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秦帝师 >

第110部分

大秦帝师-第110部分

小说: 大秦帝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自己对少林祖师达摩以及二祖三祖四祖五祖六祖,武当的张三丰祖师,太极大家陈王庭,螳螂王地故事都不陌生,他们不仅仅是武术名家,还有让人后人称赞的为人口碑,随便把他们一些练武心得说上一点半点,以荆轲他们地悟性肯定是必有进益,到那时要三人甘心为自己所驱使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想到美妙地将来,周冲眼里都放光了,道:“周冲虽不习剑,却略知剑理,要是三位不弃,我们切磋切磋。”
    荆轲三人好象见到老祖宗似的兴奋,道:“谢谢周先生,谢谢周先生。”
    周冲话锋一转,道:“不过,眼下战事正酣,周冲无暇与三位切磋。周冲有一件事,想请三位帮忙。”
    现在的荆轲他们对周冲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不会犹豫,荆轲道:“周先生请讲。周先生有命,我等三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周冲安排任务,道:“我是想请你们三位去李牧那里走一趟。”
    “杀李牧,太好了!”荆轲眼里都放光了,道:“李牧是个人物,值得杀!他有千军万马,我们三人仗剑杀入,取了他的首级,正壮士所行,痛快!”
    盖聂和鲁句践眼里也放光了,大呼“痛快!”
    周冲忙阻止道:“千万别,我不是要你们去杀他。”
    “那好,我们去把他抓来送给周先生。”荆轲更来劲道:“千军之中擒敌首,比千军中斩上将更难,那才是壮士所当为之事。痛快,来呀,拿酒来,痛饮三杯!”一想到如此轰轰烈烈之事,豪气大发,就要喝酒。
    周冲又不赞成,道:“更不能抓他。我不是要你们去杀他,去抓他,而是要你们去保护他。他那人太忠心了,我担心他一个想不开,抹了脖子,所以我才请你们去看好他,等大战结束了,你们要还给我一个生龙活虎的李牧。”
    “真婆婆妈妈的,一点也不象大丈夫所为,给他一剑多痛快!”荆轲很难理解。
    周冲解释道:“我和他有一个赌约,我要在战场上击败他。我们都是大丈夫,当然要遵守赌约。”
    “好,这才是大丈夫所当为!”荆轲欣然,道:“周先生放心吧,荆轲保证还周先生一个完好无损的李牧。走!”一拱手,飘然而去。
     
   
第十九章 大破李牧(四)


