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颠覆晚唐 >

第98部分

颠覆晚唐-第98部分

小说: 颠覆晚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本一听这李神福竟然来真的,急忙摇头道:“拉到吧你,再让我等十几年,亏你想得出来?再过十几年我都四十岁的人了还娶什么媳妇儿?再说了,我本来叫你一声李大哥或者干脆叫老李,万一真娶了你闺女的话岂不是让俺老周凭白无故的矮了一辈儿?这买卖可划不来!”
    一行人说说笑笑的就到了合肥城外,城门口的守军问明了他们的身份,这才放他们进去了。庐州刺史郞幼早就把他们百十个人给忘到了九霄云外,当年也是朝廷下的旨意让他派些人去朔方服役,庐州的兵丁大都不想前往。正好杨行密他们这些人过来参军,就把他们给派了过去。
    这时郞幼听说那百十个兵丁回来了,就让城中的都虞候韩明给他们安排一下,鉴于杨行密他们都是没有后台的,所以郞幼吩咐韩明随便给他们安排个差事也就是了。
    这韩明本是郞幼一个小妾的哥哥,说起来也算是郞幼的大舅子了,心道:“这么点小事也用我亲自去办吗?这妹夫也太不地道了吧?”
    韩明在校场上接见了杨行密等人,他当然知道杨行密他们不想去边塞服役,人家是来当兵的,不是发配充军的犯人,老是让人家在外地当差也确实说不过去。韩明想到这里还是感觉有些头痛。
    韩明对杨行密道:“杨校尉,这一年来你在西北辛苦了,不过现在朝廷正值用人之际,边塞正需要杨校尉这样的人才来抵御各路蛮夷不要乘虚而入。不知杨校尉意下如何呀?”
    杨行密目中精光一闪,接着回头扫视了身后的众人一眼,众人暗自交还了一个眼色。
    杨行密转过头来对韩明道:“让我们去可以,可是朔方路途遥远,我们需向大人借一样东西,不知韩大人可否肯借?”
    韩明见杨行密答应下来,心中高兴,笑道:“杨校尉果然快人快语,大家都是为国分忧,到哪里当兵不是一样?杨校尉需要什么只管说,只要我韩某人有的,一定给你。”心道:当兵打仗不外乎求财,他们不过是想多要些银子而已,大不了给他们一些散碎银两打发他们走路也就是了。
    却听杨行密道:“这件东西韩将军当然有,可惜韩将军未必肯借而已。”
    韩明疑惑道:“杨校尉到底想要什么,不妨直言。”
    杨行密目光一寒,冷冷的注视着韩明,一字一顿的道:“我想借你的脑袋一用,不知韩将军肯不肯借呢?”
    韩明大怒,正想招呼自己的亲兵过来,忽然间听到自己腰侧的佩刀一响,自己的佩刀就不知为何落到了杨行密的手中,韩明只感到颈中一凉,一颗大好的头颅就飞了起来,鲜血溅起了老高。
    韩明至死都没有弄明白杨行密为什么敢杀他?由于杨行密出手很快,甚至韩明在最后一眼看到的景象是自己没有脑袋的身躯,颈中的鲜血还正在向外涌。
    韩明的亲兵都没有来得急反抗,就被李神福、田覠、周本等人就地格杀了。
    杨行密带着手下的一百多人鼓动城中的守军,合肥城中这些兵丁平日里都对郞幼和韩明没有什么好感。现在又见杨行密手中提着韩明的人头,平日里受过韩明的欺负的人首先站出来响应,紧接着又有更多的人响应,不服的人都被杨行密等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法就地格杀。
    仅仅一天的时间,杨行密就控制了合肥城的守军,杨行密自称庐州八营都知兵马使,刺史郞幼吓的带领家眷逃出城外,杨行密就此占据合肥城。
    庐州本属淮南管辖,淮南节度使高骈没有了实权,吕用之以高骈的名义任命杨行密为庐州刺史。
    杨行密又占领了合肥周边的县城,不出二十日的时间,杨行密就占领了整个庐州。
    杨行密本身投靠官军的目的就是想在朝廷中做黄巢的内应,现在黄巢在长安局势不妙,而自己却一无所成,是以才会兵行险招,一举拿下庐州,没想到的是竟然出乎意料的顺利。
    杨行密本就是有雄才大略的人物,又是庐州本地人,田覠、周本也都是庐州合肥人,周本又介绍了好友刘威、陶雅等人到杨行密帐下效力。
    杨行密以庐州为根本招兵买马,手下战将三十六人,个个都是骁勇之辈,一时间庐州声势大振,就连控制淮南的吕用之也着意拉拢他。
