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清宫谋(出书版) >

第137部分

清宫谋(出书版)-第137部分

小说: 清宫谋(出书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康熙显然并不认同,他微微转动手上的扳指儿:“孙儿以为,鳌拜辜负圣恩,谋逆犯上,系为首恶,拟以正法,但念其在朝效力年久,不忍加诛,姑且革职拘禁。班布尔善、阿思哈、噶褚哈、穆里玛、图必泰、呐莫、塞本得等人一向蛇鼠之心,鳌拜行恶也多为他们撺掇,故俱立斩。至于鳌拜族人、亲友、师长、下属等有过从者,免于治罪。”
  孝庄听了,面色极为沉肃,一双眼睛紧紧盯着康熙:“鳌拜谋逆,罪之恶极,皇上竟然只将他革职拘禁,却只杀一些猫狗属从了事。哀家问你,若当真如此,那遏必隆岂非无罪?”
  康熙面色微动,似有些不自然:“遏必隆悬崖勒马,将功折罪,罢官贬爵也就是了。不宜再过深究。且”
  “且他还牵连着昭妃!皇上如此轻纵鳌拜等人,说到底就是为了昭妃,对不对?”孝庄面上已然有了怒意,“哀家自小对你谆谆教导,不要因情废公,不要让女人魅惑了心智。你难道都忘记了!昭妃与福全的事你也忍下了?一个对你并不忠心的女人,一个逆臣之后,会上得皇上百般回护吗?”
  “皇玛嬷息怒,孙儿对昭妃已然无情,孙儿未深究此事,原是念着二哥,毕竟都是皇阿玛的血脉,是孙儿的兄长。所以……那件事,孙儿只有忍下。”康熙涨红了脸,看着孝庄,“至于鳌拜谋逆案中,遏必隆的确功大于过,且昭妃孙儿听说,皇玛嬷得以康复也是因为”
  孝庄重重一拍桌案,眼睛炯炯瞪着康熙:“听说?你是皇上,一国之君,什么时候靠听说二字来定人生死了?哀家告诉你,昭妃与鳌拜、遏必隆之流里应外合,暗害皇嗣,投毒两宫,几乎令哀家与皇后同遭不测。幸而祖宗赐福,天神护佑,哀家与皇后才转危为安的。这中间,昭妃罪行确凿,不容抵赖。所以,昭妃必死、遏必隆、鳌拜等人,也必须死。所有党羽更要一并剪除干净,否则便是死灰复燃,后患无穷!”
  康熙面色变了又变,孝庄的态度早在预料之中。
  原本,他应该顺着孝庄的意思,将所有异己剪除干净,这中间有他恨之入骨的鳌拜,也有让他蔑视却无法相恨的遏必隆,更有着他心中至爱的昭妃钮祜禄东珠。
  可惜,无眠了数个长夜之后,他仍是下不了狠心。
  所以,他想怀柔地处理这件事。
  最终,他找到了说辞。
  “鳌拜与孙儿,并非个人恩怨。他与孙儿,都在做各自以为对的事,他要的是满人的大清,维护的是满族一隅的私利;而孙儿要的,是天下人的大清,顾全的天下苍生。这是格局与胸襟之争。孙儿一直认为,君臣当和而不同,而非同而不和。……如今胜负已定,公道自在,这个时候,朝堂上下,甚至全天下的人都在看着孙儿。如何处置鳌拜,关乎的是人心,这个时候若得人心,靠的不能是杀伐。皇玛嬷当知人心的教化远胜于雄兵百万。”
  孝庄怔怔地盯着康熙,心思一点一点暗沉了起来,苦涩,满满的苦涩。千防万防,爱新觉罗家终究还是又出一位情种。
  孝庄在心底长叹,唇边却悄悄漾出笑容,罢了,终究是预料之中,幸而自己已早做准备,于是她和缓了神色,柔和地看向康熙,换了一种态势。
  “皇上说得未必没有道理,若为明君,该果决雷厉,也当怀柔通达。罢了,随你去吧,只是希望那些人,不要辜负皇上的一番心意。”
  康熙微微一愣,未料孝庄态度转变如此之快,于是他带着疑虑跪安,在走出寝殿,即将离开慈宁宫的时候,偏巧就遇到了苏麻喇姑。
  “苏嬷嬷,昭妃现在”康熙还未说完,苏麻喇姑已然给出答案。
  看着康熙一脸疑虑与不悦,急匆匆远去的身影,苏麻喇姑满面自责:“对不住了,昭妃娘娘,要怪就怪命吧,谁叫您是他们的女儿呢,太皇太后这也是没法子。打蛇不死,后患无穷啊!”
  牢房中,鳌拜与遏必隆同囚一室。
  “我有何罪?”鳌拜以头触壁,一边撞,一边闷吼,“我有何罪?”
