抓住了一根稻草,哪怕知道这根稻草无用,也会牢牢的抓在手里的,更别说这根稻草还“显灵”了。
  又是一天过去了,洪水虽则不曾退去,可好歹没再涨起来。
  这就是万幸了。
  十二天了,除开第一天外,这还是雨后头一天不曾涨水。
  堤坝上的男人们看着眼前天地间只剩下的汤汤的泥浆水,不禁湿了眼眶,亦是欢欣鼓舞。整个崇塘镇,又重新燃起了斗志来。
  秋雨绵绵,一下又是两天,可洪水在经过一天的停摆后,又继续开始缓缓上涨。
  度日如年,而就在雨水不停的第十五天上,绵绵细雨戛然骤停。
  ps:姐妹们,若觉得《农家》还能勉强看得过去的话,手指点点收藏一下好不好,拜托了哦~(。。 )

  ☆、第二十九章 损失

  一大清早,久违的日头一跃而起。
  温暖的阳光普照大地,整个崇塘镇再不见往日阴郁。
  看着暌违了半年之久的万里无云、清透如水晶般的朗润天空,听着房檐上时不时滴落的雨滴声,花椒却始终打心里觉得不真实。
  这一切,就这样过去了吗?
  十五天,风雨不歇。
  花椒前世只听说过大水之后常有大旱,却还没听过大旱之后会有大水。更没想到的是头一次听说,既是亲身经历。
  从已欲夺人性命的旱灾瞬间切换到亦欲夺人性命的洪灾模式,无缝衔接。一夜之间,平地生水,而且一涨再涨,天地间仿佛只剩下了洪水汤汤。
  临水的堤坝已经砌了将近一丈高,造成的灾害,除了不知凡几的山崩、地陷、内涝、漫堤、破圩、塌方、管涌……其余的目前还不得而知。
  福祸相依,自然心有余悸,谁都不知道天晴之后又会跟着什么。
  世人对于老天爷的敬畏已经无可比拟了。
  就是现在虽则雨水已停,可谁都不知道这洪水究竟何时才能退去,甚至于不知道这雨水究竟还不会不会再度袭来。
  谁不担心自己的亲人,谁不担心家里的房子地。可接下来究竟将要面对的是什么,谁都不知道,谁都不敢想。
  一天又是一天,时不时洒落的零星小雨淅淅沥沥的再度给整个崇塘镇蒙上了一层悲怆。
  好在的是,这雨始终不曾下大,也很快就云散雨止,虽则时停时雨的好不忧心,总算未成气候。
  九天,整整耗时九天,在日头的威力下,漫天漫地的汤汤洪水终于彻底退去,留下满地疮痍。
  虽然在这九天里,巡检司几番告诫大家不要急着回去,再做观望,毕竟谁都不知道镇外的情况究竟如何。旁人不知道,站在堤坝上却是看得一清二楚的,沧海桑田,天地间好似都已改变了模样了,自然心悸。
  可到底还是有人看着洪水慢慢退去,渐渐露出了土地的本来颜色,却是一刻都等不了了,偷偷蹚水回家,想拦都拦不住。
  随着这些人的各自离去,渐渐又有各种消息长了翅膀似的飞进崇塘,各地造成的灾害比所有人想象中的还要来的更多。俱是忧心家中忧心亲人,看着洪水慢慢在退,陆陆续续返家的人越来越多。
  秦老爹始终不为所动,直到洪水退得一干二净,也没有退掉租住的小院。而是决定留下秦老娘看顾一众孙男娣女,自己领着儿子儿媳套车回家,先看看家中景况到底如何,再做打算。
  一夜无言,却谁都不曾睡好。脑子里思绪纷乱,嘴角又开始起了燎泡。
  翌日一大清早,关门刚开,一行人正待出门,就被主家找上了门来,却是特地过来请问老爷子何时有空,想请老爷子帮着纠偏牮屋的。
  旱灾洪灾,烈阳暴雨,给百姓带来的伤痛和损失是无以估量的。
  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通通后患无穷。
  就如这遮风挡雨的房屋,好些屋子经过一夏的炙烤本就酥脆不堪,再由连日的雨水一泡,别说泥砖草顶了,就是青砖灰瓦都懈了,甚至于整个崇塘镇上都已找不出一间称得上完好的屋子来了。
  不说普通商铺民宅,就是衙门、寺庙、书院,亦是如此。
  漏雨渗水这还只是寻常,墙倒屋塌的也不稀罕。
