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新鸦片战争 >

第29部分

新鸦片战争-第29部分

小说: 新鸦片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芳得了令旗迅速退了下去点派人手。
    杨芳刚走不久,前方一队人马又开拨了过来。刘寄身边的人以为是判匪正摆开阵势,一人一骑打头吆喝道:“前面可是皇上。”
    刘寄一听声音是骁骑营统领巴彦巴图的口音心中一喜,应道:“来者可是巴彦巴图。”
    两边人一汇合,杨遇春向刘寄建议道:“皇上现在可先派骁骑营在营中四处搜捕,然后从各营抽调人手剿灭营内判匪。”,他们也是同杨刘寄点头称是,依了杨遇春的建议。
    如此以来,四门被困,营中四处搜捕,劫营的判匪很快被剿灭在营地内。
    事后刘寄这才知道,张格尔率领大军在数里外等着刘寄军大乱。可是事与愿违,张格尔的3000匪骑并没有引起大乱,很快便被剿灭在营内。平白送了3000匹马给刘寄大军。
    第二天大军稍事修整又继续向喀什噶尔前进。
    而张格尔在柯坪之战惨败后,又在昨天失去偷袭的3000骑兵。心有胆怯的张格尔不敢硬战,他下令从大河拐至洋阿巴特(即英阿瓦提,在今伽师县东),沿途挖掘战壕并决河冲毁道路,力阻刘寄大军进兵。
    1825年9月21日,张格尔会集了5万人马屯防洋阿巴特,布阵二三公里于沙冈之上。刘寄分兵三路进击,中路以新军第一、二、三镇和骁骑营为主力,左路杨遇春除麾下原班人马另派给新军第四镇、右路杨芳除麾下原班人马和柯尔克孜、土尔扈特及和硕部落的骑兵外,配给新军第五镇。
    三路军队齐头并进分路夺冈,一战歼敌万余、生擒5000。大军顺利推进到排素巴特(今伽师县),再歼敌万余、生俘3000,距喀什噶尔已不足50公里。
    1825年9月23日,大军已挺进到距喀什噶尔约25公里的沙布都尔(夏蒲桃)。此地多苇湖沼泽,林木繁杂。张格尔军数万人临河结阵,决水阻挡大军马队,双方以枪炮互射相持不下。杨遇春命士兵冒险越渠,与敌人短兵相接,刘寄命骁骑营马队分左右二翼从水浅处过河,直接突入敌阵,在枪林弹雨中击毙敌军防线总指挥、浩罕军大头目色依提巴尔第。敌军伤亡万余,张格尔军大败。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学霸王沽名学霸王”刘寄牢牢记住**的指示,率领大军一直追击到浑巴什河(今疏勒县南)。大军正在行军之时,敌军数千骑兵突然从林中冲出,危机间杨露蝉下令新军第一镇上刺刀冲锋上前与敌骑肉搏,杨芳率军从侧翼奋力攻击,龚自珍又用火炮击退河西岸来援的2000余敌军。这一仗,在诸将合力之下又击败张格尔死党头目素丕卡克与浩罕军总领占巴克等人。
    1825年9月24日,张格尔军数万人死守阿瓦巴特(即阿瓦提,在今喀什市东)。刘寄大军在5公里外扎营。至夜,杨遇春进言由骁骑营马队三千余骑,抄小路分左右二队进至敌军背后。翌日拂晓。大军前后夹攻、枪炮齐鸣,杨芳又亲率藤牌兵突入敌阵短兵肉搏,敌阵顿时大乱,左冲右突与刘寄大军混战。这一战杀的天昏地暗,天地无色,战场上新军火炮打红了炮管,至最后,张格尔手下的浩罕军官阿瓦孜迈玛提与阿浑那尔巴特被杀。刘寄大军趁势歼敌3万余、生擒数千。其后刘寄又率领大军乘胜绕道迎击至距喀什噶尔城15公里的洋大曼河(在今疏勒县)。
第六十章决战浑巴什河
    1825年9月26日,张格尔军集10万之众,将刘寄大军堵在浑巴什河北岸,沿线筑垒10余公里,鸣枪放炮声势震天,意欲与刘寄大军主力决一死战。
    到达浑巴什河时已经是下午时分,此时天空中乌云滚滚,时而有风沙掠过,对岸张格尔的叛军不时鸣枪打*炮,那条注定将要写入历史的河流,仓皇的流经这里,似乎在躲避即将到来的战争。
    经过一系列的战斗后,刘寄的心态已经在战场上轻松自如了,可今天的气氛依旧有着一些紧张。对岸张格尔的叛军旗帜众多,沿着达浑巴什河南岸连绵数里,刘寄从北岸望去,对岸的布防的叛军左右似乎不见尽头,一眼望去黑压压的尽是叛军的队伍。
    昨天到达的长龄在刘寄身边说道:“皇上,探子回报张格尔军队的数量达到十万之众。”
    杨遇春哈哈笑了起来,笑过后说道:“张格尔如果有这么的军队,为什么不用在此前,等已经打到张格尔的老巢了,这才派出来。”
    刘寄点头说道:“老将军言之有理,这张格尔必定作亡兽之拼,将所能聚集的所有人都赶上了战场,总言之一群乌黑之众。”
    几个人望着南岸正议论着,风沙逐渐大了起来,不久西南风大作,军阵中飞沙走石,旌旗翻滚。
    刘寄身边的侍卫赶紧在风沙中忙活起来,要大风中扎下一面帐篷为刘寄遮蔽风沙。
    谁知道刘寄眯着眼吆喝道:“不必忙活,将诸位将军传来,朕要决定决议一件事情。”
    不多久,各营各镇的将领团聚到刘寄身边。刘寄大声宣布了决议的内容,“镇以为可一鼓作气的打到对岸,诸将以为如何?”
