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淬中华 >

第101部分

血淬中华-第101部分

小说: 血淬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马关条约》的约定,但明显要温和得多;法国由于与俄国结为了盟友,因此对倭国的政策,一直以来都与俄国同进同退。如今,既然俄国已经承认了台湾民主国,那法国估计也不会落在其后,而有了俄、法的支持,太后心中的忧虑也必然会减少许多。”
    “还是岘帅于形势看得清楚,台湾的命运全看今后几天的发展情况了,真的是既让人期待,又令人担忧。唯一只怕朝廷依旧顾虑重重,不能在援台一事上给予支持或认可,那志愿军在台湾的斗争可就极其艰难了!”易顺鼎不无忧虑地道出了自己的担心。
    “哈哈”一笑,刘坤一宽慰易顺鼎道:“实甫,你就放心吧!情况绝不会糟到如此地步,老夫现在可是对冯华信心十足。自我重回两江伊始,哪件事不是在他的算计之下,这不俄国已经开始承认‘台湾民主国’了吗?大清得此旷世奇才,真是幸甚至哉啊!”
    易顺鼎作为刘坤一的心腹军幕道员,自是了解“志愿军渡海援台”一事的所有前因后果,他对冯华的运筹帷幄,也是打心底里感到佩服。听刘坤一提起冯华,易顺鼎在心中一宽的同时,不由得又想起来一件事来:“岘帅,还有一件事要向您禀告,刚刚旅大经济特别区办事大臣冯华也发来了一份儿电报。”
    心中一惊,刘坤一问道:“旅大的电报,难不成又有什么意外的情况发生?”
    易顺鼎摇了摇头,笑道:“岘帅勿急,冯大人只是提醒您要作最坏的打算而已。一则倭寇经此大败,肯定会加大封锁台湾水道的力度;二则虽然目前的舆论形势较为有利,但亦要做好朝廷迫于外部压力还是做出封锁闽浙港口的命令。冯大人希望您未雨绸缪,抓紧时间再赶运一些台湾急需的军用物资。另外,他还想请您帮一个忙……”说罢,他再次向刘坤一递上一纸电文。
    知道没什么特别紧急的事情,刘坤一放宽了心,从容拿起电文浏览起来。很快将电报看完,刘坤一颔首道:“实甫,子夏担心的事,我也有所考虑,运送物资的事就由你亲自处理,务必不可懈怠!只是后面的这个事情,怕是有些难度……”
    说到这儿,他的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这个冯子夏啊,手伸的是又快又长,志愿军入台一事尚没有个确切说法,又想从我的两江给他的特区挖人。只是这一次,恐怕很难会如他的愿,张季直在他尚未发迹之前,想延揽其入幕,都遭到他的断然拒绝,公开声言‘南不拜张,北不投李’,这是何等的清高。如今他已是状元身份,虽因丧父回籍守制,但以他的脾气秉性恐怕不会轻易允诺此事。”
    易顺鼎亦点头说道:“确如岘帅所言,张謇书生意气,高傲得紧,不见得会同意出山。只是冯大人在电报中言辞异常恳切,再三拜托大人为其帮衬此事,看来怎么也要试一试。”
    刘坤一颇有些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是呀!子夏的旅大经济特别区正是百废待兴,极需要人才的时候,我怎么也要在此时帮他一把,勉为其难的试上一试。”
    说到这儿,刘坤一将话题一转:“实甫,延请张季直的事情咱们稍后再作商量,你现下就给俄国驻华公使喀西尼回电。首先对俄国皇帝和政府主持正义和公道的举动表示感谢,然后明确告诉他,我大清从未向台湾派遣过任何军队。至于以个人身份从大陆渡海作战的百姓,无论是开战前、开战后均有之,但那只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清国政府的立场……”
