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徐后传 >

第91部分

大明徐后传-第91部分

小说: 大明徐后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善围觉得邓铭可憎可笑,克制着啐她一脸的冲动,和这种人讲道理等于对牛弹琴,她淡淡说道:“时间不早了,我还要赶着回宫复命,邓侧妃,告辞了。”
    胡善围快步离开,隔着假山花园都能听见邓铭气急败坏“苏州小贱人”的叫骂声,她嘴角闪过一丝讽刺的微笑,这个邓侧妃果然名不虚传,在宗室里敢这样口无遮拦,哪怕没有北元郡主,她也当不了正妃啊,马皇后最重规矩,岂能容得这种无礼的儿媳在眼前晃着?
    胡善围回宫时,已经是傍晚了,马皇后正在御厨房给洪武帝洗手作羹汤,这一次她做的是鱼肉馄饨,正将乳白的荸荠碎掺进鱼肉里,用竹筷搅打。
    胡善围说道:“……太医给秦王妃把脉了,说思虑过度,肝气郁结,开了太平方子养着。秦王妃说多谢皇后娘娘的赏赐,她定好好保养身子,早日康复进宫陪娘娘说话。”
    马皇后试了试馅料的咸淡,“哦,秦王妃气色如何?”
    “秦王妃是隔着帘子接见我的,不过……”胡善围坦言说了自己在□□的所闻所见和推测,“……秦王妃半路回府,应该是外伤所致。”
    胡善围不敢直言说秦王打伤了王音奴。但是谁都清楚,能伤害秦王妃的,也只有秦王自己了。
    马皇后蹙眉说道:“唉,老大宠着吕侧妃,老二也跟着糊涂,轻视正妻,嫡庶不分,将来必成大祸。一个个都成家立业了,还要我烦忧他们的家事。”
    马皇后想了想,叹道:“罢了,子嗣为重,如今不好派人教邓侧妃立规矩。善围,你在宫中选几个有资历的嬷嬷,要她们去秦王/府帮助王妃协理家事,有她们盯着,老二会有所收敛。”
    “是。”胡善围应下,看来马皇后决定给秦王妃撑腰了。
    胡善围眼珠儿一转,说道:“臣途中遇到邓侧妃,侧妃即将临盆,心中烦忧,说想请徐大小姐去王府住几日,陪她生产。臣身在深宫,不便进出魏国公府,婉言拒绝的。”
    “胡闹!”马皇后手中的竹筷一顿,说道:“连太子妃生子都没她那么矫情!摘了星星要月亮,仗着肚子里的龙嗣兴风作浪,恨不得所有人都围着她转!为了要妙仪伺候她生产,说情都说道老四那里去了。她再作一作,是不是要皇上下旨满足她的要求?”
    马皇后罕见的动了怒气,众人都默不作声。
    马皇后身份高贵,不屑于面对面教训一个侧妃,她吩咐道:“叫尚仪局安排一下,宣卫国公夫人进宫。”
    卫国公夫人是邓铭的母亲,一品诰命夫人,由她教训约束自己的女儿。嫁入皇室的侧妃,不能这么没规矩。
    马皇后腰脊受过伤,站了一会就累了,加上动了气,此时脸色就和难看,胡善围忙扶着马皇后坐下休息,自己洗了手擀皮。
    胡善围手脚麻利的擀着一大张馄饨皮,然后用刀切开成菱形,预备包馄饨。
