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帝国征服史 >

第23部分

大宋帝国征服史-第23部分

小说: 大宋帝国征服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隙,慢慢开进。
倒斗岙港长有里许,一列列深入海中的栈桥多达十余条,长者五十丈,短的也有十丈多,如此阵势,同时停靠过百艘千料海船决不在话下。
船头的马林溪看得瞠目结舌,此等大港虽不及州中的定海港,但比起舟山渡,却远远超过。
战船徐徐停在栈桥间,船舷两侧同时抛下数条绳索,站在栈桥上的杂工一把接住,几下在木桩上绑牢。船上的碇手松开绞盘,把木爪石碇沉入海底。绳索、石碇,将战船牢牢固定在两条栈桥之间,风浪也不能撼动分毫。
长条木板在船舷和栈桥间架起,赵瑜扶着马林溪从木板上走下。船匠们在身后跟着下来。栈桥上,他们张望着,未来的几年,他们生活、工作的地方就在这里。
新的船场关系到浪港寨未来的发展,其重要性自不待言。昌国本岛沿海适合建场的空地极多,舟山渡上的资材又不需费力转运,本是个好选择。但唯一的缺点就离大陆太近。海盗的舰船虽能勉强封锁海峡,但万一有个闪失,让官军乘隙上岛,放上一把火,那就真是欲哭无泪了。
所以经过商议,赵橹最终拍板决定把船场放到衢山。虽然还要费上数月,把木料、资材再转移过来,但至少船场和工匠们的安全可以得到保证。而且就算日后保不住昌国,只要老家还有船场在,也不至于鸡飞蛋打,卷土重来也容易许多。
入港后,见天色将晚,工匠们便被安排在港口旁的村寨将息一夜。而赵瑜和马林溪却坐上牛车,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喽罗赶着,前往港口南边的观音山主寨。几位当家虽然都在昌国,但赵大当家的夫人、赵瑜的嫡母、赵瑾的亲娘还在寨中,与情与礼,都得去拜见一番。
车轮遴遴,行驶于路。车速不算慢,但车上却不觉半点颠簸。马林溪看着平整宽阔的路面,惊道:“这是官道?!”
赵瑜听得一笑:“穷乡僻壤,官府哪会在意?却是这两年寨里有了闲钱,方才修的。”
“原来如此。”马林溪沉默了。港口也罢、道路也罢,这浪港寨跟他心目中的海盗完全不同。
牛车缓缓而行,两刻钟后,便看到一座石寨拦在路前。从石寨两侧延伸出的木栏,一眼望不到头,把整座山都包住。
“到了?”马林溪问。
赶车的小喽罗回头嗤笑道:“哪儿啊……还没上山呢!这是山脚小关,往上还有还有两关。我家浪港寨可不是那些土围子、木栅子……”
赵瑜抬手给他个暴栗,“赶你的车吧!哪儿那么多话!”
小喽罗摸摸脑袋不敢吱声,转回头去老老实实的赶车。
牛车停在石寨门下,一道木栅把门严严封住,一个扎红巾的喽罗在上面张望着。赵瑜打了个招呼,那喽罗一见,忙回头向后喊了两声。绞盘转动的吱呀声响着,堵门的木栅被缓缓提起。
车鞭当空一挥,拉车的水牛便举步前行。牛车穿过寨中,寨里的喽罗见了赵瑜都弯腰行礼,赵瑜一一点头回应。他心中暗喜,寨里的这些喽罗,比昌国之战前要恭敬了许多。
又行了半个时辰,经过两道关卡,山顶的主寨终于出现在眼前。两人下车,抬头远望。这主寨雄踞山头,大小房屋高高低低足有百多间;巨大的碉楼隔路对峙,碉楼间的寨门既高且厚,不下城池。丈高的石砌寨墙依山势而起,绵延数里,把山头团团围住。
上得岛后,马林溪一惊再惊,但这主寨确是最让他吃惊。他瞪大眼睛,顾视赵瑜,“这寨子到底花了多少人工,恁地如此雄阔?”
