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福运宝珠[清] >

第129部分

福运宝珠[清]-第129部分

小说: 福运宝珠[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胤禟说着,就叹口气:“爷这辈子是栽你手里了。”
  宝珠就跟猫咪似的,捧着他贴在自己脸颊上的手,撒娇似的蹭了蹭。
  瞧她这样,胤禟半点脾气也不剩,连声问说睡得好不好?清醒了没?没着凉吧?
  “三月间春光可真好,睡着忒舒服。”
  “看我这样像有什么事?倒是咱儿子呢?又上哪儿野去了?”
  胤禟回说找灰妞玩去了,如今那六只就是统一战线上的,感情好着呢。
  这话听着就满含醋意,宝珠取笑他:“多大的人,还同狼崽子争宠?”
  嗤……
  胖得跟肉狗似的,还崽子呢?
  哪怕话是从福晋嘴里说出来,胤禟也拒绝承认,直说巴不得他们成天往外跑,别杵在眼前,看了就烦人。说着他还顺手摸了摸宝珠的肚皮,感慨道:“方才从三个麻烦精那里解放出来,还没松快几天,怎么又怀上了?这胎可千万生个乖巧的,至少像阿满这样。”
  胤禟只看到阿圆阿寿排队搞事,至今没发现阿满才是带头大哥,难怪他被仨儿子折腾得那么惨。
  宝珠也没想同他解释就对了,这种事,得自己发现才有意思。
  而眼下,胤禟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准备过几天去庙里拜拜,哪怕实际没多大用处,走个过场求个安心也好。他得好生同送子娘娘说一说,千万给个闺女,不要带把的。
  兄弟们都不爱求闺女,首先儿子多才是好福气,其次呢,闺女要是养出感情来,等她岁数差不多该论及婚嫁,当爹的要操碎心。
  儿媳妇没挑好不算事儿,了不起回头给儿子抬房侧室,闺女嫁错人可就糟心了,你想给她撑腰都得三思而后行。
  还不止,皇家公主或者宗室格格比朝臣家的姑娘风险更大,说不准哪天就被指去和亲,那才是一走几千里路,往后一辈子恐怕再见不着人。
  胤禟倒是没这个烦恼,他眼下特别自信,闺女来一个来两个三个都没问题,十几载后太子二哥应该已经登基了,哪怕再缺人巩固姻亲关系,也不可能把心思动到自家,要是不信邪非得这么干,那笃定要摊上事儿。
  果然还是闺女好,闺女是爹的小棉袄。
  看他的表情就知道在做梦,宝珠闷笑一声,问:“方才在看什么书呢?看得那么专注。”
  胤禟顺手将那卷书捞过来,递到宝珠手里。
  这是本描绘生产技术的书籍,专业性太强,宝珠瞄了两眼就头疼。想想胤禟人在工部,看这个倒不意外,她随手翻了翻,里头真有不少图,什么砖瓦啊烧陶啊,吓得她赶紧把书合上,让胤禟拿走:“让我读三百千都瞌睡,难为你啃得动这个,这一点趣味也没有。”
  胤禟将书放回桌上去,捏宝珠一把,笑道:“自个儿不爱看就说枯燥乏味,偏你歪理多,爷瞧着有意思得很,先辈编出这些典籍为咱们后世做大贡献了。”
  “你说得有理,可我就是嫌它无趣,任谁夸得天花乱坠我瞧它还是无趣!”
  胤禟觉得自己也是傻了,这种书别说女子,男儿也不一定爱看,针对性实在太强,好这口的爱不释手,不好这口的见着就恨不得把它丢得远远的。
  远了不说,让老大老三他们看见就得头疼。
  他就没再多说,转而问宝珠要不要回屋,出来快有一个时辰,她皮肤这么娇嫩,当心晒着。
  亏胤禟没把这话说出口,否则他亲“岳父”就该不痛快了。
  挑拨什么感情呢?
  当爹的还能晒着闺女?
