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风流唐帝国 >

第119部分

风流唐帝国-第119部分

小说: 风流唐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他们间也不可能出现开陈布公、全无提防的情况。
    所以,李俨的诏令和郑畋的私信也正中他们下怀,一个个严守本部驻所,却没有实际性的进攻举措。
    随后,他们就接到了李俨御驾亲征的消息。他们彼此间有什么盘算,这就不为外人所知了。
    却说凤翔城中的李俨,在打好了御驾亲征主义之后,就开始做出征的准备。而说服了郑畋之后,郑畋也果然厉害,不过三天时间,就做通了众臣地工作,朝议一致通过了李俨地御驾亲征计划——说是朝议通过,是因为如果众臣反对的话,就算李俨是皇帝,也不得不屈从。毕竟李俨要想安稳地出征,没有这些大臣在后方镇守那是绝对不行的。这也算得上是一种对皇帝的牵制了吧。
    朝议通过李俨的御驾亲征计划后,李俨的种种准备也已经基本上完成了。
    这一次,李俨基本上将凤翔的军队力量抽空了。
    除了白虎军团三个师一共三万人留在凤翔,作为城防军队之外,其他所有军队都将随同李俨出征。
    这个时候,朱雀军团的整编也初步有了成效,战斗力不能说很强,但至少也在当时大唐都平均水准之上。他们二万人(山南西道军三万人淘汰后只剩下了两万人马)全员出击,就是为了练兵。
    实际上,除了已经经历过几场战事的三卫军六万五千人(抽调了五千人出来担任白虎军团、朱雀军团的中下层军官),白虎军团的七万人仅仅只经历过逼降山南西道军的行动。那只能叫作军事行动而不能叫做战争。当然,说他们没有经过战争,只是说在白虎军团成军后没有。之前他们还是有一定的实战经验的,否则也没这么块形成战斗力。
    所以,实际上除了三卫军,李俨手下的其他军队都没有打过大仗,的确需要拉出来历练一下了。
    不过,有了六万五千人三卫军在背后撑腰,白虎军团,尤其是战斗力最低的朱雀军团并不用担心,只需要专心磨练自己的战斗力、吸取战斗经验就可以了。
    在争夺留守名额的时候,白虎军团的几个裨将大大的发挥了大公无私的大方精神。三个师的名额被各位裨将们用各种千奇百怪、五花八门的理由推来推去,实在深得太极神功的精髓,不愧为李俨太极拳的传人……
    到最后,第三师、第五师、第七师的裨将技低一筹,不敌其他四位高手的太极推手,不得不心不甘情不愿的接受了这一“光荣的任务(李俨语)”。等他们回营后,被手下将领大大埋怨。甚至他们出去吃饭——李俨亲自掌控的军队中,所有将领军官都必须跟普通小兵一样,到食堂用餐,虽然也有一定的诸如不用排队,可以根据配给加点餐之类的特权,但是却必须在食堂用餐,不得自己私下开小灶——的时候,都要低着头、遮着脸,恨不得蒙上蒙面布。用他们的话说,感觉“对不起弟兄们的厚望,不敢见人”了。
    毕竟,他们这些军队吃好喝好,养得白白胖胖的,都有点过意不去(古人真是纯朴啊……),再加上李俨的洗脑宣传,都恨不得马上上战场,报效国家。但是留守凤翔的部队可没有什么仗打。李俨有严令,凤翔留守部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主动出战,只能稳守凤翔城。只要在大军回防之前守住凤翔,就是天大的功劳。但是这对那些鼓足了劲想大战一场的士兵和将领来说,实在不合心意。
