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徐后传 >

第138部分

大明徐后传-第138部分

小说: 大明徐后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是徐妙仪,她水性极好,仰躺在河水中,只需稍稍动动手脚,便能一直浮在水面上不沉没,宽大的月白长袍被河水鼓胀开来,随着她手脚的轻动,白袍蔓延,伸展,她就像一只长着翅膀的鱼儿,在水中飞翔。
    齐腰的长发散开,随着一圈圈涟漪的律动,像河里的水草般舞动着,头上戴着柳枝编成的花冠,冠上别着几朵淡黄色的睡莲,这花冠是朱棣的“杰作”,但此刻他很嫉妒这个亲手制作的礼物:花冠可以轻易吻着她的额头,但他不能。
    月光倾泻而下,柔和了人的双眼,无论看什么都罩着一层神圣的微光,连河岸的柳树和鹅卵石上的苔藓都沾着仙气似的,都是可以入画的风景。就更别提水中的美人了,她就像精灵似的飘在水上,一阵清风拂过,仿佛下一刻她就能乘风奔月而去。
    朱棣叫道:“麦子烤好了,快过来吧。”
    水中的美人笑道:“我还没游够呢,去水底摸条鱼再上来。”
    “妙仪?”朱棣着急了,跳下河水往徐妙仪潜水的方向游去。
    这里生着一片水草,水草里开着白色,粉色等无名小花,朱棣担心妙仪被水底的水草缠住了手脚,他沉在水底游动寻找着。
    左手蓦地被一个人抓住,朱棣大喜,奋力的拉过徐妙仪踩水往上游动,嘴唇霎时被一柔软的物事堵住了。
    两人在水底相拥,亲吻,一双年轻柔韧的躯体像水草一样交缠着,扭动着,难舍难分,一直到了憋气的极限时,他们才一起浮出了水面,大口喘息。
    夹案古树成荫,犹如两堵高墙,岸边藤蔓荆棘缠绕,水岸间轻柔芦苇花在晚风中飘动着,送到阵阵荷香,不知名的昆虫吟唱着歌谣,怎么听都像是一曲《凤求凰》。
    方才朱棣以为妙仪遇险,为了游水方便,他脱去了上衣,光着上半身,只穿着齐膝的裤子,在水中一泡,形同什么都没穿。
    徐妙仪搂着他坚实的腰身,徐徐往上摸去,手掌感受着他背脊每一处的肌骨还有凹凸不平的肌肤。
    “你的鞭伤已经好了。”徐妙仪说道:“记得刚来那晚见到你的伤,就像几十条黑蜈蚣似的爬在背上。”
    朱棣声音有些嘶哑,“你骗我下河,就是为了看我伤疤?”
    “当然啦,那你以为是为何?”徐妙仪笑道:“你也太好骗了,凭我的水性,下海都没问题,怎么可能困在区区河水中。”
    徐妙仪头上的花冠在沉水时已经被水冲走了,湿漉漉的乌发贴在脸颊上,眼眸比月光还明亮,她爽快的大笑,下颌轻扬,就像一个恶作剧得逞的小孩子,可湿透的白袍下,是妙曼成熟的躯体。
    极纯和极艳混合在一起,朱棣所有的理智都缴械投降,像睡莲花冠一样顺水飘走了,他双臂一紧,将徐妙仪紧紧搂在怀中,身体也缠过去。
    徐妙仪觉得自己像是深陷水草丛中,她的心已经被缠住了,无力挣脱,也不想挣脱,她放松了身体,迎接着朱棣如暴风骤雨般狂乱的吻,就像那晚她昼夜跋涉,终于找到了半山腰的房子,院子门口的灯忽明忽暗,似乎随时都能熄灭在风雨中,可又总是在最后的关头重新明亮起来。
