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君九龄 >

第232部分

君九龄-第232部分

小说: 君九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回头把地址写给我。”君小姐笑道。
    小宫女忙不迭的点头。
    “哦还有我上次在正殿有个叫冰儿还是什么的姐姐给我斟酒。”君小姐又想到什么,看着小宫女,“不知道她家里还有没有需要种痘的孩子。”
    
    第四十三章 喜忧参半
    
    这里是太后宫里的偏殿,房间与房间的距离并不远,此时她们已经走了一段,已经能听到皇子公主们的笑闹声。
    君小姐问出这话,三月的夜风吹拂着她的发丝,伸手抚了抚发丝,另一只手抚了抚适才差点歪倒弄乱的衣裙,神情闲适。
    小宫女咦了声。
    “没有吧。”她说道。
    冰儿只有一个姐姐,姐姐家里有没有孩子就不知道了,莫非是没有?
    君小姐的手微微的握住。
    “君小姐你记错了吧。”小宫女接着说道,“在正殿给你斟酒的肯定不是叫冰儿。”
    君小姐哦了声。
    “大概是吧,我那时候太紧张了也没听清。”她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听着好像是冰儿。”
    小宫女点点头。
    “肯定是错了,不会是冰儿的。”她说道。
    君小姐抿嘴一笑,一面迈步向前。
    “听你这么说,好像的确有个叫冰儿的?”她问道。
    小宫女点点头,宫灯的映照下脸上闪过一丝哀伤。
    “是有一个。”她说道,“只是前年已经病故了。”
    君小姐的脚步一顿,踏上一阶台阶。
    病,故,了。
    前年。
    是在自己死了之后吗?
    是被发现了吗?
    但不对啊,如果真发现了,为什么冰儿的姐姐现在才消失?不是应该一起被除掉吗?
    君小姐的思绪有些微乱。
    “那真是不好意思。”她忙说道,带着几分歉意。
    小宫女对她摇摇头。
    “冬天冷,容易得风寒。”她低声说道,“有的人身子弱,难免熬不过来。”
    冬天。
    的确是自己死了之后。
    君小姐对小宫女笑了笑迈步上台阶,宫殿里的宫女也接了出来,推开了殿门,屋子里孩童们笑闹妃嫔们的呵斥声的倾泻而出,很是热闹。
    三天之后,君小姐和冯老大夫走出了皇宫,随之而来的是大笔的赏赐,以及在宫门就围上来的王公贵族。
    “冯大夫,您一定要先到我们家去。”
    “君小姐,我们已经排了号了。”
    这些养尊处优的人们也顾不得有失身份,一个个亲自上前来邀请,恨不得伸手抓住冯老大夫将他就此拎回去,无奈是怕惹恼了他,虽然焦急也不敢冒犯。
    “都有都有,大家不要急。”冯老大夫说道,他的神情泰然,没有被这么多人吓到,也没有受宠若惊。
    没什么能吓到他和惊到他的了,他可是见过皇帝,给皇子公主们动过锉刀,在皇宫里住过三日的人。
    “大家不要急,对于种痘我们会有筹划和安排,不会遗漏谁,也不会耽搁。”冯老大夫说道。
    他的泰然让有些骚乱的人群安静下来,认真的听着冯老大夫说话。
    或许知道君小姐不会亲自给人种痘,众人也忽略了她。
    君小姐越过人群,看到了站在御街上的朱瓒。
    不止是朱瓒,还有周家的那几个孩子。
    他似乎是在等人,又似乎只是恰好出现在这里,因为看到君小姐看过来时,朱瓒立刻转开了视线。
    在他转身赶着周家几个孩子要走的时候,君小姐笑着追了过来,一如既往。
    “我说过没事的,你不用担心。”
    君小姐笑道。
    朱瓒停下脚转过头。