    杨行密独自一人站在夜空之下,抬头看着天上的一轮明月,心中暗自祈祷:师父,也不知你现在怎么样了,等徒儿发展壮大起来之后,定然与你南北呼应,推翻腐朽的李唐,让天下百姓都过上安乐富足的生活……
    可是黄巢在长安根本等不及那么长时间了,现在长安城岌岌可危,李克用、王重荣、庞师古、王处存、周岌等人在东渭桥与黄巢的人马连番大战。屡战屡捷,眼看着就要攻入长安城了。
    可屋漏偏逢连夜雨,李唐的其他几路人马也纷纷赶到,卢龙镇(幽州)、平卢军(青州)、义成军(滑州)等各路藩镇的人马纷纷赶到,这些生力军的加入,让黄巢的人马再也抵挡不足,东渭桥失守。
    李克用等人乘机攻破了光泰门,各路大军纷纷进入长安,长安城中一阵混乱,杀声震天。以李克用为首的各路勤王之师和黄巢的大齐人马在长安城中打起了巷战,整整打了两天。
    黄巢见长安已经不可守了,就下令撤出长安城,孟楷可不想便宜了李唐的人,他这个莽夫临走竟然一把火烧了大明宫,让这个足有四个紫禁城那么大的规模宏大,气势恢宏建筑群付之一炬,也给后人留下了难以弥补的遗憾。
    李克用等各路人马入城后杀人放火,不光是杀大齐的守军,就连城中的百姓也不放过,只要是值钱的东西通通抢走,稍有姿色的年轻女子都被这些兵痞和番兵蹂躏致死,场面惨不忍睹。
    这哪里是来出兵勤王来了,简直就是一帮强盗,甚至连强盗都不如!他们已经忘记了长安城本来是李唐的都城,忘记了城中的百姓也都是李唐的百姓了。
    或许在他们心中,长安城现在是大齐的都城,他们打了这么长时间的仗才终于打下了大齐的都城,既然是别人的都城,当然要好好抢掠一番。要不然哪里对得起在战斗中殉难的兄弟?
    再说了,好些藩镇的节度使鼓舞将士们的方法就是允许他们在长安城破之后恣意掳掠、疯抢,让他们发财,是以这些个兵丁才会如此不要命的跟黄巢他们打仗。为了能够在繁华的长安城中疯抢,士兵们这才能天天这么打仗,金钱的魅力是无穷的,很少有人可以拒绝金钱的诱惑。
    可他们进城后却悲哀的发现大明宫正燃烧着熊熊烈火。想救火已经不及,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恢宏的宫殿被付之一炬,抢不到东西的官军不由的一个个勃然大怒。
    “靠!这黄巢逃就逃吧,怎么把长安城中稍微值点钱的东西都给拿走了,太气人了。”
    另一个官兵接口道:“就是,让我说啊,干脆大伙儿出城追击黄巢,把那老小子抓了不愁没有金银财宝等东西……”'连载中;敬请关注。。。本书由(wap。)正版提供,请支持正版'
    【快速评论】
    确定
    。。

第一零五章 入主宣武
    黄巢经蓝田入商山,唐军在后边紧追不舍,可不是嘛?当年李唐在长安府库里那么多东西都被黄巢带走了,他们打了好几年终于打下了长安,却抢不到多少东西,不追着黄巢才怪呢!
    可黄巢也不傻,他知道这些藩镇的兵丁要的是什么,黄巢也不吝啬,把大批的金银财物遗弃在路上,各藩镇都忙着捡东西分赃了,哪里还有心情追黄巢,大家伙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为的不就是这些吗?现在能够不用拼命就凭白无故的捡到,哪能不高兴?
    黄巢顺利的撤出了长安一路南下,孟楷帅万余人为先锋,秦宗权自蔡州逆战,被孟楷打败,黄巢的大军兵围蔡州,秦宗权不得已而投降了黄巢。
    秦宗权本就野心极大,对李唐也没有什么忠心,说是被杨复光封了个奉**节度使,其实管理的地方还是蔡州和周边那么几座县城,其他的地盘还不是靠自己打出来的?现在被黄巢的大军围困,他可没有替李唐捐躯的觉悟,是以投降的很爽快,绝不拖泥带水。
    本来秦宗权身为李唐的藩镇,平时攻打相邻的州县还有些顾虑,现在既然投靠了黄巢,就更加肆无忌惮的四处掳掠,做强盗还能找到靠山,秦宗权还是比较高兴的。
    孟楷这一次立下大功,不由的有些志得意满,越发的不把各州县的人马放在眼里,一路浩浩荡荡向南进发,准备攻打陈州。却不料在项城被陈州刺史赵犨(这名字起的太好了,谐音找抽)的弟弟赵昶伏击,孟楷被生擒。
    赵昶擒了孟楷之后知道黄巢不会善罢甘休,急忙带领人马押解着孟楷回了陈州。
    赵犨道:“黄巢出了长安,定然向东南进军,我陈州正是必经之路,如今你又擒了黄巢的大将孟楷。现在他黄巢岂肯与我们干休?倒不如据城而战,我们人马虽然不多,可也未必守不住陈州!”