  宝珠觉得正舒服,好久没晒过这么舒服的太阳了,她勾勾手指让胤禟附耳过来,然后往他颊边亲上一口,懒洋洋说:“我感觉正舒服,爷再看会儿书去。”
  候在远处的丫鬟都羡慕得很,羡慕福晋能得一心人,她们做奴才的什么没见过?什么没听说过?越是富贵人家越荒唐,像爷这样踏踏实实守着福晋过日子的,皇城根下你难找出第二个,当真太少了。
  外头总有人说瑞郡王骨头都让美色泡软了,亏他不是储君,否则他迟早要走上昏君那条路……九福晋比杨妃也没差的。
  叫府上奴才说,那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福晋就是顶顶体恤人的性子。
  至于爷,看似宠妻宠到没原则,其实他心里有杆秤,府上很多事都是爷在做主,福晋要任性也不行。他俩挺会互相迁就,大婚之后不是全然没有摩擦,每回有谁不高兴了也撑不过半天,没多会儿就过去了。
  要说九爷有哪里不好,大概就是没啥大志向,别人想夺嫡,想封王,想建功立业,想手握重权……他对这些都没感觉,平素怎么痛快怎么来。
  别家皇子倒是总在背后腹诽,说老九白白占这么多资源,占着茅坑不拉屎,还不如趁早让出来。
  自个儿府上这些人都觉得挺好,主子安分不搞事还不好吗?
  他要是太上进太有追求那不是把阖府上下的脑袋全拴裤腰带上?
  ……
  这么好的天气,铁狮子胡同里头,瑞郡王府两位主子偷得浮生半日闲。
  可也不是人人都能静下心来享受灿烂春光,譬如雍郡王府上,董鄂格格简直要疯了。
  难道是老天爷诚心不让她好?
  说好的上辈子太苦,这辈子给她机会补救,怎么重活一世比之前还要不如?
  要说她上辈子,顶多也就是同胤禟之间没啥真情,嫡福晋的体面总归没少,再有就是因为胤禟站错队,连带着阖府上下都倒了霉,在栽跟头之前,有好些年她还是挺风光的。
  可眼下呢?
  拼老命进了潜龙邸,结果就从这里开始,轨迹变了。未来的雍正皇帝完全看不出有争的苗头,他安居户部,没展露出任何野心……太子明明应该同康熙生出罅隙,他们父子感情却顶顶的好,没听说有任何矛盾。
  她要是没记错,康熙四十六年各方最多不过小打小闹,老大老八出局都在那之后,结果眼下才四十一年,这俩已经没戏了。
  太子一家独大,别的皇子全都难成气候。
  这是见了什么鬼?
  这样下去雍正还能登基?
  最让董鄂氏想不明白的还是同胤禟相关的事,上辈子到新皇登基,翊坤宫那位都在妃位上,她现在却已经是皇贵妃了;上辈子胤禟根本没封过郡王,他现在已经是了!……
  凭什么呢?
  上辈子她跟着胤禟吃够了苦头,换做富察氏就天天享福。
  都说九福晋嫁过来是进了福窝窝里,她听了只想呵呵。
  说得好像谁没做过九福晋似的!
  所以到底是见了什么鬼?
  她当真重生在正史里了吗?
  难道这是谁他娘瞎写的野史?
  或者是她误解了天老爷的意思?让她重生不是踹了胤禟投奔胤禛,是让她死心塌地跟着胤禟?对她的补偿是改变胤禟倒霉悲催的命运?
  要是这样,董鄂氏真要哭瞎了。
  她将美好人生拱手让给了富察氏,都是她沉不住气作的啊,现在想想,为啥一定要投奔新皇呢?老实做九福晋让胤禟远离老八这个祸害不就得了吗?
  只要一想这些事,董鄂氏胸口就疼,闷着疼,钝钝的疼。
  三年之前,她重生回来的时候总嫌上辈子没操持好,她拟定了各种计划,这辈子非得做那人上人。
  这才多长时间?她已经比上辈子还不如了。
  在雍郡王府顶着个格格的头衔,无宠无嗣,最绝望的是她还没看出郡王爷有夺嫡的想法宫里乌嫔就毁容破相了。就乌嫔这样的能做太后?有这么个额娘,胤禛还有什么指望?
  胤禛没了指望,她呢?又该何去何从?


第157章 唏嘘
  甭管董鄂格格多不甘心; 日子照样得过; 再者说; 她不过是个没上玉牒的侍妾,谁会在乎她的心情?
  这两年前朝总不安稳,又因为天灾频发; 胤禛在户部做事的时间长; 每每回府都累得提不起劲; 哪还有心思均分雨露?
