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徐后传 >

第21部分

大明徐后传-第21部分

小说: 大明徐后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困兽犹斗,表明和平的和谈之下,残元和大明也在暗中博弈,私底下各种阴招不断,残元使出这等伎俩,并不意外。
    郭指挥使双目圆睁,冲过去挥着鞭子要抽打俘虏,“好大胆的畜生!敢伤害我大明龙体龙嗣!”
    朱棣对毛骧使了个眼色,毛骧上前一步,拦住了郭指挥使。
    朱棣说道:“将此人关押在天牢,好生看管,没有我的手令,不得随意提审。此事事关重大,郭指挥使和毛千户随我进宫禀告父皇。”
    又对姚妙仪说道:“此人交给你,能问多少是多少。保住他的性命,不要弄死了。”
    朱棣觉得姚妙仪审问很有一套,她恐怕能够问出更多的东西来。
    “是。”姚妙仪暗道,人家有那么凶嘛,人若犯我,我才犯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啊。
    朱棣看着半死不活的断舌男子头上如刺猬般的各种银针,又加了一句,“也不准弄残了。”
    “是。”姚妙仪说道。暗想人家有那么残暴嘛!顿时觉得,自己姚屠夫的形象恐怕在朱棣心里根深蒂固了。
    将俘虏带到了山洞天牢,姚妙仪故意让丘福将此人关押在明教光明长老狐踪附近,屏退众人,她和俘虏之间隔着铁门。
    姚妙仪提起毛病,“姓名。”
    “张玉。”俘虏说道。
    姚妙仪觉得这个名字很熟悉,“你在残元是?”
    俘虏说道:“枢密知院。”
    哇!姚妙仪心头一喜,枢密知院是元朝的二品武官!这下逮到大鱼了!
    
