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徐后传 >

第185部分

大明徐后传-第185部分

小说: 大明徐后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允熥一边弹琴,一边说道:“小姨很好,我陪着她钓鱼,晚上吃的全鱼宴,都是我们亲自钓上来的,小姨还在荷花里蓄了茶叶,做成荷花茶,给我包了两罐。大哥,你走时记得拿一罐。”
    朱允炆扫了一眼桌上的茶叶罐,“既然都是给你的,何必分给我。”
    朱允熥说道:“小姨肯定忘了和我说了,从小到大,凡是我有的东西,大哥也有一份,她何时亏待过你?大哥,你最近好像和我们生分了似的,莫非是有了大嫂的缘故?”
    朱允炆忙说道:“你多想了,茶叶我拿走,你好好练琴,莫要辜负这么好的古琴。”
    朱允炆逃也似的拿着一罐荷花茶,刚到门口,朱允熥想起了什么,说道:“大哥不要再买游记了。”
    朱允炆问道:“好,那我买一些新鲜的话本小说。”
    朱允熥说道:“都不要买了——小姨要启程出游,明年才能回来。”
    朱允炆一愣,她不是出游,是永别了。
    朱允炆失魂落魄的回到书房,妻子马氏迎面走来,朱允炆有些诧异,停下脚步,“你怎么来了?”
    书房重地,不许任何人靠近,连亲娘吕侧妃都不敢擅入。
    马氏施了一礼,“相公,我送夜宵而来,他们说你出去了,我就在书房等你。”
    朱允炆扶起马氏,“你身子重,夜晚就不要出来了,要宫人们送即可。”
    马氏脸上有些新嫁妇的娇羞之态,说道:“夜读的弟弟们那里都已经派人送过去了,你是我相公嘛,我想亲自来一趟。”
    马氏做事,礼仪人情上滴水不漏,天生的贤内助。
    朱允炆笑了笑,并不接话。
    马氏捉摸不透这个枕边人,女人的直觉告诉她,丈夫有心事,这心事多半和□□有关,从诊断喜脉那天开始,朱允炆就在书房睡下。
    原本马氏还以为丈夫在书房“金屋藏娇”了,找了理由闯进书房,暗想做一个宽宏大量的贤良妻,帮丈夫纳此美人为妾室,只要别抢在她前面生下儿子,其他什么都好说。
    可是别说美女了,书房干净得连一副美人图都没有!
    没有金屋藏娇,马氏试探着说道:“太医说胎像稳定,相公可以从书房搬回来住了。”
    朱允炆似乎很开心,“太好了,明天一早我们去皇后娘娘那里告诉这个好消息,这是头一个重孙,将来四代同堂,帝后一定很高兴的。你早点回去休息,我看一会书就回房。”
    打发走了马氏,朱允炆的脸阴沉下来,“谁今晚在书房值夜?”
    一个太监哆哆嗦嗦的说道:“是奴婢。郡王妃非要进书房,奴婢实在拦不住啊。”
    朱允炆看都没看太监一眼,淡淡道:“杖毙。”
    太监还没来得及求饶,就被捂嘴拖下去杖毙了。
    马氏回房,也立刻收了笑容,吩咐心腹侍女:“去打听一下,郡王爷从何处回来的?他手里拿个茶叶罐是谁送的?连扶我起来时都舍不得交给太监拿着。”
    “是。”侍女应下。
    不一会朱允炆果然应诺从书房搬回来住了,马氏对着镜子,选了一个无懈可击的笑容,挂在脸上迎接枕边人。
    久别胜新婚,一夜恩爱,自不必细说。
    次日小夫妻去马皇后那里报喜,即将四世同堂,马皇后果然大悦,赏赐了很多补品药材。
    朱允炆去了御书房陪洪武帝,马氏回到东宫,侍女低声说道:“奴婢打听清楚了,昨晚郡王从广泽郡王的书房而来,广泽郡王昨天去看了常家大小姐,拿回两罐茶叶,分了郡王一罐子。”
    广泽郡王是朱允熥的封号。
    马氏暗自思忖:常家大小姐立志终身不嫁,照顾广泽郡主长大,深得帝后敬重。出嫁前父亲一再叮嘱,要好好尊重这位老小姐,只是她刚嫁入东宫,这位老小姐因病去了道观独居,没机会见面,或许我应该亲自去拜见一下这位长辈……
    马氏备了厚礼,去道观看望长辈,谁知道观人去楼空,常槿已经云游四海了。
    城隍庙夜市。朱高炽骑在徐增寿的脖子上,八岁的男童犹如一尊铁塔似的,累得徐增寿满头满脸的汗。
    徐增寿说道:“好外甥,你下来自己走好不好?你就是雷峰塔,舅舅就是那苦命的白蛇精,被你压在下面不得翻身啊!”
    骑在舅舅脖子上视野开阔,繁华热闹的夜市一览无余,朱高炽正值玩性最大的时候,当然不肯下来,他讨好似的将吃剩的半根羊肉串塞到徐增寿的嘴里,“舅舅吃肉,吃饱了就有力气了。”
    徐增寿溺爱大外甥,连命都肯豁出去,一来是因朱高炽和他长得相似,二来是朱高炽嘴巴甜,会哄人。
    啃了半根羊肉串,徐增寿就像吃了唐僧肉似的,立刻精神焕发。
    朱高炽指着前方像只鸟儿似的在半空跳跃,飞翔的杂耍艺人,“去那边啦!那群高丽走绳的艺人已经开演了,就那么一根绳子,他们走在上面如履平地。”
    徐增寿不同意,“高丽人演的太低俗了,不适合小孩子们看。”
    小孩子那里热闹往那凑,朱高炽说道:“宋大学士说《诗经》高雅,舅舅怎么不去听?”
    徐增寿只得扛着外甥挤进了围观的人群。那群高丽人还是上演着莫名其妙的滑稽戏,大体是将奸臣和宠妃合谋通奸,毒杀国王,立私生子为新国王,独揽朝廷,党同伐异,罗织罪名,大肆冤杀忠臣。
    朱高炽看入迷了,徐增寿只顾着擦油汗,在半空绳索上跳跃舞蹈的“宠妃”突然落进了人群中,正好压在了徐增寿身边看客身上。
    徐增寿转身,看见带着宠妃面具的艺人从看客身上摸出一个钱袋和一张象牙牌。
    骑在徐增寿脖子上的朱高炽惊呼:“舅舅,这是你的钱袋和令牌呢。”
    徐增寿的令牌是可以通行宫廷的锦衣卫千户象牙牌,一旦丢失,或者这个令牌落入了歹人手里,混入皇宫,后果不堪设想!
    艺人将东西还给徐增寿,“老早就看见小贼跟着你们了,抱着孩子出来要小心点,这里有专门拐孩子的人贩子。”
    作者有话要说:  东宫的事情……比朱橚和王音奴更纠结。
    开始主线剧情了,喵喵要解决边关邻居的问题。
    
