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徐后传 >

第213部分

大明徐后传-第213部分

小说: 大明徐后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锁,转身离开的瞬间,蓝玉从铁栅栏里伸手抓住了毛骧的手腕:“我死则死矣,谁叫我被划入了嫡皇孙朱允熥的支持者呢。可是他们……他们是守护大明江山的基石、你们将基石粉碎,上面的亭台楼阁再美好也无济于事,迟早会垮塌下来。如果到了那一天,大明江山将何以为继?毛骧,念在你我多年的交情,请你将此言转告给皇上,望皇上三思。”
    毛骧深深的看了蓝玉一眼,关门上锁离开,从头到尾不发一言。
    从诏狱里出来,秋天和煦的阳光晃得人眼花缭乱。毛骧闭上眼睛,光线穿过眼皮,是一片血色,待他缓缓睁开眼睛,看到是明黄色的秋阳。
    一将功成万骨枯,而皇权又是建立在无数将领的热血之下,代表皇权的明黄色,背面其实是鲜血的红。
    毛骧命人叫来了已经升为千户的明月和纪纲,从案头堆成小山的蓝玉谋反卷宗里抽出蓝玉说燕地只知有燕王,而不知有皇上的一本,“我派你们两个在燕地和高丽国十年,应该对那里了如指掌,你们两个说说,蓝玉的话有几句是真,几句是假?”
    纪纲和明月对视一眼。纪纲嬉皮笑脸的说道:“大人,既然您要问我们话,应该把我们分开,单独问询才是。你不担心我们会串供么?”
    毛骧往后一仰,疲倦的靠在椅背上,揉了揉太阳穴,“每日每夜的审问那些武将,我很累了,懒得多问,你们自己说吧。”
    明月说道:“属下们在燕地收集情报多年,燕王悉心治理藩地,确实颇得民心……”
    ……洪武十八年,朱棣调拨燕王府的府兵和燕地的驻军,轮流协助地方府衙兴修白沟河和滦河的水利,朱棣甚至亲自脱靴跳进淤泥里清理泥沙,丝毫不惧脏污,并和当地水工一起研究河道的走向,丈量土地,两年时间就拓宽疏通了白沟河和滦河的河道,有了河水的灌溉,荒地变成了千里良田,缓解了燕地的粮食危机。
    徐妙仪生产三日后被赶出京城,跟随朱棣就藩,一路舟车劳顿,朱棣曾经和妻子许愿,要贯通京杭大运河,大船可以直接从京城到北平,但朱棣就藩后屡屡上书兴修水利,却被东宫怀疑是收买民心,所以一直借口国库不支反对朱棣贯通京杭大运河的奏折。
    奏折屡次被驳回,朱棣只得退而求其次,请求修建燕地白沟河和滦河的水利。或许洪武帝是出于补偿心理,终于答应了朱棣的请求。
    燕王操练军队,凡有践踏田地,损毁庄稼的,皆以数倍金银补偿。甚至带兵屯田,开垦供应军粮的田地时,也将良田让给了燕地百姓,另寻低洼贫瘠之地屯垦,从来不与民争利。
    其实普通百姓最大的梦想就是吃饱饭,穿暖衣,谁能让他们吃饱饭,他们的心就向着谁。在他们眼里,这一切是燕王的功劳。
    作者有话要说:  突然想起了徐后传开场时朱元璋写给常遇春的祭文,有一句“将军在时,朕实所倚,将军既往,将谁与谋?”
    现在想来,真是讽刺。
    好意思问这句话,忠实你,支持你的将军们都被你杀掉了啊,常遇春的亲外孙朱允熥的储位也被你夺走,给了偏爱的庶孙朱允炆,还谋个屁。
    今晚第二更在八点。
    
