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农家姝 >

第12部分

农家姝-第12部分

小说: 农家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防止双面绣技法被外姓人学去,苏家家训里有一条规定不准苏家女儿碰绣花针。孙慕亭爷爷去世之后,曝出苏慕亭姑姑在外头偷学刺绣之事,苏慕亭奶奶大怒,从此禁了苏慕亭姑姑的足。她奶奶余怒未消,怀疑到佃户老婆的头上,执意认为她为当年的事情心里有恨,故意破坏苏家规定教苏慕亭姑姑刺绣,好打垮苏家绣庄的生意,于是苏奶奶也给佃户老婆关了禁闭,直到苏慕亭姑姑出嫁也未放她出来。一年后,佃户老婆因病去世,才摆脱了那个黑黢黢的小房子。
  苏慕亭姑姑犯错被发现的时候,正巧苏慕亭出生,甫从娘胎里一落地,苏慕亭奶奶见是个丫头片子,想起苏慕亭姑姑的教训,又是火冒三丈,喂养三天之后,便和奶娘一起送去乡下庄园。奶娘不负责,知道自己带了个不讨喜的小姐,遂便以没有奶水为名,断了苏慕亭的奶,是佃户女儿抱着她在村子里四处求讨,方才捡回她一命。可以说,苏慕亭是吃着村里婶子大娘们的百家奶长的。
  苏慕亭爷爷奶奶一门心思全防着佃户老婆,却没料到佃户女儿也是会双面绣的,但是只学了七七八八,因此从未在人前展现过。她把自己所知道的全传授给苏慕亭,临死之前,把与苏慕亭一同长大的独女秦甜也交付给苏慕亭。
  苏慕亭在乡下待了十四年,从没踏进过城里半步,考虑到她已经长大了,苏家开始着手她的婚事,因此派人到庄子把她接回家。秦甜无法跟随她一道,无奈之下,苏慕亭只好把她收作自己丫头,从此改姓叫苏甜。
  “接我回来,不过是为他们卖个好价钱。别以为我在乡下什么都不知道,我清楚着呢!”苏慕亭擦着眼泪说道,“在我小的时候,他们把我许给于千总的儿子,只是没几年,千总战死沙场,千总老婆带着儿子离开东凌县,若是仔细找找,总能有线索的,但是他们嫌弃人家没落了,嫁我过去拿不了多少钱,不如秦家金坊真金白银给的真实。他们就是一帮吃人不吐骨头的鬼……”苏慕亭恨得咬牙切齿,“从出生起,他们便没关心我死活,我只恨不能自己选父母,要不然,便是让我剜肉剔骨还给她们都愿意。”
  说到最后,泣不成声,苏慕亭伏在大妹膝盖失声痛哭。大妹也不禁抬起手揉眼睛,心想:人活着到底是为什么?责任太重,自我太轻,现实又总不让人如愿。