    “把你字去掉。”他说道。
    君小姐哈哈笑了。
    “如果连这点本事都没有,就敢进皇宫种痘,那你早死了八百回了,哪里还用别人担心。”朱瓒说道。
    君小姐点点头。
    “你说得对。”她笑道,视线看向周家的几个孩子。
    周家的几个孩子也正偷偷的看着她,见她看过来都有些害羞的避开视线。
    “他们的事办好了?”君小姐问道。
    当初朱瓒说让周家的孩子试药,成功了就免他们死罪,现在光华寺的禁令解除了,是时候解决这件事了。
    朱瓒哦了声。
    “我送他们走了。”他说道。
    “回真定吗?”君小姐问道。
    “你问那么多干吗?”朱瓒挑眉说道,“你想干什么?”
    君小姐哈哈笑了。
    “我不想干什么,好,我知道你要出门了,回见。”她笑道,摆摆手。
    朱瓒看着她摇头。
    “你这人果然是自作多情。”他说道,转身大步而行。
    对于君九龄来说,的确是。
    但对于楚九龄来说,不是。
    今日的一切在朱瓒看来都是源于给怀王治病,而他也承诺过,治好了怀王,保她的性命。
    这情是对怀王的,是对她们一家的。
    君小姐看着朱瓒的背影没有再说话,那几个跟着朱瓒迈步的孩子忽的停下来。
    先是一个,接着其他几个也都停下来,跟着为首的周京转过身。
    周京对君小姐弯身施礼,其他的几个孩子也都俯身,被抱在怀里的周毛毛也被放下,像模像样的施礼。
    他们深深的俯身,长长的一礼。
    “这个真不用谢我。”君小姐摇摇头说道,“对我来说,谁都一样,选中你们的不是我。”
    周京等人依旧没有起身,朱瓒转过身大手一伸将他们揪起来。
    “怎么那么多事,还赶不赶路了?”他说道。
    周家的孩子们被他拢着赶着如同小鸡仔似的走开了。
    冯老大夫也安抚了那些围众走过来,君小姐和他一起上了马车,在围众们的拥簇下离开了皇城。
    江友树又站在太医院的门外,这几日都站在这里,他站在这里不是等待着什么人,而是期待着永远看不到那两个人。
    那两个进了皇宫的人,最好不要再出来了,或者被太监们抬着出来,或者被禁卫们拎着出来。
    他们在对皇子公主们的种痘中出差池。
    江友树心里这样狠狠的期盼着,他不是没有试着进宫去看看,但因为种痘事关重大,太后很紧张这两日不让任何人进宫。
    任何人。
    他江友树,当今天下最好的大夫,太医院掌院,皇帝太后最信任的大夫,人人都想求他诊病。
    竟然有一日被当做任何人。
    不,曾经也有过一次,那个张青山来到京城,被皇帝奉为上宾,他就跟其他大夫一样被甩到了一边。
    所幸这个张青山也是个吹大话的,治不好太子的病跑了,从此销声匿迹。
    这些人搞得热闹,就如同烟花一样引得民众尖叫追捧,但也就热闹那么一下就烟消云散了,变成一堆灰烬。
    只有他,还站在这里,也将永远站在这里。
    江友树将胸口的闷气长长的吐出来,但还未吐尽,嘈杂的马蹄声从街上传来。
    那辆马车出现了。
    不止一辆马车,还多了一辆上面堆满了盖着皇家明黄缎子的赏赐。
    而在其后还有一群衣着华丽气势威严倨傲的人跟随着。
    他们这些人以往可从不走在人后,此时此刻在这两辆缓慢的马车后没有丝毫的不耐烦,反而带着欢喜。
    老天真是不长眼。
    江友树余下的气堵在喉咙里,转身拂袖进去了。
    躲在一旁的小吏这才小心翼翼的走过来,探头看着街上已经远去的车马,又回头看了看太医院的大门。
    大门曾经被锦衣卫砸坏过,此时当然已经修好了。
    透过大门看向院内,明明是白日里却显得很安静。
    “接下来估计要更安静了。”他自言自语。
    