    北三十里堡位于金州以北三十里,是盛京、辽阳、鞍山、海城、营口等地前往金州、旅顺的必经之路。由于地理位置重要,这里慢慢由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发展成了方圆几十里地最大的集镇。不过,自日军攻陷金州、旅顺,对辽南民众实施残酷的屠杀、镇压之后,北三十里堡早已失去了往昔的兴旺与热闹,就连每月的二、五、八大集也是一副萧条冷落,死气沉沉的模样。
    冯华骑着马缓缓行进在贯通镇子的南北大街上,心情也如眼前的景象一般落寞、沉重。义勇军进驻金州地区已经半个多月了,可战争对当地经济、百姓的严酷摧残,让他们迟迟都不能正式开展特区的建设。大部分的军用、民用设施被毁坏殆尽,使得义勇军原本就因为支援志愿军入台而异常紧张的财力更是雪上加霜。
    旅顺口、大连湾作为扼守东北、华北的海上门户,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它的防卫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善起来。然而单纯只将这两地原有的炮台修复,就至少需要二百万两的银子,凭义勇军现在的财力根本就不可能完成。另外,还有一点也给义勇军恢复当地生产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那就是战乱令辽南地区的人口大量流失,重建工作所需的劳动力严重紧缺。尽管随着义勇军进驻辽东,许多当初背井离乡、流落在外的百姓,开始拖家带口络绎返乡,但要恢复到战争前的状况,毕竟还需要假以时日,而且目前如何帮助返乡的百姓重建家园也是一个亟待考虑的问题。
    几百米的街道很快就走到了尽头。镇外,那条通往远方的大道曲曲弯弯伸向天地尽头。冯华昂首望了望净碧如洗的蓝天,那种天地寥廓的感觉,让他沉重的心情豁然开朗,这一瞬间他心头的压力也好似轻松了许多。虚虚扬了扬马鞭,冯华轻催胯下战马,在十几名警卫人员的簇拥下,向着镇外二、三里地远的一座小山丘驰去。
    金州地区地处辽东半岛南部,长白山系的千山山脉余脉纵贯本区,绝大部分地形为山地及久经风雨剥蚀而成的低缓丘陵,因此这里的道路也是随着地势上下起伏、忽高忽低。望着大路尽头,那忽然出现在视野当中的车马队伍,冯华的心禁不住有些激动起来:自从义勇军出征辽东,自己已经和小宇分开9个来月了,也不知道这个臭小子如今怎么样了!听五弟说,小宇虽然还是如以往那般思想活跃,屡有奇思妙想,但却是更加成熟稳重了,龙口街兵工厂和技术学校在他的主持下,发展的十分迅速。不论是兵工厂的工人、技术学校的学员,还是那些聘请过来的老外,都对他谦和的为人、广博的学识以及敬业的精神敬服有加、钦佩异常。
    搬迁龙口街兵工厂和军事学校、技术学校的工作,早在冯华与小鬼子办理交接辽东的手续时就已经着手准备了。待义勇军正式进驻辽东,周天宇已在先期派往龙口街的一营义勇军战士的护送下,带着他的那些宝贝疙瘩上了路。本来从距离上看,从龙口街到金州最多也不过半个月的路程,可是那些设备实在过于笨重,这一路竟走了将近一个月。
    车队行速虽缓,但还是渐行渐近,已经可以隐约分辨出人马车辆的轮廓。只是起伏的道路,让车队时隐时现,亦让冯华对周天宇的思念之情越发强烈起来:那个身形挺拔,骑马走在队首,看起来有些焦躁不安的人影就是小宇吧!五弟说他成熟稳重了许多,怎么我看还是一副毛毛躁躁的样子,这个臭小子……
    当车队又一次隐伏在一个山坡之后,冯华终于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激荡。向警卫挥了挥手,他策马驰下山丘,朝着车队飞驰而去。
    
