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帝国征服史 >

第102部分

大宋帝国征服史-第102部分

小说: 大宋帝国征服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准备逃难到高丽暂避。但半路上遇到了风暴,正巧被东海地商船救下,继而被送到了台湾。而赵瑜在仔细询问过之后。又把这高药师举荐给童贯,让他随着童贯的第三任密使前往东京。有了这个活证人,要想说服天子百官,比起童贯空口白话,可就容易许多。这也是赵瑜为了缓和与童贯变得紧张的关系,同时转移大宋君臣注意力的举动。
    不过现在想一想,这多半就是为什么蔡京…………既然来得是蔡太师的长子,幕后推动册封赵瑜的黑手究竟是谁,也就不需要多猜了…………会横插一杠。把赵瑜地节度使变成了实打实的藩王的原因所在。童贯与东海的密议,一直都是极为隐秘的进行,真正知晓其中内情的。不过寥寥数人。但高药师一家到了京中,人多嘴杂,从他们那里漏出点有关东海的消息,传入蔡京耳中,也并不奇怪。以蔡元长的智商,通过这点情报,把童贯和东海联系起来,进而推断出两方的秘密协议,想来也不是什么难事。所以童贯给赵瑜请封节度使时。蔡京顺水推舟,送赵瑜个郡王地封号做人情,同时给童贯使个绊子,也不是说不通。
    如果赵瑜的目标仅止于大宋藩王的话,蔡太师地目的也就这么达到了,而童太尉的哑巴亏也吃定了。但赵瑜想的却是汴梁城中的那个位子,一个小小的海外国主怎么可能满足他的野心。助童太尉北取幽燕,是他最重要的计划,不论发生何事。都不能动摇他的决心。但赵瑜现在却头疼得紧,他和童贯地密议已经被蔡京看破,而他在几个月前又闹出了封锁海路的一出戏,要想让大宋君臣放下警惕之心,倒是有些难办了。若没有东海这只重逾千钧的蝴蝶,童太尉的野望不会费多少力气就能达到,但现在,大宋东南沿海都在东海战船的攻击范围之内,赵瑜再怎么想。也不觉得赵佶有那魄力。会不顾东南要地而举兵攻打契丹。
    难道真的要用上那一招了?赵瑜皱眉想着,当初他也不是没考虑出现现在的情况。也安排下了后手,准备在必要时使用,不过那个办法虽然想来应能顺利的打消大宋君臣的疑虑,但赵瑜,却不愿做到那一步。他这么想着,脚步便不由得缓了一缓。此时册封仪式早已完成,侍卫们在前领路,赵瑜为示亲热,自携着蔡攸,往基隆堡地宴会厅走去。他脚步这一慢,便引得蔡攸看了过来。
    “大王因何蹙眉?”蔡攸见着赵瑜的眉头拧起,便开口笑问道,言语间倒有些轻佻。
    赵瑜听问,抬眼看向蔡攸。论相貌,这蔡攸绝不负其父蔡京美男子的名声,也是风神俊朗,身上玉立,就算放到后世,也是能引得一群小女生尖叫的中年帅哥。不过就是这样的一个美男子,在传闻中,竟会在宫中宴会上,穿着窄衫短,在脸上涂青抹红,混在倡优侏儒之中,拿些市井中的荤段子来逗赵佶开心,与未来的那个浪子宰相李邦彦相映生辉。所以当听到他自称蔡攸时,赵瑜确是难以置信。不过,现在听他这么一开口,却登时把传言信了八分。
    不过赵瑜城府甚深,不会把心中所想表露出来,见蔡攸相问,便立刻换上了一副愁苦的表情,叹道:“小王是想起先父先兄啊……当年小王父兄冒犯天威,以至于兵败身死,尸骨不全。先君虽是罪在不赦,但即已被追封,还请天使还朝后代禀天子,把小王父兄的遗骸赐还。学士若能一助小王夙愿,东海上下,必结草衔环以报。”赵瑜说毕,一揖到地。
    此次宋廷给赵瑜册封。除了给他一长串官号以外。册书中也依常例追封了赵家数代先祖。这也是最具讽刺意味地事。赵瑜地便宜老子赵橹。当年起兵造反。自称东海王。但转眼就被砍了脑袋送到东京城中示众。而现在却又在册书中被追封为东海郡王。世事变幻往往出人意料。但这变化。让赵瑜都觉得哭笑不得。
    “好说。好说!在下回京。必代大王奏请天子。以完大王之愿。”蔡攸大笑着。不避不让。扬着头硬生生地受了赵瑜地大礼。而后只欠了欠身子。当作回应。
    赵瑜眼皮一跳。暗地里磨起了牙。只要他愿意。随时都可以把整支册封团总共一百五十一人。用木桶装了、灌进水泥、再沉入海底。而且保证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就算宋廷来问。也可以推说是海难。小命都攥在我手上。还敢这般放肆……他心中大恨。
    见赵瑜受辱。周围地东海无不怒火中烧。几个脾气暴躁地当时就想拔刀。但赵文却咳嗽了一声:“大王。学士。酒宴早已备下。还是不要耽搁了。”
    “说得是!说得是啊!”赵瑜一回神。立刻笑道。目光一扫。压住蠢蠢欲动地手下。伸手拉住蔡攸。与他把臂前行。
    宴会厅里。从天花板上用铁链悬下十几盏玻璃吊灯。燃烧在玻璃盏中地酒精灯火。向外散发着光芒。无数光线。透过一条条玻璃珠串。经过多次折射反射之后。照得厅中犹如梦幻。这些玻璃吊灯。若是近看还带点绿色。但远远看去。已经近乎于透明。
    如此灯景,大宋的册封使团自蔡攸以下,都看得目眩神迷。就算在宫里,也没有这么多玻璃吊灯。赵瑜上表时附上的贡物中,虽有二十盏玻璃吊灯,但一到赵佶手中,就被分赐给各个重臣,留在宫里赏玩的,也就三五盏。哪比得上这间宴会厅里的气象。
    蔡攸摇着头感叹:“都说东海富庶,如今才知道,单用富庶二字,可远远不足以形容啊!”