    长龄昨天押送补给到了这里,赶上了这场决战。他看见风沙有越来越大之势,进言道:“皇上敌我众寡悬殊,张格尔势大且飞沙走石,恐于大军不利,奴才以为宜退兵六七公里,再行决定。”
    “不可,此战便可夺回喀什噶尔,一举歼灭张格尔此贼。”杨遇春白须怒张,激烈的叫喊起来。
    “末将以为,杨老将军所言极是。此时我大军数战数捷,士气高昂,正可一战而定,万不可因一些小事而给了张格尔喘息的机会。”
    刘寄的心里是认可杨遇春方案的,此时不战更待何时,他望着帐中十数位将领一一扫视过去。到了杨露蝉处,刘寄见他挺身而出抱拳凛然道:“叛军战线漫长,依河设防,军中多是强掠来的牧民,末将愿意率军中敢死之士沿线游击,骚扰敌军,虽不至一举破敌,亦可让敌军疲于应敌,为我大军过河提供良机。”
    看来长龄的提议不合军心,军中还是求战之将多一些。刘寄点了点,说道:“诸将看杨统制的提议,可行否?”
    龚自珍闻言应道:“下官有奏。”
    刘寄准讲后,龚自珍说道:“下官以为,军中义军骑兵数千人可多打旗号,驰往河下游佯装过河,以牵制敌军部分兵力。而皇上可指挥新军五镇和骁骑营从大河上游强渡,而杨老将军和杨提督二位大人,可算好时间,待皇上开始渡河后,率领本部人马从正面强行渡河。如此叛军首尾难顾,一旦我军过河,叛军无险可守,到时以我军火炮的优势,可一举击溃叛军。”
    龚自珍的话赢得了诸将一致的赞同,长龄的提议虽然没有明言已经是无人理睬。
    刘寄点头称是,按照龚自珍的提议分派了诸将。
    军贵神速,决议一下。刘寄大军立刻行动起来,不久军中一队骑兵冒着风沙出了大营往下游而去。这队人便是义军的数千骑兵,杨露蝉在军中募集的数百人敢死队也藏在其中。到了下游处,数百敢死之士人在杨露蝉的带领下离开了义军阵地,潜渡到了北岸。
    至黄昏时分,浑巴什河北岸不时枪声大作,喊叫连连。
    与此同时,杨遇春和杨芳的人马迅速扑向河中,开始强行渡河。一时间浑巴什河热闹起来,枪声、喊声、炮声不断。渡河的大军不断有人倒毙在浑巴什河中,染红了清澈的浑巴什河。
    而此时,早已经到达浑巴什河上游处的刘寄军主力,也在枪声响起后开始抢渡浑巴什河。
    这条最深处不过齐腰的河流自然不需要备什么船只,大军只需要勇敢的淌进河里既可。新军的各镇步兵将刺刀套在了枪筒上,高声呐喊着“吾皇万岁”在各镇统制的率领下毫不畏惧的冲锋上去。
    对岸的叛军慌乱的开始还击,弓箭、长矛、枪、炮都在开火,可浑巴什河实在不足以担当起阻击阵地的重任,他深不过腰季的水深,只能稍微减缓大军进攻的速度,只是数刻的功夫新军步兵便冲锋过去了。浑巴什河北岸枪声大作起来,显然过河的新军步兵开火了,他们的火力明显的强过叛军。上了刺刀的火枪也不必一般的长矛差,在渡河的新军站稳阵脚后,源源不断的后续兵力冲锋了过去。
    当新军的火炮运送过去后,叛军的末日来临了,占据了上风头的炮兵,在龚自珍的指挥下炮火齐发,隆隆的炮声在已经降临的黑夜里发出雷神般的鸣吼,闪亮的火光在炮击时染红了半天天空,让各路渡河的刘寄军士气大作。
    抵抗在上游的叛军很快便开始溃退了,新军炮火开始进行延伸射击,随着延伸的炮火骁骑营的骑兵顺着风头掩杀下去,发起了猛烈的攻势。敌军在夜里难辨虚实,立刻阵脚大乱。至拂晓,刘寄大军全部过河,摇旗呐喊杀向敌阵,张格尔的10万大军立刻土崩瓦解。此战大军歼敌6万,生擒数千,可谓大获全胜。
    随后刘寄军乘胜前进,一举攻克了喀什噶尔回汉二城。
    至1825年9月27日凌晨,张格尔见大势己去,仅带10余名亲信逃往边境,被僧格林沁率兵追至喀尔铁盖山下活捉回去。
    10月底,英吉沙尔、叶尔羌与和阗等地,相继宣告收复。