    马皇后喝了一口参茶,瞧见馄饨皮的约刀口宽厚度,不由得赞道:“你是个有心人,瞧出皇上喜欢吃厚一些的面皮。御膳房做的馄饨面皮比纸还薄,没有嚼劲,入口就顺着咽喉滑进去了,擀皮的手艺确实精妙,别人都叫好,但不是皇上所好。皇上专心料理国事,不在乎口腹之欲,从来不明言自己的饮食喜好。”
    胡善围谦虚的说道:“经常看见皇后娘娘亲自做吃食,就慢慢琢磨出了皇上的喜好。”
    马皇后一叹,“你是个聪明人,双手也灵巧,我老了,精力不济,将来都交给你做……”
    胡善围提着食盒,跟着马皇后去了文华殿。朱元璋正在批阅堆积如山的奏折。胡善围打开剔红龙凤呈祥食盒,端出来鲫鱼汤底的鱼肉荸荠馄饨并几样时蔬小菜。
    马皇后强行夺过了朱元璋的朱笔,将他拉到饭桌边坐下,“皇上陪我吃顿饭吧。”
    朱元璋只尝了一口,就责备的看着马皇后,“又是你亲手做的吧?早就说过了,你腰不好,别去厨房做这些东西了,朕吃什么都一样。”
    马皇后指了指身后布菜的胡善围,“是她做的,臣妾就在一旁吩咐而已。”
    朱元璋瞥了一眼胡善围,“很好,以后劝着皇后莫要操劳。黄俨,赏她一筐刚进宫的西域紫玉葡萄。”
    胡善围忙跪下谢恩。
    饭毕,帝后在御花园池塘边散步,听着雨后蛙声一片。半池莲花莲花凋谢,露出了绿色的莲蓬。
    帝后聊了些儿女事,朱元璋说道:“大儿媳福薄,撒手去了。太子还年轻,今日有好几个另选太子妃的奏折送上来。”
    马皇后说道:“东宫太子妃至关重要,将来要代替臣妾母仪天下的,不能一直空缺。只是臣妾觉得,看在开平王常遇春的份上,太子应该为妻守身一年,方能提另选太子妃一事。那些上奏折的大臣太心急了,民间也甚少有在妻子热孝间另娶的,未免令人齿寒。”
    提起常遇春这名因年早逝的爱将,朱元璋心有所触,点点头,“皇后说的对,另选太子妃一事,等一年以后再说吧,横竖太子还年轻。”
    马皇后说道:“东宫已经有四子两女了,不用着急子嗣,选妃一事现在不可提。”
    朱元璋说道:“这事我和太子说过了,他也说不用着急续弦,东宫现在由吕侧妃暂时负责打理,料理的井井有条,水生也照顾的很好。”
    一听到吕侧妃,马皇后有些不以为然,“水生不是由太子妃临终前托付给了她亲妹妹常槿照顾吗?跟吕侧妃有什么关系?再说了,她一个侧室,有什么资格教养嫡子?没得乱了规矩。”
    朱元璋说道:“太子对吕侧妃赞誉有佳,吕家是书香门第,家事清白,在朝中为官清廉,都是能臣,可堪重用。”
    马皇后心下一沉,问道:“太子想扶正吕侧妃?”
    朱元璋说道:“他没有明言,只是说任凭我们选择太子妃,毕竟婚姻大事,当然是父母做主。不过我瞧他应该有这个意思。”
    马皇后心头一紧,又问:“那皇上的意思呢?”
    朱元璋说道:“朕觉得不妥,吕侧妃若扶正,那常家和水生的地位就尴尬了,常遇春尸骨未寒,不能让他在九泉之下挂心啊。”
    马皇后松了一口气,说道:“皇上言之有理。太子年轻,另娶便是,何必扶正一个侧妃。京城那么大,多少名门淑女,还愁没有比吕氏合适的人选……”
    