  墙壁上血点星星,令人触目。
  遏必隆席地而坐,如同禅定一般,一脸不以为然:“何罪?犯上谋逆,株连全族的死罪!”
  鳌拜悲怒,上前揪住遏必隆:“你个老东西,不要以为你有女儿得了皇宠,就能保住性命,还不是同我一样,被关在死囚。说到底,都怪你,要不是你,咱们这会儿早就”
  遏必隆:“早就什么?没用的,虽然我们有一万个理由做这件事,但于天下人眼中,都是悖逆、有违正道的事,不折在这里,也会折在那里,没用的。”
  “阿玛!”东珠婷婷走来,立于铁栏之外,眼圈微红。
  遏必隆一怔,却背过身去,只朝东珠摆了摆手:“这里不是你该来的地方,回去吧!”
  鳌拜却一脸惊喜:“东珠丫头,你来看我们?太好了!皇上能允许你来看我们,就是说,这事有缓儿!是不是皇上要赦我们了!”
  “阿玛!”东珠隔着铁栏跪了下去,将手伸入其中,鳌拜紧紧握住东珠的手。
  “我拿了你们昔日的战炮与血衣给皇上看,皇上知道你们是忠臣,是大清的巴图鲁,走到今天不过是为情势所累,并非出自本愿。”东珠神色诚挚。
  “皇上信吗?”鳌拜瞪大眼睛,双眼布满血丝,英雄迟暮又陷牢狱,实在让人不忍目睹。
  “皇上定会相信的。”东珠连连点头,“太皇太后说皇上已免了阿玛死罪,只要你们写一封伏罪状……”
  遏必隆眉头微皱仔细想了想,随即点头应允:“好,我写!”
  鳌拜把眼一瞪:“不能写!!老东西,你糊涂了!!他这是要咱们坐实罪名啊。东珠啊,你让太皇太后给骗了,这东西我们不能写,写了就是认了。”
  东珠神色急切:“阿玛以为不写,就没有实证吗?你们领兵逼宫,世人皆知,还要什么实证?太皇太后的话或许可以不信,但以东珠对皇上的了解,皇上自然不会对你们痛下杀手、赶尽杀绝。但是朝堂之上肯定有反对的声音,所以这个时候,你们要给皇上递梯子啊!”
  “不,老夫绝计不写。”鳌拜如同一头病狮颓然倒在地上,喃喃着,“绝计不能写。”
  遏必隆也犹豫了,眯着眼睛想了又想:“似乎还是有些不妥。”
  东珠从袖中拿中一张纸:“不要唆了,这信也不用你们费事,东珠已然代劳,你们签上名字即可。”
  鳌拜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好孩子,你走吧。一世英雄,辅佐大清三代帝王,想不到老了老了落得如此下场。罢了,早死早投胎,老子活着宁折不弯,绝不给小皇帝写什么伏罪状,他敢做不敢当,又要立威又要博贤名,把屎盆子往老子身上扣,老子到死不服。”
  遏必隆也一脸赞同:“东珠,你义父说得对,事已至此,不要做无为之举,你回去吧。”
  “阿玛!”东珠还待再劝,眼帘微扫却发现不知何时康熙就站在身后。
  从东珠手中拿过那张纸,一目十行,康熙轻哼一声:“昭妃的文采越发好了。若真是这样的伏罪状公之于世,满朝文武庶民凡夫莫不皆会同情于斯。鳌拜、遏必隆,你二人当真要辜负昭妃这一番美意吗?”
  遏必隆看了一眼康熙:“东珠糊涂,奴才却还明白,事已至此,奴才等若是不死,皇上也是为难。故奴才甘愿一死,只盼皇上能留下奴才家人性命,奴才便是感激不尽,来世犬马相报,余的不敢多求。”
  鳌拜则瞪着喷火的眼睛看着康熙:“老夫向来不会说软话,皇上一直怪老夫专权,怪老夫对皇上不忠,可是皇上可否自检过,老夫为何能对太宗尽忠,对世祖爷尽忠?”
  康熙面色冰冷:“愿闻其详!”
  “那是因为他们都是铁铮铮的汉子,是咱们满人真正的巴图鲁。”鳌拜仰天大笑,“众人都说你比你父皇强,可是他们都错了。你比不上他。他敢作敢当,宠侧妃,信汉臣,满汉一体,行事孤僻又怎样?他说的和做的是一样的,一样磊落明白从不藏私。可是你……小小年纪,你……你若有才智武略能够把朝政治理好,你便说出来,做出来,我们这班老臣看明白了,自然不会碍你的事。可是你左藏右闪,整日里不务正事,我们恨铁不成钢,才多管了几年的事情,倒给你留了把柄。你这样的行径,老夫看不起,更加输得不服!”
