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新鸦片战争 >

第82部分

新鸦片战争-第82部分

小说: 新鸦片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突如其来的炮响让他本就不堪负重的心脏连续的遭受打击。  莱佛士浑身颤抖起来,双手捂着胸口翻滚到床下。  他的举动惊的马来少女尖叫起来,在管家推开房门时,莱佛士已经睁着双眼,大张着嘴巴,在痛苦中死去了。
    新加坡突然间乱了起来,不管是居住着华人的大坡,还是居住着马来人的小坡,以及居住着欧洲人和阿拉伯人的美芝路,都有火光窜起,警察吹着哨子在街道上胡乱的忙碌着,他们的目的肯定是想让局面安静下来,可港口处传来的爆炸声和四处燃烧的大火让他们变得不知所措,以至于把事情搞的更糟。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六十九新加坡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六十九新加坡
    英国人完全没有意料到中国水师的进攻,约翰从船舱中飞奔而出,巨大的轰炸声接连的在他耳中响起。  这位穿着裤头的英国海军上校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港口中不时闪耀着刺目的亮光,炮弹呼啸着落在港口四周的炮台和舰船上。  炮弹在着落点炸开,再次爆发出一声巨响,尽情的破坏着周围的一切。  望着新加坡城市的方向,那里火光将城市上方的天空映红,人声隐约可闻,清脆的枪声不时响起于爆炸的间隙,一切都处于混乱之中。
    “万能的主呀,这些邪恶的东方人。  赶快起锚,快,快。  ”呼喝声从约翰的嘴里爆发出来,他的胸中充满了怒火,居然有人胆敢攻击英国港口,一定是那些该死的中国人。
    慌张的水手在长官的吆喝下赶紧行动起来,约翰的上到处都是跑动的身影,各级长官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开火!”
    巨大的叫声将约翰吸引了过去,不待约翰开口询问,他听到炒豆一样爆响声随后传来。  那是码头上攻击过来的中国陆军,和船上的水手在相互射击着。  一股凉意从约翰心头升起,码头上的陆军都到那里去了?
    眼看码头上的中国陆军越来越多,约翰终于发现他的船动了起来。  这艘近四十米长的“海阿新”帆船缓慢的离开了码头,细长的码头上并不能排列更多地陆军,这使得约翰侥幸的摆脱了中国陆军的攻击。
    约翰向港口四周望去。  港口内一片火海,有好几艘船只在水面上燃烧起来,和岸上的火光一起照亮了半边天空。  约翰寻找着这次从好望角临时调遣到新加坡的其它四艘战舰,他们的运气差极了。  其中一艘看来警觉的早,在约翰离开码头时已经冲到了中**舰地前面,此刻变成了一艘火船,船上的人影在火光中穿梭着。  甲板上不时有慌乱地英军水兵跳向海中。  约翰可以想像,一但船上的火药库爆炸。  这艘船将变成一堆烂木板。  似乎在印证约翰的想法,一声压过了一切响声的爆炸声传了过来,一瞬间的工夫巨大的火球膨胀开来,热浪和火焰随着冲击波抛射向四周,耀眼的光芒在刹那间照亮了整个港口。
    另外两艘军舰似乎运气也不太好,它们混杂在商船和运输船中,还没来得及起锚。  便被中国人地士兵冲上了甲板,数量众多的中国陆军似乎已经控制了局面。  船上可以看到一队队被俘虏的英国海军。
    马上约翰就发现自己的好运也到头了,三艘中国战舰已经对他形成了包围全,其中有一艘将船身侧向对着自己。  让约翰来不及思考的瞬间,两艘的主炮发出两股红光,紧接着轰隆两声巨响,“海阿新”的船身一阵摇晃却安然无恙,看起来中国人的炮术有待提高。  约翰还来不及高兴。  那艘侧舷对着“海阿新”地战舰开炮了,大约在八百米开外的战舰在月色中亮起一阵不断闪烁的红光。  “海阿新”的周围如同下了一阵饺子。  其中有数发炮弹命中了“海阿新”号的甲板。  爆炸声在近距离的响声和带来地震撼远远超过刚才的观望。  一阵血雨伴随着船身剧烈的摇晃,落到了约翰的周围。  被炸断的桅杆歪斜着慢慢砸向了海中,爆炸带来的高温引燃了甲板。
    约翰在摇晃的甲板上抽出了指挥刀高喊道:“射击!”
