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徐后传 >

第220部分

大明徐后传-第220部分

小说: 大明徐后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允炆看了看皇宫的方向,说道:“明日一早再回来。”
    次日清晨,马氏的侍女送来急报时,朱允炆正在给常瑾画眉。
    侍女装作什么都没看见,”……娘娘说常小姐有危险,请速速离开这里。马大人会保护常小姐。“朱允炆笔触稳健,细细给常瑾画好了眉毛,才放下眉笔,说道:”收拾一下,送常小姐去田庄。“朱允炆果然不做他疑,相信了马氏的话,吕侧妃由此”蒙冤“。
    马大人护送厂常小姐离开道观,走到半路,偷偷命心腹回去道观放了一把火,彻底坐实了吕侧妃的”阴谋“!
    朱允炆刚回东宫,就听到了道观着火的消息,心有余悸:幸亏提前送走了常瑾,若晚了一步,常瑾岂不是命丧火场!
    朱允炆火冒三丈,和吕侧妃大吵一通。
    吕侧妃冷笑道:”我如今有更重要的人对付,根本没工夫理会那只狐狸精!管你信不信,道观的火不是我放的!“朱允炆怒目而视:”当然不是母亲放的了,母亲日理万机,这种下作的事情当然交给手下人做。“吕侧妃冷笑道:”是啊,我无耻,我下作,你和自己的小姨通/奸就高尚了?“……母子两个互捅刀子,互相揭短,吵得身心俱疲。朱允炆回到寝宫,看见马氏吃着清粥小菜,心下更加烦闷,“这是母亲给你的惩罚吧?她太过分了!”
    马氏说道:“这不算什么的,常小姐没事就好。”
    这对夫妻因常瑾而结盟,朱允炆说道:“东宫不能一直这样下去,你才是东宫的女主人。”
    马氏说道:“侧妃在东宫的势力犹如一块铁板,水泼不进,不过,我已经找到了破解之法。”
    朱允炆问道:”什么法子?“
    马氏指着一碗米粥说道:”东宫只是一粒米,皇宫才是这个碗。你是储君,我是储妃,我们的目光怎么可能仅限于东宫呢?太孙,我要向胡善围示好,只有她才能有本事帮我牵制侧妃。“
    ☆、第278章 生吞活剥
    
    洪武帝的身体到底如何,没有谁能比胡善围更清楚,八成是油枯灯尽,回光返照而已,就像当年马皇后一样。可如果皇上驾崩,我该何去何从?
    胡善围在宫廷里地位斐然,不准东宫吕侧妃的手伸向宫廷,吕侧妃对她是恨之入骨,将来必定除之而后快呢……
    正当胡善围觉得前路迷茫时,东宫皇太孙妃马氏找上了她。胡善围因此看到了希望,吕侧妃再厉害,未来的皇后毕竟是马氏。所以两人的立场虽然不尽相同,但求同存异,马氏和胡善围暗中结盟,一起牵制吕侧妃。
    就当诸位藩王准备离京时,洪武帝再次病倒,而这一次,他倒下后就没能从病榻上起来。
    皇上病危,皇太孙朱允炆监国,藩王们每天在病榻前尽孝道。
    洪武三十一年,小荷露出尖尖角的初夏,入夜,皇宫灯火通明,洪武帝已经昏睡三天三夜了,胡善围用一根鹅毛试探着洪武帝的鼻息,鹅毛微微翕动。
    洪武帝缓缓睁开眼睛,胡善围大喜,”皇上醒了!“
    寝宫里,龙子龙孙们一百来人,乌压压围着龙床跪着,洪武帝示意胡善围扶他起来,深深的看了看这些子孙后代,问道:”怎么不见大郎、二郎和三郎?“众人皆是一愣:皇上难道病糊涂了吗?太子朱标病死、二皇子秦王朱樉自尽殉情、三皇子晋王朱棡逼宫自尽。
    没等胡善围解释提醒,洪武帝揉揉太阳穴,”哦,记起来了,他们三个先走一步,下去陪着朕的皇后去了。四郎啊,如今你是朕的长子了,你们都退下,朕有话和四郎说。“众人皆是一惊,尤其是皇太孙朱允炆,皇爷爷即将撒手人寰,临终前却要四皇叔单独留下,难道……
    洪武帝阴沉着脸,”怎么朕的话不管用了?“
    胡善围忙站起来说道:”请诸位先随我去偏殿,听候召见。“乌压压一群人无声无息的离开寝殿,均不发一言。
    朱棣跪拜,”父皇,您要保重身体。“”你过来,坐在朕身边。“洪武帝抬了抬手,”朕眼花了,隔远了看不清楚。“朱棣坐在了龙榻上,自打成年,父子之间就从未有过如此亲近的时候。
    洪武帝打量着儿子,”你家老二朱高煦第一次进宫来见朕的时候,朕还以为是你呢,朕叫他四郎,他没应,说’皇上,您叫错了,我是二郎‘。“朱棣说道:”熊孩子不懂事,不会说话,被儿臣惯坏了,父皇见谅。“洪武帝摇摇头,”我们老朱家的二郎,就应该有这种魄力。朱高煦和你少年时几乎一模一样,一身锐气,朝气蓬勃,往那一站,就像一杆旗帜似的,让人挪不开眼睛,一眼望过去,千万人里头就能认出来。““四郎啊。“洪武帝拍了拍朱棣的肩膀,”朕二十几个儿子,你就是那根旗杆,是朕最引以为傲的儿子。“长到四十多岁,朱棣才第一次听到父亲的夸奖!