    那时候冰冷的春雨如鞭子般抽着她的身躯,雨伞几乎不起作用,雨夜里,她无处可逃,无处可避,唯有眼前微弱的光亮是唯一的希望。
    此时也是如此,朱棣的热情如遮天蔽日的暴雨,只是这场雨是温的,是热的,抚慰着她,好像置身于温泉之中,她不想逃避,只希望继续在温泉池里沉沦。
    徐妙仪看着天,夜空星亮如洗,她朱唇微张,双目平静而迷惘……
    “嘎嘎!”
    尖利的鹅叫声打破了夜间的静谧,随即两只大白鹅从山路半跑半飞而来,扑通入水,逃命似的往河中心游去!
    马三保骑马扬鞭而来,驱赶着这两只大白鹅,“你们这些畜生!敢咬我,让你瞧瞧本公公的厉害!”
    一直追到岸边,河畔有一堆未熄的篝火,传来阵阵麦香,一个魁梧的男子正在穿上衣,马三保自幼就伺候朱棣,仅仅一个背影就知道是自家主子,他顿时激动起来了,翻身下马,差点从马背上滚落。
    “燕王?真的是殿下!”马三保大哭跪地,膝行到朱棣身边,鹅卵石膈得膝盖生疼,他浑然不觉疼痛,抱着朱棣的大腿嚎啕不止,“我的殿下啊!吃苦遭罪的日子终于熬到到头了,奴婢奉命接您回王府。”
    在重逢的喜悦和伤感下,马三保哭天抹泪,眼泪都浇灭了篝火,朱棣却恨不得将他一脚踢回京城,希望他从来未出现过。
    子夜,半山腰草房院子里,朱棣指着院墙上的豆角葫芦瓜等蔬菜,“乘着夜色走吧,免得白天惊扰百姓。这些都全部摘下来带走还有……”
    朱棣拍着两个大缸,“这是刚腌的咸鸭蛋和皮蛋,我和徐大小姐亲手做的,连缸一起抬走,小心别磕坏了……”
    卧房里,徐妙仪正在收拾大大小小的包袱,马三保低声说道:“徐大小姐,求您劝劝燕王,差不多就得了,咸菜缸都不放过,燕王差点连厨房的隔夜饭都要带走,咱们车上装不了这么多东西。”
    当家了才知道柴米油盐的不容易,朱棣舍不得丢弃任何东西,徐妙仪也是如此,她将缺了一角的茶杯收进包袱里,不耐烦的说道:“你别废话了,快把后院的鸡抓进笼子里带走。”
    看来徐大小姐不会劝燕王的——她比燕王还抠门!马三保苦着脸说道:“那东西是活物,不好带的。”
    徐妙仪戳了一下马三保的额头,说道:“那小母鸡从春天养到现在,刚刚下蛋就扔?你这个败家子!”
    作者有话要说:  这算是虐狗未遂吧咳咳。
    舟出生水乡,小时候暑假在外婆家见过村民腌咸鸭蛋和皮蛋,馋的要命。
    河边有人养鸭子,养鸭人还养着几只凶巴巴的大白鹅看着鸭圈,怕人偷鸭蛋,我少不更事,去逗大白鹅,低估了大白鹅的战斗力,被白鹅追着咬屁屁。
    外婆家有母鸡,其中一只总是下双黄蛋,堪称下蛋母鸡中的战斗机,每次战斗鸡下完蛋,我就去鸡窝里和母鸡斗智斗勇,抢了人家爱子,要外婆给我做糖水荷包蛋吃。
    每年夏天的双黄蛋都被我承包了。
    所以吃货要从娃娃做起。
    我小时候比猴子还皮,但是我外婆非要给我穿一身白裙扮作公主。
    通常我早上是白雪公主,但不到中午,立刻就成了灰姑娘。
    
