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徐后传 >

第55部分

大明徐后传-第55部分

小说: 大明徐后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氏嘴里的婆婆当然是指姚妙仪的母亲小谢氏了,王夫人身份虽然也贵重,但从法理来说,她毕竟是侧室,不能算是陈氏的正经婆婆。
    徐妙仪用眼角的余光观察王夫人,王夫人只是抽了抽嘴角,脸上笑容不变,显然涵养极深。
    王夫人目光一扫陈氏的肚皮,笑道:“今日双喜临门,都是托了你婆婆的的庇佑——要是你再争气些,恐怕家里要三喜临门了。”
    言下之意,就是敲打徐辉祖和陈氏这对小夫妻赶紧生了孩子。
    徐妙仪当做女医,见惯了大宅门的勾心斗角和各种阴私,定是王夫人时常在陈氏面前摆婆婆的谱,陈氏也找机会反击王夫人,提醒她安守侧室的本分——我的婆婆是祠堂牌位上的魏国公夫人小谢氏啊!
    徐妙仪心里明镜似的,才懒得管这对婆媳的暗斗以及各种眉眼官司,脸上带着微笑,装作听不懂。
    陈氏的脸色瞬间有些僵硬,而后笑着将话题岔开了,“大妹妹,来见见你的三个妹妹们,都是花一样水灵的人,你们姐妹四人以后要和睦相处才是。”
    “大嫂,还有我呢。大妹妹,快叫一声二哥,我给你见面礼。”一旁徐家的小儿子徐增寿笑嘻嘻的挤过来,他这几天心情很好,因为头几天将卫国公的三儿子邓铤揍了一顿,爹爹魏国公不仅没有训斥他,反而给他一笔丰厚的压岁钱!奖励他为妹妹出头。
    今天又听说邓铤的妹妹邓铭给秦王当侧妃了,顿时觉得天理循环,报应不爽,哼,有个当侧室的妹妹,简直是家族耻辱,看这个邓铤以后敢不敢再对我妹妹无礼。
    经过鸡鸣山一系列事件,徐妙仪目前和这个二哥徐增寿最为熟悉,叫了一声二哥,徐增寿果然拿出一个黄橙橙的金项圈来,上面镶嵌着粉色的碧玺石。
    徐达暗暗点了点头,这个金项圈应该花用了小儿子大半的压岁钱,看来增寿对妹妹是真的很用心。
    徐妙仪的脖子上就带着一个马皇后赏赐的金锁,不好再戴上金项圈,一旁的宫女们接过了项圈,收在匣子里。
    马皇后赐了她衣裳首饰外,还赐给了两对宫女,一个宫里的教养嬷嬷,这五人皆训练有素,进退有度,摆明了是在给徐妙仪脸上添光彩,以示皇家的恩宠。
    哥嫂见过了,再就是三个妹妹。
    二小姐徐妙清,姿容秀丽,人如其名,手上一串佛珠,身上也散发出抄经打坐时燃的檀香,应是平日喜好念佛参禅。
    “大姐姐。”徐妙清规规矩矩的敛衽行礼。
    这下轮到徐妙仪送见面礼了。宫女端着铺着红丝绒缎面的托盘走上前去,托盘上摆着三支一模一样的金嵌宝石步摇簪,皆是马皇后细心提前为她准备好的,三个妹妹的见面礼都一样,以免有厚此薄彼之嫌。
    马皇后事事为她考虑的周全,徐妙仪内心是有些感激的。
    三小姐徐妙溪,长了一双猫眼似的又大又圆眼睛,脸上的笑容犹如清澈的溪水,活泼开朗,脸上总是带着笑意,“大姐姐,我是妙溪,小时候总是缠着和你一起玩,你嫌我笨手笨脚,总是偷偷溜出去,不带我玩。”
    徐妙仪其实记得这个跟屁虫一样的妙溪妹妹,无论她干什么,去哪里,妙溪永远都契而不舍的跟着她,明明最怕蠕动的小虫子,却违心的跟着她玩抓大蜗牛赛跑。
    徐妙仪淡淡笑道:“哦?我不记得了。”
    徐妙溪亲热的挽着妙仪的胳膊,笑道:“不要紧的,我记性可好了,小时候那些事儿都记得清清楚楚,我讲给大姐姐听啊,姐姐别嫌我啰嗦就行。”
    大家长徐达见姐妹和睦,心下高兴,说道:“妙溪,以后多和你姐姐说说家里的事,时间长了,说不定能帮你姐姐回想起一些往事。”
    徐妙溪撒娇笑道:“是,不过爹爹要答应我,您正月里沐休在家,多多带我们出门玩耍。还有明年秋天,记得抽空带我们姐妹四个去杭州钱塘江观潮,这事您都说了五年了,一年年的失约,怪扫兴的。”
    这十年来,徐达心情从来没有今日这样好过。他爽朗大笑,说道:“好,为父这一次定不会失约。”
    徐增寿在一旁打趣道:“爹爹偏心,都是徐家的子女,为何只带着妹妹们,不带我和大哥?”
    最小的四小姐徐妙锦才十岁,身量未足,一团孩子气,肌肤若雪,像个瓷娃娃,她双手捧着脸颊,做了一个羞羞脸的动作:“二哥哥脸皮忒厚了,和我们姐妹们争宠来着。你是男子,出门方便,别以为我们不知道,你和开平王府的常森每年都去一趟杭州呢。”
    被四妹妹揭发了“罪行”,徐增寿赶紧矢口否认,“哪有每年都去?我和常森在宫里大本堂念书,有一次大学士宋濂讲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时兴起,就带我们下杭州,看‘海上明月共潮生’的美景去了。”
    在儿女们的互相打趣下,瞻园的除夕家宴是兄友弟恭、姐妹情深、父慈子孝、一派祥和之气。终于熬到半夜,除旧迎新,徐达玩心大起,居然破天荒的带着儿女们到雪地里放炮仗烟花。
    在噼里啪啦的阵阵轰鸣声中,四小姐徐妙锦大声徐妙仪说道:“大姐姐,你要是早点回来该多好。
    爹爹姨娘们以前从来不许我们这些女孩子靠近烟花一步呢,都是远远的坐在暖阁里看烟火。你回家后,一切都不一样了,爹爹今天的笑容,比前十年加起来还多!”
    一旁的三小姐徐妙溪取笑道:“四妹妹惯会骗人,十年前你才刚出生,能记得什么?”
    徐妙锦鼓着腮帮子说道:“反正我从记事起,就没怎么见爹爹笑过。你记性好,你说爹爹今天是不是特别不一样了?”
    徐妙溪说道:“那当然,大姐姐回来嘛。”
    五光十色的焰火映衬着身边妹妹们的笑容和容颜更加靓丽,也变幻莫测,徐妙仪看着紧紧簇拥着自己的三个妹妹,脚底下却如踩棉花似的不踏实,有种身在梦幻之感。这就是她的家,她的“家人”?
    仿佛一梦醒来,这一切就会消失。犹如朝露,见光则灭。
    
