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千战火 >

第14部分

三千战火-第14部分

小说: 三千战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薛岳的勤务兵心思灵活,自然是知道怎么做,笑着走了过来就要帮孔二将一直叼在嘴上的粗制烟卷点燃“我们师座不抽烟没有火,孔营长,还是我给你点吧!”

闻言,孔二的眼中闪现一丝失望,随即带着自嘲的笑了起来,“也好,倒是我太瞧得起自己了,薛师长是什么人,岂能给我这样地无名小卒点火。”

“呼!”

随着勤务兵火柴的划燃,孔二低了低头,使劲一吸气,将这烟头燃着,嘴中吐出一股浓郁的烟气,一下子将近在脸前不会抽烟的国军勤务兵呛得咳嗽起来,然后突兀的俯首燃亮了一点红星,随着轻微的啪啦声那红星开始迅速下滑起来。

惊恐直袭门面,虽然被孔二吐出的烟雾呛了下,离得近的勤务兵还是第一时间发现了孔二的小动作,忽然感觉手脚冰凉,“炸弹”,还没来得及逃开,便被孔二一口咬住了耳朵,鲜血流下,一时不能离开,但是那惊恐的声音还是传了开了。

刷刷!薛岳在警卫营的掩护下迅速离开,然后便见到那勤务兵和孔二一起,被炸了个粉身碎骨。

骨头渣子从空中滑落,有的落在旁边的国军身上,不知道是属于孔二的,还是属于勤务兵的,所有的国军都很有默契的沉默,气氛压抑,谁也没有开口。

许久,薛岳转身,留下最后的话语,“好好的安葬了吧!”

“是”

士兵回应,虽然师长没有说明是给那勤务兵还是那孔二安葬,但是大家都一致的认为只有一个答案,就是那个孔二,那个英雄。

至于那个心思通透的勤务兵,连舍弃耳朵活命的勇气都没有,死,也就死了吧!

……

收藏和推荐票很不理想的,大家支持支持可好!谢谢!

第22章阴郁(求收藏)

四川的梅雨季节是远近闻名的,每年的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淅淅沥沥的梅雨便会下个没完没了,让人心烦。

而此刻,四川地区再次阴云密布了起来,似乎是梅雨们迫不及待的要与这世间可爱的人类们相遇,提前在这5月开始下了起来。

有人说四川的梅雨是细腻的,像是少女在娇羞,轻轻的滴在脸上,总会给人一种细腻的温柔,再加上雨后的清新,向来闻名遐迩的梅雨,粉丝确实不少。

但享受的前提是内在环境的提前优化,对于衣衫单薄,一路经历战火,已经有些筋疲力尽的红军战士们来说,可看不到半分的诗情画意,感受到的全是上天满满的恶意。

这瞎眼的老天爷,当即有战士开始咒骂起来,感受着衣衫的无声湿润,默默地前行着。

当那第一滴梅雨落在林大山满是倦意和灰尘的老脸上时,他已经从昏迷中醒来。

没有众人想象的中的咆哮,也没有质疑和愤怒,在众人不安的眼神中,林大山表现得异常沉默,仿佛换了个人似的,只是一直在抽那一盒从来都舍不得抽的老刀牌子香烟。

烟头的火星像是火箭般攀升,很快烧到手上,直到将林大山那充满了老茧的粗糙大手烙出一道焦糊的痕迹,他才像是恍然过来,将烟头扔掉,然后拿出下一根继续机械的重复。

三团经此一役伤亡惨重,活下来的不到800,其中七成还是新兵,林大山默默的抽着烟,偶尔抬起头看看四周这些大多有些陌生的年轻面孔。

劫后余生,新兵们自然心中不禁的有一种如释重放的感觉,但是看着与平时的火暴不安分大相径庭的林大山,都刻意的安静下来,一路沉默,谁也不愿意开口打破这并不美好的沉静。

毕竟,团长的心痛,大家都能感受到,而这集体的沉默,也是战士们对英勇就义同志们默契的悲悼。

时间悄悄划过,那盒本来就没几根的老刀牌子香烟已经见底,林大山尚欲继续,却猛然惊醒,是啊,烟,没了!然后拿着那剩余的老刀烟盒子,默默发呆。

虽然感同身受,知道团长此刻心中压抑难以排解,但是不明就里的新兵战士们还是有些不解,不知道林大山为何对着烟盒子发呆。

唯有同样沉默的一营长赵庄在见到林大山手中的老刀牌香烟的时候,刚毅铁血的他,居然默默地流下了泪水,因为他还记得,这盒老刀牌香烟,乃是一营长孔二在一次战斗中冒着生命危险给林大山顺回来的。