    
    “好好好!王先生此计高明,不愧是缭子先生的高足,行计如缭子一般难测。”秦王把手里的谍报看完,一个劲地赞叹。
    尉缭谦道:“承蒙王上厚爱,委以重任,王敖不负王上厚望已是万幸,不敢当王上盛赞。”
    秦王的心情的确是好,把手里的谍报递给尉缭,道:“缭子先生过谦了,你们都看看。王先生此计大妙,寡人原以为齐国观望就行了,没想到王先生一出,齐国不仅不助赵不说,还出重兵助我大秦,更让人想不到的是齐兵居然还打着助赵的旗号,到了赵国再反水,李牧纵是高明,也是万万不到,定会打他一个措手不及。你们说,这招高不高?”
    王敖说服齐王时,齐军已经出发了,要改变命令有些困难。这对别人来说肯定是困难重重,对于王敖来说一点难处也没有,他来个将计就计,要齐王下旨给齐将田复义,要田复义打着救赵的旗号大张旗鼓地进入赵境,等时机成熟再给李牧背后来上一刀。
    李牧是一位极其优秀的军事家,但他不是一位合格的政治家,很难想到此点。即使他发现了,齐军已经压境,他也是穷于应付。王敖这招不仅高,还够阴的。
    蒙武下意识地摸摸白胡子,很是感叹地道:“蒙武征战一生,就没有见过如王敖使计者。顺手一推就够李牧受地了。李牧就是有通天彻地之能,也难免全军覆没的命运。高高高,委实高。”
    尉缭分析道:“王上,以缭子推测齐军虽是有心助我,可他们能有多大帮助实是未可预知,他们这是趁火打劫,眼看着赵国快完了,跑来分胜利果实的。其心可诛!”
    他一语中的,王翦点头赞道:“王上,缭子先生所言极是,臣也是这样认为。齐国要是再不出兵,他们连汤都捞不到喝了。”
    秦王赞同他们的看法,道:“你们说得对。齐王之心昭然若揭,先遂遂他们的心愿。王,你说接下来这仗怎么打?”
    王翦应声回答道:“王上,臣以为围歼李牧之战没有任何的花巧计谋,是拼实力之战。我军六十万,加上魏燕齐三国之军不下八十万之众,而李牧手里不过二十来万残败兵,我们是四个打一个,李牧是不败也不行。”
    秦王不置可否,问道:“周先生怎么不说话?周先生这个人。沉默之际必有奇计,周先生寡人可得闻先生的奇计?“
    周冲笑道:“王上言重了。周冲哪有那么能。王上,周冲是在想。灭赵已近尾声,赵国转眼即灭,燕齐魏三国出兵助战,王上何不趁此机把将来之事预为布置一下。”
    “周先生,你这人太不知足了,吃着碗里地看着锅里的。”秦王指着周冲,调侃道:“不愧是商人出身,计算得如此之精呐。不过。寡人也是这样认为。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寡人与周先生相处久了,或多或少地染上精于计算的毛病。周先生,你以为如何布置呢?”
    秦王自然是明白周冲的意思,就是说既然三国已经出兵相助了,那么趁此机会布置灭魏齐燕三国。现在的确是该布置的时间了,这个建议来得及时。
    只不过给秦王这一调侃,气氛骤然活跃,众人尽皆大笑。
    笑过之后,周冲开个小玩笑,道:“王上,商人精于计算之道,固然有罪。不过,要是王者不精于此道,那就有愧为王之道,王上精于此道,那是王上圣明!”
    这句颇有意思,既是在开玩笑,又不无道理,秦王呵呵一笑,指着周冲道:“周先生,就你嘴会说,还给寡人来个顺手马屁。马屁少来,说正事。”
    在众人地轰笑声中,周冲道:“周冲以为李牧手里只有二十之众,还是疲兵败军,然而李牧毕竟是天下驰名的一代名将,这块骨头也不是那么好啃,王上何不借他人之手达到败李牧的目的。”这是借三国之力行灭赵之实,使得秦军可以获得短暂的休整,保存实力,是个难得的机会。
    “借刀杀人,好计!”秦王赞一声,反问道:“要是燕齐魏三国之军打得顺利,建此奇功,寡人又当如何处置?”
    周冲回答得非常干脆,道:“有功赏,有过罚,这是大秦立国的根本,王上又何必屈法?”
    内史腾马上就反对,道:“那可不行,最后一战意义重大,要是给天下人说大秦无力灭赵,假手于三国,那多不好听啊。再说了,要是三国立下大功,论功行赏,分给他们大片的土地,王上率六十万之众亲征,所得反而不如三国,这万万不行。周先生,你的计策一向高明,就这条不高,太不高了。”
    他的话太有道理了,让人不得不服。王翦蒙武都不太明白周冲葫芦里卖地什么药,不解地看着周冲。
    秦王却道:“你们先别打岔,让周先生把话说完。”
    周冲接着道:“内史将军说得没错,区区一个残赵,何需大秦出手,大秦要灭的是天下,又何必在意于一个残赵呢?”
    内史腾是一个典型地将领,对于这些谋略上的弯弯绕绕脑子转得慢,还没有明白过来,道:“周先生,你这什么意思?”
    王翦大点其头,解释道:“内史将军,周先生地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如此一来,我们就有三利:一是我军可以获得休整时间,为接下来的作战做好准备;二是借李牧之手达到消耗三国之军的目的……”
    秦王接着他的话说下去,道:“这第三嘛,要是三国打得不顺利,寡人正好可以兴师问罪。王将军,是这样吗?”
    王翦不得不从心里赞叹秦王反应之快,道:“王上圣明!”
    秦王却不同意,道:“王将军用兵嘛,的确是一把好手,可要论谋嘛还得向周先生好好学学。周先生真正的用意不是你说的三个,而是在于后面地行动,周先生已经为三国挖好陷阱了。周先生此计不错,就这么办。来啊,传魏昂,剧辛,寡人要驱狼并虎了。”
    王翦蒙武内史腾不明所以,尉缭点头不已。周冲一脸的钦佩,钦佩秦王地精明,他只点了一下,秦王就明白了,要周冲不钦佩都不行。
     
   
第十九章 大破李牧(五)