    ☆、第233章 捷报传来
    
    丢了东西事小,丢了外甥就麻烦了,脖子上骑着的胖小子是燕王世子呢。
    徐增寿道谢,整个钱袋都给了这群杂耍艺人,将小贼交给了巡街的东城兵马司,最后在朱高炽的抗议声中到了燕王府。
    朱高炽不甘心,“舅舅,不是说今晚就在瞻园睡呢?”
    胖炽的年纪已经过了和母亲亲近的时候,八岁的小男孩更愿意和父亲等男性相处,喜欢新奇,喜欢冒险,喜欢把自己弄得脏兮兮的,可是亲爹朱棣几乎常年在外打仗,在胖炽心中,二舅徐增寿快要取代父亲的位置了。
    徐增寿说道:“我找王妃有要事相商,改天再带你出去玩。”
    朱高炽这才作罢。
    客堂里,徐增寿讲述今晚的经历,“大妹妹,是我疏忽大意了,以后带着大外甥出门,还是带着暗卫比较安全,万一今晚盯着我们的不是小贼,而是燕王的政敌,或者北元的奸细就糟糕了。”
    徐妙仪脑子里第一个出现的就是在凤阳养老的李善长,这个老狐狸这几年越活越精神了,传闻皇上有将其起复的意思,倘若如此,李善长岂不是要重回朝堂?
    徐妙仪点头道:“二哥说的是,连我也要小心一点,那群杂耍艺人我也见过,派马三保查过他们的底细,本是高丽国逃出来的流民,已经附籍大明,正经入了黄册的大明人。住在城南,遵纪守法,每个月交税,安分度日。”
    徐增寿说道:“这些流民凭自己本事吃饭,不偷不抢,还见义勇为,我觉得挺不错,要不要再帮他们一把?”
    徐妙仪问道:“二哥想如何帮?”
    徐增寿说道:“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送他们一些田地耕种,或者一个铺子做买卖,总比街头卖艺要强些。”
    徐妙仪点头应允。
    徐增寿回去找那群杂耍艺人,徐妙仪派了马三保带人护卫一路跟随,到了城隍庙,远远就看见一群人砸场子,驱赶杂耍艺人。
    原来杂耍艺人帮着徐增寿抓小偷,得罪了这一带的偷儿们,同伙被抓,他们马上开始了报复行动,以警告附近商贩莫要“多管闲事”。
    徐增寿大怒,“京城之内,还没了王法不成?统统给我抓起来!”
    马三保带着燕王府的护卫将偷儿们一网打尽,城隍庙才恢复平静。被打得鼻青脸肿的杂耍艺人冷静的观察着救兵的服饰,居然是亲王府的护卫!
    机会终于来了。
    待徐增寿问他们想要什么帮助时,艺人们齐齐跪下,“我们是来上京告御状的,求大老爷为我们伸冤!”
    待徐增寿听完这群人的讲述,顿时目瞪口呆,原来每天上演的荒诞戏,居然真实发生在高丽国!
    皇上刚册封没几年的高丽国国王居然是假货,是大臣和宠妃通奸生子,并非高丽王室血脉。
    高丽国以前臣服于元朝,当年高丽国国王的王叔叫做王祺,王祺为了夺位,甚至取了一个蒙古名字,叫做伯颜帖木儿。同时元朝为了控制高丽国,将拥有黄金家族血统的承懿公主——元顺宗之子魏王阿不哥的女儿嫁给了王祺,并且将王祺通过政变,扶持为新的高丽王,公主成为高丽王妃。
    但是这位最后被追封为鲁国大长公主、血统高贵的高丽王妃最终死于难产,没有生下子嗣,元朝也不容许高丽王册封其他女子为高丽王妃。所以高丽王的子嗣都是庶出。
