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淬中华 >

第11部分

血淬中华-第11部分

小说: 血淬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冯华制定的计划,歼灭“黑山豹”主力,是要赶在土匪吃午饭的时候进行。由于前期行动非常顺利,看来,“猎豹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半。
    别看落虎崖山势凶险,可崖顶却极为平坦,方圆有三四亩地大小,分为上下两阶,崖顶前半部正中就是“黑山豹”的住所兼议事厅——“伏虎堂”,两侧是众匪的住处。松木圈成的寨门直对着上山的小路,如果有人守在此处,居高临下,也是个易守难攻之处,留下黑胖子的性命也正是为了赚开此门。崖顶后半截比前面高出一丈多,有石梯通往,几排木屋一字排开,作为工房、库房使用。
    黑胖子在他们的威逼之下,迫不得已答应带路。李九杲和山子一左一右,把胖子夹在中间。九杲拉着胖子的右手,山子的匕首就顶在胖子的腰眼上。胖子无奈地应付过放哨匪徒的盘问后,班顶子!”
    胖子的喊声还没有落音,山子的匕首已经插入他的背部。两名班顶子连枪也没得放,就被黄德贵和三林解决。
    这时,众匪都聚在崖顶中间的空地上吃饭,乱哄哄的。听清胖子喊话的扔下饭碗就跑,没有听清楚的却端着饭碗傻愣着。山顶上乱成一片,东奔西跑的土匪们你拥我挤相互碰撞,踢翻了饭盆,撞倒了汤锅,滚热的汤水浇到匪徒的脚上,痛得“哇哇”乱叫。许多人都还没有回过神来,二、三十棵黑乎乎的东西飞进人群里,随着一连串的巨响,匪徒们倒下了一大片。侥幸没有死的,又被后面冲上来的中华义勇军战士的一阵排子枪射倒许多。从“伏虎堂”跳出的几个土匪,刚一露头,就被紧紧盯着“伏虎堂”大门的冯华、邢亮用冲锋枪给干掉了。这时,只听得周围一片“趴在地上,抱着脑袋,饶你不死!”的喊声,有的土匪听到喊声,乖乖地趴在地上,不敢动弹。也有那暴戾成性的惯匪还想反抗,立刻被枪弹击毙。
    按照预定的分工,冯华、邢亮、周天宇、李九杲、黄德贵五人各带一个小组,留周天宇小组原地看守、监视俘虏,其余四组分头扑向
    “伏虎堂”、左、右翼厢房和后边的库房。
    李九杲、大喜一组在“伏虎堂”还是遇到了抵抗。躲在屋里的人枪法很好,随着枪声前边的一个战士中弹倒下。“是‘黑山豹’,注意隐蔽!”李九杲一边喊着,一边举枪射击,掩护大喜和另一个战士,从左右两侧迂回。
    “黑山豹”那种单打一的火枪,装一次火药很费时间,轻机枪一阵猛烈的射击,很快就把这个匪酋压制住了。大喜二人又朝屋里连续扔进几颗手榴弹,随着爆炸松木搭置的“伏虎堂”窜出火苗,屋内的枪声也停止了。
    此次战斗,从进入寨门开始,到炸死刚刚吸足大烟,正在与军师议事的“黑山豹”,前后只用了二十分钟。中华义勇军以轻伤两人的代价,一举消灭了“黑山豹”匪帮。毙伤匪徒61名和“肉票”等76人。
    