    ☆、第70章 鱼目混珠
    
    或许是徐妙仪嫡长女的身份贵重、或许是男主人徐达表明了对她的娇宠、或许是徐妙仪本身“凶名在外”,无人敢惹,总之她认祖归宗回家后的几天,一切顺心如意,没有任何人敢当出头鸟寻麻烦。
    作为朱元璋的潜邸,瞻园颇具规模,占据了整整一条徐府街,集合了江南园林的风光,再加上豪门贵族的气象,徐妙仪饶有兴致的游了好几日,方摸清了自家的门户,和三个妹妹们也多有交流。
    都是将门虎女,三个妹妹虽然性情不同,也不是一个姨娘生的,但相处起来比徐妙仪想象中要简单,没那么弯弯绕绕,旁敲侧击。
    而且这三个妹子居然都习过武,就连最文静的徐妙清都能在家里的跑马场上骑马射箭,三发两中。看着徐妙仪惊讶的目光,徐妙清淡淡笑了笑:“是父亲特意请了女镖师教我们的,我天□□静不爱动,最初练习骑射时,腿都磨破了,手指虎口开裂,我姨娘心疼,求爹爹停了骑射课。父亲坚决不允,他送了我一盒外用的膏药,要我坚持下去。”
    “是啊。”话最多的徐妙溪说道:“我姨娘也说呢,姑娘家写字绣花就行了,舞刀弄枪的不像千金大小姐。爹爹说当年母亲被刺杀,大姐姐也走失了。女子应该多学些防身的功夫,万一有些什么,也能自保。”
    年纪最小的徐妙锦拍手说道:“是啊是啊,我们三个妹妹都是托了大姐姐的福,才有机会在跑马场上玩,听说别家的小姐们平日都关在闺门里绣花弄草,怪没意思的。”
    原来是这个缘故!徐妙仪觉得徐达算是个有心教养子女的父亲,不像是卫国公邓愈,一双儿女邓铤和邓铭骄纵的简直不知所谓。
    正月初九那日,是秦王朱樉纳侧妃的大好日子,卫国公府摆酒,大宴宾客,连太子朱标和刚出双月子的太子妃常氏都一早的去喝喜酒了。
    本来卫国公将嫡长女送进皇族当一个侧妃,金陵各大豪门家族暗地里都是不齿的,打算派出家中不怎么重要的人去送礼喝喜酒。但是听闻太子亲自登门后,各大家族立刻意识到洪武帝对纳邓氏为侧妃之事非常看重,便往礼单里添了几样贵重的物品,改为派出家族当家人去喝喜酒了。
    洪武帝其实对朱樉和邓铭未婚先孕之事非常恼火,但是御医们诊断说邓铭胎像稳定,而且很可能是双胞胎后,疼惜子孙的洪武帝立刻转变了态度,再想想邓愈积年的各种功劳,睁一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派出太子去给邓家撑场面。
    徐家作为了邓家的世交,又极会观察皇上意图,当然是举家去捧场。徐妙仪和父亲说道:“我和邓家兄妹交恶,想看两厌,就称病不去卫国公府了。”
    徐达也不勉强女儿,说道:“邓家兄妹在鸡鸣山行宫为难你之事,我都知晓。唉,卫国公一世英名,怎么儿女如此不肖?你不想去就算了,免得横生枝节。”
    徐妙仪不去,二哥徐增寿也乘机说道:“父亲,我也不想去——腊月里刚揍过邓铤那小子,这会子去他家喝喜酒,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万一邓铤按耐不住暴躁性子,寻隙滋事怎么办?我让着他吧,丢了徐家的脸,好像我怕他似的;我不让他吧,大喜日子婚宴上闹将起来,徐家邓家的脸面都丢尽了。”
    徐达一想,确实是这个道理,说道:“好吧,你在家里陪着妹妹。”
