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徐后传 >

第207部分

大明徐后传-第207部分

小说: 大明徐后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再转水路。
    从扬州到淮安,徐妙仪从舒适平稳的官船转到了颠簸了马车之上,正在坐月子的她被颠的头晕,连温补的药都吐了出来,颇吃了些苦头,人家坐月子越来越胖,她反而日渐清瘦了。
    朱棣心疼妻子,指着干涸淤积的古运河说道:“我这就写奏本给父皇,建议重新疏通京杭大运河,倘若打通了河道,从南到北,两岸百姓都受益无穷,也方便运粮食货物运到燕地,平抑北方居高不下的粮价。”
    徐妙仪苦中作乐,笑道:“真是好主意,可惜水利一修就是好几十年,我是享受不上了,留给后人们享用吧。”
    朱棣握着妻子的手,说道:“一辈子很长,肯定能赶上,等修好了京杭大运河,我就请旨出藩地,陪你坐船南下,沿着运河一路游玩。”
    徐妙仪靠着丈夫宽阔的胸膛,颠簸的马车似乎没那么难受了,“嗯,那时候炽儿也成家立业了,守护燕地的责任就交给他吧,我们偷得浮生半日闲,安享晚年便是。”
    朱棣吻着妻子的头发,“所以你要养好身体,我们一起到白头,看大运河的风光。”
    徐妙仪伸出右手,“好啊,我们击掌为誓。”
    啪!五指相对,掌心贴掌心,盟誓既成。
    若干年后,永乐大帝朱棣以举国之力疏通了京杭大运河,南北客船如织,犹如一根动脉似的连接南北,一路繁华似锦,大明由此进入了永乐盛世。
    永乐大帝力排众议,将都城迁到北平——他和妙仪相爱相守、风雨同舟的家。御驾顺着大运河北上,无限风光。
    可是他的皇后终究违背了誓言……
    燕王一行人到了淮安。这一次朱棣坚决不许长子死缠烂打粘着徐增寿了——他亲自抱着朱高炽。朱高炽平生最怕的人就是父王,在父亲怀里僵直着身体,不敢乱动,也不敢说话,可怜兮兮的看着二舅。
    徐增寿心太软,将行李扔回马车,“算了,来都来了,就送到徐州吧。”
    徐州驿站。
    春雷震震,下起瓢泼大雨。徐增寿笑道:“下雨天道路泥泞,想回也回不去,干脆送到济宁吧。”
    朱高炽纳闷了,“二舅,难道济宁就不下雨吗?”
    哎哟,我的傻外甥!你这不是拆舅舅的台嘛。徐增寿人到中年,一如既往的不要脸,眼睛都不眨的说道:“昨晚神仙托梦给我了,说济宁不下雨。”
    准备送行的朱棣和徐妙仪彻底无语了。
    到了济宁,早已看穿徐增寿心思的朱棣和徐妙仪干脆放弃送行。
    舟车劳顿两个多月,终于到了北平城!
    徐妙仪对二哥说道:“你来都来了,在北平住些日子吧。”
    送君千里,不愿离别。徐增寿欣然接受了邀请,“好吧,一切都听妹妹的。我在妹妹这里住几个月,看看北方的风土人情,到了秋天凉爽时就回京。”
    连日下雨,道路泥泞,老远就听到大象的嘶叫声。前来迎接燕王车驾的北平城府尹大人忙解释说道:“殿下,北平城虽是以前元朝的都城,但年久失修,城里的下水井堵了大半,一下雨就积水。这不刚刚连下了三天大雨吗,城中积水,就连大半城门都泡在水里头,水压太大了,连马匹畜力都拉不开。幸亏以前元朝皇宫里还有几头进贡的大象,微臣就要象师驱赶着大象开城门。”
    朱高炽一听说大象拉城门这等奇事,赶紧爬上徐增寿所骑的骏马,“二舅,我们去看看。”
    徐增寿双眼兴奋发光,无比璀璨,立刻拍马而去,“北平真是太好玩了!”
    朱棣忧心忡忡,对徐妙仪说道:“你看看府尹还有当地官员的神色,早已见惯不惯了,估计经常请动大象开城门,里头北平城得破成什么样子。”
    徐妙仪拍了拍朱棣的手,“既来之,则安之,破家值万贯嘛。再说了,这里毕竟是元朝的都城,烂船都还有三斤钉呢,我们会让北平城重获新生的。”
    作者有话要说:  明朝北京真有过洪水堵门,大象开道的事情。
    