   
第三十七章 艰难的起步(上)


    
    天空明净如洗,太阳明亮而温暖,原野、丘陵以及葱郁茂盛的野草林木都呈现出一种古铜绿的色调。由于立秋已过,原本就因为三面环海而并不是很闷热的天气,更加显得清爽宜人。
    周天宇策马走在车队的最前面,微黑而又坚毅的面庞上已经丝毫没有了当初的书生意气。无名洞异变、长白山遇匪以及建立龙口街根据地等一连串的离奇经历,让以往略嫌稚气的周天宇变得沉稳了许多。尤其是冯华率领义勇军出征辽东以后,他身为义勇军留守龙口街的主要负责人,更是不得不主动承担起越来越多的担子。不但兵工厂和技术学校的工作需要他亲历亲为、费心尽力,而且还必须协助贺国光、郑偃武发展当地经济建设,为义勇军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没有了冯华的庇护,周天宇只能一切都依靠自己,而这种独当一面的艰苦磨练,也让他迅速的成熟了起来。
    曲折蜿蜒的大路虽说是通往盛京等各处要塞的正规驿道,但失修已久的路面却十分的不平整。黄土垫就的大路中间,被来往车辆轧出两道深浅不一的车辙沟痕,马车行走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一路颠簸摇晃。而随处可见的牛屎马粪除了表明最近往来此地的车辆很多,也再一次从侧面印证了道路两侧村庄的荒芜与人烟稀少。要在过去,这些粪便早就被捡粪的老乡拾回去沤肥了。
    车队爬上一段小坡后,北三十里堡已经隐隐可见,几缕炊烟正袅袅从镇子上空升起。“看来,晌午头就可以到达北三十里堡,今天怎么都能赶到金州了。”想到这儿,周天宇的心头不由得涌出了一股浓浓的暖意。
    冯华他们刚离开时,周天宇尽管感到非常不适应,但异常紧张的工作很快就使得他抛开了对冯华、邢亮的挂念。然而如今,随着车队距离金州越来越近,周天宇心中的思念之情就犹如冲破堤岸的潮水一浪高过一浪,再也不能遏制。
    “师傅!你看那边的山丘上有人,不会有什么问题吧?”一直跟在周天宇身后的陈五阳突然开口道。
    周天宇一愣,再次顺着陈五阳的手指望去,果然在离北三十里堡不远处的一座山丘上,影影绰绰站立着十几个骑马的人影。轻轻一笑,他打趣陈五阳道:“此地与金州已经近在咫尺,绝对不会出现安全问题的。看不出来,你小子警惕性还挺高!”
    周天宇嘴上开着陈五阳的玩笑,心中却猛然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悸动,“会不会是华哥亲自来接自己”的念头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有道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虽然周天宇并没有得到冯华要来接他的消息,但他此刻却几乎可以百分之百确定最前面的那个傲然挺立、稳如磐石的骑马人一定就是自己千思万念的华哥,否则自己的心绝不会如此激荡起伏!
    又是一段长长的缓坡,尽管坡度并不大,但对于拉着沉重机器设备的马车来说却依然是一段艰苦的行程。更让人可恼的是,这段山坡再一次遮住了周天宇探询冯华身影的热切目光。可是作为此次搬迁兵工厂和军事学校、技术学校的最高负责人,周天宇却只能强忍着心中的焦躁与渴望,与众人一步一步地向上缓缓前行。
    “华哥呢?”当山丘重新出现在他们的视野中时,周天宇却猛然发现立在远处丘顶上的十几骑人马已经不见了踪影。就在他错愕不已之际,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隐隐从前面传来。不大功夫,十几个身着义勇军特有迷彩服的硕健骑士风一般出现在了对面的山坡之顶。
    “周部长,是总指挥他们!”担任此次护送工作的二团六营营长胡万通一眼就认出了一马当先,正向他们疾驰而来的冯华,当下禁不住兴奋得喊出声来。
    几百米的距离,对于飞驰的战马来说转瞬即至。看着冯华与警卫人员在二十几米外甩蹬下了马,周天宇稍微一愣神后,突然大叫一声向着冯华冲去。
    “华哥!……”紧紧抓着冯华的手,周天宇心中虽有千言万语却再也不能说出口。咋见亲人的激动,让他本就细腻的情感骤然变得脆弱起来,泪水终于不由自主地从眼睛里流溢出来。
    周天宇哽咽、真切的话语,以及他那有些黑瘦、憔悴的面容,使得冯华的鼻子也是一酸,一眶突然而至的晶莹泪水忍不住就要夺眶而出。急忙控制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冯华略微压低声音道:“怎么刚见面就哭哭啼啼的?我还以为你小子比以前长进了不少,谁知还是那么没出息!”
    冯华故作轻松的玩笑话语,令周天宇脸上禁不住有些发讪,很快也恢复了自己惯有的活泼。擦了擦脸上的泪痕,他强辩道:“谁哭了,还不是华哥你们刚才带起的尘土迷了我的眼睛。我现在可不是以前的吴下阿蒙了,就连那些老外也对我佩服得不得了。”
    “怎么?士别三日,我就得刮目相看了。就凭你小子这副熊包样,我怎么一点儿都没看出来。”冯华故作正经地说着,随即又哈哈大笑起来。一时间,两兄弟仿佛又回到了从前互不相让、嚼舌斗嘴的快乐时光……
    车队仍旧缓缓的行进着,冯华与周天宇并骑走在前面,慢慢与众人拉开了一段儿当子。扫了一眼远远跟在后面的众人,周天宇迫不及待地向冯华道出了一直压在他心中的忧虑:“华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昨天在石河堡,我听说慈禧亲自颁布懿旨‘严禁大陆官民对台湾予以接济、资助’。慈禧这个老妖婆真是该杀,现在俄国、法国已经承认‘台湾民主国’,全国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