“一千五百人,三个月。”赵瑜看马林溪摇头难以置信,笑着解释,“这寨子本唤作倒头寨,立下已超过五十年。几十年来不停增建,方有如此规模。三年前,我浪港军火并三寨,其余二寨,须臾便破。唯有此寨,急切攻打不下。只得用二叔的计策,以五百人把住路口,再驱一千奴工在山脚修葺木栏,堵住寨中粮道,整整花了三个月,才把这倒头寨逼降。”
赵瑜回忆着,感叹道:“当年围了三月,多年的积蓄被消耗一空,若是再拖上几日,反倒是我浪港寨要降了。”
马林溪乍舌感叹。此时寨门中开,一队人马奔了出来。打头的一个是留守的头领,乃是赵瑜远房族兄,唤作赵子曰。不过寨中却有识得几个字的,日曰不分,直称他赵子日,旁人听得有趣,也着起哄,几次下来,除了在几个当家面前,私下里便没人再叫他本名。
那赵子曰带队跑到赵瑜面前,抱拳行礼,齐齐道:“恭迎二郎回寨。”
赵瑜忙回礼,道:“哥哥何必如此多礼。”
赵子曰抬头笑道:“二郎只带着百来人就打下一座城池,凭这功劳,俺当行大礼。”他看看赵瑜身边的马林溪,迟疑道:“这是……”
赵瑜侧身介绍道:“这位是马林溪马大工,乃是明州船场的大匠作。前日爹爹派我请得入伙,日后寨中船务,都交予马叔执掌。”
那赵子曰上下打量了两眼,拱手漫道:“俺赵子曰见过马大工。”说完便转头领两人入寨。
赵瑜在后道歉:“族兄粗人,不知礼法,马叔勿怪。”
马林溪摇头笑笑,他也算有身份的,自不会那等夯货一般见识。
赵瑜引着马林溪,跟在赵子曰之后,穿过寨门后可千人操演的校场,进入正中主殿。马林溪抬头看殿前匾额,上面龙飞凤舞的三个大字——聚义厅。
三人在聚义厅旁的小间谦让了坐下,赵子曰便唤人奉上茶来。闲聊了几句,赵瑜起身告罪:“马叔勿怪。家母尚在后堂,小侄须去问安。还请马叔少待。”
留了马林溪和赵子曰絮话,赵瑜便入了后堂。
后堂正院便是赵橹在寨中的起居之地。此时赵橹尚在昌国,这院子便由女主人执掌。
站在院子中,赵瑜对着正屋高声喊道:“娘娘【注1】可在,孩儿回来了!”
话音刚落,只见门扇一开,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儿跑了出来。女孩儿肤色微黑,眉目如画,是个难得的美人胚子。虽然身形还未长开,却也可以预见未来的姣好容颜。
一见赵瑜,那女孩儿小嘴微张,露出如编贝齿,满面惊喜。下一刻,她低下头,微红着脸,裣衽为礼:“瑜哥哥万福。”
赵瑜拱手回礼,笑道:“婧妹,一向可好?”那女孩儿正是赵瑜未过门的妻室,蔡禾独女。
蔡婧细声细气,“谢瑜哥哥挂问,小妹日来甚好。”她让过门来:“阿姑正在屋中等你。”
注1:宋代,娘娘可以称呼母亲、也可以称呼祖母,不仅仅是宫妃的敬称。
第二十章 衢山(下)
赵瑜抬脚进屋。从蔡婧身边擦过时,还不忘捏下小手,笑上一笑。
女孩儿的脸一下红透,低下臻首,欲怒还羞。最后却只能冲着赵瑜的背影,轻轻啐了一口。
赵瑜不知身后之事,他进了屋中,直接转去里间。隔着珠帘,影影绰绰的看见一中年美妇坐在窗前,旁边还有两个使女侍候着,正是他的嫡母陈氏。赵瑜唤道:“娘娘,孩儿回来了。”
“进来罢。”声音悦耳而冷淡。
一个使女过来把珠帘掀起,他低头走进房中,跪倒请安,行礼如仪。
“起来罢,不必讲究这等虚礼。”纤手虚虚抬了一下,腕上的两枚玉镯叮当响着。这位赵大当家的夫人虽然有个二十岁的儿子,其实也仅仅三十五六,由于保养得宜,看上去更是年轻貌美,赵瑾的俊俏脸蛋,便是来自于她。
赵瑜起身,叉手肃立。赵橹粗人,礼法上从不讲究,但陈氏,虽然嫁给粗鲁不文的海盗头目几十年,但大户人家的脾气却一点没改,断断不会容忍两个庶子在她面前放肆。
两人略叙寒温,赵瑜从怀中取出书信和一个小包裹,交由使女呈了上去,道:“这是爹爹和大哥命我送来给娘娘的,请娘娘查收。除此之外,尚有一箱绸缎、器皿,是我挑出来的精品。不过,现在还在船上没及卸下。等明日,我再使人送上山来。”
见到有礼物,陈氏冰冷的俏脸上方挤出一丝笑意。她也不先拆看书信,却急着打开包裹。只一看,见里面尽是些金钗金戒金步摇,登时皱起眉头,不满道:“又是这些俗物,就不能挑些清雅脱俗的吗?”
赵瑜暗嘲:‘前几年见到黄金眼睛就亮,现在倒装清高了。还真当自己是千金小姐出身!’