    这是徐后传最后一卷“靖难”的第一章,下章就要洪武三十年了。
    
    下面是无奖问答:猜猜寿寿在北平住了几年?
    今天是双更,看完回来补分
    
    ☆、第261章 不想长大
    
    洪武三十年,春,北平城。
    一个面目清隽、身材高大的中年商人行走在北平街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他似乎不知疲倦,每一条大街都印下了他的影子,即将到了黄昏,他终于停下了脚步,在北平城中心前朝元皇宫旧址前停下脚步。
    旧皇宫的宫墙犹在,只是不复以前的肃穆华贵,宫墙外头全是做买卖的商铺客栈,喧闹嘈杂。中年商人似乎随意的选了一家饭馆坐定,店小二忙过去招呼,“客官,您想用点什么?”
    中年商人生的俊秀,举止也十分优雅,指着挂在墙上的水牌菜名说道:“这北八珍是什么?”
    店小二忙解释道:“北八珍原是前朝元皇室宫廷用的菜肴,是指醍醐、樟子肉、野驼蹄、鹿唇、驼乳糜、烤天鹅肉、紫玉浆、和马奶酒。这不改朝换代了嘛,民间百姓只要有银子,也能吃和元朝皇族一样的饭菜,所以我们就叫这个为北八珍。您一个人吃饭,点一道北八珍就足够了。”
    中年商人点头说道:“好,我尝尝你们的手艺。”
    店小二咧嘴笑道:“您放心吧!我们的大厨是前朝宫廷御厨,保证做出来的滋味和以前皇帝吃的一样一样的。”
    中年商人浅浅一笑,“哦?此话当真?倘若做的不地道,我可要砸招牌的。”
    店小二胸脯拍的震天响,“您别看我们店小,其实我们大厨做的北八珍是招牌菜,全京城都有名,就连燕王府都时常派人来买现成的,燕王和王妃都喜欢我们的北八珍,还亲自来过这里呢,就那张桌子,燕王和燕王妃就坐在这里吃饭。”
    中年商人摇头,“吹牛吧,堂堂大明王爷,怎么可能来你这种小店?”
    店小二目露崇敬之色,“我们燕王爱民如子,客官一看就是外地来的吧,你不知道北平以前是什么破样子,下雨就内涝,连房子都泡榻了,店铺倒闭了一大半,城中商人大部分都南下去金陵讨生活了。燕王来北平后,疏通全城的下水道,洗净街面,修补破落的店铺,低价租给商人做生意,还减轻赋税。”
    “有一年北平闹起了瘟疫,燕王妃当大夫诊治病人呢,我们燕地有燕王和燕王妃这样贤能的人庇护,何其幸运,这里太平富足了,那些有钱人自然又回到北平城,毕竟那里都比不上家乡好嘛。我们燕王从来不摆架子,经常在市井吃饭喝茶,和百姓讨论民生,有一次我还看见燕王买了一包糖炒栗子,边走边剥给燕王妃吃呢,和咱们俗世夫妻差不多的。”
    中年商人神色一顿,而后笑了笑,“其实我也是北平本地人,在这里长大,年少时战乱逃荒去了外地,人到中年了才回家一趟。本以为物是人非,可是看着北平城的繁华居然不亚于从前,燕王真是个贤王,有化腐朽为神奇、力挽狂澜的本事。”
    店小二自傲的说道:“那当然了,我们燕王和王妃的好处,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啊!”
    一时北八珍上齐了,摆满了桌面。中年商人动筷,每样都略尝了尝,店小二殷勤的问道:“客官,我们的北八珍名不虚传吧?”
    中年商人满意的点点头,“嗯,就是这个味道,不过——”
    商人指了指烤天鹅肉,“这道天鹅肉不太正宗。”
    店小二有些尴尬,摸了摸后脑勺,“您的舌头太灵了,北八珍惯用的是黑天鹅,今日厨房买不到黑天鹅,用了白天鹅代替。”
    商人到不介意,和气的说道:“其实黑天鹅肉略柴了些,白天鹅肉不肥不瘦刚刚好。”
    店小二正欲替商人倒上紫玉浆——其实就是葡萄酒,因颜色如紫玉,所以叫做紫玉浆。
    商人抬了抬手,“不用,我就是做美酒生意的,喝自己带的酒。”
    那意思是瞧不上饭馆的葡萄酒了,店小二讪讪的退下,“客官慢用。”
    商人慢斯条理的吃着北八珍,吃相优雅,这时从外头走进来一个清秀的少年,身后的随从说道:“小二,来一桌北八珍。”
    商人从行囊里拿出一坛酒,还取了一只晶莹透明的夜光杯,打开酒坛,馥郁的酒香倾泻而出,隔壁桌的少年循味而去,看了商人一眼。
