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帝国征服史 >

第43部分

大宋帝国征服史-第43部分

小说: 大宋帝国征服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按司将会逐渐并吞,整合成山北、中山、山南三个王国,也就是所谓三山时代。
遗憾的是,衢山军的到来打断了他们统一的进程。三年前,赵瑜刚刚得掌浪港寨,衢山岛上人手不足,尤其是奴工,被赵瑜杀了一批,又放了一批,只剩下区区数百,盐场、田地都荒了,采石场也几乎停工。没有人,所有的计划就都只是纸面上的笑话,赵瑜也不得不抽调兵力,出外征集不要工钱的人手。
那时,浪港刚被招安,至少得循规蹈矩一阵,同时也没有去内陆捕奴的胆量,只能把目光放到海外。南洋太远,只有东洋地界——也就是日本、高丽——最为合适。再加上赵瑜本也有过出逃海外的计划,去日本、高丽的海图、领航的船工都是现成的,只要载上食水,便可立刻扬帆出航。
大观四年三月,衢山安定下来不过半月,赵瑜就派出了第一支船队。三条海船上满载着瓷器、丝绸。表面上是做生意,暗中却有着探查高丽、日本沿海内情的任务。但这次航行下来,高丽的五道两界【注1】中的西南四道近海都走了一遍,日本太宰府治下的九州岛也绕了半圈,生意可说是大发利市。沿海村寨也各自攻破了几个,但却发现要想不付出大的代价就捕捉到充足的人手,难度很大。在火器尚未装备的情况下,面对有一定组织的土著军队,区区三船的海盗就算能胜,也必须付出血的代价。反倒是回程时因避风,船队误登琉球岛,却给他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琉球岛上,没有统一的政权,没有脱产的军队,所谓的按司,所辖地域不过一个乡的大小。每个按司,都是从一个或几个部族发展而来,通常有两三千人,互相之间皆有血缘关系,分居几个村落。各按司之间的战斗,甚至比不上大宋国内乡村中因争水而发生的械斗激烈。而对捕奴队最有利的一点,便是这些按司之间多有旧怨,并不互相支援。衢山军可以从容的一个村寨一个村寨的攻破。
衢山船队当日避风的地点,为当地土人所称的那霸按司所在,乃是琉球本岛上唯一的良港。不过此时,琉球与外界尚无商贸往来,这个良港也仅仅是安扎了几个渔村,大半都荒废着。渔村中的土著见人不避,衢山捕奴队很轻易的就将他们一网打尽。带着捉到的年轻精壮,留下老弱病残自生自灭,衢山船队满载而归。
自此之后,除了六到九月的台风季,衢山每个月都要派出船队去日本交易,用丝绸、瓷器换回大量金银,而回程时,就顺道走一趟琉球,把空余出来的舱位都装满。而在当初避风的那霸,一个小小的殖民地已建立起来,殖民地的军寨中驻扎了一个都,整整一百名士兵。几年来,这些士兵和殖民地的主持者不断更替,一方面为了避免他们长久在外,对衢山离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更多士兵见见血。到了今日,那霸寨中的主事者已是第四任——赵琦。
清晨,赵琦从睡梦中惊醒,汗流浃背,浑身都湿漉漉的。琉球的四月,已经进入夏季,湿热无比,连呼吸都感到气闷。几日来,他烦躁无比,始终睡不安宁。
两个使女见赵琦醒来,连忙赶上前服侍他更衣梳洗用餐。这两个使女都是从日本抓来的奴隶中挑出来——衢山的商船从日本回来时,偶尔也会做上一票,不过因为当地防卫甚严,也只能是偶尔——两女做事伶俐,长相也看得过去,更重要的是汉语学得很快。因她们把赵琦服侍得好,她俩的家人也受到一些优待。
