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福运宝珠[清] >

第91部分

福运宝珠[清]-第91部分

小说: 福运宝珠[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下宽慰百姓解决旱情才是当务之急。
  按照他的说法,少说半个月前就确信的事,今天才报上来,这简直……简直气死个人。康熙险些原地爆炸,他赶紧安慰自己说这是好事,虽然知道得晚了,若真如老九所言,那真是天大的好事,可以说是近一个月来最好的消息。
  父子二人合计一番,当晚,康熙悄悄去到九贝勒府,亲眼见过那汪湖水,他才彻底放下心来。
  眼下家家户户井都枯了,胤禟府上这样明显反常。
  康熙就想起前些时候自己琢磨过的事。
  都说老九福晋福气大,恐怕很有些来历,他不相信,觉得太子妃和他塔喇氏怀孕很大可能是凑巧,又想说除非天干她不干、洪水不过她家门,才能证明她的确是得苍天眷顾福泽深厚。
  就只是那么一想,才多久,真应验了。
  老天爷是打定主意想证明给他看?证明马斯喀这闺女真不一般?
  康熙问了胤禟的意思,问他是想出头还是不想,胤禟直言他是担心宫里没水吃,才把事情说出来,大志向没有,更不愿被推上风口浪尖。
  康熙已有成算,问这话不过是想探一探他。
  结果很令人满意。
  老九虽然气人,是个好的。
  胤禟以为捅出这事以后宫里太监天天都要来拉水,还愁呢……康熙却说,他回去就让钦天监择个吉日,准备祭天。
  胤禟起先没想到这里,听得这话就琢磨透了。宝珠不出头,就让她混在人群之中,让众阿哥携福晋同去,给她打个掩护,看能否求下雨来。若是能最好,立刻就能平息民怨,解决所有问题,还不用暴露自个儿府上的情况。
  虽然有些天真,这是眼下最好的法子。旱情来势汹汹,祭天祈雨再自然不过。
  宝珠压根没想过自己有这本事,应该说她从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就拿府上的情况来说,她还感慨这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没白做好人,老天有眼。
  胤禟听了哭笑不得。
  祭天的真相没说穿,只告诉宝珠说有这么回事,让她准备起来。不是别的意思,胤禟觉得不该给宝珠压力,这种事,知道不过是徒增烦恼。天灾又不是她带来的,能轻松解决最好,要是没求下雨也怪不着她。
  宝珠还纳闷:“祭天带福晋同去?”
  胤禟摊手:“皇阿玛是这么交代的,心肝你可以准备病愈了。”
  既然是这样,那行吧。
  她后来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非常时期非常手段,人多几个,声音响亮些,更容易让各路神明听见,也显得诚心。