  离家

  到休假前一天,大妹仍未改主意,孙大娘不禁有些不安,干脆让大妹早早回家,希望温秀才能说得通她。
  温秀才本身就是软脾气的人,打着商量的语气问大妹:“要不要找文秀才谈谈?”若是他能从此改了那些毛病,好好求学,也不失为一个良才。
  大妹低着头没说话,温秀才见她脊背发僵,隐约感觉到什么,柔声问道:“你和花妹一起回来的?”
  大妹点头。温秀才不禁心疼,让她先回房里歇着。
  温秀才知道大妹不近群,习惯独来独往,没什么朋友,也就和苏家姑娘处得来,自文秀才频频出现之后,大妹便和花妹走得很近,同去同回,花妹是个话唠,大妹能和她一起,可见是怕极了文秀才。
  大妹虽然懂事早,但到底还是个孩子,平常接触最多的是绣娘,文秀才比她大许多,又爱喝酒,时常被这样醉鬼痴汉围堵,饶是大人也会害怕。温秀才不禁自责,后悔没有早点看出这些。遂走进三姐妹的房里,内疚道:“以后,由我来接送吧。”
  大妹搁下笔,安慰温秀才道:“一来一往反而麻烦,花妹挺好。”想了想,大妹接着道:“孙家绣庄那边,爹你现在别去,我想先告诉苏姑娘。”毕竟是嫁进她们家,无论苏慕亭同不同意,还是应该先告诉她。
  温秀才心里暗喜,正好小妹从学馆回来,二妹摆碗布筷,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小妹最近收敛许多,不再迟到、旷课,名次蹭蹭往上涨,温秀才每天只要看见她,心里就乐得美滋滋。
  第二天,小妹一早去学堂了,温秀才拣了一小麻袋芋头,想要偷瞒住大妹去找文秀才,让他以后不要再来纠缠。才出门口,便看一位锦衣华服的公子哥骑着威风凛凛的大马往这边跑来,温秀才扛着芋头往前走几步停下。
  大马停在温秀才近处,公子哥马鞭指他们家柴门,直着腰板低头问道:“请问,温秀才家是否住在这里?”
  温秀才奇怪道:“区区便是。”
  “原来是您,失敬失敬。”公子哥连忙下马,躬身抱拳向温秀才行了一礼。
  温秀才吓了一跳,忙放下麻袋还礼,听见公子哥问道:“请问温先生,温思姑娘在家吗?”
  “在的,在的。”温秀才忙不迭回答,匆匆回屋去叫大妹,突然想起来未问公子哥姓名,但若是此时再折回去,显得刻意,遂只好一面暗骂自己粗心,一面迈进门槛去叫大妹。
  大妹正在教二妹新针法,好让被面上的鸳鸯荷塘嬉水图更灵活些,听见温秀才说外头有位贵公子找自己,于是把绣花针还给二妹,跟着温秀才出门,看见公子哥已经站在门口,竟是苏慕亭的大哥,不知他怎么找到这里来。
  因有了别样的心思,大妹忍不住微红了脸,只是苏大哥心中焦急,并没注意到这些,仓促行了一礼,急急忙忙要开口,蓦然警觉温秀才也站在旁边,立马止口。
  温秀才尴尬地回屋。大妹带着苏大哥再往外走十几步,轻声问道:“不知苏公子找小女子何事?”
  苏大哥着急地问大妹道:“温姑娘可有看见在下三妹?”
  “苏姑娘?”大妹摇头。
  苏大哥抬手擦擦额头汗滴,茫然环顾四周,回头谢过大妹,告辞离去。
  大妹见他神情焦急紧张,不禁紧跟几步,担心道:“苏姑娘怎么了?”
  苏大哥舔了下干燥的嘴唇,犹豫之后,看着旁边没人,遂压低声音说道:“舍妹自昨天起便不见了,家人大为着急,她与姑娘最为相厚,却不在姑娘这里,不知能到哪里去。”
  大妹问道:“是不是去其他地方?”
  苏大哥摇头,“农庄、城里通通找过,都没找到人,郑家那边也回话说没看见她。自昨天早上起便失踪了,当时还以为她和她丫头出去玩,却没想到至晚间仍未回来,可别出什么意外才好。”
  苏大哥嘴里虽然把缘由归到“意外”上,可是看表情,分别连他自己也不相信的。大妹隐约觉得苏慕亭是离家出走,可能是不满意苏家给她安排的这桩婚事。
  苏大哥见大妹走神,紧张问道:“姑娘是否想到什么?”
  大妹回神遮掩道:“没有。苏公子要是找到苏姑娘,烦请差人告诉小女子一声。”
  苏大哥点头,返身牵马,顿了一下,又回身拜托道:“关于舍妹之事,恳请姑娘万要守密。”
  大妹答应,目送苏大哥离开,转身回屋时候,想起前几天,苏慕亭眼泪汪汪来找自己,哭得肝肠寸断,竟然是存着诀别的心思。
  然而,眼看着年关将近,苏家却一直未传来苏慕亭的消息,大妹心中忐忑,旁敲侧击问进城交货回来的孙大娘。
  孙大娘奇怪道:“苏大少奶奶往常对我都是客客气气的,最近不知怎么的,对我不冷不热,莫非我哪里得罪了她?”孙大娘在心里估摸,觉得自己并没做什么特别的事情,遂揣度道:难道是温家迟迟未答复她,所以她便不高兴,给我脸色看?若气量真这么小,倒要庆幸还没带温秀才上门,要不然大妹嫁过去不定受怎样的委屈。
  得知苏家绣庄气氛不好,大妹猜测他们未找到苏慕亭,也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失望,只能希望她和苏甜两人一路平安。
  孙大娘犹在沉思,听见外头进来的绣娘说道:“姓文的秀才又来了。”
  孙大娘不由大为光火,骂道:“这个骂不怕赶不走的狗皮膏药,着实可恼!”说着跑进院里,把看门狼狗牵到门口,指着畏头缩脑的文秀才鼓励道:“咬他!咬死他!”
  大狼狗狂叫着往前扑,文秀才脚下踉跄,吓得屁滚尿流,玩命地逃走。
  一场人叫犬吠之后,门外归于平静,狼狗摇着尾巴跑回来邀功,嘴上叼着半截破袖子。孙大娘扔了袖子,赞许地拍它脖子,牵了它去啃肉骨头。