   
第十章 威名传四方


    
    干净利落的消灭了“黑山豹”绺子,除了令中华义勇军声名远播,还极大的振奋了战士们的士气,增强了义勇军的实力。“黑山豹”拉杆子二十年,曾经劫掠、储存了大量的金银财物。不但后面的几排木屋里堆满了粮食、干肉和布匹等物品,而且在议事厅的套间里战士们还起出了许多的金银和烟土。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冯华他们经过商议,决定将缴获的钱物分成两份,一份作为军需,一份作为遣散费和救济周边地区遭受“黑山豹”祸害的老百姓,此举也再次使得中华义勇军得到了周边地区百姓的欢迎和支持。
    一百多名俘虏原则上是发给路费和生活费,让他们拔香头子人,也发给路费让他们各自回乡。其中有十几名工匠表示家中没有牵挂,愿意留下,冯华代表义勇军对他们的选择表示了欢迎。可是如何安置被解救的十几名妇女却让他们犯了难,这些妇女饱受土匪蹂躏,都是苦命人。有些人是有家不敢回,也有的是土匪从远处虏来的,一时半会儿无法回去。几个人研究了半天,决定先暂时把她们安置在最后一排库房,指定一位识文断字的秀才娘子负责,并规定中华义勇军战士一律不准接近那排房子。
    由于落虎崖无论是地理位置、居住条件、粮食储存,还是安全方面,都要比原来的驻地优越,冯华他们经过仔细商量决定今后就以此为根据地,然后再伺机向山外发展。另外,鉴于中华义勇军已经扩大到一百余人,而且以后还要进一步扩大队伍的规模,所以邢亮、黄得贵以及大喜、山子等人又几次进入无名洞,陆续运回了一批武器弹药。为了尽快让新加入的人员融入到义勇军之中,他们还将新战士、老战士重新进行了混编。仍然分为四个队,还是由邢亮、李九杲、周天宇和黄得贵任分队长,然后再次开始了新一轮的思想教育和军事训练。
    义勇军严明的纪律,让那些被解救的妇女也由开始的惊恐不安,逐渐地安定了下来。那个担任临时组长的秀才娘子叫吴秀英,很有点儿组织能力。那天,冯华、邢亮和李九杲去看望她们,吴秀英代表这些妇女,提出要为中华义勇军干些工作。
    看到她们的可喜变化,冯华等人从心里感到很高兴。考虑到不能打击她们的积极性,而且部队统一着装的问题也已经研究过好几次,所以冯华试探着问道:“大姐,能不能为部队做些衣服啊?”
    还没有等吴秀英回答,其他妇女就七嘴八舌地答道:“行啊!行啊!只要给出样子,我们就能做出来。”
    “是啊!不知队长想要做什么样的衣服?”吴秀英接着问道。
    冯华指着邢亮的迷彩服说:“这种样子的行吗?”
    妇女们纷纷涌过来观看,也有胆子大的,借机摸捏着邢亮那结实匀称的肌肉,闹得邢亮满脸通红,异常的尴尬。
    吴秀英仔细看了看:“能做,就是怕我们粗手笨脚的,做不出这样好的手工。”
    那些妇女也都啧啧称赞着:“看!人家这活儿的针脚多细密,多匀实啊!”
    冯华心中暗想,工业化生产的服装,与粗针大线的手工活当然不一样了。口中却问:“能染成这样的花色吗?”
    一个叫杏花的妇女插嘴道:“山里人谁不会用茜草、黄檗、五倍子染布匹啊!以前我们染布时就怕着色不匀,邢队长这衣服黄一块,绿一块的,深浅不均,到像我们染花了的布匹。”
    本来最令冯华担心的一点,如今到了她们嘴里,却成了最好解决的问题。“好吧,那我就先谢谢几位姐姐了。回头我把白布让人给你们送过来。”
    这一阵子无忧无虑的生活,几乎让这些妇女忘记了过去痛楚的日子,甜甜的笑容重又回到了脸上,她们从内心里感激义勇军。现在,终于能为战士们做点什么了,她们一个个不由得欢喜雀跃、兴奋异常。
    吴秀英把十几个人分成了两个小组,接连几日她们都忙忙碌碌地采集植物、浸泡蒸煮、染色晾晒、裁剪缝制,紧张愉快地劳动让她们有了一种心灵上的解脱。大家一边干活,一边唠嗑,时间打发得更快。东拉西扯的,有时就说到中华义勇军几位领导身上,什么好人啊、能人啊、神人啊,极尽赞美之词,这都是共性;一说到具体的,大家就七嘴八舌的各抒己见了。
    “冯队长多和气啊!哎,可不知怎么的,我一碰上他的眼神,心就扑扑地乱跳!”
    “嗯,李队长威武雄壮,那才叫有爷们的气势!”
    “我看,邢队长文武全才,救命似神仙。上次我发热,烧得像下火一样,要不是他给我吃了几粒仙药,只怕早就没命了!”
    “还是那个周参谋英俊漂亮,说起话来文文气气的,满肚子的文采。他见识广,懂得的东西也多!”
    每遇到这个时候,吴秀英就会干涉:“行了!行了!别都没正经,快点儿干活!”刚才还热热闹闹的场面一下子就冷清下来。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如今十几个女人聚在一起,谁能憋得住?过不了多长时间,就又叽叽喳喳的地说了起来。
