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徐后传 >

第204部分

大明徐后传-第204部分

小说: 大明徐后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言一出,大朝会先是一阵静默,而后提名朱棣的武将被群起而攻之。
    这个武将叫做火里火真,是北元投降的将军,洪武初年就投降洪武帝,战功卓绝,他曾经跟随燕王朱棣北伐,很佩服朱棣的军事才能和为人,他以前是蒙古部落贵族,在草原部落的规矩,谁的拳头厉害谁就是继承人,是部落公认的规矩,因为一个软弱的继承人带领部落,很快就会被别的部落吞并。
    拳头即真理。
    火里火真很不懂这个文臣吵吵嚷嚷些什么,有啥好吵的?看谁能打仗不就行了!
    孝道是什么?出身是什么?能吃吗?能庇护他的臣民吗?
    被群臣攻击,火里火真干脆豁出去了,据理力争,他身形魁梧,声音洪亮,一嗓子吼过去,足以将文臣的细嗓子淹没了。
    毛骧站在龙椅上旁边向下看去,就像看见了一只黑熊偷蜂蜜时遭遇群蜂的围攻。
    文臣:“四皇子燕王乃是庶出,排行老四,且是高丽贡女所生,怎么可能立他为国储?”
    火里火真:“我没记错吧?难道皇长孙朱允炆不是庶出?”
    文臣一噎,如果说朱允炆有什么弱点,那庶出就是唯一的弱点了。
    火里火真最开心文臣吃瘪,打开嗓子继续狂喷:“燕王是四皇子,全天下人都知道啊!可是没办法,先太子一病去了,二皇子和三皇子也去了,燕王就是老大,应该承担起保护家族的重任。”
    “至于燕王生母是高丽贡女……皇宫那么多高丽贡女,朝中那么多大员的宅子里也有高丽姬妾,可她们生下的孩子都是大明人啊!或者这位大人觉得高丽贡女生的皇子皇女不配当皇子公主?”
    洪武帝的脸色不好看了,“朕的后宫多高丽来的贡女,她们为皇室开枝散叶,所出子女都是朕的孩子。”
    居然敢质疑皇子公主的血统,真是不要命了。
    文臣慌忙跪地,“微臣不敢!微臣不是这个意思!”
    火里火真说道:“既然这位大人不是这个意思,都是庶出,还分什么三五九等呢?那就按照辈分和长幼来排嘛,且不论年龄,单说辈分,燕王是朱允炆的皇叔呢!”
    马上有文臣反驳,“虽然燕王辈分高,先太子去世,但是东宫仍在,嫡脉正统仍在,国储之位岂能旁落到藩王头上?”
    火里火真无奈的摊了摊手,“唉,其实东宫先太子也并非嫡出啊,先太子是因为占长才封了入主东宫。现在燕王居长,为何他就不能当太子?”
    “喂,我觉得你太不讲道理了啊,刚才郑国公和你说有嫡立嫡,你就和郑国公说应该立长。现在我和你说应该立长,你又反过来说应该立嫡,这位大人,你就像一根摇摇摆摆的墙头草,到底是支持立嫡呢,还是立长?”
    “你说立嫡,那就立朱允熥好了,他是东宫唯一的嫡孙。如果你说立长,那就立辈分最高,年纪最长的燕王。也就是说不管立嫡还是立长,都和朱允炆不相干的,为何你们都要立朱允炆呢?”
    作者有话要说:  燕王能够得到北元降军的拥护,除了徐妙仪帮助王音奴的缘故,其实还有他自身的魅力,战场上以力服人。
    