  “原来你专权乱政排挤贤良滥杀无辜,倒是朕逼的了?”康熙面色越发清冷,转过脸瞪着东珠说道,“这就是你说的真心悔过?”
  东珠怔愣,一时无言相对。
  康熙满面愤色攥着东珠的手,大步走出地牢。
  星夜伴月,走在寂静的宫巷之间,彼此的呼吸声皆可相闻。
  “你也是这样看朕的。”康熙将东珠抵在宫墙之上。
  东珠一脸平静:“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这是孔夫子所言的两恶政,不管日后史书如何所载。但你我皆知,鳌拜此番谋逆逼宫实为皇上所诱,能将这两恶政行便之人堪称圣君吗?”
  康熙又愤又悲,双眼冒火,紧捏住东珠的下巴:“钮祜禄东珠,你扪心自问,朕对鳌拜与遏必隆何曾不教、不戒过?这些年,朕对他们的教化和告诫,还少吗?你们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总是要求朕如何如何,你们为何不拍拍良心问问自己,你们为朕做了些什么,你们值得朕为你们做什么?”
  东珠笑了,笑得如暗夜中的昙花一般,绚丽而夺目。
  康熙微愣,然后,就在转瞬间,他被东珠强吻了。
  东珠冷冰冰的唇毫无前兆地霸道地吻在了康熙的唇上,肆意而强烈,甚至是撕咬。康熙惊愕间初时是下意识地挣扎,不料东珠却更加凶猛,渐渐地,康熙忘记了一切,投入地与东珠缠绵着。
  巷口不远处的太监与侍卫们大气儿也不敢出,齐刷刷背过去了身子。
  半晌之后,东珠结束了这个仿佛要缠绵到地老天荒的长吻,随即怔怔地看向康熙。
  “我为你做的,远比这个要多,可惜,一叶障目,你都视而不见。”东珠笑笑,伸手到自己领间的襻扣处,果断而坚决地解着扣子,“你只在乎这个,你一直想要,对吗?好,我现在给你。”
  眼看东珠自颈部以下,整个胸口的雪白都暴露开来,康熙大骇。
  紧接着,一个狠狠的巴掌硬生生甩在了东珠脸上。
  再之后,康熙头也不回地走了。
  脚下步子急促万分,仿佛逃离一般。
  康熙是不想让东珠见到他不争气的眼泪,是的,泪水肆意而流,因为康熙觉得,自己的心被践踏了。
  那个女人,可恶的女人。
  她真的配不上自己的心。
  东珠轻轻地靠在冰冷而又坚硬的墙上,一语不发,眼中连半滴泪都没有,心中苦涩无边,却在唇边漾出一抹难得的笑容。
  为什么要这样对他呢?
  她既没疯也没傻,如此反常地激怒康熙,只是因为她明白,这是孝庄想要的局面。
  原本孝庄让苏麻派人安排她与遏必隆鳌拜相见,劝他们写悔罪书,她就觉得有些疑惑,但还是本着心中一点善良的期盼来到牢房。当康熙出现的时候,她便立时明白,这又是孝庄的布局。
  此时,她已笃定,孝庄是希望以此激怒康熙,从而使自己与鳌拜、遏必隆全族获罪,从此,宫中与天下真正太平。
  看穿了一切,闪亮中便有两条路在眼前。
  其一,是将一切真相原原本本告诉康熙,以真情和柔顺打动康熙。但是东珠知道,若是那样,便是真正与孝庄撕破脸,即使是康熙主宰了局面,轻判众人,孝庄亦会用千百种方法,让自己和家人消失。
  所以,她不能选那条路。
  于是,她选择了第二种,按孝庄的期待,顺理成章地激怒康熙,让孝庄如愿。这样,不管康熙最终是否轻判他们,在孝庄眼中,自己没那么聪明,至少还没到看清她的地步,如此也就不足为惧了,即便成为弃子,亦不再为虑。
  置身死地,也许还有一线生机。
  许多年后,回顾这个晚上,东珠还是会觉得从心底发寒,一念之间,她赌上了全族人的性命。幸运的是,她赢了。
  康熙虽然万分愤怒,虽然下旨将东珠囚禁于冷宫,永世不再相见,但终究保全了她和家人的性命。
  天亮之后,净鞭三响,文武大臣列队缓缓前行,个个神情肃穆。诸臣拾阶而上,进入太和殿中。岳乐等亲王率领着众大臣都分站在殿阶之下甬道两侧,众臣一起跪下,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康熙端坐在龙椅上,顾问行侍立一旁,众臣叩拜毕,康熙举手示意众卿平身。朝堂上鸦雀无声,众臣都低垂着头,气氛十分压抑。
  岳乐上前一步:“启奏皇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