    这艘已经受了重伤的战舰,向对面的中国战舰齐射了一轮火炮。  同样的爆炸声在银色地月夜里传来,密集地爆炸在海面如同一阵死亡的焰火。  这种异常耀眼地美丽,在顷刻间带来了致命的灿烂。
    虽然约翰感觉到自己已经命中了中国战舰,可不可避免的绝望感随着另外两艘战舰的轰鸣声强烈的出现在约翰的脑海。  一发炮弹几乎直接命中了倒霉的约翰,在约翰垂死的目光中,时间似乎突然的放慢了,他看到呼啸而至的炮台猛的变成一团最绚烂的火焰,迅速放大,在下一瞬间便吞没了他。  一切突然都失去了,变成了一团绝望的漆黑。
    新加坡的防御的确差了一点,后世著名的西索罗炮台现在根本还没有修建。  新加坡的防御主要靠港口处一些零散的炮台。
    曾国藩从运输舰上一上岸。  便立刻安排了一票人占领码头,另一票人清扫附近的炮台。  他则亲自率领三、四、五镇的主力往英军驻守在这里的两个步兵团包抄过去。  又派遣了六镇往新加坡城移动,切断城镇和码头的联系。
    这支倒霉的英军部队在战斗刚刚爆发时,便遭到了猛烈的舰炮轰炸。  这是因为有人悄悄的潜入英军营地,几乎在中**舰进攻的同时,营房里的马圈被人点燃。  草料高高扬起的火焰在夜里成为舰炮重点照顾的对象。  那些从睡梦中惊醒的英军狼狈的从营房里冲出,许多人连武器都来不及拿。
    这一轮轰炸虽然伤亡不是很大,但是英军步兵的士气受到沉重的打击。
    当曾国藩按照地图指示的方向往英军的方向运动时,两军很快在码头外围遭遇了。
    枪声迅速的在前方响起,曾国藩果断的命令第三镇正面阻击,第四镇从左侧运动切断英军往城市方向的退路,第五镇由右侧往后包抄英军。
    英军两个团加在一起只好一千五百人左右,这些人如何是两万中国陆军的对手。  要知道曾国藩率领的新军无论是武器还是士气都绝不比英军差。  何况中国陆军的队伍中准备了大量的改良掷弹。  掷弹的炸药配方绝对领先于英军,那是刘寄将现代军队里的TNT炸药配方回忆出后,交给丁守存反复试验出的烈性炸药。  要知道大名鼎鼎的TNT是1880年德国人赫普发明的,现在的各**队谁有这么优良的炸药。
    在一路的爆炸声和枪声中,英军步兵团迅速的崩溃了,逃往新加坡城的英军被第四镇阻挡住,当第五镇的兵力从后方出现时,英军只有投降一条路了。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七十巡阅澳门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七十巡阅澳门
    澳门在鸦片战争以前,其主权一直属于中国,葡萄牙政府需每年支付地租银,其驻军也主要由中国政府派遣。
    1839年9月30日这天清晨,海雾在澳门刚刚散尽,艳阳从东方海面上冉冉升起,大地笼罩着一层金黄。  清朝驻澳门地方长官,官级五品的澳门同知蒋立昂与澳门总督边度率领着各自的属下恭迎在三巴门外。
    虽然事情刚过去一周,中国人夺取了新加坡的消息已经在东南亚传开,不久全世界都将知道中国人夺取了东南亚的咽喉新加坡。  边度在几天前已经向国王写了一封长信,将新加坡之战的详细情况写进了信里。  在信的末尾,边度感慨的写到:贪婪的英国佬为了鸦片的利益,居然惊醒了一头沉睡的狮子。
    还沉浸在思考中的边度,被鸣道的锣声惊醒过来。  看来是钦差大臣林则徐的队伍到了,往道路的尽头看去。  只见狭窄的土路上出现了蜿蜒的如同长蛇一样的队伍。  让边度有些惊讶的是,钦差大臣的八抬大轿并没有簇拥在举着威武和肃静的皂役中。  这打破了他惯有的思维,中国人当真变了,除了当头鸣锣的人以外,官轿前后都是着装整齐的新军队伍。  边度早已经听说过中国训练出了许多和西方类似的新军,今天这支军队终于被边度看到了。  他们一身绿色的制服,斜跨着一杆火枪,头上带着软帽将辫子完全包裹了进去。  身上的武装带上插着弹药,腰带靠后方还挂着一些特制地掷弹,枪刺则别在腰带的前方,新军士兵脚下的绑腿让他们十分灵活,袖口和领口以及肩头的镶边则增加了服装的美观,那些军官的武器稍有些不同,他们在腰带上别着两把最新式的左轮手枪。  和一把腰刀。