    ☆、第257章 揽朝纲
    
    火里火真的话犹如一团烈火,烧掉了文官身上那层遮羞布,赤/裸裸的揭开了他们不可告人的小心思。
    如果立嫡,就应该立嫡皇孙朱允熥。
    如果立长,防止日后出现主少国疑,那就应该立燕王朱棣。
    但事实上目前呼声最高的却是庶长孙朱允炆,这其中的原因就耐人寻味了。
    然而火里火真的话是如此的坦诚率直,就连支持外甥朱允熥的郑国公都对此人心生好感,并不觉得他是为了燕王朱棣说话。
    郑国公甚至觉得,自己的外甥朱允熥争不过朱棣,勉强情有可原,毕竟朱棣都可以舍命救叛乱的晋王,他应该会善待侄儿们。
    总之,不能是朱允炆上位。在皇叔手里讨生活,总比在庶长兄手里讨生活要容易一些。外甥年少无知,从小就被朱允炆的甜言蜜语哄住了,觉得大哥什么都好,郑国公是亲眼见到妹妹太子妃常氏被吕侧妃逼到抑郁而终,他深信这对母子都不是什么善茬!
    于是郑国公站出来说道:“皇上,微臣以为火里火真说的对,无论立嫡还是立长,都各有道理,只要有利大明江山社稷,微臣都并无异议!”
    半路突然杀出一个燕王朱棣不说,连郑国公居然大大方方的接受了燕王作为皇储人选,吕家的党羽们顿时惊呆了!
    立刻有人跳出气急败坏的叫道:“不可不可!燕王是藩王,已经分封燕地,即将就藩!国储必须出自东宫才行!”
    “放屁!”有一个武将忍不出爆出粗话,“刚才你还说嫡皇孙朱允熥尚有,不宜为国储,长幼有序,主少国疑呢。亲王之中,燕王最大,且战功赫赫,威震八方,凭一己之力收复了五万北元降军,谁人不服?庶长孙朱允炆虽然也好,但是他扛过枪、杀过敌,赴过沙场吗?”
    言下之意,就是武将们不服朱允炆,只服燕王朱棣。将来朱允炆继位,恐怕震慑不住军队,要真正面临“主少国疑”的局面。
    敌人的敌人就是盟友。
    立嫡派见自家领袖郑国公都表明了立场,忙站出来说道:“臣附议,立嫡当立朱允熥,立长当立燕王朱棣,方不坏了规矩伦常。”
    “臣附议!”
    “臣附议!”
    眼看着场面即将失控,吕侧妃的亲爹吕大人不得不站出来说道:“臣反对!东宫乃是国本,岂能轻易动摇,被藩王取而代之?”
    火里火真立刻拍手叫好:“吕大人的意思,是立嫡皇孙朱允熥为皇太孙吧!”
    吕大人不敢明说不是,更不能说是,进退两难,修炼千年的老狐狸,居然败在了一介武夫脚下。
    朱允炆的老丈人、马全马大人站出来给亲家解围,“吕大人的意思是说国储必须出自东宫。”
    火里火真心想反正老子已经得罪了一大片官员,虱多不痒,债多不愁,也不怕再得罪这位传说是马皇后族人的马大人,立刻反问道:“马大人觉得应该立东宫那位皇孙为国储呢?”
    马全当然也不敢明说想立自己女婿朱允炆,于是将球踢还给了火里火真,“这位将军有何见解?”
    火里火真声如洪钟,说道:“我刚才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啊,如果非要从东宫里挑,那就立唯一的嫡皇孙朱允熥为皇太孙!”
    马全又反问道:“可是你刚才明明说燕王最合适!怎么将军说过的话转眼就改口了?”
    马全想要挑拨郑国公怀疑火里火真是朱棣指使的,以同仇敌忾联手对付朱棣这个半路杀出的程咬金。
    但是郑国公常茂并不上当,反而站出来说道:“马大人,火里火真的意思是说如果立长就立燕王,立嫡就立朱允熥。”
    难道郑国公和燕王朱棣早就合谋了?马全暗自吐血,死撑着脸面问道:“那郑国公的意思呢?”
    马全赌郑国公和吕大人一样,都不敢在洪武帝面前直言国储人选,顶多和他一样,含糊其辞的把球踢开。
    但是郑国公是武将出身,他不像文人那样欲盖弥彰、欲拒还迎、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水磨功夫,都已经到了图穷匕见的这一步,他干脆利落的说道:“先太子英年早逝,国本动摇,应早立国储,以稳住大明江山社稷,不能永远这样无休止的扯皮争吵。立储君是国家大事,也是皇上的家事,最终由皇上决定谁为国储,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只能建议,不能替君做主。身为臣子,只要皇上决定了人选,无论是谁,臣都会辅佐储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郑国公常茂高风亮节,耿直公正,忠君爱国,没有半点私心,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瞬间将马全和吕大人都比到泥里去了。