    他冷哼一声道:“传令下去,让陈州城外六十里内的人全都撤入城中,就说黄巢的匪军要来攻打陈州了,千万莫要把粮食留在城外,我倒要看看他黄巢有多大能耐!”
    黄巢的大军包围了陈州,要求赵犨那老家伙赶紧放了孟楷,如若不然的话就要血洗陈州城。
    赵犨可不是傻子。黄巢的话当然不能信,赵犨为了让黄巢死了心,就把孟楷给斩了,脑袋被挂在了北城门的门外。
    这一下赵犨可是碰触了黄巢的底线,黄巢与孟楷可是几十年的老交情,没有起兵之前两人就是好友。当年在盐帮中,黄巢是帮主,孟楷担任护法。
    现在见孟楷身亡,而且死的那么惨,连收尸都不让收,黄巢岂能不生气?眼看着高高挂在城墙上的好兄弟的脑袋,黄巢出奇的愤怒了,命令将士日夜不停的攻城。自己就在城北建起了临时的行宫,算是大齐的临时行宫,准备不拿下陈州绝不撤兵。而且一旦攻入陈州,就要血洗陈州城,替好兄弟孟楷报仇。
    可赵犨也不是傻子,他世代居住陈州,家资豪富,又有谋略,当年不过是陈州的一名牙将,后来王仙芝、黄巢起兵之后,陈州数百名豪杰公举赵犨为刺史,以求自保。
    对于黄巢的撤退路线,赵犨早在数年前就已经预料到了,赵犨做守陈州的打算已经做了好几年。城中有的是粮食和精兵,陈州属于忠武军,忠武军在中原各藩镇中算是能战的劲旅了。
    赵犨不但紧守城门,而且还抽时机出城逆战偷袭,黄巢竟然奈何他不得,一时间黄巢和秦宗权的二十万大军竟然就这么在陈州城外耗上了。
    这不得不说是黄巢的一个巨大的战略失误,本来凭借着他的二十万大军随便找一个地方就可以东山再起,可现在竟然在一个小小的陈州城下被绊住了脚。这也怪不得黄巢。他哪里知道赵犨这么难打?
    城外二十万大军攻城,陈州的百姓岂能不怕?可赵犨正是利用了这一点让陈州城军民一起齐心合力守城,这才能坚持这么长时间。赵犨是这么对城中军民说的:“如果黄巢攻入了陈州,陈州无论军民定然被黄巢杀戮殆尽,大家都是热血男儿,倒不如齐心守城,再联络附近各藩镇前来支援。”
    且不说陈州的情况如何,且说朱温奉诏前去汴州赴任,不日到了大梁(汴州的治所,也是宣武军的治所)。
    如今虽然说朱温是宣武军的节度使,可宣武军纲纪废弛,骄兵悍将不听朱温号令也是情有可原的。可朱温是何等样人?岂容他们这些人胡闹?
    朱温可是带了三万人马来上任的,哪里把这些人看在眼里?杀了几个不听话的将领,其他人都老老实实的听朱温的吩咐了。
    可现在朱温面临的问题很是棘手,汴州、宋州连年饥荒,存粮少的可怜,好多百姓连温饱都是问题,就连大梁城中也不时有面带菜色的乞丐到处乞讨,只为能够勉力活下去。
    朱温叹息了一声,连大梁城中都已经如此了,那其他地方的百姓还不定成什么样子呢!加上黄巢的大军就在附近的陈州活动,距离大梁很近。大梁城中也是人心惶惶,城外田地大都荒芜了,因为盗贼四起,百姓们种些庄稼都不够那些盗贼们抢的。
    朱温了解了情况后,命人四处缉捕盗贼,加强对周边的保护,并让乡间豪富组织民团以自卫,形势日渐好转。宣武的百姓无论贫富都十分感激朱温的恩德,知道宣武军来了一个好的节度使。
    朱温不但抚民安民,劝民耕种,还四处招募人才,手下虽然也有那么几员武将,可却极度缺乏谋士,原来还有一个谢瞳,现在谢瞳去了成都,被李儇留在了身边,光靠武将如何管理政事?
    且说同州冯翊人敬翔屡试不中,就投靠在汴州担任观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