    这支明显火器化地军队让边度的心一个劲地往下沉,如果说前些天他写下英国人惊醒了睡狮的句子还有些概念化。  今天边度则是具体的看到了醒狮的利爪。  同时这支军队伴随着钦差大臣的出现,也让边度看到了中国人对于禁绝鸦片的决心。  他们看起来丝毫没有因为英国的宣战减弱半点禁烟地决心。  今天林则徐的到来,必定是为了彻底清除掉澳门作为烟贩根据地的影响。
    边度挥手让三巴炮台点燃大炮,他麾下的葡萄牙士兵们也肃然整队,在边度的示意下这支一百人的葡军充当了仪仗队。  他们中一人鸣鼓,一人飐旗,队长理了理制服。  上前舞枪作为前导。  随着19响礼袍的轰鸣,自觉的到这里迎接钦差大臣林则徐地澳门居民点燃了鞭炮,还有人在路上摆上了香案供桌,上面堆满了鲜花等物。
    林则徐从轿子里下了地面,他向后看了看,两广总督邓廷桢也下了轿子。  两人相互谦让了一会,因林则徐是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与钦差大臣的身份,地位颇高的他走了前头。  邓廷桢落后半步。  尔后跟着新军的统制和一干文武官员。
    对面的边度随着澳门同知蒋立昂一起迎了上来,边度将手放在胸口敬了一礼。  边度长期在中国,知道中国官员重视上下尊卑,好礼仪。  他有些担心,这些朝廷官员逼着他行大礼。  好在这种担心并没有出现,这名钦差大臣看起来格外开明。  一点也没有为难他。  他身边的翻译,很流利地将边度问候的话转达了给了林则徐。
    眼看礼炮完毕,边度让军乐队奏响了欢迎曲,这些铜管弦乐曲,林则徐已经不陌生,新军营地中的小号他是听的烂熟,而且一些留洋学子学会了西乐,也有人在国内演奏,因此林则徐对这些西洋乐曲一点也没有感到好奇。
    林则徐和边度等人寒暄完毕,他转头向附近的中国居民走去。  这些看热闹的居民见林则徐走了过来。  齐刷刷的跪了下来。  参差不齐的叫道:“林大人,您是青天大老爷。  ”“若不是您派人戒除了我等的恶习。  又销毁和禁绝了鸦片,我等已经在黄泉路上了。  ”“老爷是咱家的救命恩人呀!”
    林则徐双目中饱含着深情,这些同种同根地父老乡亲,朴实而又厚道,他们辛苦劳作了一辈子,所得微薄地积蓄往往因为鸦片荡然无存,常常有人后半生因此而落魄潦倒,无活命的半分本钱,更多地不得善终,最后死无葬身之地。  想到这些林则徐心里一股豪情升起,如果能禁绝鸦片,我林则徐何无所惧!无所憾也。
    他向这些跪下的老乡动情的说道:“都起来吧,若没有当今皇上,我林则徐岂能有半点作为。  现在英国人正在攻打我大清,因为什么?就是因为鸦片,皇上坚决要禁止鸦片,而英国人为了赚钱,不顾我大清子民的死活,从沿海各地勾结胆大妄为之徒,往我大清倾销鸦片。  当今皇上英武神明,在新加坡击败了英国守军,一举拿下了新加坡。  这次我林则徐到澳门来,就是要看看还有没有英国商人胆敢偷运鸦片到大清的国土上。  若是乡亲们发现了谁偷运鸦片,尽管到警察局去告状,如果告警察局不行,可告到知县那里,若还是不行可告到知府那里,若还是不行,可告到督察院乃至告到京城。  ”
    边度听着翻译小声的在自己耳边翻译着林则徐的话,看起来,这位钦差大臣对禁鸦的决心当真是大,不过从他的话里边度也感觉到中国的官场不怎么规矩,里面一定有不少问题,不然为什么告到警察局不能解决问题,而要往上告了。
    虽说对中国的官场,度边和大多数外国商人一样,有些看不惯。  可现在不是思考这个的时侯。  度边将念头转到了葡萄牙对战争地态度上,不管怎么样,葡萄牙在战争中保持了中立,边度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英国和中国对于葡萄牙来说,都是惹不起的大国。  既然惹不起,那就不惹,两边都不得罪。
    莲峰庙位于澳门莲峰山下。  始建于明崇祯初年(1592 年),1723年的雍正元年时。  居民集资扩建,修葺成现在的规模,庙里悬挂的“中外流恩”和“恩光浩大”匾额,分别书写于明万历年间和清康熙年间。  莲峰庙地处进入澳门的必经之处,清代许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