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非主流宫斗 >

第89部分

非主流宫斗-第89部分

小说: 非主流宫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司轩完全是从后宫平衡角度来看的。
  抬举沈静姝自然是为了压制别的谁。恐怕自己这回的小心思歪打正着了。
  本想立刻派人去调查后宫最近是不是有人闹腾,让皇后不满了。可思虑再三,还是放弃了。
  后宫的事情归皇后管,这是他给皇后的信任,也是个皇后的权利。
  如果皇后想在后宫做一些不想让他知道的事情,他现在查了,会让皇后为难。
  【不过最近的翻牌子方面倒是可以稍微的注意一点,尤其是那几个。】
  尤其是那几个高危的,有孩子的那三个以及她们的附庸,还有新来的李舒娆。
  后宫无辜的姐妹们不知道的是,因为司轩想给沈静姝晋位,一不小心扯出了一大堆的偶然因素,导致了她们接下来的正常福利大幅度缩水的话……似乎也不能怎么样。
  不过此刻司轩、沈静姝、皇后都没想到的是,还真有人早早的就准备利用端午宴来闹点事情,原先针对的是皇后,现在恐怕这个陷阱就落在了沈静姝的手里了。
  这个陷阱的准备者是……宁王的母族,韩氏一门。
  以大墨的选秀规模和宫规来推断,能生下大皇子,需要的条件,必然是早年就跟着先帝的,这样的女人门第,自然也不会太差。
  韩氏一族,和韩立那个嘴炮没有半点关系,五百年前都不一定是一家。
  其他的旁支不算的话,在京都的嫡系一脉,出了两个知府,一个知州,两个总镇(相当于军区司令员),最高接近皇帝的一个位置是中书令,乃宁王生母的亲哥哥。
  如果大家还记得沈静姝父亲的位置的话,就是对方正好是我们家主角他爹的顶头上司。
  这还是嫡系男丁,旁支的成就更是不知凡几。别的不说,他们就没秦家那种变态的规矩,也没士农工商的严酷阶级观念。
  再加上各种姻亲。
  韩家,可以说是妥妥的世家大族。
  以底蕴来看,甚至能压后族一头。
  这还是如今,早年可更加辉煌了,因为宁王夺嫡失败,韩家开会决定,渐渐的把中心往江南转移,免得刺了皇上的眼,反而阻碍了家族发展。
  等到下代君王登场后,他们才能慢慢的重新杀会权利中心。
  这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推论,至少给人感觉安全。
  人心隔肚皮,君心难测,一整个家族的安危和发展不能寄托在宁王口口声声的兄弟感情上。如果皇上要暗搓搓的收拾人,他们防不胜防。只要打压一下他们的年终评定,就足够错过一大堆好机遇,不是谁都有黎崇那么逆天到让你无法忽视的才华的。
  可谁都不是那么甘心失败的,尤其是自己大好的前途被司轩逼迫远走他乡偷偷发展(司轩:啥?),偷偷摸摸的只能等待下人皇帝登基才拼命起复。
  要知道离开了一个圈子要回去得花数倍的时间。
  所以当他们接触到了看似表面风光实际上困难重重的秦家的时候,人生的另一盏灯点亮了。迁徙计划也不急着迁徙了。京城的人也不急着撤出了。外放的人继续外放,做个姿态给司轩和宁王看。
  与其说是韩家给了秦家许诺,不如说是双方的需求滋长了他们彼此的野心和欲望。
  只不过现在所有的计划都戛然而止了,秦牧之这个蠢货!!!!
  在得知秦牧之失手,韩家的人就集体开会了。别说两手准备了,N手都做好了。最小的孩子全部被秘密送走,对外说是病了,实际上早就派心腹带着孩子改名换姓的远遁。只求留一丝香火。
  在得到宁王一无所知的情况后,虽然诧异,但是他们也不愿意放弃这个机会。
  情况有两种,一种,秦牧之讲义气,并没有把他们供出来,这一点,在黎崇亲自前往接驾后他们就不抱希望了。(黎大人威武雄壮。)
  第二种,就是司轩瞒下来了。
  看来司轩还真的是为了可笑的兄弟情义,以及顺便为了皇家面子,这件事对他们来说倒是多了一个破釜沉舟的契机。
  要论完全毫发无损的从这件事上脱离,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可要他们也假装不知道,等着当今温水煮青蛙慢慢的把整个韩家煮得干干净净,他们也做不到。
  他们必须有所行动了,蜥蜴断尾,破釜沉舟以及置之死地而后生。
  计划很简单,看起来也很荒唐,那就是刻意的跳到皇上面前找茬,犯错。让宁王也看到他们犯得蠢。
  然后该怎么罚就怎么罚,最好罚得他们这一代没有任何崛起的希望。可至少能抱住大部分人的香火性命。
  主动犯错,把惩罚弄到明面上来,让宁王把目光放到了彼此的矛盾上。
  同样是皇家教出来的孩子,宁王注意到了,司轩就很难进一步打压了。
  否则他怎么对哥哥解释,惩罚已经够重了,还偷偷摸摸的压人?
