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秦帝师 >

第150部分

大秦帝师-第150部分

小说: 大秦帝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王点头道:“是实话,寡人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最大的原因在于寡人身边有一批良将贤士,缭子先生、周先生、韩非、张良、李斯、王、蒙武、蒙恬、王贲、王敖、章、李牧、内史腾、甘罗,正是有了你们这些良将贤士寡人才能扫灭六国,一统天下!”
    一条历史规律:一个国家的兴盛必然有很多人才为之奔走,一个国家的没落必然是人才不在其位!秦王能够聚集到如此之多的贤人,完成统一大业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王上圣明!”众人齐道。
    秦王接着道:“缭子先生说的是实话,也是好话,很好听,不过,寡人还是想听到刺耳的,缭子先生指点一下过失。”
    历史上的秦王在统一战争中犯的最大错误就是轻信李信之言,发二十万大军伐楚,其结果是全军覆没,而历史重来,在周冲的辅佐下这一过失没有再犯,整个统一过程不是完美,也接近于完美,要想找到大的过失很难。不是没有过失。只是那么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值得一提,也上不得台面。
    他这个问题还真的难住了尉缭,尉缭沉思了一下,道:“王上,缭子以为王上圣明,将士用命,没有什么大地过失,缭子实在是不知。”
    秦王指着尉缭,道:“缭子先生啊,你也只顾着说好。不说坏,这不好。”
    尉缭分辨道:“王上,不是尉缭只顾着说好,实是没有大的过失,尉缭想说坏的也没法说,还请王上明察。”
    “行行行了。”秦王笑道:“能得你缭子先生如此评价,寡人这心里很高兴。不过。高兴归高兴,问题还是要找,韩非你说。”
    韩非结巴着道:“王上,韩非以为扫灭六国的过程中实是没有什么大的过失,要韩非说也说不上。”
    “是呀,王上!”李斯他们附和。
    秦王扫视众人一眼,道:“你们都这么认为,寡人也高兴。不过,寡人相信周先生总会有不同看法吧。周先生你来说。”
    说实在的周冲还真难挑出毛病,不过念头一转,立时有了主意,就要说话。任冲大步进来,满脸喜色,道:“启奏王上,河套大捷!”
    这话语惊四座,众人的注意一下子从挑毛病转过来,秦王浓眉一轩,虎目中精光四射,道:“河套大捷了?”
    “是呀,王上!”任冲很是兴奋地道:“王上,这是李牧将军的捷报!”
    秦王很是兴奋地道:“快快。给寡人看看。”几乎是从任冲手里抢过战报,展开一阅,哈哈大笑道:“打得好。打得好!李牧将军打出了华夏的威风!赵武灵王击胡,拓地千里,堪称华夏反击异族的盛事,可也不能和河套大捷相比,此战是华夏反击异族以来取得地最大胜利,了不起啊,了不起!”
    都知道万里长城是为防止匈奴而修的,这话其实不完全对。因为秦始皇修的长城是在秦赵燕三国原先修建的长城基础上进行改造的,而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赵燕三国修的长城不仅仅是防止匈奴,还有东胡以及西北地方的游牧民族。
    为了反击这些异族地侵扰,涌现出了一批击胡的名将,比如秦开、李牧、蒙恬。在反击异族过程中取得第一个重大成功的帝王无疑是赵武灵王,随后就是秦始皇,最成功的要算汉武大帝了,硬是把一个处于全盛时期的匈奴给打垮了。
    河套大捷的确是有史以来华夏反击异族取得的最重大胜利,很能长人心气,秦王话音一落,众人忍不住欢呼:“河套大捷啦!”秦王在跟前,如此欢呼,很是失礼,但是这事实在太美妙了,要想不嚷上几句都不行。
    众人高兴了好一阵子才安定下来,秦王看着众人,道:“从此以后,关中之地,咸阳再不受匈奴威胁,对付匈奴寡人已经取得了战略主动权!高兴,高兴,寡人也很高兴。不过,寡人身为王上,不能光顾着高兴就什么事都不做,按事先商议好的,马上筑城,寡人一定要把河套之地打造成战略屏障。韩非,李斯,这事你们安排一下,一定要从快!”
    韩非李斯领命,道:“遵王命!”
    周冲正要对秦王进行一番引导,河套大捷使得周冲的引导更有说服力,周冲抓住机会道:“王上,周冲以为在河套之地光筑城还不够,还应该实行屯田。”
    “哦,周先生,说具体点。”秦王很感兴趣,道:“光筑一座城,吃地穿的还得从内地征调,也不是长远之计,若能实现自给自足,那就更好。”
    周冲应一声,道:“王上,河套之地土地肥沃,水草丰茂,不仅仅是饲养马匹的好地方,也是农耕的好地方,周冲以为若是在这里实行屯田,边塞上地粮食就可以得到解决,解决了边塞粮食,于大秦有莫大好处。”
    河套之地是北方的重地,也是大草原是少数可以农耕之处,汉武大帝攻占这里之后在这里实行屯田制,不仅仅是解决了边塞军粮问题,还为漠北决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若是没有河套之地为依托,若是没有这里饲养的马匹,若是没有这里出产的粮食,元狩四年春天进行的漠北决战能否成功还真难说。“单于夜遁逃”和封狼居胥这些史诗壮歌能否涌现,流传千古,真的不太好说。周冲熟知西汉在这里采取的战略举措,才向秦王建议屯田。
    秦王思索着道:“周先生的提议很好,只是要在河套之地屯田,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水利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请问周先生可有办法?”
     