为此林大山差点没暴揍孔二一顿,愣是说这垃圾烟他他娘的绝对不会抽,但是大家都知道,那是因为他舍不得。

“孔老二啊孔老二,你他娘的咋就这么走了呢?你走了,以后谁和我吵架,谁和我打赌……”鼻子一酸,赵庄的心情如同刀割。

阴雨开始越下越大,像是上天也在为逝去的众人哭泣,狂风也不甘寂寞,肆无忌惮的各处横行,恶狠狠的吹打着众人的脸颊。

环境尚且多变,更何况是世事,人走了,但是活着的人生活还是要继续。

林大山是一个外表很豪放铁血,甚至是有些粗鄙的大汉子,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铁血的一张嘴就骂人的红军团长,其实是很重感情的。

不过林大山向来是能分清大节的,作为战争,牺牲是再所难免的,这一点他一直准备着,哪怕是他自己,也随时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只是真的当身边的战友逝去的时候,那不争气的情绪还是会忍不住的爆发。

他娘的,咱可是爷们儿,怎么哭哭啼啼的。

某一刻,林大山正襟危坐起来,将手中的老刀牌空烟盒叠好,用与他那粗犷气质显得格格不入的小心翼翼,将其塞入胸前的口袋,然后仰起头,正视前方的目光中,再次恢复了锐气。

因为他知道,林大山可以消沉,但是三团团长不可以。

“同志们,大家都是好样的,一营长等人更是我们的骄傲,我们完成了上面交给我们的任务,而且还活了下来,这是一件值得我们自豪的事情。”

“所以呢,都他娘的敞开肚皮,将还剩存的干粮吃掉,算是我给大家的庆功宴了。”这一刻的林大山,再一次恢复了一向的自信和狂放。

“团长万岁”

一众战士们欢呼起来,打了这么久的仗,确实是饿了,谁也没有犹豫,拿出储存的粮食,三两个一分,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

韩心还有半个小饼,乃是一天前留下的,在雨水的浸泡已经有些发黑,但是却也不敢奢求什么,更不会挑剔,别看林大山说的霸气,你向四周看看,说是敞开肚皮吃,就那么残留的一点汤汤水水罢了,只怕是连塞牙缝都不够,当即也不犹豫,自我安慰这水一泡饼子还变大了呢,开始狼吞虎咽起来。

在逆境中磨练的人类,适应能力永远是极其强大的,这非凡的环境同样赐予了韩心一副强健的肠胃,水泡过的粗饼,也是一顿美味。

约莫一刻的时间,大家将所带的干粮吃了个干干净净,其实也真不多,甚至有些战士连一口也没混上,虽然他们并不会抱怨什么,作为团长,林大山还是有些尴尬起来,咳嗽了几声道:“同志们,都打起精神来,再往前就是彝族区了,咱们去吃他娘的。”

林大山话音落下,果然起了效果,一个个饿死鬼托生似的战士们顿时眼睛都绿了,在“望梅止渴”的效应下开始大步前行起来。

林大山部最后渡过金沙江,与大部队差了些路程,拉在了后面。

而在另一边,红军大部队的战斗也进行的如火如荼:9日,红三军团和干部团根据中革军委的命令,进攻四川西南部的会理。这时,会理西路驻扎的姜驿、黎溪的敌人向会理增援,并且进到了城西高地。

红三军以一部兵力围困会理城暂时不攻,主力则是向着救援的国军部队发起了猛烈的进攻,经过激烈的战斗,援军被击溃,逃入城中,而会理城中的敌军人数也增加到两个团。

其后,红一军团绕过会理城,开至会理以北的五里碑、大湾营、大桥、白云岩等地域,由林彪、聂荣臻两人率领阻击由西昌而来的援军,以保障红三军团进攻会理。

然而,由于会理守军弹药充足,战术的当,红军主力部队采用抗道爆破的方法对会理进行了多次进攻均以失败告终,迫不得已之下开始在会理和会理附近开始修整起来。

至于红三军团,则是继续围困会理。

是日下午,林大山部与大部队会合,在得到了上级大力表扬称赞后也开始修整起来,战士们也终于吃了顿饱饭,睡了回好觉。

次日,各部队开始战术教育,列队修整,并加紧扩张军队人数,筹集款额,开展地方工作。

经过5天的修整停留,红军部队有所扩增,林大山部也再次充兵两百,再次突破了千人大关。

三班共本有十来个战士,经过金沙江一役,全班仅仅剩下十人,其中韩心、二牛、铁牛、羊娃子、二哥、柱子、石头等新人占了多数,一是这些新兵一直被安排在后方,并没有冲锋直接暴露在敌人的炮火之下,二是老兵们对这些新兵很照顾,凡是太冒险的事情皆是被老兵们接了去。

