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京兆尹 >

第123部分

京兆尹-第123部分

小说: 京兆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疯了吗?”她甩开他的手道,“父亲爱子,天经地义。朝上不止你我觉得此事不妥,可你看谁人敢出来劝阻?你要让陛下怨恨自己的儿子,你自问做得到吗?”
    君意沈倒退几步,神色骤伤,眉头紧蹙:“阿临,你自从醒来就变了,从前的你不会像现在这样胆小慎微,遇事盘桓不前。”
    她冷笑一声:“是,我是变了,至少不像你那般愚蠢。”
    ……
    郭临抿唇一笑,端起茶杯轻抿一口:“定或不定,也要因人而定。陛下心思昭然,下官为臣之人,自然……”
    周老丞相微微吁了口气,目光下移,望向正顽皮地摆弄着郭临腰间剑穗的玉锵,慈爱的眸色中暗藏着一道说不清的思绪,他仰头微笑:“那便请玉锵徒孙,多多上门啦!”
    “真的吗,我可以去祖师爷爷家里玩?太好啦……”玉锵乐得拍手直笑。
    *
    修缮一事,自二月初开始,叮叮响响到了四月底。皇陵焕然一新,然而账目上却没有大肆花费的金额。宫中前来验收的太常寺卿阖上账簿,笑得格外亲切:“郭将军果真是能人,难怪陛下如此信赖。”
    郭临抱拳道一声“过奖”,随后收拾行装,轻骑回往京城。
    到了门口,不期而然望见了那个修长身影,绛紫凤池的官袍尚在,顶上官帽未脱,依然是风华绝代的模样。她盈然一笑,下马奔上前拉住他的手:“怎么回来了?”
    陈聿修将她揽到门后,按在墙上便是一道深吻。
    郭临抬手环住他的腰,听着他悦耳清磁的嗓音响在耳畔:“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她垂下眼,掩住眸色黯然,缓缓倾身靠住他。
    “丞相大人?丞相大人您在哪……”
    远远地传来侍从呼喊声,郭临仰起头和他对视一眼,皆忍俊不禁。他低头在她唇上又啄了下:“我尽量用功些,晚上赶回来陪你吃饭。”
    “好。”
    她望着他的背影,直到越过拐角再也看不见,这才转身,静静地走入府中。
    半月后,皇室仪仗整装待发,一切准备就绪,翌日便可前往皇陵祭祀。夜里,郭临进到阮云房间,叫住她:“云娘,我明日护卫陛下出行,此去又是月余。你不如,带着玉锵上阿秋那儿小住?”
    阿秋的婚期一拖再拖,总算在郭临大伤苏醒后定了心,嫁给了秦正卿。阮云闻言,掩唇一笑:“好啊,算起来她已新婚三月,我和玉锵也不算是叨扰小夫妻了,就不知秦公子会不会介意……”
    郭临突然走上前,轻轻搂住她,良久,她轻声道:“云娘,你们要一切保重。”
    阮云一怔,拍了拍她的背,柔声道:“阿临你也是。”
    郭临闭上眼,嗅着软云身上的清香,灯火处,眼睫渐渐晶亮……
    清晨,李延亲自拉开府门,领着身后仆从跪拜行礼相送:“恭送老爷,一路安康!”
    郭临点点头:“驾!”
    门口的道路上,一条车队正在行过。她瞟了眼队伍最前的那人,没有说话,喝驾与他擦肩而过。
    常继回过头,望着那个疾驰的背影,嘴角微微弯起一丝笑。

