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帝国征服史 >

第137部分

大宋帝国征服史-第137部分

小说: 大宋帝国征服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连续侍奉几代天子而屹立不倒地重臣所见多有。但能连续得两代天子欢心地宦官。大宋却从没有过。真正地外援。只有兵。更确切地说是因军功而得到军心。
    没有战功。童贯熬尽资历也只能是区区一介小黄门。最好地结局也是到新曹门外地寺观里渡过余生。但有了战功。得了西军地军心。现在地童贯连蔡京都要避让三分。若说受天子宠信。梁师成这个号为隐相地权阉。比起童贯犹要高出去许多。但说起地位稳固。童贯却远远强于梁师成。童贯能一年半载地在外带兵。却不用担心京中有人给他三人成虎。而梁师成只要有一天因事不得进宫。第二天一早便会急着入宫侍候。孰高孰低。不问可知。
    只要能在收复幽燕时捞取到足够的战功…………就算是跟着童贯拣便宜也无妨…………他蔡家至少还能保住三代安泰。而要收复北方失土,却少不了金人的配合……
    “少保!”一个随侍仆役弯着腰递上来一杯甘蔗酒,打断了蔡攸的思路。
    抬手接过酒杯,晶莹剔透的玻璃酒杯的外壁上挂着细密的露珠,触手之处一片沁凉。深深的连坛子拖在海里的甘蔗酒,被海水浸得透了。一口喝下,从嘴里到胃中,一条冰线直贯入体,蔡攸只觉得整个人都精神起来,浑身的燥热全不翼而飞。
    “还有吗?”把酒杯递还,蔡攸舔舔嘴唇,并不知足。
    仆役迟疑着,回头望了望正坐在船头处,举着个黄皮葫芦,仰头大口灌着的船老大……一切不言自喻。
    “东海……赵瑜!”蔡攸狠狠念着,这个藩国越来越不受教了。这次帐全给他一股脑地算到了赵瑜的头上,但偏偏东海国武力强盛,让人无法撼动。虽然只强在海中,但有着大海阻隔,东海军只要退守,便可不惧外敌;若想出击,从南到北,金、辽、高丽、日本、大宋、交趾乃至占城、真腊却都在东海军的攻击范围之内。
    金人不知深浅,贸然上了东海人的据点,最后十万大军被饿死在海岛上。当听到前往金国的使团回国后,禀报的北地军情,大宋的宰辅枢密们,都在感叹金人实在是太过托大了。虽然他们的军力强盛是事实,辽国上京也是一日而下,但虎落平阳还会被犬欺,女真铁骑上了海岛,还不是任东海人摆布。
    不过,东海与金国交恶,对大宋并非是坏事,借金人之力压制辽国,然后再借东海之兵以制金国。最后大宋再凭借手中的商港来束缚东海。能笑到最后的,必然是大宋无疑!
    蔡攸徐步走上船头,迎着一望无际的大海,只觉得自己有着不逊于苏秦张仪的气概。战国时的合纵连横,流传千古青史,而他蔡攸,也要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让东海王俯首听命!
    想到得意处,他仰天长笑!在笑声,桅斗上的号角声响起。
    看到陆地了!
第四十章 故人(下)
    “嚯,好大的船!”
    虽然大宋的使团已经抵达,但赵瑜依然留在书房里,举着望远镜向港中张望。万料封舟的巨大船身占据了望远镜的整个视野,七根桅杆已经撑到了镜头之外,几艘泊在一边的一两千料的商船,就像跟在母鸭后面的一群小鸭子。
    “大而无当罢了!”
    赵文只看了两眼便收回了视线。对大宋使团所乘坐的封舟,他并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速度这么慢的海船,没有任何使用价值,除了浪费木料,便是浪费时间,一艘东海的武装商船只需费点手脚便能把它送进海底。
    “那可是道君皇帝特地花了十数万贯打造的封舟,赞上几句也没什么罢?”