   
第三十五章 张良挂帅(三)


    
    于这个问题,后世的经验可供回答,周冲道:“回王为河套之地有黄河的支流,可以修一些水利工程,把这些支流引入农田。”
    秦王双眼放光,道:“对呀,这倒是个好主意,好主意!对了,这事依寡人看,还得郑国先生辛苦了。”
    周冲也正有此意,道:“王上圣明!王上,周冲以为要把河套之地变成战略屏障,光靠移民实边可能所需时日甚长,除了推行民屯以外,还可以实行军屯。”在河套之地施行军屯和民屯正是从西汉开始推行的策略,早就为历史所验证。
    “妙妙妙!”秦王还没有回答,尉缭和韩非他们就大声叫好。
    秦王笑道:“都没有异议,那就这么办了。周先生,还有什么好办法,你提。”
    周冲回答道:“王上,周冲以为应该加强辽东防御,要防备东胡扰边。”
    在当时匈奴还不是最强盛的少数民族,最强盛的是东胡,直到冒顿灭了东胡,匈奴才成为草原上最为强大的政治集团。在历史上,在秦始皇统一战争期间,匈奴并没有向南进攻的计划,而历史重来匈奴居然如此有野心,居然趁秦王平定内乱之机大举进攻,里面肯定有问题,周冲一直想不通其中的道理。不过有一点是明摆着的,那就是东胡要是再次给匈奴击败的话,就可以对东胡采取外交攻势,拉拢东胡,从战略上牵制匈奴。
    当然,在东胡遭到重创之前,东胡很是高傲。要想和东胡结盟,还不太现实,就要先防备之,这才是周冲的真正用意。
    “这倒是。”秦王赞同道:“历来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对付匈奴上,而忽略了东胡。东胡很强盛,只不过暂时还没有对华夏造成大的威胁,谋国者要谋万全,此事不得不防,就照周先生说的办。”
    周冲笑道:“王上,周冲对于扫灭六国有点看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秦王滋一声,道:“你这个周先生,还卖关子?寡人要听的就是过失,而不是好话,你有看法尽管说。缭子先生,韩非他们尽说好听地,没意思。还是周先生来点不好听的。”坐回宝座上,道:“周先生,请讲。”
    这么多人没有提出异议,周冲居然有,众人很是感兴趣,睁大眼睛看着周冲,静等他的高见。
    周冲应一声,道:“王上,整体来说扫灭六国没有什么大的过失。只不过周冲以为有两个小小的遗憾。”秦王的过失已经被熟知历史的周冲给纠正子,想找也找不到。
    “遗憾?什么遗憾?”秦王很感兴趣。
    周冲解释道:“王上,周冲以为在扫灭六国的过程中没有大规模使用骑兵,骑兵没有作为主力兵种使用。而是处于辅助地位,协同步兵作战,这是第一个遗憾。”
    秦王点头道:“骑兵的作用显而易见,机动能力强,打击的范围更加广泛,打击地力度更大,而我们一直把骑兵作为辅助力量使用,协同步兵作战,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周先生奇袭,蒙恬端掉右贤王大营都是用的骑兵。骑兵的作用已经得到很好的验证,这不是遗憾,是个大问题。你们都来说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周冲非常清楚地知道要解决匈奴问题,就要干掉冒顿,不然的话未来一百年华夏将惨遭荼毒,多少百姓死于非命。正是基于此点考虑,周冲才抓住机会把秦王引导到另一个方向。
    尉缭是大军事家,一得周冲提醒,猛然醒悟,轻拍额头道:“对呀,对呀!骑兵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兵种来使用,这地确是整个战争中最大的问题所在,要不是周先生提及,还真给忽略了。王上,以缭子之见,应该加大对骑兵的投入,组建更多的骑兵。”