这陈氏,本是秀州陈姓大族一门旁支的庶出女儿,二十年前下嫁于赵橹。有了这层关系,陈家出海的商船总能得到浪港寨的护卫,而浪港寨打劫来的红货,也能通过陈家来出手。在两浙、福建,如陈家这般的近海豪族,或多或少都跟海上各个势力有些瓜葛,常常用养女或家族旁支来和亲,拉拢那些海寇头领,互取其利。赵陈联姻,正是其中典型的一例。
不过腹诽归腹诽,但表面上赵瑜还是佯装不懂,一脸呆愣。
陈氏也不看他,把首饰往几上一丢,抱怨着:“你爹就罢了,连大哥儿也这般不知心……”她话音一顿,抬头看看赵瑜,“我也累了,你且下去罢。”
赵瑜再次低头行礼:“不敢打扰娘娘安歇,孩儿下去了。”他退到门口,突然想起一事,回头道:“今日孩儿带了客人回寨,娘娘是否要见上一见?”便马林溪和船匠到港一事说了出来。
陈氏听了,柳眉一竖,叱道:“你好不晓礼,哪有主人不在,妇道人家出去见外客的道理。你自己去招呼,我却不管!”
赵瑜慌忙谢了罪,不敢再多说,一掀门帘,转身就走了。
出了门,却见蔡婧却还在门口,她低着头,脚尖在地上划来划去,看上去有些寂寞。听到声音,抬头看看赵瑜,但马上又羞涩的把头低下。
赵瑜凑上前,促狭地眨眨眼睛,笑道:“可是在等我?”
小女孩轻轻咬着下唇,黑水晶般透亮的剪水双眸左瞧瞧、右瞧瞧,就是不敢抬眼看赵瑜,好半天,才微不可闻地“嗯”了一声。
赵瑜怜意大起,这等温婉羞涩、楚楚动人的女孩儿,不论前生今世,总是最能撩动他的心弦。他拉起小女孩酥软的小手,走出院子。
蔡婧扯了扯,发现挣脱不开,却也只好任他去了。
赵瑜拖着小女孩出了院门,转了几弯,找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停了下来。蔡婧看看周围,有些不安。两人虽然从小青梅竹马,但毕竟渐通人事,也知未婚男女不该单独相处,现在被赵瑜带到无人之地,确是有些慌张。不过自幼相处,女孩儿知道她的瑜哥哥绝不会伤害她,因此很快便镇定下来。她仰头看着赵瑜,羞涩眼神中也藏着几丝期待。
赵瑜细细欣赏着近在咫尺的稚嫩容颜,看着她霞飞双颊,看着她闭上双眸,看着她微张小嘴,心中一片平安喜乐。征战杀伐和钩心斗角已是另一个世界,他的眼中现在只有身前这个含羞带怯的少女。
两人越靠越近,赵瑜的脸颊清楚地体会到少女愈加急促的呼吸,抚上少女后背的手也能感受到一阵阵微微的颤抖。这时,一个突兀的声音打破了两人间的甜蜜。
“二哥?!”
女孩儿一惊,慌忙一把把赵瑜推开,跳得远远的。赵瑜懊丧地回头,恶狠狠地道:“什么事!?”
“二哥!真的是你!?”一个十岁出头的小鬼跑了过来,惊喜叫道。他黑肤圆脸,横着长的矮个子,典型的赵家人——赵瑜三弟赵琦。
赵琦跑到近前,却一眼看见刚才被遮住的蔡婧,奇道:“婧姐,怎么你也在这里?”
女孩红着脸,不敢抬头。
赵琦摸摸脑袋,恍然大悟,嘿嘿会心坏笑:“二哥,婧姐,俺是不是来得不巧?”
赵瑜悻悻然:“巧得很!”
蔡婧羞得一跺脚,便要逃走。赵瑜连忙叫住:“婧妹,等等!”
少女依言停步,却不回头。赵瑜笑着绕到前面,从怀中又掏出一个小包裹,包裹方方正正,打开一看,却是几本书。他把书递给女孩儿,道:“这几本都是婧妹你常念着的秦太虚的《淮海闲居集》,只是缺了几卷,怎么也找寻不齐。不过这些都是麻沙南斋虞千里【注1】的家刻本,装帧、字刻皆为上品,可比你常看的那些要好上许多。”
闽中麻沙的宋版善本,数百年后号称‘一页宋版,一两黄金’,若有一本,换上一间大宅也是轻而易举,正应了‘书中自有黄金屋’这诗句。就算是现下的大观年间,麻沙版的书籍仍因其印刷精美,校对准确,被天下藏书家收集珍藏。蔡婧爱读诗词,赵瑜这礼物对她来说,可比金银首饰好上千百倍。
她紧紧抱着几本书册,喜笑颜开,却连道谢也忘了。赵琦看得眼热,拉着赵瑜的袖子,连声问道:“二哥,那俺呢,俺的礼物呢?”
赵瑜屈指在弟弟脑门上用力敲了一记,“没有你的!”
赵琦揉着痛处,嘟着嘴,不高兴道:“为什么婧……二嫂有,俺却没有?”
赵琦改了称呼,赵瑜听得一笑。“你小子,倒精乖的很。”他摸着赵琦脑袋,郑重道:“这过了年,你已经十二岁了,却也到了帮家里做事的年纪。不论大哥还是我,都是这时候出来的。不能再像小孩子那样撒泼哭闹了。”
赵琦一听,就忘了礼物,忙道:“二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