  ☆、第130章 高彻辰死

初夏的风轻拂鬓发,全副的官袍罩在身上,有一种闷闷的热感。金真跟着上任半年的新同僚走在大臣队伍中。扬手稍稍扇了下风,便感到身边一阵马鼻吐气声。回头一望,高头大马上,肃目英姿,黑衣披甲,正是郭临。
    “大人……”金真径直脱口叫道。
    一旁的同僚赶紧拽了拽他,正要躬身给郭临行礼,却见马鞭曲伸在眼前,在止住他们的动作。她低头朝他们笑了笑,欲说些什么,忽而眸光一挑,望见斜前方的人影,她微微抿唇:“先失陪了。”说完,不待二人反应,策马而去。
    同僚瞟了眼金真,叹息道:“你说你,难怪任期快五年也还是个少尹。郭将军现在是朝中和丞相并列的大将军,哪里还是你家大人……”
    金真蹙眉抬眼望去,只见郭临的披风被风掀起大片,腰背后的锁子亮银甲格外耀眼。而她正亲切交谈的那位官员,萧肃爽朗,气质卓约——也是朝中红人,太孙洗马高彻辰。
    “怎么,是来追问‘那些’的去向的?”高彻辰噙着一丝笑,“唰”地打开一把折扇,轻悠悠地摇起来。
    郭临笑了笑,垂首道:“恩师要用在何处,弟子可不管。弟子只是担心,昨夜刚刚越过羽林军的眼线,将那些银子送进城里。怕手下办事不利,最后关头没能及时呈给恩师。”
    “说起来,你新找的手下确实不错。”高彻辰眯眼笑着,垂眸凝视着她,“搬动那般沉重硕大的箱子,行走如风,立放无声。是哪家的高徒啊?”
    郭临低眉浅笑:“弟子也是新近才知,莱州聚了一群从新罗过海而来的力士。樊家枪见他们行事毫无章法,徒给官府百姓增麻烦。便好生劝教一番,协助他们组建了一个‘无量宗’。此次往京中运矿,便捎带了两人来献给弟子。”
    高彻辰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忽听宫门开启声。自西侧门走出一群太常寺官吏,他微微一笑,道:“能瞒过太常寺的眼目,做账滴水不漏,看来我以往都低估了你。不过,这样的机会,以后还多着呢……”
    他说完瞟了她一眼,拂袖而去。郭临凝望着他的背影半晌,忽听后背衣袂摩擦声,她猛地回头。
    金真被吓了一跳,想说的话又给堵回去了。瞪着大眼望着郭临,硬是支吾了半晌。郭临轻叹一声,表情化作柔和,轻声问道:“何事?”
    “大人……唔,”他急急摇了下头,泄气地皱眉,“不是,唉……属下,属下是来问您,去年关在衙狱中的那位刺杀您的樊姓犯人。原本好好的,您升任将军后,我有次再看,那犯人已经不见了。因为不曾记在案宗上,所以属下没有告知现在的京兆尹,怕会扰了您的事……”
    郭临一怔,抿唇笑道:“多谢,金真。人是我提出来的,仓促间忘了知会你。”
    “哦,那就好。”金真拍拍胸口,朝她羞赧一笑。此时宫门处仪乐大起,他一惊,连忙朝郭临行礼:“属下告退。”慌不迭地转身归队。
    郭临闭了闭眼,感到热风在铠甲外的肌肤上肆意穿拂。她深吸一口气,转身朝宫门走去。黑色披风扬起,蓦然风动,两个青衣壮汉悄无声息地跟在了她身后。
    *
    “昔隆周定鼎,并建懿亲;炎汉受图,分王子弟。行台尚书令雍州牧领十二卫大将军故太子意成,器质冲远,风猷昭茂,宏图夙著,美业日隆。惜奸多害,大道移隐,浇风非扇,承安不宁。朕悲之宝难,永鉴前载,思故维城,式隆磐石。可追封宁王,以告天慰。”
    听着追封诏书宣完,君意沈的身子微微晃了晃。谭伯见状不妙,迈前一步,不作痕迹地扶稳他。君意沈咬了咬牙,眸光晦涩尖利,斜斜地望向立在皇上身侧,那个正凄声嚎哭的太孙。
    惜奸多害,大道移隐,浇风非扇,承安不宁。
    一句话,丝毫没有提及太子的造反、行刺、逼宫,将所有罪责,都推到了德王的陷害上。君意沈缓缓捏紧了拳头,手背青筋迭起。纵然从小便知父皇的心是偏的,可没想到会偏颇至此!
    他侧了头,不经意望见队伍另一边的高彻辰,再定睛看去,郭临就站在他身后。他暗自心惊,浑不知她何时竟与他们靠得这般近。可细看之下,她望向前方的神色似乎有些古怪……
    却在这时,一声嘶声厉吼传来:“陛下——”
    徐公公抢步上前,想要搀扶起跌在太孙身上的皇上。可皇上已经四肢抽搐,浑身僵直,鼻孔一侧一道血线长流。太孙吓破了胆,连连直唤“皇爷爷”。君意沈扒开人群,扶起皇上背在背上,大吼道:“快去叫御医!”
    郭临垂下眼,凝神片刻,随人潮上前。
    “什么叫中风发作,尔等无力施救?”君意沈站在厅堂怒斥,地下跪了一群太医,颤抖的如同筛糠。