    一时间,朱棣甚至觉得那句”你就是那根旗杆,是朕最引以为傲的儿子“只是幻觉。
    父与子,每个儿子都希望得到父亲的欣赏和认可。朱棣也不例外,哪怕和父亲矛盾重重,这一句姗姗来迟的赞扬对他而言也是弥足珍贵的。
    朱棣肩膀一颤,一股热流似乎即将夺眶而出,好在他人到中年,涵养十足,忍了忍,将眼泪逼退,父亲还活着呢,此时此刻不是流泪的时候。
    洪武帝又饶有兴致的说起来孙子朱高煦,”朕问你家二郎,说在北平学了些什么本事?煦儿说,我读书不如大哥,不过我的兵法和武功比大哥要强。朕心想啊,这不正好和四郎你一样嘛,朕就命宫里几个侍卫和煦儿比武。煦儿大获全胜,朕问他有何感想,你猜他说什么?“知子莫若父,朱棣难为情的说道:”一个能打的都没有。“这是二儿子的口头禅了,燕王府的人都知道。
    洪武帝呵呵笑道:”对,就是这句话,简直和你少年时一模一样。朕那个时候还没登基,天下大乱,朕忙着南征北战,无暇管你们这些儿子们,你从小就喜欢舞刀弄剑,跟着朕在军营里长大,学得一招半式,就显摆着找人比武,赢了也就罢了,一旦输了,就回去苦练,回想着如何破解对方的招式,第二天一定要赢回来。”
    朱棣微微吃惊,“父皇知道儿臣少年时军营的日子?”
    洪武帝点点头,“虽然朕没有时间教导你,陪着你们长大,但是朕一直派人跟着你,记录你们每天都在做些什么,朕得空便看着他们写的书信,因此对你们的性子了如指掌。你如今也是六个孩子的父亲了,应该理解朕当年身为人父的无奈。””身在战场,心里其实一直牵挂着孩子们,想知道他们的喜怒哀乐,可因总是在外打仗,和他们相处的时间太少,孩子们敬你爱你,但无法真正和你沟通交流,你又怕惯着他们,会惯出坏毛病来,所以一直以严父的面目对待他们,对不对?“洪武帝一席话,简直说道朱棣心坎上去了,他如同找到了知己,连连点头,”父皇说的极是,女儿们也就罢了,本来女孩子就要多娇惯些,要星星要月亮都给她们,我们老朱家的女儿是天之骄女,再多的宠爱也无所谓的。可是儿子们不同,儿子要自强自立,因为将来他们要承担保家卫国的重任,所以纵使不舍得,也要狠下心来严格要求他们。“
    洪武帝说道:“是啊,他们摔到了、练兵时受伤了,你其实十分心疼的,很想像他们的母亲那样,抱一抱,亲一亲,安慰一下,可是话到嘴边,或者手都伸过去了,却又忍住缩了回去,冷下脸来教训他们自己爬起来,或者大骂他们笨蛋,如果在战场上,他们的每一次失误就是找死。”
    朱棣被父亲的话深深触动,”是的,儿臣明白父亲的意思,身为人父,有诸多的不得已,很多冷言冷语其实是想保护他们,希望他们将来有本事自立,当得起他们肩上的责任。”
    洪武帝长叹一声,“其实你也好,煦儿也罢,你们父子两个争强好胜的性子都是随了朕,身为大明皇族的男丁,我们没有选择安逸的余地,只能勇往直前。”
    朱棣点头说道:”是的,儿臣要守护燕地的门户,没有退路,所以必须一往直前。“洪武帝拍了拍朱棣结实的胸膛,“其实你少年时争强好胜也并非为了自己,你生母硕妃早逝,五郎橚儿懵懂无知,你想保护弟弟,想要朕看见你的能力,所以一直拼命表现自己,当一个好儿子、好哥哥、好王爷。”
    “父亲——”朱棣激动的看着洪武帝,第一次忘记了应该称呼父皇。
    洪武帝感叹道:“没想到吧,其实朕一直都知道你的想法,你在朕心中,一直占据着一席之地。”
    或许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洪武帝破天荒的一番推心置腹,说的朱棣心软了,诚然,父亲做过许多人神共愤的错事,甚至在十六年前徐妙仪生产才三日就赶着燕王府去北方就藩。