第110章 显摆
  孟春祈谷; 冬至祭天。
  康熙每年两次亲临天坛; 向上苍祈求; 愿一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除此之外,每逢国之大事,皇帝也要告祭祖先。
  自打天坛建成; 到今天; 这里已经办过成百上千场祭祀活动; 远了不说,康熙亲自主持的就有近百场; 在很多人看来就是走个形式,谁也没想到还有见证奇迹的一天。
  五月间的这场祭祀震惊了整个大清朝,这一日; 四海之内普降甘霖。
  这场祭祀实际很不规范; 虽然也停荤酒停乐舞斋戒了两日,按理说祭祀活动轮不到妇人出头; 康熙却力排众议将四妃并皇子福晋全带上了。这是场倾尽全力的豪赌,若能成,礼部自当消停; 什么问题也没有;若是不成; 皇帝要遭受种种非议; 朝中笃定要混乱升级。
  康熙赌赢了,他余光瞥见宝珠在胤禟身边跪下,前额贴地,她一个人的诚心祈求比所有人加起来还管用; 她跪下的同时,万里无云天就阴下来,不多会儿,竟有毫针般的绵绵细雨飘洒而下。
  “雨来了!”
  “老天有眼啊,雨来了!”
  康熙也是满心触动,险些洒下热泪,最近一个月他压力很大,他饱受质疑。百姓忌惮巡捕营,不敢声张,却发自内心觉得是皇帝之过,是他做错事引来苍天震怒。
  皇城根下的不敢说,外头的风言风语没少过,又有人提起早年的三场地动,都说没见过这么倒霉的皇帝,自登基以来没太平过,要说这里头没点门道,谁信呢?
  现在好了,满京城的百姓都知道今日祭天,皇帝带着一大堆人浩浩荡荡出了宫,现在祭祀正在进行中,雨也的确求下来了,起初还只是那种连地面也打不湿的绵绵细雨,后来雨势渐大,不过两刻钟,天就像破了个窟窿,大雨倾泻而下,参与祭祀的全被淋成落汤鸡,要是平时,定要呸一声,暗骂倒霉,此时此刻竟有人喜极而泣,哪怕稳得住没掉眼泪,也在满足的喟叹,并诚心感谢上苍愿意怜悯凡人。
  康熙已经想到这一场祭祀之后,他的声望会空前提高,待陆续收到各州府上的奏折,才知道自己的预估还是太保守。
  并不只有京城迎来了降雨,这一日,整个大清朝的版图都湿漉漉的,百姓全捧着瓦罐瓷盆抬着桶子在屋檐下接水,因为干渴得太久,还有不少人仰头站在大雨中。
  顾不得大雨会淋湿衣裳浇乱发型,这可是开春以来第一场雨,救命的雨。
  地方官排队给京中上折子,说明这一情况,表示旱灾已经结束,还有人玩笑说照这样多下几日洪水就该来了。康熙还是第一次觉得老天爷站在他这边,过去几十年中,好运没眷顾过他,走到今天全靠拼命。
  后来想想,哪里是老天爷帮他,帮他的是老九福晋才对。
  还是看不透富察氏的来历,可以确信她是好的,或许是上神历劫,也可能是百世善人福泽深厚,说是娲皇转生他也信了……甭管是哪种,亏得投生在大清朝的版图上,并且嫁到爱新觉罗家,跟了老九这吊儿郎当不思进取的也真有点可惜就是。
  要是早知道,早知道他扣着胤礽等也等到头两年大选。
  可惜了,这就是命啊。
  康熙小小的感慨一番,很快就摆正姿态,老九福晋性子软,帮她的老天爷可不软,打她主意保准没好事。再者说,胤禟也没站队的意思,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她随胤禟,那就挺好的。
  虽然四海之内都在称颂他这个皇帝,康熙心里明白,这些功劳其实和他没半点干系,他想不到由头直接给老九福晋赏赐,就让梁九功拟旨,称宜妃郭络罗氏在旱情严重这一个月里,将后宫大小事宜安排得很好,确保宫中不乱,说她温婉淑德,端庄贵重,克勤克俭……洋洋洒洒夸了一大通,然后表示要册封她做贵妃,代掌凤印。
  这道圣旨由梁九功亲自宣读,跪在底下的宜妃都懵了。
  哦对,哪怕还没行册封大典,还没拿到贵妃册宝,她如今也是贵妃娘娘了。
  宜贵妃恍恍惚惚接了旨,给梁九功打赏,让跟前大太监亲自把人送出去,等人走远了,她才纳闷道:“本宫争了斗了那么多年都没爬上去,如今不争了不斗了竟然封了贵妃?”
  伺候她几十年的老嬷嬷也不懂,恕她眼拙,真没看出贵妃娘娘为应对旱情做过什么贡献,严格照限水令来不额外索取也算贡献?
  主仆懵了好一会儿,终于放弃了继续推敲,圣心你别猜,皇上高兴就好。
  真是飞来横福啊,飞来横福。
  要说封后还得听听朝臣的意思,封贵妃,并且是将宜妃提拔做贵妃,这俨然就是水到渠成顺其自然的事。皇帝甚至不需要给任何理由,宜妃在妃位上将近二十年,有功无过……这就够了,皇上中意她也不是一两天,德妃被贬做乌嫔之后,四妃之中就她最得宠,她不上谁有资格上?
  别看妃和贵妃就差了一个字儿,实际中间隔着鸿沟,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跨不过去。
  本来后宫的格局已经非常稳定,两任皇后并温僖贵妃前后脚走,身份最高就是四妃,四妃相互牵制,维持了好些年的平衡……本来以为往后也是这样,没想到康熙回主动将平衡打破,推郭络罗氏上位。