  从前是因为有德妃指手画脚,纵使他没多大兴趣到时间总得往后院去; 自打德妃毁容破相降做乌嫔,她就极少踏出永和宫,乌喇那拉氏过去请安也总是不见; 多数时间连样子也懒得装; 极少数时候会使嬷嬷递个话,让做福晋的把后院管好; 让侍妾多生给胤禛开枝散叶云云。
  四福晋当面全应了,回府之后该怎么着怎么着,她料定乌嫔一颗心全扑在脸上; 还在做梦想恢复容貌; 压根没工夫去管不得宠的儿子的事。
  胤禛乐得如此; 自打额娘不过问,他踏足后院的时间就大大减少,每个月也就五六回,其中初一十五还在福晋的正院; 剩下那几天后院女人能抢破头。
  天数当真少,你还没地儿说闲话,谁让爷们忙得都是正事呢。
  户部掌管天下户籍财经,乃是琐事最多的部门,又因为油水多,户部衙门尤其容易生蛀虫,胤禛生性多疑,他不大能相信人,凡事都得从自己手里过一遍,大事小事都要指导一二,也难怪累成那样。忙完手中的公务回府,他首先还不是去女眷那边,先要去看看弘晖等人,考校他们功课,指点他们习字读书。儿子那边去过之后,他还要进书房忙活一通,或者临两篇字,或者抄一页书,再或者同门下清客聊聊诗词文章,还有空闲他还能读两章佛经……把这些全过一遍,终于想起来府上还有一群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侍妾。
  等想起来,天色也不早了,精神头好点倒是能整点花样,感觉累了就是盖棉被纯聊天,左右他做主子的还能上赶着去迁就伺候人的奴才?
  他府上儿子的确不多,可质量高啊。
  尤其弘晖,打小就聪明肯读书,做学问不用催,胤禛对这个嫡长子满意极了,因为弘晖足够优秀,让他对儿子没更多期待,能添几个看缘分吧。
  对他这个态度,乌喇那拉氏无所谓,她和胤禛的关系不像老九府上,他们夫妻之间敬重更多一些。自大婚以来胤禛没落过她脸面,她自问尽到了嫡福晋的责任,尽心尽力操持府上大小事。
  早几年的确有些醋劲儿,也就是拦着不想进新人,她扪心自问没做过丧良心的事,这两年更是彻底看开了,只要后院这些个别把手往她儿子身上伸,她们要争宠或者怎么都成。
  雍郡王以及郡王福晋看得开,李氏、宋氏、武氏、耿氏等人就闹心多了,更别说豁出去脸不要跟了四爷的董鄂格格。
  这几年董鄂氏没一天舒心,她有时候觉得,带着记忆重生回来还不如啥都不知道呢。
  不知道反而有盼头,知道太多徒增烦恼。
  就像她现在,无论怎么想,都觉得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被抢走了。
  上辈子胤禟倒霉悲催的,她跟着倒霉悲催。
  这辈子胤禟威风八面,她却已经不是九福晋了。
  上辈子胤禛斗赢了所有兄弟登基为皇。
  等她奋不顾身抱上这条大腿,胤禛又清心寡欲起来,看他这样压根没想要争。
  ……
  她倒是听胤禟提过,太子、直郡王、老八输就输在沉不住气,皇阿玛年纪大了猜疑心格外重,你动作越大反而讨不得好,几个深得人心的斗得两败俱伤,让老四跟在后头捡了便宜。
  最冤还要数十四,他出征不是时候,回来一切尘埃落定啥事也没了。
  照董鄂氏知道的,雍正继位是不是名正言顺有待商榷,当时所有皇子都觉得十四赢面更大,那几年十四真的很得重用,手上兵权在握,本身文武双全,再加上年轻体健,康熙殁时他不到三十五,而后来继位的新皇都快四十五了……董鄂氏当时很不甘心,胤禟原先支持胤禩,胤禩倒了之后就把宝押在十四身上,这两次都没押对人,可苦了阖府上下。
  只要想想那几年,她就迫不及待想从火坑里跳出来。
  甭管雍正继位是不是名正言顺,她就知道一点,这位爷赢了,他是最后的赢家。
  跟着他迟早能踏足后宫,迟早能登上高位让命妇叩拜,乌喇那拉氏又是个可怜的,生下了嫡长子也没养活,到雍正登基膝下也没个嫡子,后来斗得欢腾的竟然是李氏年氏耿氏这些歌难登大雅之堂的。
  董鄂氏在踹掉胤禟之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她觉得自己赢面很大。
  从身段气质上说,她和深受雍正宠爱的几位非常相似,都是温柔婉约的类型;同时她又占着满洲贵女的出身,娘家比四福晋娘家也不弱分毫;再有,她是能生的……兼具这几点,凭什么探不出头?
  可人倒霉喝凉水也能塞牙缝。
  命运就是会捉弄人。
  谁能想到这辈子一切都不同了?
  八、九拆伙了。
  弘晖活下来了。
  太子脑子灵光了。
  四爷他对夺嫡没兴趣了。
  ……
  为什么啊?
  问题出在哪儿啊?
  是因为太子吗?还是翊坤宫主位她的前任婆婆?或者就是因为她的重生?
  活到这份上,真比上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