  虽也有好些房屋不待倒塌就被主家索性扒了送去砌堤垒坝的,可到底不是所有人家都有这样的底气的。
  毕竟扒房子自是容易,可起房子——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多少人勤扒苦做了一辈子,最终的愿望也不过是起间房罢了。
  想拆就拆,想起就起,可不是嘴上说说就能成的。
  而这些或多或少出了问题的屋子,大多其实已是住不得人了,囊中羞涩却是不能拆了重建,那便只能尽快找人修缮了。
  渗水漏雨的,自是要找泥瓦匠过来修补的。可若是因着或是风吹或是雨浸或是地基下陷等等原因导致屋架变了形,却是得找牮匠纠偏的。
  至于秦老爹,一手纠偏牮屋的本事在整个莲溪县都是无出其右的,名头何其响亮,难怪有人找上门来。
  主家道明来意,不光是秦老爹不觉意外,就是家里一众小字辈都不觉意外,却难免心思各异的。
  这也是人之常情。
  只到底做主的还是秦老爹,虽说自家情况尚不明确,却也没有推辞。
  老人家的想法很简单很朴素,既是干了这行了,有些事儿就身不由己了。况且原本就是干的修修补补的活儿,人家若不是有了难处,如何会来找你。找你你却不去,这却是自断门路了。
  也不拿乔,同主家说好,今儿怕是不成了,等他回家取回吃饭的家什,明儿一早就登门瞧瞧。
  把那主家欢喜坏了,他没指望秦老爹即刻就会开工,毕竟这会子谁家不是一脑门子的事儿。只盘算着已是占了先机了,自然得趁早过来挂个号。哪里知道秦老爹竟这样仗义,连声道谢。
  而送走主家,各人的心思先放一放,却是即刻启程。
  只没想到的是,回家的路竟如此艰难。
  当日避难进镇,小半个时辰的路程生生走了一个多时辰。可今儿回家,满地的狼藉,根本没有可以落脚的地儿。秦家人硬生生趟出一条道儿来,直走了两个多时辰,日上三竿,才深一脚浅一脚的回到了周家湾。
  而留守在家的花椒虽然不知道祖父一行这一路的艰难,可看着这倏然空了一半的院子,心里却是煎熬不已。
  虽说渐渐的家里人来人往的很是热闹,俱是过来请秦老爹帮着牮屋的。秦老娘带着孙子孙女登记名册迎来送往,好不忙碌。可花椒坐在一旁门槛上,看着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心里却是空的。
  盼啊盼啊,从早盼到晚,直盼到日暮时分,花椒终于盼回了一众人,虽则个个满身狼狈精疲力竭,可好歹是回来了。
  ps:感冒了,鼻涕眼泪一大把,头都抬不起来,39°的天还要抱着水杯喝热茶,真心苦~天气炎热,姐妹们一定要好好保重身体,防暑的同时也别贪凉多喝水。
  再p一个:收藏推荐的手指点点哦,我肯定能不药而愈的~(。。 )

  ☆、第三十章 重整

  花椒这才知道,那日的山崩确实没有对自家造成太大的影响。
  毕竟遭灾的是东边的漏斗湾,同自家还隔着半里多地呢。只有后院遭其波及,菜园子东北角上的篱笆被土石推倒了,还淤积了不少泥石树枝。虽则要费些工夫收拾归拢,到底并不妨事儿。
  只是隔壁的漏斗湾,损失实在惨重。山上倾斜而下的土石瞬间吞没了十来户人家的房宅院落,至于其余几十户人家,有的房屋遭到了破坏,有的牲畜圈棚直接坍塌,却不知道到底是山崩的波及还是洪水的缘故了。
  好在村子里的所有村民都已阖村避了出去,人俱安好。虽然大伯娘几个回来都说只听得到不绝于耳的哭声,可到底已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而周家湾虽则好险避过了山崩,可到底没有躲过洪水。
  或者说,整个崇塘镇,甚至于整个莲溪县,就没有未被洪水淹没的村落了。
