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农家记事 >

第138部分

农家记事-第138部分

小说: 农家记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姚氏就笑嗔了句:“在我面前还弄鬼。”
    可说到底,大年下的虽不能叹气,可到底还是在心底吁了一口气。
    莳萝本来不想说这事儿的,只看着姚氏这幅光景不大对头,已是急了起来:“娘,这事儿,是不是还有甚的说头?”
    还有甚的茴香丁香她们都不知道的事儿。
    莳萝说的不清不楚,可姚氏是当娘的,哪有不明白她的意思的。
    就朝她摇了摇头,道:“你祖父祖母是绝对不会同意这事儿的。”说着又附耳过来,悄悄告诉莳萝:“你可别声张,这事儿你祖母同你三婶四婶都不晓得。我和你二婶都没敢说,袁家大嫂子也没敢声张,就怕你祖母也气出甚的来。”
    莳萝虽惊诧,却也不住地点头应下了这事儿,姚氏就告诉她:“你道你二婶为甚的这样气恼,床上躺了两天才能下地,实因这事儿里头有那女人的影子在。”
    莳萝茫然地看着姚氏,不比花椒姐妹,莳萝根本从未见过爱娘,也并不知道这里头的诸多恶心事儿,直到姚氏比了比崇塘的方向,才倒吸了口凉气。
    “这,这是真的吗?”
    莳萝一脸不敢置信地看着姚氏。
    姚氏就朝她点了点头,把八月半那天她和杜氏听到的那半句话告诉莳萝知道:“我同你二婶都盘算着是那女人起的头,你族婶也不知怎的,就信了她的邪了。”
    莳萝还是不敢相信:“可,可这同那女人搭甚的界,石榴嫁进咱们家,与她又有甚的好处!”
    这也正是姚氏同杜氏想不通的地方,可想到袁氏,或许也没甚的可想不通的:“可不管怎的说,她想进你族婶家的门总是事实,你族婶也确实听信了她的话,这也是事实。”
    莳萝听了就有了片刻的愣怔,半晌才抱紧了姚氏的胳膊,忧心道:“那怎么办,有这么个祸害在,咱家岂不是睡觉都不踏实。”(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八章 学业