    ☆、第269章 孽缘重生
    
    明月和纪纲负责东北的情报,藩王自然是他们暗中监督的对象……不过因为徐妙仪的关系,两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少有不利于燕王府的情报传到京城。燕地百姓对燕王的敬仰,稍微添油加醋一点点,就是收买人心,图谋不轨。
    明月和纪纲熟知锦衣卫罗织罪名的套路,两人小心翼翼的避开了所有可能的坑,使得皇上信任燕王府,让东宫无计可施。
    毛骧闭着眼睛听明月对燕王的评价,就当明月两人以为他听睡了时候,毛骧猛地睁开双眼,“燕王府给了你什么好处?”
    明月跪地说道:“标下句句属实,若有隐瞒,标下愿以死抵罪!不过若说燕地只知有燕王,而不知有皇上,那就言过其实了。天下之大,莫非王土,都用着洪武的年号,给朝廷交税,燕地百姓怎么可能不知道皇上呢。”
    毛骧并不看她,目光落在纪纲身上,“民间如此,那军队呢?”
    纪纲战战兢兢说道:“燕王……燕王军纪严明,若非要说有什么缺点,那就是太坚持原则,不知变通了。洪武二十二年,北平军的司谷刘通贪墨军饷,燕王居然命令刘通持刀,与被克扣的三十名士兵白刃相向,标下当场看见刘通被砍成了□□!”
    “燕王面不改色,还说若再有人敢贪墨士兵粮饷,就是刘通的下场。大人,国有国法,家有家法,军有军法。燕王未免太严苛了。
    纪纲明贬暗褒,毛骧其实也听得出来,但燕王这人对别人严格,对自己也是如此,每逢战事必身先士卒,若有奖赏,大多分给了将士们,从不藏私,这样的藩王忠君爱国,绝非追名逐利之辈。
    只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燕王越是优秀,东宫就越不安啊!
    毛骧早已看透了世情,东宫那些算计他都看在眼里,可是洪武帝一心偏袒东宫,毛骧必须也跟着眼盲装作不知。蓝玉要死了,大明那么多武将也将死于断头台,至于燕王——若不是仅有的父子之情撑着,早就被东宫按上谋反的罪名除掉了。
    留下燕王吧,否则好人都要死了。
    毛骧心中做下了决定,将蓝玉关于燕王和燕地评价的卷宗翻出来,当着明月和纪纲的面扔进火盆里烧掉了!
    明月和纪纲皆是一怔。
    毛骧说道:“你们两个若想活命,就要牢记锦衣卫的责任是按照皇上的意思办事。不是查真相,你们呈给皇上的,一定是皇上想要看见的东西。皇上不想见到的——比如这个暗示燕王居心叵测,想和皇侄争位,可能引起皇室骨肉相残的卷宗,你们就要销毁,当做不知。”
    毛大人在说什么?明月和纪纲均愣住了。
    毛骧继续说道:“因为一旦贸然呈上去,皇上表面不说什么,心里是不愉快的,渐渐的你们失去了君心,不再受到重用,被人排挤出锦衣卫,以前那些遭受冤狱的亲人故旧会群起攻之,痛打落水狗,到时候遭遇反噬,你们会被人啃的尸骨无存。”
    毛骧走下座位,站在明月和纪纲中间,一手一个拍着他们的肩膀,说道:“因为你们是刀、是剑。那些人无法怨恨持刀的人,就将怒火全部对准了刀剑本身。而刀剑唯一的价值,就是得到持刀人的信任和重用,一旦被弃,就是刀剑的末日,所以刀剑无路可退,唯有一路拼杀到最后断剑为止。”
    明月和纪纲全身僵硬:毛骧所说持刀人就是皇上!难道……
    毛骧不等两人反应过来,就抱着沉重的蓝玉案卷宗进宫觐见皇上了。
    毛骧走远了,连马车声都消失了,明月四顾无人,低声说道:“纪纲,毛大人的意思,好像蓝玉案之后,皇上会推毛大人出去扛罪,以平息朝廷的怒火。”
    纪纲刚刚从震惊中醒过来,连连摇头说道:“是不是我们想太多了?毛大人是皇上的义子啊,这么多年忠心耿耿,皇上怎么舍得——”
    “蓝玉忠不忠?常升忠不忠?还有即将被抄家的老将宋国公冯胜忠不忠?”明月打断了纪纲的话头,神情严肃,“毛大人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对我们说这些交心杀头的话,一定是他嗅出了什么不对劲,所以说出这样交代遗言般的话。”
    毛骧一手提拔明月纪纲两人,并一直关照有加,两人对毛骧也十分敬仰倚重,并非简单的上下级关系。
    纪纲猛拍脑袋,“对啊,皇上是天子,天子和我们凡人的感情是不同的。秦王是怎么死的?晋王是怎么死的?还有燕王妃生产三日就被赶出京城,冒着风雪北上就藩,王妃生的儿子也是皇上的亲孙子呢,对亲孙子尚且如此,毛大人只是义子而已,就更不在话下了。”
    明月托腮沉思,“不行,我们不能看着毛大人坐以待毙,必须想法子救救他。”