    
    剧辛前脚刚进帅帐,很是兴奋地道:“传我号令,全军集合,准备开战。”一想到秦王的许诺,谁的功大,分得的赵地也就越多,自己要是在这一仗立下大功,燕国还不拓地千里,那自己就成了燕国历史上继乐毅之后的最大功臣,心中那个激动真非笔墨所能形容,就差跳上梁去打鸣了。
    剧辛给秦王召去,众将急得知道消息,也没有散去,一闻号令马上就进来,道:“参见大将军!”
    正沉浸在美好憧憬中的剧辛一闻大将军三字更是喜不自禁,道:“你们都来了,到得挺整齐,本将已得到秦王许诺,此仗功最大者可得赵国千里之地,你们一定要记住,燕国的强大在此一举,你们一定要用命,奋力死战。身可死,功不可败!”
    赵国历来骑在燕国头上作威作福,燕国一直是忍气吞声,委屈芶安,现在终于可以把数百年的怨气一下子发泄光光,众将眼里放光,胸脯是挺了又挺,高声吼道:“身可死,功不可败!”
    对于众将的表现,剧辛很是满意,就要下令出战,就在这时亲兵进来报告道:“启禀大将军,魏昂将军求见。”
    “哦,请他进来。”魏昂这人很精明,处世手腕灵活,和剧辛秦王帐前听令,剧辛对他颇有几分好感,话也说得客气。
    亲兵还没有出去。魏昂已经进来了,抱拳一礼,道:“大将军,各位将军,魏昂这里有礼了。”
    剧辛还礼,道:“剧辛见过将军。来啊,请将军入座。”魏昂谢一声,坐了下来。剧辛回到帅座上坐下,问道:“将军此来,可有见教?将军若有赐教,剧辛洗耳恭听。”
    魏昂略一谦逊,道:“大将军言重了,魏昂有一个小小地建议。还请大将军给魏昂片刻之暇,容魏昂尽言。”
    “将军但讲无妨。”剧辛倒也爽快。
    魏略扫视了众将一眼,道:“魏昂斗胆请问大将军,可是要与李牧开战?”
    剧辛如实相告道:“正是。秦王有令,我是不得不执行。秦王可是说了狠话,若是畏敌不前,战而无功,他可是要问罪的,剧辛一人荣辱事小,不能累及燕国。不得不为啊。”
    魏昂叹道:“大将军何故明于一世,却昧于一时呢?”
    剧辛这人的才情不高算。却自命不凡,一听这话眉头一挑。颇为不服气地道:“剧辛自受命以来,光复燕国,功虽不及乐毅,也是举国无二。剧辛才薄识浅,不解将军之意,还请将军明言。”
    要不是秦国发动进攻,燕国早就给李牧灭了,剧辛避重就轻。只字不提他在李牧手下连吃败仗,差点亡国的事实。只拣好听的说,魏昂在心里暗自叹息,打隐喻道:“大将军,以魏昂之见,一个高明的猎人遇到老虎和一群狼,那么猎人断不会自己去搏死打狼,而是驱狼并虎。我们现的处境正是如此,我们只不过是给秦王利用的一群狼,而李牧不过是那只可怜地老虎,将军若是进攻李牧,那可是遂了秦王的心愿。”
    他的眼光不错,看穿了秦王的用意,那又能如何?用计嘛,最高的境界就是你明知他是在用计,你还不得不照他设计的去做,眼前就是这样。
    剧辛点头道:“将军所言极是,剧辛虽愚钝,不会看不穿秦王地险恶用心。将军的意思剧辛也明白,无非是要剧辛观望其间,或是战而不力,保存实力。将军之计要是在另一处境之下,未必不是高明之见啊。
    “可是将军你为剧辛想过没有?自从李牧伐燕,兵临蓟城,燕国差点给灭了。要不是秦国及时出兵,迫使李牧退兵,我燕国哪里还能存在?我燕国自王上到普通百姓,无不是恨赵国入骨,无不是欲雪此仇。”
    指着众将,道:“将军,你问问他们,是不是想打一个翻身仗,雪却这奇耻大辱?”
    众将齐声道:“大将军请下令!末将粉身碎骨也要雪此仇,和李牧干上一仗。”
    剧辛这话是大实话,遭到赵国的进攻后,燕国上至燕王下至百姓,对赵国是恨之入骨,对李牧更是恨得牙痒痒,有这样的好机会打一个翻身仗他却不打,燕王能放过他吗?众将,兵士会服他吗?老百姓会不骂他吗?君意,军心,民心都在此仗,剧辛明知秦王用意,也是不得不为!
    好一招驱狼并虎!
    魏昂的确是看透了秦王的用意,可他只是站在魏国的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