当然,纵然如此,海子和嘎子两位才加入红军的新兵还是牺牲了,他们加入红军的时间还不满一星期,而这样的例子并非罕见。

战争的残酷就是如此,任谁也无法在无情的战火中能拍着胸脯说他能存活下来。

另外三个是三班的老兵,作为一个老战士,三班长徐宝在战场上的存活几率很高,自然也在三个老兵之列。

但你可千万不要想歪,徐宝在战场上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绝没有半分贪生怕死的表现,和他教导韩心的各种经验完全沾不上半分的边。

另外听说医护营被特殊照顾的缘故,几乎连受轻伤的都没有,这倒是让韩心放下心来,那个纯白如纸,柔弱中带着坚强的医护营营长周忆瑶安然无恙。

5日后的清晨,知趣的清风吹散了乌云,久违的太阳再次从东方升起,彰显着他朝阳的活力。

战争还会到来,危险仍旧继续,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永恒的话题,但是不变的是:有志之士的信仰和理想还在继续。

第23章新兵“八石”

民国二十年五月十一日,也就是1935年5月11日,离金沙江战役已经快有一个星期,红军在会理城及其附近整顿五日,修整扩红后,红军的兵力得到了一定的补充。

特别是像九师三团这样承担了断后重任而损失惨重的队伍,更是扩军的主要对象。

古风镇战役、黄云甫战役、禄劝城兵不血刃便下三城,智退敌机、外加上金沙江断后战役,一路走来,九师三团的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赫赫威名自是不胫而走,即使是在这个天天都有仗打的年代,也显得极为突出。

红军宣传部后宣传过后,当地百姓报名参军那天,一大堆热血的青年向着三团涌来,不为别的,只是听说这九师三团乃是一支能打仗的响当当队伍。

小年轻们总是崇拜强者,有此现象也不足为怪,可林大山却有些坐不住了,看着那本来就不算多的参军新人们十个里面就有七个嚷嚷着要加入三团,脑袋顿时大了起来。

不是他不乐意,搁谁谁不乐意?可是其他的友邻部队也损失不小,若是他真的一个人就吸纳这些新兵,那些老兄弟们还不跟他急,外加上老首长亲自通电,无奈之下,林大山是连哄带骗地将多余的热血小年轻们哄走了。

为此林大山可是挣足了面子,再次和其他已经做了团长的老战友们相逢时,自觉地高人一截,连说起话来都像个大尾巴狼,惹得老战友们是怒目而视,哭笑不得。

三班原本是有十七八人的,金沙江一役折了一半,只剩下韩心等七名新兵外加徐宝等三位老兵,一共才十人。

这次三团招纳新兵自然考虑到了三班,而且光是三班就新加入了八名新兵战士,算是将三团的兵力还原。

若是说三团出名,那么三团里面最出名的就是这个以班为单位的小小三班,再往下说,若是说三班出名,则最为知名的便是三班的新兵战士——韩心,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参军入三团,入团找三班。

参军的小年轻们多是愿意来九师三团,来九师三团的小伙子们也总是愿意往三班挤,为啥,不知是因为韩心这个大智囊在三班,还听说三班的战士们被记功的频率一直是最高的。

所以,几乎没有多少考虑,这些加入三团的新兵们都申请着要往三班调剂,最后还是林大山出的主意,原话是这样的,“你们要是谁有能耐,能堵住其他人的嘴,没人反对,那你就可以到三班去。

只是有一条,三班的增兵名额只有八个。”

林大山的训话下达,场面自是可以想象,很劲爆,一个个都撸着袖子,差点干起架来,因为你可别指望这些本就大多出生于贫农家庭的孩子有其他处理事务的手段,他们的原则只有一条,“打,打到你服为止。”

最后出来了一伙人,好家伙,一数还刚刚好八个,而令人惊奇的是,这八个家伙一出来,场面顿时安静了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