不过这几天,赵琦的心情不好,见人都冷着脸,两名使女做事说话都小心翼翼,生怕触怒于他。吃完早饭,赵琦掀帘出门,却听见身后的使女们长舒了一口气,好像解放了一般,惹得他更是不快。
不过,赵琦并没有回头责罚她们的想法。从脾气上讲,十五岁的赵琦还是比较善良的,对奴工也十分宽和,完全不似赵瑜那般杀人不眨眼的性格。
出门之后,赵琦的几个亲随便跟了上来。几人一行,在寨中开始例行的巡视。那霸寨改建自那霸按司的主村,赵琦的居所,本就是当年的按司御所。衢山军进驻后,筑高篱,砌石墙,开凿壕河,把原来疏漏的村寨防御体系打造得铁桶一般。虽说防御严密,但寨子却也不大,周围不过一里,沿着及胸的石墙,半刻钟便能巡视完毕。
寨中之人见到赵琦出行,纷纷躬身行礼。毕竟他是赵瑜幼弟,衢山的二当家,那霸寨一寨之主,纵然年幼,寨中也无人胆敢不敬。几人走过寨中主路,鸡犬之声不绝于耳,几头健壮的水牛在路边闲逛。寨东的校兵场上,几队士卒呼着号子,操演着队列阵型。而寨西一片屋舍上炊烟袅袅,但不是做饭,而是在制糖。
这个殖民点,不仅仅是为了捕捉奴隶才设立,琉球岛上土著再多,也有捉完的一天。开发种植业,才是赵瑜真正重视的工作。几年来,那霸寨周围,已经开辟出了千余亩田地,一部分种粮,以期自给自足,但大半田地还是辟为了甘蔗园。
琉球终年如夏,最宜甘蔗生长。由于雨水充足,地力肥沃,那霸寨的甘蔗园亩产常有三四千斤,出红糖率接近一成【注2】。单单去年一年,那霸寨七百亩甘蔗田中,出产的红糖就超过了一千五百石,给衢山带来万余贯的纯利。同时在衢山岛上,赵瑜还试着把红糖加工成白糖、冰糖,小批量的制取已经成功,现在正在训练工人,修建作坊,希望下一季甘蔗收获后,能大批量的生产,利润远比红糖高出数倍的白糖。
而且这一切还是刚刚开始,现在甘蔗田还只是试验田,等过几年,甘蔗户们把种植甘蔗的经验都总结出来,琉球岛上的甘蔗种植业才会真正发展起来。
现在的那霸寨,汉军百人,此外还有十几户从衢山迁来的农户,主要是料理寨外的农田和甘蔗地。当然,他们基本上不做重活,大半农事都由三百奴工完成。这些奴工,多来自日本,也有少部分是高丽人,却没有一个土著。
之所以不用当地的土著,却是因为前年,连续发生多起奴隶杀了所服侍的主人,趁夜逃入山林之事,赵瑜因此而下令禁止在琉球役使本地人,改用从高丽、日本或捕捉、或诱骗来的奴工。这些外来奴工,在琉球人生地不熟,就算逃跑,也很容易捉回来,如果落到当地人的手中,更不会有好结果,因而只能老老实实地依附于那霸寨。不似当地土著,犯了事后,还能依靠熟悉地理而逃脱惩罚。犯了事,却能安然逃脱,便会引起其他奴隶竞起效尤,当然不利于统治。这也是日后,赵瑜治下逐渐形成的异地为奴制度的主因。
赵琦一行沿着石墙,走到寨东角的望楼下,扶着木梯,独自爬了上去。望楼上的两个士兵见他上来,慌忙行了一礼。赵琦点点头,算是回礼。他站在望楼上向四面眺望,那霸寨周边几十里地方尽收眼底。
西面浩瀚一片,乃是东海。向南看,就是那霸湾。那霸湾东西长,南北窄,在深入岛内的海湾东部,有一条河流流入此处。东面则是山林,只有靠近寨子,才有一片田地。如向北望去,在遥远的地平线上,融融绿色中间有一小片暗影,那便是浦添按司所在。在衢山殖民者攻破了岛南的大里按司【注3】之后,这浦添按司便成了琉球岛上最大的土著势力。
在衢山殖民者的威胁下,琉球本岛中部诸按司月前在浦添城寨会盟,公推浦添按司首领为世主,会兵一处,共同对抗那霸寨的‘唐人’。从派去探子口中得到的消息,现在的浦添城下,已聚集了十几个按司超过五千人的兵力。
望着北面,赵琦心中忐忑不安,五十倍于己的敌军,他到底能不能抵挡得住?