    太孙从皇上卧室走出,一张清秀端正的脸上满是疲伤。这二人同居一处,厅内一时诡异的安静。太医们更是屏息静气,半点声响不敢出。却在这时,隔壁隐隐传来一阵对话。
    “……高大人说的是‘四物汤’?”
    “臣观陛下之症,应非今日而起。心悸头晕,失眠多梦,舌质淡红,脉搏细弱,正为血虚之象……《灵枢·九针论》说:‘形数惊恐,筋脉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钱太医您看,不如先用四物汤辅之推拿缓状。臣行一趟药王谷,不出半月,必会带回良方。”
    “好,好……”钱太医声音激动,“那就麻烦高大人了。”
    “为陛下效忠,理应如此。”
    太孙面上还是一脸悲戚,唇角却挂了一瞬若有若无的笑。君意沈喉结轻微咕咚一声,探手扶住身后太师椅,缓缓坐下。
    高彻辰只出行了十天,就风尘仆仆地赶回了皇陵。钱太医将他带回的药验了,然后熬制好,太孙不假旁人,亲自喂入皇上口中。三日后,皇上终于能简短地发出声音。
    郭临立于廊下,负手远望皇陵中的丘墓。
    背后传来轻盈的脚步,她微微一笑,转身躬腰道:“还未恭喜恩师升封太孙詹事。”
    太孙詹事,只要太孙一旦登基,便行职尚书令。高彻辰闻言挑眉含笑:“你看,你我师徒联手,还有什么做不来。”
    郭临笑而不语,抬头望见两名褚衣的渊华宫弟子上前,凑在高彻辰耳边说了几句。他微微蹙了眉,问道:“常继?”
    弟子点点头,瞟了郭临一眼。却见高彻辰摆了摆手:“那你们就去吧。”
    弟子迟疑道:“可公子回京怎么办?”
    “我自有主意。”他捋了捋胡须,不再多言。弟子遂听命而去。
    郭临不解道:“恩师要回京一趟么?”
    “不错,据闻有件大消息传回了朝中,陈丞相正在凌烟阁带人密议。我要回去审查究竟,先行替太孙殿下断清利弊,好从容应对。”他虽如是说,面上却尚有些疑豫。
    郭临眨了眨眼,这才反应过来,笑道:“恩师若不嫌弃,带上我那两个新属下一道回京吧!”
    高彻辰微微阖眸,似笑非笑:“你可舍得?”
    “有何不舍,横竖近日我都要留守皇陵,护卫陛下,用也用不着。再说了,能与恩师同车行上一段,也是这两新罗人的造化啊!”郭临淡淡一笑。随后,她伸手打了个响指。
    石阶下突然而然闪出两个青衣壮汉跪伏在地。高彻辰垂眸望去,正是昨夜帮忙搬运银两的二人。他不由笑了:“那为师就敬谢不敏了。”
    马车摇摇晃晃地上路,高彻辰坐于中间,轻摇折扇,闭目养神。身边一左一右两个壮汉,沉默不言,一双利眸紧紧环顾着四周。
    他只觉得适意之极,好似世间再没有能阻拦他的脚步的存在。纷飞的思绪不再压抑,几番幽想,恍惚忆起了少年时期。
    “……博广宏大,浩然海阔,这指的可不是去往中原要容纳的学识武功。”郭景云站在他们一排少年弟子身前,手中软皮卷书,一个一个轻轻敲在他们头上,“听明白没?”
    “明白。”“明白。”“明白”……那软皮书停在他头顶,良久未动,连身边的师兄弟都奇怪地转头望来。
    郭景云怪道:“为何独独你不答,是不理解师父的意思吗?”
    他摇了摇头,头顶的发丝摩挲着书页,沙沙地响:“弟子明白师父是期望我们能拥有广阔的胸襟,这样才能在繁杂的中原民间,处事生存。”
    “不错。”郭景云收了书卷,蹲下身笑道:“小五,你明明能领悟嘛!”
    “可是师父,”他抬起头,“胸襟如何能展示给人看,如何才能得到嘉赏?徒有胸襟而无学识,到头来不也是废物?”
    郭景云撑着下巴,笑了笑,俊脸翰逸神飞。他站起身叉腰道:“想知道,丑时三刻来凤华峰找我。”
    郭景云一走,师兄弟立刻七嘴八舌围上来:“好你个小五,故意诓师父多教你是吧!”“看不出你小子挺精怪的!”大伙嬉笑一阵,倒没甚么恶意,末了道:“如果师父说了什么很重要的,回来记得知会下师兄弟哈!”
    他笑着应了,夜半裹得厚厚的去了渊华宫群山中最高最冷的凤华峰。登上山顶,郭景云一身白衣薄衫,欣然立于悬崖边翩然若飞,光一个凝然不动的背影便恍若仙人。
    他瞧见他,拉起他的手,渡过内力让他身体温暖。抬手遥遥指着远处夜天云海让他,那月光下静舞霓裳的冉冉太虚之境,美灼了人眼。
    “嘿嘿,师父跑了个遍,才发掘出这里,怎么样,是不是渊华宫最美的地方?只可惜想看,必须夜半才能见着。”郭景云遥遥朝那轮圆月一抓,笑道,“小五,你可知要看遍整个天下,需站在多高的山上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