  探病

  过了年,紧接着便是元宵,华氏手头拮据,原来给儿子准备的上京盘缠已经被用得七七八八,为了不耽误考期,华氏只能借着给姑姑拜年的名头,带了华归来孙家绣坊,希望孙大娘能先借笔银子给她们缓缓燃眉之急。
  拜年之后,华氏在孙家绣坊住下,华归特地过来看望二妹,给温秀才行过礼,向两位小姨子送了手信。大家先后借故出去,腾出地方给这准小两口说说贴心话。
  二妹坐在凳子上,羞得抬不起头,两只手使劲地拧帕子,将好好的一条新帕折腾得皱皱巴。还是第一次与二妹讲话,华归也紧张得心口砰砰跳不停。
  故作镇静喝了口水润喉,华归结结巴巴开口:“倩……倩姑娘……”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尴尬地冷场之后,华归摸出身侧包袱放在二妹面前,“这……这是送给你的。”
  二妹似蚊子叫一样“嗯”了一声,仍旧没有抬头,连耳根子都通红。
  华归失望道:“你……不看一下吗?”
  二妹双手放在帕子上拧了又拧,怯怯抬头看华归一眼,又飞快地低下头。
  见二妹华归霞飞双颊的样子,华归甜蜜之余,紧绷的心情也缓解不少,又问道:“不看看吗?”
  “我……我……”二妹将头垂得更低,瓮声道,“等……等会儿看……”
  此后,又是沉默,华归起身告辞,见二妹只是点头,没有起身的意思,愣了一下,出门离开。
  二妹想起家里没人,自己应该送一送他,后知后觉抬头,发现已经没了人影,失落地低头,看见桌上包袱包裹着长长物件,心里又像揣了头乱踹小鹿,瞅着其他人都不在屋里,忙抱包袱进房,掩上房门之后,小心翼翼打开包袱,发现里头装的是一轴画卷。
  二妹屏住呼吸,轻颤着手展开画卷,绣花鞋、罗裙、纤腰、上儒逐渐映入眼帘,当看见画上女人的面容正是自己,二妹又觉得脸如火烧,不敢细看,连忙将画轴塞进枕头之下。
  科考在即,因连日没日没夜挑灯夜读,累虚了身体,再加上途中吹了凉风,华归回到家之后便发起高烧,后来烧退,伤寒却未断根,缠绵病榻无法下床,华氏口信托到孙家绣坊的时候,已是半月之后。孙大娘当即到温家告知此事,温秀才匆匆交代二妹看家,自己带了些银子与孙大娘一起上路,在城里买些补品和布料,乘着孙家马车前去华家探望。
  华家在邻郡,光马车就走了两天,到达的时候已经是二月初,华归已能下床走路,但是身体没有复原,无法长途赶路,今年的春闱计划算是泡汤了。
  错过这一次,意味着还要再等上三年,华归因此很沮丧。温秀才见他病容苍白、垂头丧气的样子,安慰他道:“有才之士不以得志早晚论成败,孟东野多次不第,后来总算蒙受皇恩,才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之喜,老苏年二十七始发奋为学,以文享名,与二子并列。所以,只要腹内有诗书,不怕时运不来,厚积而薄发,总能一鸣惊人冲云天。”
  华归自言受教,表示今后会更加勤学,三年后一定要争搏个功名。温秀才满意地点头,让他先养好身体。
  华氏趁机提出来道:“反正三年时间还长得很,不如商定个时间,把归儿和二妹的婚事给办了?”
  温秀才被哽得说不出话,看向孙大娘。
  孙大娘忙拉了华氏出门,责备道:“他们家大女儿还未找好人家,就着着急急把二女儿嫁出来,你让村里的人怎么看大女儿,怎么看他爹?”
  华氏闷声辩解道:“原本说好等归儿进京赶考回来再成亲的,现下归儿去不成京城,难道真要等到下次科举之后完婚?三年时间这么长,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变卦!”
  孙大娘不悦道:“是你的跑不了,不是你的求不来。像你说的,三年时间这么长,那就慢慢商量。等他家大女儿嫁出来,就可以着手二女儿的事情。”
  华氏郁闷道:“难道他们家大女儿嫁不出去,我们归儿就要一辈子不能娶老婆?”
  孙大娘啐了她一口,变脸怒道:“行不行我撕烂你的嘴!”
  华氏缩了下脖子,不敢再讲话。
  今年的春天仿佛来得格外早,才是中旬,便被暖气醺人的东风催促着换上了春衫。一直听不到苏慕亭讯息,就连着急娶妾的苏家也冷淡了,一再减少与孙家绣坊的往来。做完手头这一批,也不知道下次还能不能从苏家拿到绣活,趁着交货,孙大娘想再去探探苏大少奶奶的口风,却得知苏家已经在准备娶妾的排场,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