    姚氏看着长女,不禁苦笑。
  那个祸害,虽是祸害,可她们还真没十分放在心上,也不至于就叫她们睡觉都睡不安稳。
  她们如今最为担心的,其实还是生生弄了个壳子把自己罩在了里头的袁氏。
  他们算是看出来了,她如今,甭管谁的话,只有她自个儿想听的才能听得进去。不想听的,怕是你同她说到口吐白沫,都是听不进去的。
  可她娘家老祖母也说了,人这一辈子,不能出苦,就不会享福……
  然而同样在为袁氏担心的还有俞阿婆。
  大年初三,各家走外家,花椒一家五口赶着自家的马车去了莲溪。
  罗氏同俞阿婆许氏婆媳闲话家常的时候,难免说到了袁氏。
  也都是相识的,许氏听了目瞪口呆,俞阿婆亦是半晌才回过神来。
  脑子里回想起袁氏那伶仃的身影来,俞阿婆不由长出了一口气,摇着头,道了句:“可惜了!”
  那么好的一个孩子,到底还是没能守住本心,走上了邪魔外道。
  怒其不争,可到底还是打心底里怜惜袁氏的:“她还这样年轻,这往后的日子还长着,性子这样左,可如何熬得下去!”
  在俞阿婆看来,袁氏的日子,同那些个青年守寡的孀妇也没甚两样的。
  她的命也不好,老头子也早早就去了,撇下她一人。虽说如今早已儿孙满堂,可少了那么一个人,半边儿房顶都塌了,心里也空了一个洞,自是大不一样的。
  不自宽自解自家心里亮堂些,偏偏性子左犟不听人劝,丈夫已经没了,拉扯着老的小的,偏偏自家又立不起正主意,这日子恐怕也是再没法子往下过了。
  许氏听着这心里头也是气闷,这人啊,往往坏就坏在一个“贪”字上头。
  甭管贪甚的,只要动了这个心,就再没甚好事儿跟着了。
  只甭管心里如何想,眼见自家老婆婆叹起气来,大年下的,却是不作兴的。
  忙笑着岔开话题,拍着手同罗氏道:“我这可就等着姑奶奶过来同我出出主意呢!”
  又继续道:“开了年你大哥就要送庆儿去学塾念书了,让我给他准备文房,我哪里懂这些,就盼着姑奶奶过来呢!”
  罗氏也已是反应了过来,听到许氏的话,就抿着嘴笑道:“大嫂客气了,正巧我给庆儿预备了一份文房,又同我家茴香一人缝了一个书袋子,待会大嫂看看可还合适。”
  又问许氏:“之前就听我公公说大哥要送庆儿去念书,只是不知道择定的哪家学塾?”
  许氏赶忙笑盈盈地同罗氏道谢,又道:“本来你哥哥是盘算着想想法子,把庆儿送进府里的学塾念书的。那教书的可是老翰林,学问自是不消说。可娘说的对,府里头那些个少爷学子都是为着举业念的书,个个打从说话走路就开始启蒙,功底那样扎实,我家庆儿进去了,哪怕从头学,怕也得掉底儿,这又有甚的意思。况且我家庆儿本就不为着举业,还不如寻个寻常的私塾,不求多出名,只要先生别嫌弃我家庆儿愚钝,肯好好教书就成。”
  说到大孙子,尤其还是念书这样的头等大事儿,俞阿婆果然就被转移了注意力,之前的伤感瞬间丢到了天边,挪了挪身子拍着罗氏的手,道:“到底你公公婆婆有见识,这念过书同没念过书,到底两样。以前我们总想着趁早给庆儿占个坑,谋个前程,念不念书的也无所谓,能看得懂账本打得起算盘也就成了。可现在不一样了,得了你们家的济,往后不好说,可咱们家庆儿的前程总是不愁的。趁着年纪还不算大,若是能多念两本书在肚子里,自有他的好处,总比他爹这一把年纪还要用功的强……”
  内室里,罗氏同俞阿婆许氏长篇大套的说着家务话儿,外头堂屋里方良秦连豹郎舅两个喝着茶,也在闲聊,聊的却是秦连豹下个月下场的事儿。
  “怎么样,有没有把握?”
  方良因着秦连豹的缘故,已是打听过县试会在下月初九开考了,说起来也就是眼睛面前的事儿了,不由笑言道。
  倒是没有十分放在心上。
  毕竟在他看来,这回考不过,下回再考就是了。
  并不知道秦连豹只给了自己三年时间。
  而秦连豹自己,也好似已经忘了当初给自己的期限了。
  随着县考的临近,大堂哥早已是惴惴不安。哪怕有家里人轮番的安慰,花椒几个更是天天给他打气,“不过是县考,考不过下回再考就是”,可他还是不免紧张,把书摞在面前,这心里才能舒坦些。
  长辈们看在眼里,饶是姚氏,都觉得大堂哥的心性还是不定,这回县试,权当给他练练胆,也就不报太大的希望了。
  倒是秦连豹,到底阅历,也或是底气摆在这里,自打小年后,就丢下了书本,每天忙活着家里的事务。
  要不是昨儿一早特地去了趟礼诗圩,向答应替他认保的县学廪生拜年,大伙儿怕是还得以为他已经彻底把县试一事儿丢在了一旁了。
  家里诸人还则罢了,姚氏看着秦连豹如此轻松自如的模样,却是长松了一口气的。
  私底下又指点着大堂哥同秦连豹学,还告诉他,等他何时有这样的底气了,也就说服他读书已经入门了。
  而这会子秦连豹听到方良的笑言,也是不矜不伐不骄不躁。
  一旁撑着下巴望着二人的花椒就笑了起来。
  虽然她并没想过一定就要家里人考个功名或是怎的,可秦连豹到底付出了多少努力,她却是看在眼里的。
  自然希望他两年来的努力,能有个好的结果。
  第二天上,从莲溪往家去,黄昏时分到了家,只马车还有半截露在堡门外,丁香已是一阵风似的刮了出来,嘴里喊着“三叔”和“椒椒”,上蹿下跳地道:“三叔,椒椒,你们总算回来了,快快快,莲花荡那边来人了,他们要……呸”,丁香哭丧着一张脸:“他们活不成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九章 高热