    “十几万贯还不是给二郎你赚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赵瑜哈哈大笑起来。这艘船,的确是衢山船坊的作品。就在去年五月,赵佶下旨两浙,命当地的船场制造一艘能震慑外藩的巨型海船…………就如神宗朝使高丽的那两艘神舟一样…………以供大宋使节出海之用。但当年制造神舟的明州船场早已被赵瑜搬了家,被摊派了任务的浙东安抚使便把担子压到了温州船场身上。
    只不过,温州船场现在却早没有了打造大型海船的能力………这些年,两浙、福建的几大船场,无论官营私营,好一点的船大工都被东海用各种手段强行挖了去,搜遍大宋沿海的船坊也找不到几个能造两千料级海船的工匠,更别说万料了…………无奈之下。温州知州只能把这工作再悄悄转包给了衢山船坊。
    按照后世工程转包地惯例。总是一层压榨一层,真正能落到做工之人手上地,只会是一点残羹剩饭;不过这时候不同,衢山船坊仗着自家的优势,反而海削了一笔,一艘大而无当的万料封舟。刨去人工、材料,最后竟让衢山船坊净赚了十万贯之多。所谓政府采购确是货真价实的冤大头,古今皆然,悉同此理!赵瑜只希望这种生意能多做几笔。
    “二郎,”等赵瑜笑够了,赵文冲窗口指了指。“让陈相去迎接蔡家的人,会不会有问题?他家跟蔡家的仇可深得很!”
    “没关系!”赵瑜又笑了起来,“没有蔡京帮忙,我可就要少了个宰相。同样道理,没有蔡京,陈先生也不会有机会当上东海国相。说起来。我和陈先生都要谢谢蔡太师才是。一点旧日仇怨又算得上什么!”
    陈正汇那可不一定这么想。当然。这句话只是赵文地腹诽。并没有说出来。他又看了看窗外。不禁带着恶意地想见识一下蔡攸和陈正汇见面时。两人地表情究竟会如何精彩。
    若是打起来那就有趣了!
    不过事情地发展并没有走向赵文所期待地方向。陈正汇保持着接待上国使者应有地礼节。而蔡攸听到陈正汇在参拜过天家仪仗后自报官职姓名地时候。也是什么反应都没有。
    相对于因蔡京而被流放海岛地陈正汇而言。蔡攸是绝不可能记住一个十多年前贬斥地小官。陈地名字或许还会有些印象。但当年陈正汇听到地蔡京谋图动摇东宫地传言。不过是蔡京一党意图把对手一网打尽地圈套。对于那个一下跳进陷阱、将传言上奏朝中地笨蛋地姓名。他哪可能会记得。
    蔡攸与陈正汇各自行礼如仪。蔡攸只觉得东海国相礼仪上令人意外地没有一点疏失。挑不出半点毛病。举止谈吐也完全是大家出身地样子。在海上被一群粗汉地臭气熏了一个多月。陈正汇这种士大夫特有地风仪。对蔡攸来说却如同清风一般。唯独一点。让蔡攸觉得不对劲地是。这位陈国相地说话和表情不知为何却是十分冷淡。行过礼后。也不多作寒暄。直接就请使团移步港外。
    看起来不是好对付地角色。蔡攸暗暗想着。任何一国朝堂。或多或少都会因为政见和立场地不同。分为两派或是更多地派别。想来东海国也不会例外。东海国相既然对他不假辞色。不出意外。必然是不愿亲附大宋地那一派。而赵瑜把此人派来迎接。不知是不是已经认同了这一派地观点。
    本来蔡攸还幻想着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东海王,让他为大宋冲锋陷阵。但东海国相的反应却如一盆冷水浇到了他的头上,让他明白今次的任务并不容易。
    陈正汇把蔡攸和大宋使团请上了准备好的车驾,自己坐上了最前面的一辆,在前领路。一排排骑手领着车队从基隆城中穿过,在沿途百姓的好奇目光中,缓缓向基隆堡行去。
    坐在马车上,蔡攸左右环顾。不过三年时间,基隆城已从无到有,矗立在台湾岛上。民居、官宅鳞次栉比,沿街的商铺也是接连成片。远远眺望在丘陵湖畔绵延起伏的城墙,以及几处高丘上的堡垒,蔡攸不禁心惊。从规模上看,东海国都至少是天下排进前二十的大城。大宋国中,能稳稳超过基隆城的,也只有东南西北四京等寥寥数城,其他各路的大州大府也不外如是。回想起三年前来台湾时的旧景,蔡攸心中不由得有着沧海桑田之叹。
    蔡攸再看向最前面的那辆车驾。对于东海国相,蔡攸并没有什么了解,此人的姓名还是刚刚知晓…………不像赵瑜,还有赵文、赵武等人,因为历来的战绩,在江湖和朝堂上都有不小的名气,而一直从事行政事务的陈正汇,他的名声却只局限于东海国中…………大宋的情报搜集工作主要放在西北两面,而东海的情报却只能依靠道听途说。从他在明州的那两天派人打探到地消息,尽是关于东海地历年战事和赵瑜以及各个将领的奇闻轶事。对于东海国中的文官系统并无几条有价值的情报。
    上一次来台湾。蔡攸并没有遇上那位陈国相。究其原因,要么是当时其人身份太低,不够资格前来迎接…………不过这种可能性很小,站在在一群海寇之中,陈正汇这种世家子弟的风范如同鹤立鸡群一般,赵瑜只要眼不瞎。就不可能遗贤在外………要么便是他当时还没有投奔东海!而这一点,也正是让蔡攸感到心惊肉跳。
    蔡攸又看了看车外的基隆城,能在三年不到地时间里,就把此地由荒僻之地变成天下有数的大城,东海国相当然功不可没,蔡攸不认为那些海寇有这等水平。而既然陈正汇不到三年便把东海国治理得百业兴旺。那他在东海王的心目中的地位自然不可动摇。若说对他言听计从,也毫不令人惊讶。
    看来要说服东海王,就必须得先从他的国相入手!