    要想干掉冒顿,要想彻底解决匈奴问题,必须要有大量的骑兵,周冲马上应和道:“王上,以周冲之见匈奴在河套之地吃了败仗,未必会甘心,很有可能卷土重来,若真如此,和匈奴的战争将是旷日持久,大秦应该早做准备。再说了,还有强盛的东胡,这也需要骑兵,是以周冲以为缭子先生所言极是有理,还请王上明察。”
    秦始皇北击匈奴的最大遗憾就是止步于河套之地,没有深入匈奴腹心之地,直到汉武大帝才完成了这一壮举。不过,在当时匈奴还不是最强盛的游牧民族,威胁虽大还没有到生死相搏地程度,周冲这话有点危言耸听了。
    要是换个人,周冲这话可能不想作用,秦王是那种绝不服输,遇强则强的人,头一昂,冷笑道:“匈奴若是敢来犯边,寡人要他有来无回。”
    秦王的雄心已经给激起,周冲趁机引导道:“王上,周冲以为与其坐等,不如主动出击。与其等待匈奴前来骚扰杀戮,血流成河,还不如深入匈奴腹心之地,给予致命一击,让匈奴永远不敢犯边。”
    秦王眼里神光闪烁,还没有说话,李斯忙道:“王上,此事体大,若是大秦深入匈奴腹心之地,必起倾国之力,此战必是旷日持久。再说了,匈奴无城廓之守,苦寒之地,得其地不可以耕,得其民不可战,此事还请王上三思。”
    在历史上,李斯就曾反对出兵匈奴,历史重来,他还是持此议。他的话也不能说没有道理,而是很有道理,秦王踱来踱去,并没有急着发话,过了一会,问道:“缭子先生以为如何呢?”
    在座之人中只有周冲一人真正明白匈奴地危害有多大,尉缭哪里知道冒顿统一大草原之后对华夏带来的危害,道:“王上,缭子以为匈奴对华夏的危害虽大,但已被逐出河套之地,中原有了战略屏障,再和匈奴打下去,是劳民伤财之举,应该适时停止。”
    “韩非以为呢?”秦王问道。
    韩非想了一下道:“王上,河套之战是华夏不得已而战,现在河套大捷,中原有了战略屏障,适时而止是为上策,韩非以为缭子先生所言为是。”
    秦王看了一眼众人,道:“你们都这么想?匈奴若是不来犯边就算了,若是要来犯边,寡人决不让其得逞,至于深入匈奴腹心之地,兹事体大,还需从长计议。”
    如此说来,已经终结了周冲的提议,周冲自从来到这个世界,无往而不利,可以说没有失败过,现在却给一股强烈的失败感笼罩。
     
   
第三十五章 张良挂帅(四)


    
    冲也明白眼前的情势,除了他没有人知道匈奴的危害何况现在秦国还占了上风,刚刚收复河套之地,要说服秦王进军匈奴腹心之地困难不是一般大,这事只有留待将来再说,接着道:“王上圣明,周冲虑不及此,甚是惭愧。”
    秦王摇手道:“周先生所虑者万世之基,非一时之利,若是匈奴屡屡骚扰不绝,寡人也只有不得已而为之,彻底解决匈奴问题。”
    听了这话,周冲更加沮丧,因为终秦始皇一生,匈奴都不敢犯边,彻底解决匈奴的问题恐怕真的没有希望了,强忍着道:“王上,周冲以为第二个遗憾就是海军没有得到实战的机会,在以后的战争中应该给海军以更多的机会。”
    都知道郑国下西洋,建立了强大的海军,后来就废弃了,成了中国军事史上的一大憾事。其实,这也有其必然性,因为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大陆国家,海军相对于陆军来说,其作用和必要性自然是不如。再加上在古代,中国在海洋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