    纪纲问道:“怎么救?你我是锦衣卫的人,毛大人一旦出事,锦衣卫肯定会跟着遭殃,我虽没什么见识,但也知道覆巢之下焉有安卵的道理,我们能怎么办?”
    明月说道:“现在轮到燕王府还咱们人情的时候了……”
    纪纲迟疑说道:“燕王府远在北平,鞭长莫及,真会帮得到咱们救毛大人?”
    燕王府做不到,但是明教会啊!只是不方便和纪纲说穿燕王妃徐妙仪和明教的关系。所以明月笃定的说道:“燕王妃可以的。”
    且说毛骧将蓝玉认罪的卷宗呈给了洪武帝御览。正如他告诫明月和纪纲的那样,所有卷宗都是洪武帝愿意看到的内容。
    洪武帝略看了看,说道:“将这些交给内阁,要他们按照卷宗的供词写一本《逆臣录》,所有蓝玉谋反的党羽都抄录在册,昭告天下。”
    洪武帝习惯一切都写在纸上,比如对付儿子们的顽劣,他创造的《御制记非录》,现在铲除“蓝玉党”,又写了一本《御制逆臣录》。
    毛骧应道:“是。”
    内心挣扎了一路,毛骧还是将蓝玉的话摘了几句转告洪武帝,“皇上,蓝玉给其他武将求情,说武将是守护大明江山的基石,基石若碎,恐会陷大明江山于危机之中,望皇上三思。”
    洪武帝冷冷道:“朕的江山,还轮不到他一介谋逆之人操心。大明九边有朕的儿子们守护着,必会江山永固!怎么?你同情蓝玉,也觉得朕错了吗?”
    对于边关的安危,洪武帝寄希望于儿子们,而非武将。
    毛骧侍君多年,知道洪武帝动了怒气,忙跪地说道:“微臣不敢!”
    洪武帝怒道:“你虽不敢,心里也同情蓝党的,对吗?听说你在诏狱里对这些罪臣以礼相待,并无动刑拷问?”
    毛骧低头说道:“蓝玉已招认,没有拷问的必要。何况他们毕竟对大明有功——”
    “那李善长呢?”洪武帝打断道:“你能割断李善长的舌头,为何偏偏对蓝玉手下留情?”
    毛骧心中一沉:皇上这是对我起了疑心!此时辩驳无疑火上浇油!
    毛骧说道:“微臣知错了!”
    洪武帝冷冷道:“知错就好。你要记住自己的本分,对任何人都不得手下留情。朕判了蓝玉剥皮之刑,以儆效尤。你亲自执行,剥下蓝玉人皮,送到蜀王府!”
    纵使毛骧看惯了血腥,此时也震惊了:蜀王妃蓝氏是蓝玉的亲女儿,看到父亲的人皮,蜀王妃岂不会活活吓死了……
    蓝玉谋反案爆发,诛杀二万多人,京城一片腥风血雨,毛骧依照洪武帝口谕,剥了蓝玉人皮,命锦衣卫送到蜀王府。
    蜀王妃当场昏厥。
    侩子手天天都在杀人,刑场的血就没干过,京城连空气都飘着血腥的味道。
    京城郊外,常槿修行的道观里,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
    皇太孙朱允炆乘坐一叶扁舟,踏上了池塘中间的一艘画舫。画舫里,一个清瘦妙曼的女子正直愣愣的看着池塘里的残荷。
    朱允炆呼吸一滞,缓缓走近常槿,说道:“你终于肯见我了。”
    十六年了。
    常槿扶着栏杆的手蓦地一紧,攥得栏杆上褐色的油漆都剥落了,深深嵌进了指甲。
    她深吸一口气,鼓足了勇气,转过身去。
    四目相对。
    朱允炆痴痴的看着常槿,“你……还是以前的样子。”
    常槿低头,避过朱允炆炽热的目光,看着自己的裙摆,说道:“请你……不,是求求你救救我二哥常升,他被卷入了蓝玉谋反案。可他是无辜的,求你救救他。”
    朱允炆的目光从沸腾立刻跌成了冰冷,“你找我就是为了这个?”
    常槿说道:“是的,我二哥是被冤枉的。自从皇后娘娘去世,谁也没法劝他改变主意,但是你可以的……你都可以从朱允熥那里夺得皇太孙之位,朱允熥十三岁就出京就藩了,你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只有你能救我二哥。只要你救他一命,爵位官衔什么的都无所谓,只要他活着,我愿意付出一切代价。”
    所有预料的期待,憧憬都被冰冷的交易击碎了。
    朱允炆似乎听到了心破碎的声音,他听到另一个自己冷冰冰的说道:“既然如此,你应该明白我想要什么。”
    常槿沉默,而后抬起头,直视着朱允炆的目光,缓缓解开了衣带。
    朱允炆心里哭道:不要!不要这样作践自己!只要你说爱我!愿意陪着我!我也可以为你付出一切!
    可是他看见另一个自己走近了常槿,吻着她的嘴,右手扯掉了宽大的道袍,随手一扔,道袍在秋风里飘飘荡荡,覆盖在半枯败的残荷之上。
    作者有话要说:  所以……常升是唯一卷进蓝玉案却没有砍头的人。
    
    ☆、第270章 毛骧赴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