    蔡攸正想间,车驾已经停下。从港中到基隆堡,也不过七八里路,一行车队很快便抵达。
    在从人的护持下。天子钦赐地金鼓斧钺在前。捧着册书赐物的中官在后,蔡攸甩着袖子。走上了一条从堡门处一直延伸过来的红地毡。
    还真是会做啊!蔡攸心下暗喜,虽然不知道铺地毡是从哪里翻出的礼节。但赵瑜既然布置得这么隆重,肯定对大宋还有着恭顺之心。对他来说当然是件好事,说服东海王的信心登时又高涨了起来。
    只是当蔡攸走到基隆堡的正门前,堡中之人出迎后,却又是一盆冷水浇上头…………这群人中,并无东海王赵瑜地身影!
    “这是怎么回事!?”蔡攸不顾仪态地吼了起来。
    赵文把眼睛紧紧压在望远镜的目镜上,黄铜地棱边在他眼眶上勒出一道红圈,只是他毫无所觉,直盯着堡门处的动静。望远镜中,蔡攸气得发青地脸色清晰可辨,而在一旁微微冷笑的陈正汇也让赵文觉得十分有趣。
    “二郎,你真地不去见蔡少保?”赵文头也不回的问道。
    “都这样子了,还说什么?”赵瑜半躺在书房边一张檀木摇椅上,身子随着摇椅的上下晃动…………这种椅子是赵瑜自己画出式样,命人打造出来的,刚刚被献了上来…………舒舒服服的躺着,他悠然说道:“先晾他几天,他的行程拖得那么久,也怪不得我。不过,等他们安顿下来,就给蔡少保和下面的从官各送几个倭女和高丽婢去,省得他心中怨恨太深。”
    “就算用上女色,蔡少保的心里也不会痛快的。毕竟二郎你这么不给他面子。”
    “没关系,现在是他来求我,不是我求他。北面的事已经箭在弦上,不说服我,他们怎么跟金人达成协议?”赵瑜笑着从桌案边的架子上取下了一个公文夹。大宋使团从明州到基隆,用了一个多月,其中停靠了五六个港口。而收集了他们沿途交谈,以及随行所带信件、册书的副本的资料,就是在泉州他们最后一次停泊时,由派驻那里的职方司成员乘快船加急送到赵瑜手上。大宋使团此行的真实目的,册封给赵瑜的官职,甚至是蔡攸打算在台湾岛上布置暗桩的谋划,在这个公文夹中都记载得明明白白。
    “让我们退还辽南,交出大等降将,释放女真俘虏,以换取金人同意长生岛为两国互市地点。道君皇帝还真会打算盘,一个东安王,一个怀忠崇义推诚顺化功臣,再加个上柱国的虚衔,就想把我们费了多少心血打下的地盘要过去送礼?还搭着几千人的添头!”赵瑜嘿嘿冷笑着,一页页翻着夹中公文,面如冰霜。“想疯了他们的心!”
    “二郎你还忘了赐剑履上殿,诏书不名这两条!”赵文笑道。
    “何须他赐!”赵瑜一声冷哼:“等我去了东京,自然会穿了鞋子带着宝剑进大庆殿,到那时,谁还敢唤我的名讳!”
    把公文夹丢到桌上,赵瑜又躺回摇椅,“把宋国使团安排在辽人的院子边上,等两家打过照面,看蔡攸还敢不敢跟我提这些乱七八糟的要求!”
第四十一章 大石(上)
    耶律大石形如困兽。
    举头望天,长十五步、宽十一步;低头看地,也是长十五步,宽十一步。大辽的翰林承旨就在这个长十五步、宽十一步,铺着青石板的院子中蹒跚的转着圈子。大病初愈的身体依然很虚弱,让他走得踉踉跄跄、步履维艰。可他并不打算停下脚步,缠绵病榻近两个月,双腿上的肌肉已经开始萎缩,再不走动走动,等回到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