    ☆、第28章 宣光明哲
    
    没想到一来就捉到大鱼,姚妙仪仔细打量着这个叫做张玉的二品武官。他是个中年人,不过脸上没有多少风霜之色,看样子应该是继承了父亲的爵位,是个靠恩荫而来的北元高级将领。
    蒙古贵族到了张玉这一代,已经失去了当年踏平中原的野心和霸气了,奢侈物欲磨去了锐气,张玉看起来和金陵那些官宦子弟没什么区别,长相英俊端正。
    因在天牢中,将来前途未卜,举止有些局促,不过看见姚妙仪个看起来蛮和气的女子,心中放松了许多,他整了整被扯乱的衣服和头发,尽量让自己看起来从容些。
    看到这些小细节,姚妙仪起码知道,这个张玉并没有寻死之心,既然一心求活,那就好说了。倘若能够将此人替朱棣招降了,也是大功一件嘛。
    姚妙仪问道:“你可有妻室儿女?”
    一般人提起老婆孩子,心会变软,连求生的*就更大了。
    果然,张玉眼里涌出一股暖色,“有妻王氏,是枢密院院判王大人之女。我和妻子有三子一女。”
    哦!娶了顶头上司、一品大员的女儿!
    这个张玉还是很厉害的嘛,否则那种老狐狸挑女婿,如何会挑中他呢。
    “潜入金陵城刺杀吾皇一事,是谁主使?你主动请缨过来的?”姚妙仪问道,暗想娇妻儿女在怀,财富地位俱全,这个张玉应该是主和派的才对,怎么冒险干出刺杀朱元璋的事情来。
    张玉顿了顿,想了想措辞,说道:“是河南王扩廓帖木儿的决定,我……是抽到了死签,不得不从。”
    扩廓帖木儿,蒙古语是青铁的意思,叫起来很威风。不过明朝这边给他取了个敦厚的汉名,叫做王保保。
    元末明初,人物的称呼比较混乱,比如明朝将那位逃走的北元皇帝叫做元顺帝,这个顺字意味深长,但在北元朝廷,人家还是以至正的年号称呼。
    同样的,张玉叫河南王为“扩廓帖木儿”,那么姚妙仪的称呼就是:“哦,原来是王保保叫你们来的,真会算计啊,一边和谈,一边暗地里捅刀子。你们河南王是个人物,不过呢,你难道心甘情愿当炮灰吗?”
    张玉沉默良久,猛然一抬头,说道:“和谈对双方而言不过是缓兵之计,对大明是如此,对元朝亦是如此。其实我们都明白,将来必有数不清的战争,直至一方崩溃,彻底没有还手之力。只不过目前大家都需要休养生息,暂时不宜开战而已。”
    “王保保是铁了心支持黄金家族。可是我明白的,黄金家族已经日暮西山了,连大都都弃城而逃。
    我要和刚才那位四皇子说话。只要大明许诺既往不咎,放我回去,我会带着全家,甚至说服岳父他们带着军队举族投降大明。”
    这个筹码还真大!
    张玉也是琢磨了很久做出这个决定。过够了整天被人驱赶的日子,他不愿意跟着黄金家族在草原和沙漠苟活,他生在大都,他的家族也早就习惯了稳定的中原生活,无法适应住在帐篷里颠沛流离,而且从目前来看,大明对投降的人待遇还不错。
    比如太子的侧妃吕氏,吕氏的整个家族在宋朝就是官宦人家,后来也在元朝做过官,投降后照样在大明做官,备受洪武帝的重用,像吕氏这样的大家族屹立几百多年而不倒,靠着就是见风使舵、良禽择木而栖的功夫。
    张玉妻子王氏的娘家和吕家,以及朝中各个投靠明朝的官员们之间还有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呢。
    难怪张玉舍不得自尽了,原来退路早就安排好了。姚妙仪暗想,我若也经历过那样的富贵安稳、有妻儿家室牵挂着,估摸也会像张玉这样,一切以保命要紧,反正无论是黄金家族还是老朱家坐天下,都耽误不了张玉这样的人继续风光就是了。
    而且张玉点名要和四皇子朱棣谈,而不是郭阳天这个指挥使,估摸是觉得郭指挥使不够资格。他虽然出手抓铺了张玉,但是张玉并不将他放在眼里。
    堂堂二品枢密知院,张玉也不是什么人都投诚的。
    “还请姚大夫赶紧将我的打算告诉四皇子殿下。”隔着铁门,张玉朝着她眨了眨眼睛,“军机稍纵即逝,我有绝密的消息禀告四皇子。”
    姚妙仪在明教混迹江湖多年,深知张玉手里有干货,是要交投名状了。赶紧写了密信,交给守在天牢的丘福等人,紧急送进宫去。
    估摸过了一个时辰,朱棣便匆匆赶来了,张玉也不说废话,直言道:“北元顺帝其实已经病重,危在旦夕……”
    当晚,洪武帝就命大将李文忠秘密点兵急行,果然赶在了元顺帝新丧时发动攻击,太子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刚刚继位,士气低落,触不及防,加上枢密院的院判王大人和女婿张玉等人率领亲信集体投降,倒戈反攻。
    大将李文忠率领的北伐军势若破竹,连连告捷,攻破了北元都城应昌,新帝一路狂奔,一直躲到了草原和林,黄金家族当年崛起之地。
    北元新帝不仅失去了第二个都城,甚至自己的嫔妃和儿子买的里八剌也被李文忠俘虏了,他在和林建立了新都城,将年号定为“宣光”,取自杜甫《北征》一诗:“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
    是希望成为周宣王、汉光武帝那样中兴之国的明君。
    百和堂里,姚妙仪听到坐堂的五皇子朱橚聊起这些军国大事的八卦,不禁笑喷了:“这个北元新皇帝难道不知道汉武帝毕生的对手就来自草原吗?他手下的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大将杀的最多是什么人?什么年号不好,非要取什么宣光。”