    此次战役大获全胜,随后龚自珍进言,在回疆建省并迁移内省流民到新疆垦荒,移民平时为民,战时可用为兵。刘寄当即一一准奏同意,并取重新夺回的疆域之意命名“新疆省”,以杨芳为首任新疆巡抚,着户部立刻在内省组织流民到新疆垦荒。
    平息张格尔叛乱,为稳定西部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随后新疆建省,在政治上进一步巩固了中央政府对西部边疆的控制。
第六十一章法国公使
    当张格尔被押送到京师后,刘寄的声望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最重要的是刘寄开始获得士人和军队的认可。如果说刘寄以前凭借的是皇帝的身份获得的权利,一旦剥掉皇帝的身份他什么也不是。那么现在刘寄多少获得了一些对其个人的认可,至少他是大清顺治以后唯一一个亲自上战场并获得了胜利的皇帝。他所训练的新军也在战场上得到了全国上下的公认,那是一个无人敢捋其虎须的虎贲之师。
    然而刘寄的虎贲之师陷入了新的烦恼中,八位军机大臣赶跑了英国驻华公使后,北方制造局的英国技师也一起跑光了,这样新造出来的炮弹变的不稳定起来,炸膛的事情时有发生。而且原本和皇家工业拓展公司谈判的钢铁冶炼厂也因此中止了,不仅如此留学英国的外派人员也和驻英使节一起被驱逐回来。
    可这一切的事故的制造者,刘寄却不敢处罚他们,甚至刘寄还公开表扬了几位大臣维护上国体统。八位军机大臣是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以大无畏的卫道者身份做出的这等事情,刘寄已经不再像当初那么冲动了,他知道一切的转变需要时间。虽然自己急不可待,可事情的发展并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
    既然如此那么就接受这一切吧,刘寄想到了仍然小心的留守在自己领事馆的法兰西领事。这个和中国签订了贸易协议的国家应该很乐意取代英国人的位置。
    法国大使埃尔·;拉法兰和阿图瓦伯爵关系不错,在法王路易十八去世后,阿图瓦伯爵变成了法王查理十世,埃尔·;拉法兰也捞到了这个到东方担任领事馆大使的职位,原本他以为东方是一个遍布黄金的地方,那精湛的东方瓷器会轻易的被他弄回欧洲成为他源源不断的财源。事实上情况并不如他想想的一样,法国虽然强大,可是在外海殖民这一块上,法国大大落后了。不仅如此连和东方人的贸易也被英国人弄断了,所有需要同中国经商的外国商人,都必须在东印度公司管辖下经营。这甚至得到了中国人的同意,埃尔·;拉法兰觉得不可思议,世界上还有主动把经商权交给另一个国家的国家,这必定是中国受骗了。
    到了中国后,埃尔·;拉法兰了解了一翻,事情出乎他的意外,中国皇帝并没有这种授权,而是中国的地方官员觉得这样很方便,就把经商权给了东印度公司,并且默许东印度公司管辖各国的商人。埃尔·;拉法兰觉得这对法兰西很不公平,当然更多的是对他本人不公平。他原本期待的东西,都在英国人的口袋里。
    埃尔·;拉法兰原本准备好好和中国官员沟通一下,可是英国公使突然被中国人驱逐出境,让他觉得惊奇,一翻了解后埃尔·;拉法兰吓了一跳,这样也会被驱逐出境,他警觉的辞掉了所有使馆内的中国人,尽量减少和中国人的接触,他不想这样不体面的被驱逐出中国。
    可这样的生活让他感觉如同坐牢一般难受,埃尔·;拉法兰已经打算向法王推辞掉这份工作,回到巴黎去。
    事情的转机突然的出现了,中国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