    ☆、第174章 多事之夏
    
    雄鸡报晓,凤阳太平乡孤村的村民们醒来后,惊讶的发现守林人夫妇一夜之间消失了,连带着种的瓜菜、腌的鸭蛋咸菜、锅碗瓢盆都席卷一空,只剩下两只大白鹅在河边畅游。
    孤村民风淳朴,路不拾遗,里长带着两个壮年捉了大白鹅送到龙兴寺,打听守林人夫妻去那里了,要归还给人家财物。
    僧人这对小夫妻寻到了爹娘,回去团圆了。
    里长问道:“骨肉团圆是好事,不过他们走的太匆忙,丢了两只看门的大白鹅,他们家在那里?那天村里人进城赶集时捎带过去。”
    僧人说道:“没听说家在何处,人海茫茫,你们别操心了,这两只鹅就当行善积德,放生吧。”
    村里基本都是龙兴寺的佃农,既然寺里人说放生,村民无人敢偷偷私宰了,两只大白鹅从家养变成了野生,彻底放飞自我,更加凶悍了,整天在碧波荡漾里戏水捉鱼,互相梳理羽毛,生养了一群野白鹅。
    且说马三保奉旨来接朱棣,纪纲等监视的锦衣卫也一起回京,夜半启程,天明时方到凤阳县城。
    纪纲等人小半年没吃着肉了,看着刚出锅的小笼包子,眼睛都直了。
    一行人坐满了包子铺,甩开了腮帮子吃。徐妙仪看着高耸的凤阳城墙,熙熙攘攘的街道,顿时有种恍如隔世之感,昨天这个时候,她还和朱棣喝着麦子粥,吃着咸菜疙瘩当早饭,入目皆是稻田和菜园。日子静谧而美好,好像是一场梦境。
    今天踏上归途,要重新面对京城里各种暗算、纷争、腥风血雨。以前徐妙仪独自面对黑暗,而现在她不再是一个人了……
    马三保泡了一壶茶水,自己先尝了尝味道,当场就吐出来,纪纲紧张的说道:“有毒!”
    马三保摇摇头,叫来了店小二,“你们的水井是不是多年没淘过了?这个味道和刷锅水差不多,怎么喝啊。”
    店小二委屈的说道:“今日不知怎么了,明明有没有下雨,井水却是浑的,这街上邻居的水井都这样,我们也没法子啊。”
    这时纪纲突然吓得跳上了桌子,指着地面大声叫道:“老鼠!好多老鼠!好大的老鼠!店家,你家肉包子是不是老鼠肉做的?怎么跑出了这么多老鼠?”
    吱吱!
    一群灰毛老鼠尖叫着跑出来,混在鼠群中的还有许多如指甲盖大小的长须蟑螂!密密麻麻如流水似的淌了一地,马三保看得寒毛直竖,差点吐出来了,赶紧学着纪纲跳上了桌子上。
    这时从村里带过来的、关在笼子里的下蛋母鸡也疯狂的啄着竹笼,发出凄厉的咕咕声,似乎想要挣扎飞出去,院里看门的黄狗汪汪叫着,居然飞身跳过了院墙!
    井水无缘无故变浑……虫鼠倾巢而出,鸡犬不宁,糟糕!
    朱棣背起了徐妙仪,大声叫道:“要地动了!都跑出去!把街坊邻居都叫出来!”
    发生这种异象的不止包子铺一家,朱棣等人跑到街道上,周围店铺里的店家和客人也纷纷涌向街道,群犬沸腾,老鼠和各种虫子在人们脚下乱串,有积年的老者跟着朱棣等人一起大呼道:“地动了!要地动了!东西都扔了,逃命要紧!”
    凤阳自古以来都是多灾多难的地方。地震、兵祸、水旱、瘟疫、蝗灾,甚至一度闹过虎灾,元朝时这里猛虎泛滥成灾,一度人烟灭绝,安远大将军应宜儿赤全国招募猎户,打死了一千多头老虎才平息祸患。
    自从朱元璋登基,将凤阳封为中都,大兴土木修建围墙城池,减免家乡赋税后,凤阳焕然一新,人口倍增,被各种灾难折磨得几经麻木的凤阳百姓似乎终于盼来了出头之日,但很快天灾再次降临。
    出现异像约半盏茶后,南风突然停止了,树叶微丝不动,连天上的云都静止了,短暂的宁静后,突然一阵地动山摇,凤阳城像一艘遭遇暴风雨的船,激烈的摇晃着,船上的人们被甩的如物件似的在街面上滚动,瓦片砖墙如雨点般从天而降,砸向人们的血肉之躯。
    锦衣卫和燕王亲兵手挽着手,将朱棣和徐妙仪护在中间,地动过后,凤阳城房屋倒塌了一半,剩下一半也没人敢住进去,大家宁可住在帐篷和临时搭建的草房里。
    地动之后,天上乌云滚滚,压城而来,黑云压城城欲摧,一道闪电过后,大夏天的下起了冰雹,天气骤冷,随后是绵延不绝的大雨,地动加上水灾双面夹攻,给了这座刚刚兴起的中都新城当头一棒。
    凤阳是龙兴之地,朱元璋的故乡,连祖坟都在这里,消息传到京城,朝野震惊,洪武帝要御驾亲自去家乡赈灾,被文武大臣阻止了,国不可一日无君,岂能儿戏。
    最后宰相李善长退让一步,说可以叫储君东宫太子代天子去凤阳赈灾,太子朱标临危受命,连夜赶去凤阳。
    朱元璋对着家乡的方向跪地痛哭,马皇后也跪在身边,对着公婆寝陵的方向三拜,劝慰道:“四郎在密信上说凤阳皇陵并无大损,城墙只是有些地方开裂了,并没倒下,所谓地动伤了大明龙脉的谣言纯属无稽之谈,是别有用心之人想蛊惑民心,乱我大明,皇上保重龙体,莫要太伤心了。现在最重要的是赈灾,尽量挽回损失,多救一些百姓。”
    朱元璋鬓发霜白,听闻凤阳地动后,鬓边的白霜爬满了头发,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高处不胜寒,只有面对同甘共苦多年的结发老妻时,朱元璋的眼神里才会露出一丝迷茫和摇摆:“去年星象屡出异端,二月岁星逆行入太微,三月荧惑犯井,四月荧惑犯鬼,五月太皇犯毕。钦天监说是五星紊乱,日月相刑之像,老天在警告朕。朕也下过罪己诏了,可是老天怎么还不放过朕?凤阳地动,紧接着又闹起了水灾,难道这是老天在惩罚朕?”
    马皇后劝道:“皇上,鬼神之说,不能全信的。”
    朱元璋摇摇头,“朕以前也不信的,被迫下罪己诏,只是为了堵那些整日叽叽喳喳大臣们的嘴。可凤阳地动,撼动祖宗们的长眠之地,刚建好的城墙都开裂了,朝里朝外议论,说这是天谴,老天给的警告。可朕不服啊,难道朕真的做错了吗?”
    “朕自从登基以来,勤勤恳恳,从无一天松懈,连病痛时都坚持批阅奏折。朕整顿朝纲,肃清吏制,爱惜百姓,可是那些人却把朕比作秦始皇,骂朕苛刻,独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