    “仅仅是些玩物罢了!”赵瑜笑道,转过头来,便吩咐侍从:“待会儿送二十盏上品吊灯到学士船上。”
    “这如何使得!?”蔡攸吓了一跳,连忙推辞。蔡家以奢侈著称,一饭常至千贯,这么一盏吊灯虽说送到汴京,卖到万贯也不是不可能,但也不至于让蔡攸心惊。只是赵瑜一送就是二十盏,这个数字跟他上贡天子的玻璃灯数相当,落到有心人眼里,免不了会有些麻烦…………这使节团里,并不都是蔡系的人。
    赵瑜哈哈大笑,“如何使不得!”拉着蔡攸笑道,“学士不必担心,在座的各位都会有的。”这些玻璃吊灯,也就中心的灯盏制作起来费些功夫,而一条条玻璃珠串再易做不过,若说起成本也就百来贯的样子,赵瑜可以放开手脚来贿赂。
    他瞥眼看了看立刻眉开眼笑的蔡大学士。这个人,一定要打点好才行。虽然他现在还做着孝子模样,数月前,御史中丞王安中弹劾蔡京,他还连夜带着蔡家子弟入宫哭诉,但日后他却是跟他老子闹得水火不容,甚至曾向赵佶请命,要诛杀幼弟蔡绦。也是这个蔡攸,将来还作为童贯副手参与征辽的。只要把他说服,他和童贯的计划,应该还能继续下去。
    注1:苏州,大宋有苏州,而辽国也有苏州,其位置就在现在的大连。
第四十五章 蔡攸(下)
    “学士请!”
    “大王请!”
    互相谦让了两句,赵瑜、蔡攸分宾主坐下。赵瑜当仁不让的坐在首座,而蔡攸坐于右首客位。册封使团中有官身的十来位,也都依序次在下作陪。而东海文武诸臣,也都按着各自的品级,一一入座。不过,却有一人缺席,正是文臣之首的陈正汇。
    赵瑜早前不是没有劝过,但陈长史…………当然,赵瑜封王后就是陈国相了…………却始终不肯公开露面。并不是因为他与蔡家的旧怨,只是不想多生事端。毕竟他的身份尴尬,在大宋刑部和大理寺名簿上,他依然是越狱的逃犯。虽说他的身份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莫说是东海内部,就算童贯,也是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双方心照不宣罢了。
    不过秘密泄露和公开露面是两回事。若是陈正汇当着宋使的面公然出席宴会,宋廷抹不开脸面,说不定会下旨令赵瑜把陈正汇送还,这不是没有先例………大宋与周边各国互相之间,发文请对方送归逃人的例子确有很多…………虽然赵瑜肯定不会答应,但这对东海来说,不大不小也是个麻烦。在这种时候,陈正汇并不想再给赵瑜的战略计划添乱了。
    各人落座,礼乐应时响起,坐在厅中一角的乐人们鼓足气力开始卖力演奏。蔡攸略略一听,便暗自摇头。东海立国,赵瑜也算是一方诸侯,但在他的宫廷宴会上,出来演奏的乐人却明显不是汉人,所演奏的曲子也不是正规的宫廷大曲。不过幸好曲调还算清雅,并没有在宫宴上出现喜迎宾之类欢噪的调子。
    赵瑜眼光甚毒,加之一直在留意蔡攸的表情,见他对曲子不以为然,便说道:“东海荒僻之地,礼乐不张,这些乐人也都是化外出身。倒让学士见笑了。”
    宋时,虽然宫廷舞乐的水平远比不上唐代,比起民间也仅仅是占了个古雅二字,但早前赵佶造大晟乐,变革宋代宫廷乐制,若说起来。宫廷乐曲的水准这两年确是提高了不少。跟大宋比起,现在所用的这些交趾乐人地确差了甚远。不过,这一切的准备都是按照节度使的等级来做,现在一下封王,所有人都措手不及,若有些不合礼法,不够档次,也是在所难免。