注1:五道两界:杨广道、庆尚道、全罗道、交州道、西海道、东界、北界。
注2:这是明代竹蔗的产量。如果是现代蔗田,甘蔗产量最少也有四五吨,出糖率大约15%。
注3:琉球三山王国。山南国的统治者为大里按司;中山国的统治者为浦添按司;而山北国国王则出自今归仁按司。
第十二卷 琉球(中)
政和三年四月二十二,癸卯。【西元1113年5月9日】
探子回报,两天来,又有五部按司军队从琉球岛北抵达浦添城。由于北方实力最强的今归仁按司也在其中,浦添城下的军力已扩展到八千。
虽然赵琦严令禁止泄露敌情,但那霸寨毕竟不大,他也没有赵瑜令行禁止的威严,很快,土著军队即将来攻的消息就再也瞒不住,传遍了寨中。寨中人心惶惶,赵琦寝食难安。若不是那霸寨地处海外孤岛,决无退路,寨中人等早卷堂大散,逃个干净。
对于寨里的混乱,赵琦也是无法。在衢山军中,他虽是二当家,却缺乏足够威望,没有让人认同的实绩,他的地位完全来自死去的老爹和现在的赵瑜。在平时,他还可以借助父兄的声望来发号施令,但大敌当前的现在,就没有几人会认真的听他说话了。
将为兵胆,现在的那霸寨需要一个能安定人心的主心骨,但赵琦并不够资格。他所能做的,也仅仅是把寨中的几个头领召集过来军议,试图找出一个解决目前困境的办法。
议事堂中,寨中各头领已然列坐。赵琦乃寨主,又是寨内驻军的都头,高居主位,其下左右副都,十名队正,在他两侧而坐,两个种植园的主事则陪坐在队尾。
“诸位叔伯兄长,”赵琦一开口,气势就有些弱,“琉球野人在浦添城会盟之事,想必都已知晓。现在浦添城下聚集大约二十路野人军队,人数八千,不日就将来攻我寨。究竟要如何应对,今日得商议个章程出来。”
“还议什么,那些鸟人接近一万,俺们只有一百,除了守城还能咋样?”先开口的是左副都头许继祖,他二十年前就跟赵橹一起打天下,乃是赵瑜、赵琦的叔伯辈,资格够老,说话自然无所顾忌。
“怎么守?”右副都头陆贾立刻反驳,他是当年偷袭昌国百人中的一个,正是赵瑜的嫡系,年轻气盛,却看不起那些只知卖资格的老头子,“近万敌军,来攻城时轮番上阵,累都能把我们累死。”他侧身对着赵琦提议道,“二当家,敌军是我百倍,守城是决计守不住的,只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夜袭浦添城。现下敌军刚刚集合,诸部号令还未统一,正是偷袭的良机。”
许继祖嗤笑,“赖蛤蟆打哈欠,好大口气!一万人啊,你把斧刃都砍卷,能砍死几个?寨里的这点人,给他们当点心都不够,你还不如说,你放个屁把那些野人都崩死呢!”
陆贾冷笑:“都说江湖越老,胆子越小。真真一点不错!”
许继祖大怒跳起,一把抽出腰刀,作势向前,口中骂道:“就让小子你看看爷爷的胆子!”
陆贾也应时跳起,他没带兵器,便反手抓起坐着的马扎,作势要扔,也跟着对骂。
两个副都头赶着要单挑,下面的队正吓得一拥而上,抱腿的抱腿,抓腰的抓腰,忙把两人扯开。
“陆哥!许叔!”赵琦一拍扶手,脸色铁青,他想骂人,却不知该骂什么。他知道,如果是赵瑜主持军议,两人绝不敢如此放肆,就算放屁,也只敢闷着放。“你们给我坐下!”最后,他只憋出这么一句。
看赵琦发怒,许、陆二人甩开架着他们的队正,许继祖收刀回鞘,陆贾也把马扎放下,两人整整衣领,又坐回原处。
见下面的人都若无其事的坐下,赵琦心里堵得慌,却不好发作。只得又开口问道:“除了偷袭、守城二策,还有谁有其他提议?”
一阵冷场。赵琦的话,却是白问,此地孤悬海外,全无退路。不战,不守,还能逃吗?下面的军头们一阵暗笑。
只是有人不这么想,一个种植园主事突然开口:“既然敌军势大难当,不如和谈!”
“和谈?”这个提议石破天惊,众人一阵骚动,“跟那些鸟人?!”琉球男子都以鸟羽为冠,衢山殖民者多蔑称其为鸟人。人前加个鸟字,可就不算人了。
那主事道:“也不是真的和谈。只要能拖上一月,等家里的船队从日本回来,到时就可避上船去。等回了衢山,禀明大当家,再发大军来报今日之仇!”
这主意听起来不错,众人也纷纷点头。可是有个问题,“谁会说土语?”赵琦问道。
又是冷场。对上琉球土著,衢山军的捕奴队向来是用刀枪箭弩说话,谁耐烦学那鸟语。看着下面一个个闭嘴葫芦一般,赵琦不由得想起赵瑜曾给他说过的,给猫带铃铛的故事。堂下的这群人,不正是那群老鼠吗?
赵琦常年处在强势兄长的阴影下,导致他个性有些软弱,但他并不笨,赵瑜常年的教导,让他学会揣摩人心,‘要了解一人说话的真实用意,先得看清他们的屁股坐在那里。’
下面这些人的小心思,都瞒不过他眼睛。许继祖说要守,是因为他不敢攻、无处退,只能选择做缩头乌龟;陆贾说要攻,却是他当年在昌国尝到了便宜,反正退无可退,看起来又守不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