    商人高高举起酒坛倒酒,深紫色的葡萄酒落入夜光杯,没有一丝杂质,顷刻间,整个酒楼都飘着酒香。
    少年好奇的坐在商人的对面,“好香的酒,好漂亮的颜色,大叔,你在那里买到的?”
    商人晃了晃夜光杯,深紫的酒液在杯中旋转,香气更浓了,他将杯子递给少年,“好香,好看,更好喝,你要不要尝一口?”
    “二少爷,不可以!”随从赶紧给少年使眼色,正值叛逆期的少年却置若罔闻,接过杯子抿了一口,酒入咽喉,在胃里熏开,少年干净利落的剑眉就像毛毛虫似的舒坦的蠕动起来,“好酒!我二舅快要过生日了,我正愁没有好礼物送他呢,这酒正合适,大叔,这是哪里买的?”
    中年商人指着自己说道:“我是个酒商,从波斯国贩来的葡萄酒,跨过沙漠、戈壁、草原、穿越中原大地,听说北平城繁华,想运到这里买个好价钱。”
    少年说道:“也就是说京城独此一家了?好吧,我全要下来,价格好商量。”
    中年商人说道:“公子好爽快,我的货物就在城外的驿站里,您可以去看货。”
    少年看了看天色,“我们快走吧,一定要在城门关闭前回来。”
    少年和随从跟着中年商人出城了……
    燕王府。
    燕王世子朱高炽的书房里,徐增寿喝了五道茶水,恭桶都去过一次了,依然等不到大外甥回来。
    徐增寿不耐烦的拍了拍桌子,“喂,世子怎么还不回来?天都快黑了!”
    马三保说道:“徐二爷,世子正在听道衍禅师讲课呢,或许一时讲到兴头上,忘记了时间,您再等等。”
    徐增寿哼了一声,摸着下巴的一撇胡子,说道:“听道衍那个老秃驴讲经有啥意思?世子说好了今天陪我出去听戏吃饭的,北平城新来一家唱着水磨腔新调的戏班。”
    谁都不敢得罪这位舅公,马三保在一旁陪着小心,说道:“如今燕王奉旨在东北和开国公常茂一起攻打北元纳哈出和高丽叛军,世子代替父职,镇守燕地,幸亏有道衍禅师在一旁辅佐教导,公务繁忙,实在不是有意怠慢徐二爷。二爷,不如奴婢陪您去听戏?”
    看见马三保谄媚的脸,徐增寿立刻摇头说道:“既然世子太忙,那我就找别人去吧,没得让人觉得我一个长辈都不如晚辈懂事。”
    马三保心中有种不祥的预感,“徐二爷找谁?”
    徐增寿说道:“当然是找我大外甥女永安郡主啊!”
    马三保忙说道:“永安郡主是大姑娘,快要招郡马了,要留在王府学绣花呢。”
    徐增寿问道:“谁说的?”
    燕王朱棣不在家,马三保只得胡诌,说道:“王妃娘娘吩咐的。”
    徐增寿哈哈大笑,“你问问徐妙仪,她自己可曾拿过针线,做过女红?自己都做不到,别难为孩子呀。老朱家和我们徐家生的女儿,是最珍贵的明珠,一辈子什么都不用做,像我这样张嘴等着吃饭就成啦!”
    徐增寿自诩高明,向来都觉得自己过的最舒服,最自在,最头疼别人劝他上进、劝他建功立业,躺在亲爹徐达的功勋上就能舒舒服服一辈子,何必自讨苦吃!
    都是一群看不穿名利的凡人啊!徐增寿懒得连娶妻生子都不屑做,怕老婆管着他,更怕他管着别人,打算将来从大哥魏国公徐辉祖那里过继一个儿子到名下,有人供奉香火就成了。
    徐增寿是世袭罔替的锦衣卫千户,成了他的嗣子,将来可以继承他的官位和俸禄,是捡了便宜呢。
    徐增寿满王府找永安郡主,却不知徐妙仪也正在秘密寻找大女儿的踪迹,线索在大女儿出城时断了,中年商人所在的货栈仓库里摆着几坛波斯葡萄酒,酒坛上放着一封信,徐妙仪打开信件,字迹十分熟悉:“妙仪:永安郡主太可爱了,我请她去北元做客,或许留着常住也不一定,你若想她回来,就亲自来接吧。记住,你要一个人来,否则……我养的狼好几天没喂食了,它们应该很想吃肉,你觉得呢?小八。”
    “王八蛋!”徐妙仪将信件揉成团,随手一扔,几脚踢翻了酒坛子,仓库酒香四溢,深紫的葡萄酒在火把的照耀下,是血色般的红。
    徐妙仪回到燕王府,从容交代长子朱高炽,“……内事问马三保,外事问道衍禅师,我要出去一趟,过几天就回来。”
    见母亲神情淡定,朱高炽还以为是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