    丁香话音刚落,秦连豹驾着马车还未停稳,花椒已是挑起帘子,跐溜钻了出来。
  车里就发出阵阵惊呼声,而花椒已是两手一撑,跪在了车辕上。
  瞪圆了乌溜溜的大眼睛,却是一脸茫然地望着大年下却哭丧着一张小脸、泫然欲泣的丁香,嘴里喃喃出声:“他们活不成了?”
  甚的叫活不成了?
  怎么会活不成了?
  只花椒的声音实在太小了,就像刚刚出生的小奶猫的叫声一般,除了紧紧抱住她拽住她生怕她滚下马车的茴香同六哥隐隐听见之外,丁香同秦连豹都不曾留意到。
  茴香同六哥也懵了,只知道下意识地护着花椒。
  秦连豹也抓住了花椒的胳膊,已是在问丁香:“甚的时候的事儿,到底怎么了?”
  丁香就道:“是昨儿夜里过来的……高热不退……”
  花椒瞪大了眼睛听着丁香同秦连豹说话。
  倏地脑海中一片空白,浑身上下一阵一阵的发冷。
  明明丁香同秦连豹就近在眼前,却很快就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只能看到对面丁香的嘴唇在飞快的一张一合。
  花椒捂住了胸口,忽的鼻尖涌入了一丝若有若无的淡淡药味,花椒下意识地嗅了嗅鼻子,猛地醒过神来。
  直起身子,循着药味,眼睛直勾勾地朝着书院的方向望过去。
  秦连豹已是跳下停稳的马车,朝罗氏点了点头,就一把抱起花椒,抬脚往书院的方向大步走去。
  六哥也跟着利落地跳下马车,将茴香罗氏一一搀扶下车,丁香已是一路小跑着跟在了秦连豹的身旁。
  药味越来越清晰,花椒就听到丁香在喊“三叔”,又急急地道:“三叔,椒椒不能过去,祖父祖母怕传染,不让我们过去书院的。”
  说着已是拽住了花椒的衣角。
  花椒的双手就紧紧地箍住了秦连豹的脖子,脚步骤停的秦连豹赶忙拍了拍花椒的后背,柔声安抚她:“椒椒,乖乖,不怕不怕,不会有事儿的。”
  花椒就不住地胡乱点头,示意自己并不害怕,又转身朝着疾步跟过来的罗氏张开双手:“娘抱,爹爹快去!”
  罗氏忙从秦连豹手里接过花椒,抱着她亲了亲,秦连豹摸了摸她的脸颊,交代了罗氏几句,就快步去了东头的书院。
  听到动静的小字辈们已是纷纷从西跨院西群房中赶了过来,面上俱是乍喜还忧,有的上前帮着牵马,有的围着罗氏六哥茴香叽叽喳喳地说着家里发生的事儿。
  罗氏则顺着丁香的指引,径直抱着花椒领着大伙儿去了大厨房。
  花椒趴在罗氏肩头,呆呆地望着秦连豹的身影消失在通往书院的甬道上,视线又落在了书院的飞檐上,半点没有听到哥哥们七嘴八舌的叙述。
  直到落地后,才顾得上打听究竟出了甚的事儿。
  红着眼眶的丁香却垂了头,有些气闷地告诉花椒和茴香:“我昨儿白天玩的太疯了,夜里睡的沉,根本没听到甚的动静,还是天亮后我娘把我叫了起来,我这才知道出了事儿了,半夜有人过来敲门……”
  半夜有人敲门。
  是陈师傅最先反应过来。
  他就住在书院的后院之中,离着堡墙比较近,再加上本就警醒,又有秦连彪之事儿在前,夜里头常会起来巡夜。
  一听到凌乱的敲门声就一跃而起出了门,一壁通报在东头园子里守夜的秦连熊秦连凤兄弟,一壁去应门。
  可不管陈师傅隔着堡门怎样招呼,门外却再没丁点儿的动静。
  秦连熊跑上堡墙察看,也不见异样。
  三人商量着开了半扇大门,就一眼看见了门外一躺一坐的两个孩子。
  掌着火把凑近了看,俱是浑身滚烫,一个孩子正在抽搐,另一个已经气息微弱了。
  陈师傅到底行走江湖多年,甚的事儿没有见过,当即就觉有诈,拦住了秦连熊和秦连凤。
  秦连凤却借着火光看到了坐着的那个气息微弱的小小子手里捏着的干荷叶。
  那张干荷叶虽然已经七零八落,可别说秦连熊和陈师傅了,饶是离家半年的秦连凤都再熟悉不过了。
  大年初一,可是方才见过莲花荡的年礼的。
  三人还有甚的不明白的。
  也顾不得追出去搜寻大人了,先把两个孩子抱回去要紧。
  而这一番折腾虽然动静不大,前院后院又着实有段距离,可仅仅开门的声音,就已是惊醒了秦老爹秦连虎诸人了。
  看着两个烧的满面通红的小小子,秦老爹秦老娘心头俱是一跳,首先看的就是这两个孩子舌尖眼底有没有出疹子。
  幸好暂且未见,秦老娘照看过这么多孩子,知道应当只是高热,不是出痘,却仍旧不敢掉以轻心,先把二人挪进书院,给他们降温喂水。
  “……祖母不敢给他们胡乱吃药,我爹不到天亮就去了崇塘,请了大夫回来。可那大夫把过脉之后也就各给开了一剂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