    这时候所有人才知道常茂并非只有莽夫之勇,臣子们方才敢几乎一边倒的偏向朱允炆,是因为都猜测洪武帝属意朱允炆为新储君。他们在一旁摇旗呐喊,给朱允炆制造一种众望所归的势头,压制嫡孙朱允熥。
    常茂不傻,他也猜到了。洪武帝是开国君主,习惯了强势,建国之初他宣布法古建邦,分封诸王,给亲王们最大的权力,朝廷官员一致反对了十几年,都没有动摇洪武帝分封的决定。而自从胡惟庸、李善长谋反案后,朝廷不再设置宰相的职位,洪武帝独揽朝纲,皇上一旦决定要什么事情,不会在意任何臣子的想法。
    在这种情况下,外甥朱允熥唯一机会,就是洪武帝念在已故大将常遇春还有常家一直忠心耿耿为大明守护江山的份上,改变心意,不要冒天下之大不韪颠倒嫡庶,从而封朱允熥为皇太孙,确立国本。
    常茂将难题抛给了洪武帝。想着退一万步讲,洪武帝立燕王朱棣都比立朱允炆要强些!
    一旦立了朱允炆,无疑是当众一巴掌打了常家的脸,常家两代人为国流血效力,尤其是父亲常遇春背负“杀将”的骂名都岂不成笑话?!
    龙椅上的洪武帝始终面无表情,他摆了摆手,“国本之事关系重大,退朝,再议。”
    “吾皇万岁万万岁!”群臣跪拜,鱼贯而出,奉天殿很快归于平静,而洪武帝依然端坐,出神的看着空空如也的大殿。
    毛骧说道:“皇上,该移步御书房批阅奏折了。”
    洪武帝说道:“都退下,刚才吵的朕脑仁疼,朕想一个人静一静。”
    毛骧命宫人端上一杯参茶,带着锦衣卫和太监离开。
    洪武帝喝着参茶,身上总算有股暖意了,他放松了身体,疲倦的靠在椅背上,重重的叹了口气。
    “叔父何故如此忧愁?侄儿愿意为叔父解忧。”一个潇洒从容的青年站在阶下,模样气质和已经废为庶人的朱守谦有三分相似。
    是洪武帝亲手栽赃陷害谋反、被圈禁郁郁而终的侄儿朱文正。
    洪武帝冷冷道:“你是来看朕笑话的吧。”
    朱文正笑道:“叔父当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害怕皇权旁落,不惜栽赃冤枉侄儿,可曾想到今日亲骨肉为了皇权骨肉相残的场面?”
    又有一个穿着银白盔甲的中年大将出现在朱文正身边,说道:“主公尚能看见骨肉相残,而我们谢家早已灭门,化为一抔黄土。”
    是遭遇冤屈而死的大将谢再兴。
    一个穿着大红朝服的老臣走进大殿,他手捧象牙笏,怨气冲天,但他只有半截舌头,只能像一只鱼一样徒劳的开合着嘴巴。
    是先被割舌而后问斩的丞相李善长。
    有一武将提剑而来,跪地哭道:“老臣有罪,教子无方,愿以死谢罪!”
    言罢,拔剑自刎。是卫国公邓俞。
    一对嬉笑的夫妻携手而来,洪武帝喃喃道:“二郎!”
    可是秦王朱樉并没有正眼看自己的父亲,他眼里只有邓铭,两人的身影一起消失了。
    一人杵着剑走过来,正是三皇子晋王朱棡,他对着洪武帝冷笑:“天家无情,下辈子莫要托生帝王家!”
    洪武帝彻底被激怒了,将茶杯扔过去,“没有朕打下江山,你们什么都不是!”
    瓷杯摔成碎片,所有人的身影一起消失了。
    守在殿外的毛骧等人听到动静,以为有刺客,忙推门进来,见呆坐在龙椅上,看着空无一人的宫殿怔怔出神。
    “皇上!”毛骧见洪武帝脸色苍白,嘴唇发青,忙说道:“快传御医!”
    洪武帝却摇摇头,“不,你去一趟燕王府,把四郎叫来。”
    毛骧领命而去,骑马出宫,半路上偶遇一行车驾,打着燕王府的旗帜,毛骧以为朱棣就在这里,忙拦住了车马。
    燕王府大总管马三保迎了过去,“毛大人所为何事?”
    毛骧说道:“奉皇上口谕,传燕王觐见。”
    马三保说道:“不巧了,我们王爷今早就去了京郊大营练兵去了,不在王府。车驾里是我们的王妃娘娘,要去秦王/府送秦王妃一程。”
    毛骧猛然记起,今天是秦王七七四十九天回魂之日,秦王妃执意要给夫君殉葬,和秦王一起奔赴黄泉,洪武帝已经允了秦王妃的请求。
    所谓的送一程,是生离死别。
    这个和亲的女人殉葬原本应该轰动京城,可是被更扣人心弦的国储之争抢了风头,秦王死了,王音奴连和亲的价值都没有了,几乎没有人在意这个可怜女人的死活。
    作者有话要说:  大家继续加油留评,舟也加油码字双更。咱们一鼓作气到完结如何?
    各位约不约?
    
    ☆、第258章 凤凰涅槃
    
    只有一个人希望她活着,好好的活着。
    燕王妃的马车里,周王朱橚见毛骧放行,转而去了京郊大营寻朱棣,顿时松了一口气。
    徐妙仪恨铁不成钢的说道:“你放心吧,我已经安排妥当了,答应你的事情一定会做到,毛骧正忙着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