    蔡攸笑了笑,和着乐曲的节奏。打了两下拍子,信口而道:“宫中大曲听了这么些年,也早听腻了。大王的这套乐班。听起来却也别有一番风味。”
    一队身着宫装的侍女,这时从堂后鱼贯而出,上来服侍众人。这些宫女相貌皆是不俗,且行动应对都甚有章法,显是久经训练。看到这些侍女,蔡攸本来因礼乐而起地小觑之心,却又涨了几成。
    一国之兴,最重兵革,若是现在演奏的是军中鼓乐。同时再让一群武夫来伺候,反而能让蔡攸敬畏几分。但现在赵瑜兵势刚兴,就开始蓄养乐班侍女,又在小小的厅堂中挂满价值千金的玻璃宫灯,仿佛要让所有人知道他的豪阔一般。可见这东海郡王的野心仅止于此,只能算是个小人得志的暴发户。当然,这对大宋来说是个好消息,藩王越是耽于声色,就越能让人放
    待所有人地酒盏满上。赵文率众依礼上前敬酒。赵瑜举杯回应。而三巡之后。众人便放开手脚吃喝起来。一盘盘菜肴流水价端了上来。蔡攸看过去。器皿都出自官窑地瓷器。只有酒盏酒壶是东海特有地玻璃质地。盘中之物。牛羊俱有。更多地则是海味。也算得上丰盛。但论起精致。当然远远不及家中。
    蔡家地豪奢著称于世。就连宫中也难以匹敌。蔡京为相。曾聚僚属置宴。其中上了一道蟹黄馒头。而单单这味蟹黄馒头。花去地费用。就要一千三百余贯。平常蔡家食用地咸豉。不是用黄豆。却是用一粒粒地黄雀肫所制。蔡府中贮存地这种黄雀咸豉。多达八十余坛。因此丧生地黄雀当以万计。不过。关于蔡京饮食奢侈最有名地一个故事。还是出自于《鹤林玉露》:曾有一个士大夫买有一妾。自称是蔡太师府上包子厨中地厨娘。一日。士大夫令其做包子。但她却说不会。诘问其故。才知道她在蔡府厨房中。唯一地工作就是切葱丝。其余地一概没做过。
    蔡攸被家中地饮食养起地胃口。当然对一般地菜肴看不上眼。不过。对那几道他从没见过地海味土产。倒是有些好奇。
    “敢问大王。这几味名为何物?”
    赵瑜一一介绍道:“一是玳瑁肉。一是鲨鱼肝。而那一味虽看着如牛肉。其实却是鲲鱼地肉。”
    赵瑜地日常饮食一向十分简省。日常与妻儿同桌。比之平民也强不到哪里。要让做贯了家常菜地厨子。置办出让宋使满意地酒宴来。也是太难为他们了。他早知道东京城中来地使节。不会看得上东海粗糙地饭食。所以便取个新奇。把一些东海特产地海味端上桌。
    蔡攸一听便好奇起来:“鲲鱼?可是能化鹏的那种?”
    赵瑜大笑:“南华经里的鲲鱼,说是有几千里,那什物除了庄子一人,可没他人见过。东海中的鲲鱼,长也不过如这间屋子一般,若说大小,也只与一般的七八百料海船相当。莫说千里,最大也不过十丈长短,更不会变成大鹏。不过这鲲鱼用处甚多,”他指了指头上的灯具注1:“这些灯都是灌了鲲鱼油,燃起来没有烟气,比豆油之类要强出许多。”
    蔡攸笑道:“千里之说,本就是庄子以物寓人,以表心志,不是实数。能有十余丈,也是超乎想象了。不过这鲲鱼竟如此之大,要想捕到怕是不容易罢?”
    “出海行船,本就危险重重,偶有损伤,却也是免不了的。”赵瑜淡淡说着。东海、南海现在都是赵家的天下,战事极少,为了练兵,同时也为了挣些军费,东海地战船常常带着几条小船深入远洋,用火炮来捕捉鲸鱼。其间也免不了有些死伤,不过对于保持东海水军地战斗力,却大有好处。
    但蔡攸见赵瑜对捕鲸的损失毫不在意,眼珠一转,便觉得又发现了赵瑜地另一条缺点…………不恤子民。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