  于是他们快速的行动了起来,早在司轩回京之前就已经安排好了人,而作死的内容也相当简单。
  他们联系了赵家(姻亲),没错就是赵淑仪家。
  赵淑仪很不满她如今卡在的局面。之前她宠爱平平,却意外得孕。
  隐忍三年,儿子活泼可爱,聪明健康,自己这三年又花大力气保养,容貌上一点都不输给如今的新人。更是借机改正了之前让皇上不满的一些浮躁气息。
  记忆是能美化的。自己的那点瑕疵会在时间的流逝中逐渐淡化。
  又通过儿子,不让皇上忘记自己,还能不停的间接美化自己在皇上心目中的回忆。塑造一个为了孩子不惜一切的慈母的形象。
  按照计划,三年过后,皇上再度重新看到她,带着时光中的怀念以及和区别以往的惊艳。
  自己肯定会得宠。
  到时候有位份,有儿子,有宠爱,还有钱。
  她就不信了,这后宫还有谁能是她的对手。
  司轩一贯念旧,只要自己不犯错,以后哪怕他又换最爱了,只要自己不犯错,地位就会很超然。固定的宠爱是不会少的。
  比如,慧昭仪,乐充容。
  可是事情完全不按照自己计划的来。
  好吧,君宠这种事情,求不来就求不来。当年就不是宠妃,这三年虽然包含希望,可也不是白白修身养性的。
  但是为了儿子,宫权这东西,她必须夺一夺!
  赵淑仪也算是老人了。相当了解那位正宫娘娘。她若是挑帮手,绝对不会挑有儿子的自己,更不会挑主动送上去贴着她的。
  故而她只能让这位皇后娘娘陷入麻烦之中了。
  到时候皇后分身乏术,焦头烂额,沈静姝一个人是撑不住后宫的。自然需要一个人帮忙,而她……
  绝对有把握拿到这个辅助的宫权。
  赵家和韩家的合作可以说是快速又默契,但是赵家绝对不知道的是,她们是冲着成功去的。韩家是冲着失败去的。
  韩家准备的事件绝对不只是这一件事。光后宫风云不够皇帝“惩罚”他们。
  皇上重新开朝的第一天。
  就有几个寒门学子在状元楼大放厥词,春闱的时候那些考的好的人,无非就是仗着自己有好的出生,好的老师,好的门路。
  他们这些寒门学子,要钱没钱,要书没书,想要学习连途径都没有。
  别说束脩了,笔墨纸砚都买不起,蜡烛也点不了。一次不中,那就得赔掉全家几年的积蓄。有时候中了都没钱考下一科。
  而那些有钱人家的子弟,喊着金汤勺出生,吃喝不愁,绫罗绸缎在身,山珍海味补身体,红袖添香磨墨打扇,手里拿着古籍孤本,写字用的是名墨古砚,有着出考卷的考官当老师细心教导,考不好,家里还能祖荫等着他们去继承。
  总之,朝廷应该给寒门学子更多的机会,更多的优惠,很多的福利。
  我们是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我们是宝剑锋从磨砺出的。
  我们一无所有考到现在,我们更有实力,很有能耐,还知道民间疾苦。
  我成绩不好,只是钱太少,日子太苦。同等条件下我绝对不比有钱人差。
  这样的言论一时间获得了大部分人的共鸣,然后攻击范围就扩大了,连那些寒门出生,半路因为才华被高官收入门下,或者是被富豪看中嫁了女儿的,也被喷了进去。
  有种……你们这种为五斗米折腰叛徒,比那些本来就有钱的更可恶。
  一开朝就遭受到攻击的司轩:????
  吩咐严查后,司轩也顺便宣布,皇后身体不适,由明嫔主持这次的端午宴。
  一旁赵韩两家准备好,要上前弹劾后宫奢靡的官员:????