    徐达等人刚刚离家,徐妙仪就对徐增寿说道:“二哥,带我去逛一逛书坊,还有我要去见见宋秀儿阿福他们。”
    身处深闺,出行不便,若要外出一次,必须先请示长辈和兄长同意。徐妙仪刚刚回家,不能太出格,做出私自离家之事。
    徐增寿一拍即合,说道:“好啊,在家太无聊了,出去逛一逛透透气。”
    徐妙仪穿着徐增寿的衣服,扮作了男子,徐增寿鬼主意最多了,不知从那里弄了一个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假喉结黏在她的喉间。
    头上罩着黑色/网巾,对镜一照,俨然一个俊俏美少年了。
    兄妹两个骑马出了瞻园,一直从徐府街到了东牌楼。如果到了明朝中期,这拥有两万多个号房的江南贡院和南直隶地区的府学都在东牌楼的东边,靠近秦淮河,这里士子云集,大街小巷全是各种书坊。
    但此时是明朝初期,洪武帝将国子监等培养士子的机构基本都设在金陵北城的鸡鸣山脚下,所以那里的书坊最多。
    到了书坊门前,徐增寿低声说道:“妹妹,咱们丑话说在前头,不可以买《会真》、《西厢》之类的世俗话本小说,小姑娘看这个最容易动……嗯,反正这都些是教坏女孩子的书,父亲要是知道我引你来买的,他会打断我的腿!”
    邓铭匆匆成了秦王侧妃,徐增寿等人皆有猜测,只是碍于邓家的颜面,不捅破这层窗户纸而已。别人家的妹子出事,徐增寿可以当看热闹,但自己妹子若出了这等事,他就不好做人了。
    徐妙仪说道:“《会真》、《西厢》算什么?比这些俗十倍的书我都看过。你别瞎猜,我今日来是为了搜罗些医书送给周王,他被幽禁深宫,又……又遭遇重创,肯定很难过吧。我选好了医书,你帮忙带给他。”
    王音奴和周王朱橚之事,已经被洪武帝下了封口令,任何人不得再提。毕竟朱橚以后要叫王音奴二嫂嘛。
    徐增寿叹道:“那位王姑娘……唉,不提了,红颜薄命,被自己亲哥哥卖了,也是个可怜人。人还没嫁过去呢,就当了现成的娘。”
    徐妙仪愤愤道:“她可怜?那周王呢?燕王呢?那我呢?那些差点被她连累获罪株连的街坊领居呢?你凭什么说她可怜!”
    徐增寿讪讪的摸了摸脑袋,说道:“这个……我就是叹息她徒有一副倾国倾城貌,却要面临注定独守空房的婚姻,为了惋惜罢了。”
    徐妙仪说道:“说到底,还是因为她长的好看。她若相貌普通,你早就说罪有应得了。”
    徐增寿见妹妹生气了,忙将这股火气往外引,“还不是常森那小子见到王姑娘后,就魂不守舍,时常在我耳边念叨名花有主,现在又说红颜薄命。我耳濡目染的,近墨者黑,被他拐带坏了。”
    徐增寿和常森从小就互相拿对方当挡箭牌。
    徐妙仪冷哼一句,“今日书钱你付了,我就既往不咎。”
    徐增寿暗想,不过买几本医书罢了,能要几个钱?还是豪爽一点,博得妹子欢心要紧。反正最后爹爹会给我贴补回来。
    谁知徐妙仪挑选的尽是些价值不菲的孤本、善本,而且不拘医学书籍,什么游记,画谱,字帖等统统看中了就买,还说拿回去按照三个妹妹的喜好分给她们。
    徐增寿哭丧着脸跟着她屁股后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