    高丽王王祺死于叛乱,被部下所杀,儿子王耦成功登基,成为新的高丽王。新王暴戾好杀,无恶不作,残杀忠良。
    户部右侍郎朴家惨遭灭门,女童被罚没入了教坊,成为官妓;男童被阉割,成了官奴。
    说到这里,扮作“宠妃”的少年泣不成声,“……草民以前叫做朴海寿,惨遭腐刑后成了无根之人,愧对祖先的姓氏,如今叫做海寿。这些人以前是草民的家丁,他们忠心耿耿,将草民从矿场里救出来,逃到了大明,以卖艺为生,来京城告御状。”
    徐增寿问道:“既然如此,为何不去敲登闻鼓,击鼓鸣冤?”
    海寿说道:“草民来京城时,皇上已经册封了王耦为高丽国王。草民若莽撞为之,八成会被当做疯子赶走,草民一直寻找机会,期望能直达圣听,揭露王耦的真实身份。”
    徐增寿暗道:好个俊俏勇敢的少年,可惜是个阉人,前途尽毁。
    徐增寿说道:“就凭你一人之言,说新册封的高丽王身份有疑,别说皇上不信,就连我也不敢轻易相信的。”
    海寿跪地磕头,说道:“草民看过您的腰牌,上面写的是锦衣卫千户徐增寿。锦衣卫体察天下民情,是真是假,锦衣卫的探子一查便知,草民岂敢信口雌黄?”
    徐增寿将这些高丽人安置在燕王府,对徐妙仪说道:“妹妹将来去北平就藩,要经常和邻居高丽国打交道,这些人定能派上用场。”
    徐妙仪听完徐增寿的讲述,也觉得太过离奇了,“二哥真的相信他们的话?”
    徐增寿坦言说道:“承蒙父亲的恩荫,我得了锦衣卫千户的官职,但只是个虚职,没有实权,平时应付一下宫廷仪仗的事情,我的手眼能伸到千里之外的高丽国?真是太高估我啦。不过呢,我可以将此事告诉锦衣卫指挥使毛骧,让毛骧派探子去查,倘若是真的,戳破高丽国的阴谋,也是大功一件啊。”
    徐妙仪于是将海寿等人留在燕王府,海寿知道燕王的封地就在北方,和高丽国是邻居,他看到了复仇的希望。
    海寿是阉人,主动请求在燕王府当差,他出身高丽两班贵族,懂得礼仪,精通汉字和各种典籍,相貌又出众,当了几回差事,便深得燕王府大管家马三保的器重,成为其左右手。
    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得到属下千户徐增寿的密报,剑眉紧蹙,说道:“倘若属实,高丽国国王是欺君之罪。”
    徐增寿说道:“北方一直不太平,那个海寿还说,高丽国国王一边接受了大明的册封,一边和北元勾勾搭搭的,还和东北拥兵自重的军阀纳哈出来往甚密,四面讨好,这种两面三刀的小人,不得不防。”
    毛骧说道:“我会派人去详查。对了,有件事情还请你转告给燕王妃,燕王北伐大胜,即将归京。”
    徐增寿大喜,“真的?什么时候回来?”
    大妹妹一定很高心!
    毛骧说道:“最快这个月,最晚中秋节吧。”
    奉先殿,兵部尚书鲁思骏禀告前方北伐战事捷报,燕王朱棣率领深入大漠不毛之地,追击北元军队,终于发现了敌军踪迹,迫使北元大将投降,并且招降了五万北元骑兵!
    洪武帝龙颜大悦,“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