    可是现在朱棣看着白发苍苍的老父亲,想想父亲也曾经在他年少时,偷偷的,用严父的方式关注着、关心着自己,就像现在他关心朱高炽和朱高煦两个儿子一样,将心比心,朱棣突然觉得,他可以原谅父亲以前的所作所为了。
    以儿子的身份。
    无论如何,父亲最终同意了他和徐妙仪的婚事,也在他和徐妙仪擅自出藩地到凤阳,犯了形同谋反的重罪后,默认了纪纲息事宁人,平息事端的做法,使得东宫不敢再出什么幺蛾子了。
    朱棣觉得,无论父皇以前做了些什么,父亲内心里其实还是爱他这个儿子的。
    “父亲。”朱棣握住了洪武帝的手。
    洪武帝努力回握了一下,虽说没有什么力气了,但是这轻轻的回握,却足以击碎朱棣心里积累了二十几年的防备。
    知子莫如父,洪武帝笑了,说道:“朕知道东宫对你有成见,你对东宫也有不平。不过没关系,朕想到一个万全之策,你们各自退让一步,叔侄二人重归于好,方能稳固我大明江山。胡善围,叫他们都进来,连同几位太子太傅,还有六部的官员,朕要立下诏书。”
    胡善围带着乌压压一群人进来跪拜。洪武帝朝着朱允炆招了招手,“允炆,你过来。”
    朱允炆走过去,跪在了朱棣身边。洪武帝将叔侄两人的手叠在一起,“朕要去陪皇后了,大明江山要给交给你们这些后辈守护。允炆,你是皇太孙,朕走后,由你继承皇位,国家无小事,你要勤政爱民,不得懈怠。”
    朱允炆心中大喜,原来皇爷爷私下见四皇叔,并非要改变储君之位啊,心虽如此想着,面上却悲伤难忍,“皇爷爷,孙儿定不负所望。”
    洪武帝说道:“允炆,你四皇叔,还有其他二十几位皇叔都是守护大明江山的基石,他们为你镇守四方,劳苦功高,只是朝中有奸人挑拨,离间天下骨肉,导致你和皇叔们有些误会。”
    “我们都是一家人,朱家人的事情,轮不到外人指指点点,朕要你发誓,无论外人如何挑拨,都要对皇叔们坚信不疑,绝对不会做出有损皇叔利益和尊严之事。”
    朱允炆立刻举手发誓,“孙儿发誓,以后对皇叔们坚信不疑,绝对不会受人挑拨,做出骨肉相残之事,若有违誓,必退位让贤,断子绝孙,死无葬身之地!”
    皇位,子嗣,甚至死亡都肯拿出来发毒誓。洪武帝觉得朱允炆的誓言发自内心,绝对不会违誓。
    洪武帝满意的点点头,“朕相信允炆的承诺。你们这些皇叔们也要发个誓,四郎,你年纪最长,就带着弟弟们一起发誓吧。”
    和父亲已经冰释前嫌,何况朱允炆已经发过了毒誓,朱棣闻言,立刻举手说道:“儿臣遵命,儿臣发誓,和弟弟们并肩守护大明九边,永远效忠皇上。”
    “守护大明,效忠皇上!”周王,代王等藩王纷纷跟在燕王后面发誓。
    洪武帝说道:“好,很好,我们朱家人团结一心,大明江山才能安稳。如今你们相隔千里,纵使有血脉相连,下一代人的情分未免生分了,四郎啊,把你的炽儿、煦儿,还有大女儿永安郡主就留在京城吧。两个儿子在京城读书习武,永安郡主自有允炆做主赐婚发嫁,定不会委屈了她。”
    “父皇!”朱棣难以置信的看着洪武帝,他刚刚卸下了所有的防备,然后触不及防的被父亲一脚踢进了大坑!
    然后,活埋。
    不等皇叔提出异议,朱允炆赶紧说道:“皇爷爷放心,孙儿将来会破格封永安郡主为公主,以公主的规格挑选驸马,赐给嫁妆,永享富贵。”
    此时的徐妙仪并没有听朱允炆在说些什么,听到洪武帝要扣下她三个孩子在京城为人质时,她已经濒临崩溃了,正当她要奋起驳斥时,一旁的弟媳妇周王妃冯氏捂住了她的嘴巴,两个亲妹妹代王妃和安王妃也一左一右的跪在旁边死死的压着她的肩膀,不准她妄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