    ■售的那种仿制迷彩服,但也规规矩矩,像模像样的。冯华、邢亮他们也禁不住为这些妇女的心思细密和心灵手巧发出由衷的赞叹。他们甚至想到,如果这些妇女愿意留下,以后可以专门成立一个军用被服厂。
    义勇军的崛起,以及“云里雕”和“黑山豹”两个大绺子的相继覆灭,给周围的土匪带来了极大震动。虽说是都加强了防范,但还是都把这事与“铲不平”和“云里雕”的过节儿联系在一起,认为“黑山豹”是“云里雕”的把兄弟,“铲不平”灭他也是理所当然。对于“铲不平”的枪炮如何厉害,他们却都嗤之以鼻。毕竟不是亲眼所见,不相信也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民间流传的就不一样了。经过那些从落虎崖回去的人添油加醋的宣传,义勇军已经被说成是:来去一阵风,手握掌天雷。个个都是神通广大的天兵神将,冯华等三个人更是被老百姓说成是降临世间为百姓荡魔除妖的天神,甚至有人牵强附会地说他们就是当年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
    龙口街位于挥发河中游,是一个约有千余户人家,坐地商铺近百号的大镇子。同时,它还是吉林、关街进入长白山区的必经之路,也是挥发河方圆百十里最大的集镇。太平年间,山里的皮货、山货、药材、木材,山外的粮、盐、酒、茶,无不在这里交易。这些年世道不太平,胡子闹得很厉害,周围的大小绺子都把龙口街当成了一块肥肉,时不时地光顾一下,弄得人心惶惶,市面也萧条了不少。
    镇里的第一大户,人称“积善堂”的皮货贺家,祖上是靠倒腾皮货发的家。到了贺五爷父亲那一辈儿,由于买卖越做越大,就改行商为坐商了。贺家除了在龙口街开有三家收购山货土产的货栈和两家药材铺外,在奉天、吉林、昌图、龙城和关街等地也都有商号。已近不惑之年的贺五爷大名叫贺国光,表字先恒,不但为人光明磊落、谦逊礼让,而且平日里遵从“积善修福”的祖训,“修桥铺路、扶危助贫”做了不少造福乡里的善事,在四乡二十八屯享有极大的声望。
    贺家财雄势厚,本身有二十来个看家护院的丁勇,对于土匪来说属于“硬窑”,曾经有好几股绺子砸窑都“没砸响”。土匪啃不动“积善堂”,街上的百姓可就糟了殃,不管贫富挨户抢劫。贺五爷不忍心看乡亲们遭罪,自己出钱在龙口街周围建筑了一道周边长四里六十丈的土圩。而且,为了进一步增强抵御土匪的力量,他又联合地方上的其他乡绅,把镇里的青壮年男子召集起来,组织团练保护一方,让龙口街免除了许多土匪的祸害。
    这天,贺五爷正在厅中喝早茶,管家郑偃武拿着一封红色信函匆匆走了进来。从信函的颜色和式样上看,贺五爷知道这是土匪飘“海叶子”。拆开一看,这封信果然是赛齐窝集的“小飞龙”绺子索要两万两白银的“海叶子”:赛齐窝集总架子‘小飞龙’告知龙口街百姓,久闻龙口街富甲一方,吾人欲向汝等暂借白银两万两,限五日内送到九棵松山神庙,届时自有人在彼照收,不得迟误!
    贺五爷看罢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两万两,可不是个小数目,这不是要龙口街人的命吗!”此时,有练勇来报告,在龙口街的前街、后街也出现了许多“小飞龙”索要白银的“海叶子”。
    这“小飞龙”绺子原是活动在赛齐窝集一带的一股悍匪,经过几次“靠窑”的架式。贺五爷知道,这么大规模的土匪,如果没有外力的帮助,仅靠龙口街百十人的团联是根本对付不了的。
    情况非常紧急,贺五爷不敢怠慢,连忙召集团长、团正以及镇上有名望的士绅共同进行商议,可是大家也一样拿不出可行的办法。看到大家愁眉苦脸的样子,郑偃武突然插口道:“我倒有个办法,不知道当讲不当讲?”众人正一筹莫展,闻听此言忙不迭地催促他快说。
    这郑偃武是贺家的远房表亲,祖上靠走镖混饭。到了他父亲这一辈儿,觉得世道混乱,走镖刀头舔血风险太大,遂让独子改武习文改换门风,就给他起名“偃武”,表字修文。此人为人义气,办事干练,深得贺国光信任,贺府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靠他操持,平时与贺国光就如亲兄弟一般。
    见郑偃武有办法,贺五爷也说道:“修文,有话就讲嘛!你怎么也学得吞吞吐吐的?”
    “五哥,还记得前一阵子我提到的那个被‘黑山豹’绑走的亲戚吗?”
    “就是在龙城开铁匠铺的赵六?”
    “对呀!前些日子‘黑山豹’覆灭,他也被义勇军放了回来。”
    “黑山豹”被什么“中华义勇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