  虽则现在洪水已经彻底退去了,周家湾的溪埂看样子也没有破圩溃口。毕竟若是破圩,莲溪被撕开了口子,洪水倾泻的话,房屋说不得就要应声而倒,哪有如今这样好说话的。
  村里的房子一眼看上去大多都还是立着的,只有少数坍塌,细论起来却几乎都是山崩那日才仓促逃离的村民家。众人猜测,怕是那天离开的太急太慌,门窗都未关闭的缘故。这样洪水来时从门窗冲入家中,又被浸泡了这么些天,怎能不倒。
  好在秦家当初离开的时候闭门关窗,俱是牢牢锁死的。今儿回去,房屋俱是立住了,只不过到底还是隔着老远就能看到院墙上留下的那一道道清晰可见的水印子的。
  像是在无声地向人们宣示着洪水的威力。
  最高的那道印子足有三尺来高,已是没过窗户了,颜色也是相对最深的。
  饶是这样,还是秦家地势颇高的缘故。
  小心翼翼地推开了摇摇欲坠的门窗,顾不得刺鼻的味道,仔细检查。果然,家里的损失说大非常大,说不大也可以算是并不大。
  房子虽是立住了,可内墙上但凡泡过水的地方就全是整片整片的足有两三寸长的黏腻霉菌,叫人直欲作呕。
  而且门窗也已损坏了大半了,几乎所有窗棂上的窗户纸都已是丁点不剩了,而好些个窗棂也大多四分五裂不知去向了。更别提木门了,大半都已泡在水里泡软了。
  屋里当初摞起来的那些个粗笨家什,长案八仙桌这样的大件家什看起来还算完好,起码胳膊腿的都还在。而摞在上头的那些个高几板凳有些还颤颤巍巍的悬在上头,有些却已跌落在地七零八落的了。
  而不管是完好的还是少了胳膊腿的这些个家什,通通亦是长满了大块大块的霉斑,重重又叠叠,已是不成样子,根本看不清本来面目了。
  至于上房堂屋后头的厨房内,灶头大半都在水里泡过,已是垮了大半了,只有半边烟囱还挂在墙上摇摇欲坠。墙角的大水缸来了个大挪移,直接斜角切过去堵住了后门。靠墙的橱柜直挺挺的砸在了当地,还崩掉了墙上的砖……
  好在的是,地窖没有渗水。
  在地窖被打开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哭了。就是坚毅如秦老爹,亦是红了眼眶。
  这么多天了,谁都没空去想,也不愿去想,更不敢去想,家里究竟如何了,甚至于家还在不在。
  尤其是,地窖还在不在。
  虽然家中的这座穹梁地窖是秦老爹带着儿子们亲手完成了,按着打小的记忆,去地数尺,特意添加了糯米汁、石灰、草纸和苦楝叶控砖砌成,足足耗费了一年多的光景,且不惜工本。
  这些年用下来,确实不透水不开裂。就是梅雨郁蒸,也毫无影响。
  却是不知道受不受得住这洪水。
  没有想到,地窖竟是保住了!
  豁然开朗。
  所有人提着的心都一下子落到了实地,毕竟这样一来,家里的损失再大也是有限了。
  人都保住了,银钱细软保住了,房子也保住了,现在就连粮食什物也都保住了大半。而地里本就没有庄稼菜蔬可供糟蹋了,院里也没有家禽牲畜可供祸害。不管是一年也好两年也罢,甚至是五年十年,慢慢的,这家里总能够恢复元气的。
  自然,这却是得老天爷帮忙的。
  只不过这一刻,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忘掉了这一则,瞬间干劲儿十足。
  开门开窗通风散气,他们得赶紧先把这屋子收拾出来。
  只是当先就是一桩棘手事体——没有水。
  莲溪里的水俱是浑浊的泥浆水,比秦老爹曾经横渡过的黄河水还要不堪。况且浮了那许多的肮脏杂物,自是不敢用的。
  没法子,家里的男人们只能试探着往山上去,希望还能够找到以往家里头水笕引水的那口距离最近的泉眼。
  原本想着日头出来这么多天了,山路应当勉强能走了。哪知道根本没有路还是小事儿,山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