    冬雨飒飒,已是寒冬十一月了,寒气弥漫,冬雨落在脸上,比冰粒子还冷。百和堂里拢上了一个紫铜大火盆,因外头下着雨,没什么生意,姚妙仪和朱橚等人围着火盆喝茶闲聊。
    朱橚笑道:“我四哥也是这么说的,元朝入主中原多年,早就不把自己当做草原的人了,一直想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呢。这是当年宋朝诗人陆游的名句,几十年河东,几十年河西,也轮到他们伤风悲秋,唱‘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了。”
    李文忠北伐的胜利,似乎洗刷掉了开平王常遇春英年早逝、病死柳河川的阴影。朝野内外,皆是一片欢腾。
    二皇子朱橚、三皇子朱?、四皇子朱棣、甚至六皇子朱桢等皇子皆立下战功,洪武帝龙心大悦,觉得老朱家后继有人,也懒得管一心学医的五儿子了。
    朱橚得到了父皇的默许,就更加潜心医学,有时候晚上都不回宫了,干脆在百和堂附近租了一个小院,看着各种医书杂方到三更方入眠。
    火盆里埋着今年的新芋头,宋秀儿用铁火钳夹出来烤的外焦里软的芋头,小心翼翼的吹气剥皮,最大的一个给了姚妙仪。最小的,已经快被考成焦炭的那个芋头给了朱橚。
    自从朱橚对那天昏迷的美丽少女另眼相待,宋秀儿一颗少女心破碎,就很难给朱橚好脸色。
    朱橚是富贵窝里长的大,并不在乎这些小细节,香软的芋头咬了两口,就只剩下硬邦邦的焦炭,姚妙仪盘中的芋头还剩下拳头大小呢。
    朱橚起了雅兴,举着焦炭般的芋头说道:“外头雨夹雪,冬日就应该煮芋为新赏,我们以芋头为名,以茶代酒,玩行酒令如何?”
    宋秀儿直愣愣的顶了一句,“我读书少,玩不了这个。”
    朱橚有些受挫,姚妙仪正想着说些话打圆场,这时门口守门的阿福高高的打起了夹板毡帘,说道:“开平王府的莲心姑娘来了。”
    只见两个体面的婆子簇拥着一个年轻貌美的大姑娘走进了百和堂,此女正是开平王府常三小姐常槿身边的大丫鬟莲心。
    宋秀儿赶紧用湿帕子擦了手,迎过去笑道:“莲心姑娘,是来给你家小姐买玫瑰酱的吧,晓得你这几日要来,我已经包好了,这批玫瑰酱是我们姚大夫刚调制的,用的是山东产的含苞未放的玫瑰花蕾为原料,成本比以前的玫瑰花瓣高出一倍不止呢,清香扑鼻,馋的我几天就吃掉了一整罐。”
    九月重阳节姚妙仪给常槿瞧过月事不调的小病,没开药方,只是推荐了自家铺子里的秘制玫瑰酱调理,常槿试过后效果不错,每月派人来百和堂买新鲜的玫瑰酱。
    宋秀儿从库房提出两个包好的圆肚陶罐,“这个是你家小姐的,这个是我送给你吃的。”
    宋秀儿和莲心年龄相当,脾气性格也十分相契,一来二往的,两人熟悉起来,十分亲密。
    常府的两个婆子一个递上银钱,一个抱起了陶罐回马车,丫鬟莲心笑道:“也亏得你每次都想着我。我也有好东西给你。”
    莲心从荷包里掏出几朵精美的绢花,“这是太子妃赐给我们家小姐的,小姐喜欢素净,又在孝期里,不方便戴这些花儿朵儿的,便分给了我们,我挑了几个鲜亮的送给你。”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看着手上一簇以假乱真的牡丹,宋秀儿满心欢喜,当场就将绢花簪在鬓边,“好看吗?”
    莲心啧啧赞道:“漂亮极了,苏州多美人,也就你配簪这朵群芳中的牡丹花。”
    宋秀儿娇嗔道:“都说莲心最苦,你倒是反过来了,这嘴甜的就像抹了蜜似的。”
    莲心看着娇憨天真的宋秀儿,心中暗叹:还是无知者无畏啊,百和堂那位朱五郎是五皇子,她居然从没给过人家龙子好脸色。
    眼角的余光瞥了一眼在火盆边说笑的朱橚和姚妙仪,莲心说道:“你们姚大夫现在有空吗?我有些话想和她说一说。”
    宋秀儿将莲心引到内堂,姚妙仪进去问道:“莲心姑娘,可是身体有何处不适?”
    “姚大夫。”莲心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说道:“奴婢身体并不不适,这次是想请姚大夫帮忙说和。您的同乡王宁王千户这次北伐回来后,说什么也不肯继续住在开平王府了,要搬出去单住,王府三位爷轮番劝也无用。”
    开平王府三位爷,就是老大郑国公常茂、老二常升、老三常森。
    “哦?要我说服王宁住在开平王府?”姚妙仪淡淡道:“这是你的意思,还是你们三小姐的意思?”
    
    ☆、第29章 指尖情挑
    
    莲心是常三小姐身边的一等大丫鬟,吃穿用度、举止言行比寻常人家的小姐还尊贵些。
    也不知为何,面对姚妙仪水波不兴的眼神,莲心隐隐有些胆怯,她低声说道:“是奴婢自己的意思,请姚大夫莫要误会了。”
    当然不能是常槿的意思了!
    姚妙仪暗道,公侯门的千金小姐,讲究矜持规矩,若说是常槿的意思,未免会授人以口舌,说三小姐思慕王府的座上宾客王宁。
    此话若传出去,有损常槿名誉。
    但是姚妙仪觉得有了崔嬷嬷的前车之鉴,莲心应该不会自作主张来求姚妙仪劝王宁。
    起码应该是得到了常槿的默许。
    常槿的乳娘崔嬷嬷为难姚妙仪一事被王宁知晓后,他就有了搬出开平王府的念头,只是当时李文忠为了抓住战机,连夜秘密点兵北伐,王宁一心为常遇春复仇,便主动请缨编入军队,立下赫赫战功,负伤回到金陵,封了世袭的千户,恩荫后代子孙。
    王宁回到金陵后,向常家请辞,搬出开平王府。他身上多处受伤,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