    ☆、第115章 三绝旧情
    
    邓铭在一个闷热的夏夜生下了一对龙凤胎。龙凤呈祥,两个婴儿都生的十分壮实,这给噩耗频出的大明宗室途增了不少喜气,连帝后都出宫,亲自带着赏赐来到秦王/府看望两个孙儿。
    朱元璋左手右手各抱着一个面皮通红,皱巴巴的新生儿,舍不得放手,听到窗外的蛙声,便感叹说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两个孙儿都是夏天出生,女孩的小名叫做稻花,男孩就叫稻穗吧,希望今年风调雨顺,大明有个丰收年。”
    朱元璋给东宫嫡孙取名叫做水生,众人对他的品味已经没有要求了,纷纷说稻花稻穗是个好名字。
    秦王/府,邓铭疲倦的醒来,头胎双生,生产时着实吃了不少苦头,已经是产后的第三天了,身下撕裂的疼痛依然阴魂不散的跟着她。
    不仅仅是疼痛,憋闷炎热的天气令她辗转难眠,犹如在蒸锅里煎熬。
    邓铭烦躁的拍着枕头说道:“把窗户打开透透气,再抬几个冰壶进来,快要热死了!”
    一旁伺候的奴婢怯生生说道:“可是太医叮嘱过——”
    “滚!你不去,我去!”邓铭顺手拿起枕头朝着奴婢扔过去,光着脚下床打开窗户。
    葛藤编制的凉枕飞向奴婢的额头,奴婢闭着眼睛站在原地,根本不敢躲,因为她知道邓侧妃的脾气,一旦惹了她生气,必然会报复回去泄愤,挨打就得忍着,否则等待她的只可能是加倍惩罚。
    奴婢被砸的头晕眼花,晓得劝不过邓侧妃了,赶紧跑去叫救兵。
    卫国公夫人正在隔间看着奶娘照顾两个小外孙,听到奴婢的通报,她赶紧跑去将刚刚打开的窗户关上,劝道:“产妇最受不住凉,也见不得风。女儿啊,娘晓得你难受,坐完月子就好了,每个女人都是这么过来的,你先忍忍。”
    好容易享受一点点清凉的风,邓铭连母亲的面子都不给了,气吼吼的说道:“还要熬一个月啊,熬到那个时候我就热死了,不管,我要洗澡,我要开窗户,我要喝冰镇的酸梅汤!”
    卫国公夫人劝道:“月子里不能洗澡洗头,若觉得身上难受,娘给你用温水擦擦身。”
    邓铭甩开母亲的手,“都是以讹传讹,去年腊月太子妃还是在水里生下的皇孙,产后母子平安,她能在水里生孩子,我连水都不能碰,这是什么狗屁坐月子?”
    卫国公夫人一怔,说道:“每个人体质不同,有的性热,有的性寒,太子妃能做的,你就做不得,再说那时候有徐妙仪在旁边守着,出了什么问题也能及时应对。”
    一提到徐妙仪,邓铭更加火起了,“你们都晓得徐妙仪医术高明,若请得动她来王府给我接生,何至于白受了那么多的苦楚?我现在都疼呢!也没个懂医术的人照顾,你们太自私了,舍不得拉下脸面去徐家瞻园求徐妙仪,害得我吃了那么多苦。”
    邓铭被宠坏了,要星星不给月亮,卫国公夫人面有愧疚之色,说道:“你爹爹一品国公爵位,又一大大把年纪了,怎么好意思拉下面子去求一个姑娘。再说府里那么多太医接生婆候着,他们的本事加在一起,肯定比徐妙仪强。”
    邓铭更加狂躁了,“面子面子!面子重要还是我重要?个个都说对我好,什么都依着我,却连个女医都请不来!秦王呢?他死那去了,连个人影都没有,是不是又去正房讨好那个北元蛮女去了?我呜——”
    “今天太子妃下葬,秦王和王妃都去鸡鸣山皇陵了。”卫国公夫人捂住了女儿的嘴巴,低声说道:“我的小祖宗啊,别再任性了,娘上次在宫里被皇后娘娘好一顿教训,老脸都丢尽了。上次你对秦王妃无礼,若不是肚子里两个护身符在,恐怕落得个圈禁的下场啊。”
    由于钦天监选定的墓穴进水了,需要重新开凿坟墓,期间负责办丧事的宗人府右宗令朱棣卸任,由三皇子晋王朱新手接任,足足拖快两个月才竣工,太子妃的丧事几经波折,今日才正式入葬。
    邓铭不服气,反驳道:“她住正房,我住在西苑,井水不犯河水。上次明明是秦王动手打了她,关我屁事!”
    卫国公夫人叹道:“唉,你还不明白,这当闺女和当女儿是不同的。俗话说的好,‘妻贤夫祸少’,成亲的儿子犯了错,婆婆不会觉得儿子有错,而是媳妇没有及时劝告。秦王对秦王妃无礼,甭管背后有什么原因,皇后娘娘都会觉得是你这个当侧妃在背后挑唆,导致夫妻不和。”
    邓铭觉得十分荒谬,冷笑道:“秦王妃不得宠,秦王懒得看她一眼,夫妻本来就是一对怨偶。难道要我放弃秦王,把他往正房那里推,使他们夫妻和睦,生下嫡子压着我儿子一头,这就是当侧妃的本分了?”
    卫国公夫人忙解释道:“不是让你动真格,做戏总该会吧。你只需在王妃面前表现出低眉顺眼的态度来,劝秦王善待王妃,做给皇后娘娘派到正房的两个心腹嬷嬷看,等她们回宫告诉皇后娘娘说你知道悔改就行,这秦王/府依然是你的天下,明白了吧?”
    邓铭噘着嘴说道:“道理我都懂,可是做起来太憋屈了。”
    卫国公夫人教训女儿,说道:“谁叫你莽撞得罪了王妃,还捅到了皇后娘娘那里?皇后就是正室,兔死狐悲,她能坐视侧室欺负正室?皇后娘娘动起怒来,连皇上畏惧三分,你觉得自己有本事扛得住皇后的雷霆之怒?”
    邓铭当然不敢,她委屈的哭了起来,“呜呜,明明是秦王动的手,为什么要我承担后果。我出手善后,也是为了维护秦王的面子啊。还有秦王妃,若不是她和周王有旧情,也不会触怒了秦王。这事王妃,秦王,周王他们都有错,凭什么就惩罚我一人!”
    “乖女儿,月子里不能哭,哭了会落下一辈子的病根。”卫国公夫人心疼女儿,也跟着落泪,“苦命的女儿,你一个侧妃,地位最低,可不就拿你顶缸出气。凡事能忍则忍,莫要再闹。听说你还得罪了女官胡善围,唉,这个女官如今是皇后娘娘身边的红人,别人巴结都来不急,就你还敢奚落人家。”
    邓铭哭道:“我不服,王妃的位置本来就该是我的,被北元蛮女鸠占鹊巢,抢了我的位置,连我的孩子也要叫她母亲,我恨她!娘,我不要当憋屈的侧妃,还要看一个女官的脸色,我要夺回自己的位置!”
    卫国公夫人哭道:“你别异想天开了,秦王和王妃是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