  宜贵妃还是在她的翊坤宫,只是里头的陈设摆件要缓一缓,毕竟身份不同了。
  说起来,赫舍里皇后香消玉殒之后,凤印一度执掌在佟贵妃手中,后来佟贵妃封后,转身也去了,凤印就被收回来,这么些年一直放在康熙那头。本来四妃协理后宫,她们各司其职谁也不比谁高贵,如今郭络罗氏成了宜贵妃,并且代掌凤印,她风光至极,一时无两。
  宜贵妃心里惶恐,生怕自己是被皇帝推出去做活靶子,后来胤禟进宫,当面给她道喜,又屏退左右道明内情,她才稳下心。
  其实也不是很稳,得知儿媳妇来历极深,上通天庭,哪个婆婆稳得住?
  一开始,宜贵妃只当胤禟在说笑,看他一本正经的样子,凡事讲得头头是道,说四海之内全干旱,他府上半点不受影响,几口井好好的,一湖水从没少过。又说皇上让女眷同去天坛就是为了将宝珠捎去,还说当日宝珠一跪,天就阴了,不多时雨就来……
  宜贵妃觉得她恐怕是在听神话故事。
  仔细想想还真对得上,照老九的说法,皇上的种种反常举动就能得到解释了。
  为什么突然给她晋位份?
  因为直接提拔老九或者他福晋都不合适,找不到光明正大的理由,哪怕有理由,头年连跳两级,这才多久又接着升,实在太快了,朝堂上不好说,搞不好老九还要被兄弟们排挤。
  所以说,她是跟着儿子媳妇沾了光。
  宜贵妃从前只见过子凭母贵,太子就是个中典范,他命好托生在赫舍里氏腹中,还是奶娃娃就做了储君,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皇子们追求的所有东西。
  她还脑补过那得有多痛快,她如今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她是母凭子贵,老九出息,他福晋也能耐,做额娘的白捡便宜,抢了一辈子没抢到的贵妃头衔竟然这么容易就到手,容易到她觉得这一切都是梦。
  胤禟轻哼一声,给额娘一个贵妃真是便宜皇阿玛了,这次祭天,皇阿玛的声望拔到最高,有上天正名,他就是盛世明君千古一帝。
  看他近来得意的样子,胤禟觉得后槽牙有些痒。
  的确,谁能想到呢,谁能想到这背后还有假?
  这样也好,送子娘娘的风头让皇阿玛抢了个干净,他府上总算能清净几天。
  胤禟出宫之前还对他额娘说,回头宝珠来道喜,让她淡定的接受,千万别泄了底……虽然亲近的人都知道她很有些门道,在宝珠看来,自己就是命比较好的普通人,她啥也不知道。
  听胤禟啰啰嗦嗦嘱咐半天,新上任的贵妃娘娘耳朵都起茧了,她赶紧把人往外轰:“行了,额娘知道了,你赶紧回府去,别杵在这儿耽误我显摆。”
  胤禟刚走,来道喜的就把翊坤宫塞爆了,宜贵妃果然显摆了个够,还可惜没见着乌嫔。
  她问过永和宫偏殿的常在,乌嫔的脸可养好了。得回复说早结疤了,就是疤痕难以祛除。众太医有些想法,可乌嫔娘娘伤得太久,难。
  有这句准话,宜贵妃也就放心了,放心的同时,她还感慨说可惜了那张脸,乌嫔在宫中那是排得上号的美人。
  不提这茬还好,提起来大家伙儿一通庆幸。乌雅氏惯会装模作样,又很有些手段,一度哄得皇上独宠她,毁容了才好,要是没毁,她们能有出头的机会?
  宫中热闹得很,宫门外也一样,哪怕过去好些天,百姓还在议论那场祭祀,神迹啊,可惜没亲眼看见祈雨的过程。
  诚如康熙所想,对他带四妃以及皇子福晋同去祭天,礼部原本很有意见,因为这场祭祀空前的成功,真的求来了雨水,还是四海普降甘霖……女子的地位莫名提高了不少,对他的诟病也在一夜之间尽数消失。
  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时候,他们发现,要说哪里不同,就是这回去的人格外多,场内外跪了一大片。这种庄严肃穆的场合,从前不让女眷出席,就这一次,竟然还成了,她们的地位想不提高都难。
  当然要彻底改善需要更多努力,通过这次,至少得见一线曙光。
  这些胤禟都说给宝珠听了,宝珠笑眯眯听了个过瘾,而后就备上贺礼进了宫。


第111章 安分
  得知宝珠要进宫; 阿寿还撒娇来着; 这招他用得很顺手; 可说百试百灵,今儿却没成行。宝珠抱起沉甸甸的小兔崽子好一阵逗弄,同他摆事实讲道理; 额娘新晋贵妃; 翊坤宫保准不清净; 姑且不论她宫里是否忙得开,照爷的说法; 自打圣旨下来前去道喜的就没少过,宫中妃嫔好悬没将门槛踏破。
  让她把乖儿子带去凑这热闹,宝珠放不下心。
  乱七八糟的脂粉味搅和到一块儿就不好闻; 要是沾上什么不干不净的; 后悔也来不及。自家这三只养得好不假,身子骨的确不错; 可哪怕再不错,当娘的也不敢轻忽。
  宝珠在国之大事上迷糊,在这些“小事”上很拎得清; 这么盘算着; 她也问过胤禟的意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