第90章 新年好呀~~
  韩家想要自己作死,断尾求生; 可也不能断得太厉害; 否则就是腰斩了。
  他们的计划就是多重性攻击。
  这回闹事的寒门子弟就是他们安排的; 实际上也不费什么事儿,找几个本来就脑抽的愣头青; 去挑拨一二,然后安排一个可靠的“前辈”,以过来人的姿态忽悠了他们几句; 给他们畅想一下未来。
  无非就是; 如果他们这么去闹了; 就能让人看到寒门子弟的不容易,让上头产生怜悯; 更加重视寒门。到时候你们不仅仅会得到重用; 还会成为改变寒门子弟命运的恩人贵人; 名留青史。
  哪怕事情最后被邪恶的世家给搅浑失败了。他们也是无畏的英雄; 会有很多寒门出生的人记得他们的恩情。至少我(前去忽悠的人)会。
  君王就算不认为你们是对的,也真有可能为了面子和安抚寒门给你们功名利禄啊。
  就这样; 前程功名都放在前面当诱饵; 还送上一块厚实的遮羞布; 打着为寒门子弟讨公道的旗帜; 看起来是那么的冠冕堂皇; 纯洁而又高尚。
  蠢货们上当后,后续都不要他们动手,反正皇上会搞定; 懒得搞定还有黎崇,黎崇不想出手,还有吏部的。
  所有人都忙的话……让京兆尹把人抓起来,扰乱治安罪。
  至于舆论,呵呵,被攻击的世家又不是傻得。而且科考期间学子闹事,无非是有人考上了,有人没考上。
  没考上的闹事,这舆论桩桩件件针对考上的,考上的还能不还击?
  不过当所有事情都放任自流后,解决是能解决,但是今上和朝廷的名声会很受损,毕竟看着劲爆的消息就人云亦云的人实在是太多。
  如果不出意外,这件事会牵扯很大一部分皇上的注意力。
  其次他们就把攻击点都放在后宫,这是合作伙伴的要求,让皇后难以招架。
  后面还有连续的计划呢。
  当事情接二连三的发生后,皇上还察觉不到不对,自然会开始找幕后是谁在挑拨,然后韩家就能完成他们的期望了。
  所有的事情,丁对丁卯对卯,结算完毕,然后自家立刻树倒猢狲散,凄凄惨惨的远离京城。
  看着挺凄惨的,但是绝对比抄家灭族要好得多。
  没有一个皇帝会心胸宽大到对别人刺杀自己毫不在意,宽恕他们,一笔带过就当没发生过。司轩把事情压下,只是顾虑宁王的心情。
  若是他们以为就这么逃过一劫了,等回过神的时候,已经离抄家灭族不远了。
  族内的年轻人一开始还不信,几个老人把一些陈年旧事拿出来提了提,就都闭嘴了。
  典型的比较近的例子有两个。都是先帝那会儿的事情。
  一个是先帝当年的伴读作死,先帝把事情压下了,只是把人的差事爵位都撸了,看起来退一步海阔天空。才二十年,一代人的时间都不到,这个家族已经就剩下一个女户了。
  还有一个是先帝晚年出的事情,为了让儿子接手的干净的一点,先帝没搞什么温水煮青蛙,而是轰轰烈烈的重用。
  哪里有危险哪里用这家人家。这边打仗了,那里瘟疫了,这里地动了,那里闹匪了。
  无论是平安归来的,还是生故的,安抚和赏赐,是源源不断的给。活着回来的,也被那些眼红嫉妒的害死了。
  现在全家的财富荣耀爵位全部集中在唯一的男丁身上。上下三代的寡妇守护着这唯一的宝贝疙瘩。男孩已经十岁了,走百来米的路还要人抱,动不动就哇哇大哭,肥得像是一头猪。
  有了经典案例在前,韩家的人再也不心存侥幸了。纷纷开启作死计划。很多年轻人把以前想干的(违法乱纪欺行霸市之类的)事情全部列出来了,看看能不能用。
  大家都豁出去作死了,可第二个计划就出现了问题。
  额,皇后病了?好吧,人吃五谷杂粮,总有病的时候。
  这个时候大家都没想到皇后的病有假,实在是司轩以往的行事作风让大家相信。他不是那种眼睁睁看着后妃掐倒了皇后还若无其事的推上一个宠妃办事的人。
  至于为什么选了沈静姝而不是其他人,这就是后宫的事情了,外臣没资格多嘴,也不敢多嘴。
  那可是明嫔啊,她之前挑翻御史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