    第四十四章 此技也可授天下
    
    但光华寺这边是更不得安静了。
    皇帝给皇子公主们种痘,彻底宣告了种痘功效,京城的人不分贵贱都涌涌而来,而其他地方听到消息的人们也赶来了。
    并不像最初阳城和汝南那般来的乡绅民众,而是官府的官员。
    且不说种痘事关民生,皇帝都接受种痘,他们这些臣子们还立刻跟随就太有违君命了。
    民意圣意一举两得,还不抢着来做,那这人也就别要再当官,回家种红薯去吧。
    “我们是最先来的,得先去我们那里。”
    “这种事难道还分远近?应该分轻重缓急,我们宿州幼童人口最多。”
    光华寺里吵闹声一日不停,原本安静的寺庙如同闹市,列数据的,比远近的,官员们争执不休。
    “君小姐,别的且不说,您怎么也得回家看看吧。”
    还有摆籍贯的拉亲情的。
    无耻。
    这让其他官员们心里恨恨的骂了句。
    不过说出这话的官员并没有得意多久,旁边有位胖乎乎的官员轻咳一声。
    “是啊,君小姐,君家的祠堂重新修葺了,大家等着你回去上个香。”他慢条斯理的说道,同时撇了旁边的官员一眼。
    比亲情,君小姐姓君,姓方的要靠后一点。
    殿内再次吵闹起来。
    提笔写字的君小姐手一停,抬起头按了按额头,冯老大夫立刻拍了拍桌子。
    “大家不要吵。”他说道,“这件事我们自由安排,陛下有令普天之下都要种痘,都会轮到的。”
    这种套路话对于官员们来说真是太熟悉了。
    都会轮到?一个月后轮到,一年后也会轮到,谁愿意等到最后。
    佛殿里的热闹依旧不停。
    “我们马上召集更多的大夫,让更多人学会种痘,然后保证每个地方都派一个大夫去种痘,教会你们当地的大夫。”冯老大夫大声说道。
    这个办法倒不错。
    但是怎么保证那些新招来的大夫能像冯大夫等人这么可靠?
    佛殿里安静一刻旋即又继续吵闹。
    “当然可靠。”冯老大夫毫不犹豫的说道,“只要君小姐说这个大夫可以,那他就一定可以。”
    佛殿里安静下来,所有的视线都看向君小姐。
    自始至终这个君小姐都安安静静,几乎让人忽略。
    但当然没有人会忽略她,大夫们会种痘很重要,更重要的是痘苗。
    这痘苗就是她一手研制出来的。
    种痘的技艺这些大夫都会,但痘苗可不是谁都会制的。
    她说大夫可以就可以,这话他们也不觉得有问题。
    如今九龄堂的事所有的官员都打听的清清楚楚。
    这君小姐有个标牌规矩,这规矩对其他的大夫是这样,对太医院的太医们也是如此,且说到做到。
    这规矩是我说你行你就行,你不行的我能行。
    光华寺要招大夫学习种痘技艺的消息再一次搅动了京城。
    天下之大,孩童之多不计可数,如今会种痘的大夫就这么几个,可想而知这技艺多么稀缺,虽然种痘一次只有几百文钱,但大夫们收到的可不仅仅是这些。
    尊重,尊敬,追捧,被种痘的家人们会叮嘱孩童记着这个大夫的名字,这是普通百姓们表达自己心意的办法,而富贵人家表达心意则更丰富一点,皇帝太后皇后以及妃嫔们赏赐了冯老大夫金钱荣耀,王公贵族们则给种痘大夫们赠予远远超过几百文的谢礼。
    虽然这些大夫们忙碌的一直都没有回过家,但他们的家里已经堆满了各种谢礼。
    当然,做这件事的意义并不能只用钱来衡量。
    “这种技艺君小姐真要教给更多的大夫?”
    “教会冯老大夫他们也很正常,毕竟是他们跟随君小姐不计危险来治疗痘疮的。”
    就在民众们好奇议论的时候,满城的大夫们已经毫不犹豫的直奔光华寺去了。
    技艺?君小姐教会别人技艺算是什么奇怪的事吗?君小姐不是一直这样做吗?这是很正常的事,哪怕这技艺是种痘。
    君小姐早就说过,一医医一人,百医济万民。
    ……
    “这种事就该我们太医院来做。”
    “种痘事宜事关重大,各地官府出面,那自然应该由我们来接手,这样才能更安全。”
    看着眼前的这些义愤填膺的太医们,值房里翰林院的官员神情平静。
    太医院归属翰林院,这已经是他们第三次了。
    “但百姓们只认九龄堂。”他说道,指了指桌上的几根红绳。
    这不是普通的红绳,这样的红绳是一条劈开成两个,种痘的孩子会被发放一边,上面盖着九龄堂的印章,以及负责种痘大夫的印章,而另一边则留存在九龄堂手里的,标记着种痘孩子的籍贯名讳。
    这般的详细是因为种痘事关重大,很是慎重小心。
    就算没有这红绳标识,除了九龄堂,除了光华寺的那几个被民众们熟记名字和模样的大夫,其他人休想给人种痘。
    当然,将来会有更多的大夫,而这些大夫要想被民众们接受,必然要拿着九龄堂给予的证明。
    官员看着这些太医们。
    太医们当然也知道这个,原本想趁着民众还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