    幸好,李俨最后勉强给了他们一个希望:前线战斗中施行末位淘汰制,作战不力,战果排名最后一名的部队,必须调回凤翔城,与凤翔城的部队交换。这一下,留守部队的心中就有些不够兄弟了:他们倒也不希望大军失败,但是只要有一支部队作战差点,能让他们上前线就行了。而被选中作战的部队,自然也摩肩察踵的准备大干一场,千万不能让留守的那些家伙遂了心意:要知道,他们心意的满足就意味着自己心意的不被满足。为兄弟两肋插刀,为打仗插兄弟两刀,你们留守部队还是老老实实的干城防军这份有前途的职业吧……
    士气如虹,军威鼎盛,李俨心中很是满意。
第四卷 决战黄巢 第二十章 御驾抵达
    广明二年五月下旬的一天,盩屋之东,渭水之南的一处山野所在,大唐朔方节度使唐弘夫与大唐泾原节度使程宗楚正在会猎。wWW。
    作为两个相对亲近的节度使,唐弘夫与程宗楚二人的来往,比起其他几位节度使来说,显得相当密切。他们一个在渭水南的盩屋,一个在渭水北,只需要其中的一个渡过渭水,酒可以相见。相见之时,大军就在对岸,而身后还有另外一人的大军,其安全性自不待言。
    于是乎,就在他们奉皇帝严命屯兵不发的时候,为了打发时间,也为了彼此联络,上回你去渭水南,下回我来渭水北,彼此间的会猎、酒宴等等络绎不绝。他们的关系,也就在这酒肉朋友之间的交往中,大大的进了一步。信任度已经达到一个较高的地步了。
    这里虽然处于围剿黄巢的前线,但是他们的所在,却是相当安全的。
    首先除了他们的本部兵马,盩屋以北,过了渭水再向北五十里,乃是拓跋思恭所屯武功。虽然这个党项胡人心机深沉,脾气残暴,不过在这个时候,相信这个胡人是不敢耍什么花样的。作为在大唐地位处于上层的胡人,黄巢那打倒一切上层的做法,让胡人也对他们十分敌视:尽管胡人往往心怀不轨,但是在面对黄巢的问题上,大家还是一致地。所以。即使黄巢有什么异动,他也不会不救。
    而在东边,屯渭桥的王处存、屯沙苑的王重荣这五百年前是一家的兄弟,早已经把黄巢西去的方向堵的严严实实,黄巢要想过来,除非他长了翅膀会飞。王处存对大唐的忠心不必说,便是王重荣。虽然曾经投降过黄巢,但是背叛过黄巢地他。只怕比别人更加迫切的希望置黄巢于死地。毕竟,万一黄巢得势,他王重荣也没有好果子吃。
    再加上他们本部地几万大军,可以说他们的所在是固若金汤,绝无安全问题。
    再说了,黄巢会有所异动么?
    当然不会。
    自从大军对长安形成包围态势以来,黄巢龟缩在长安城。几乎是惶惶不安。听说在长安的细作回报,黄巢的伪齐朝廷上下,为了是否要迁都离开长安的问题,已经召开过好几次朝会,讨论过好几次。
    从前是黄巢逼得大唐不得不逃离都城,只怕现在风水轮流转,该轮到黄巢走到这一步了。想起来,不由让人十分解恨。尤其是对于那些仓皇从长安逃出去的人来说。
    总而言之。黄巢绝不会有什么举动的。即使有,那也是往东逃离长安,决不会自寻死路地往西边大军包围圈里面撞。
    即使是向东,如果晚了几步,等接受讨黄巢檄文和诏命的诸节镇大军过来,长安就被围得水泄不通了。那时候想往东逃。都没机会了。相信黄巢不会蠢到这一地步。
    有着这样的认识,在盩屋东、渭水南的这片河岸上,唐弘夫、程宗楚二人呼鹰牵狗,弓突矢发,扰得在这片土地上原本生活的安安稳稳的野生动物们惶惶不可终日。为了追赶猎物,士兵们骑马奔驰,弄得河边烟尘四起。环境乌烟瘴气,士兵们的军容也实在差劲,唯有甲胃鲜明的两大巨头鹤立鸡群,场面混乱不堪。
    “哈哈哈。程郎。这一回可是为兄胜出了!今天地酒宴,可该里请客了!”唐弘夫引弓发矢。只听一声弦响,一头野鹿应声而倒,引起四周士兵一片欢呼,当下心怀大放,哈哈大笑起来。
    “唐兄,那可未必然了!”
    程宗楚也不甘示弱,口上不服软,行动上也不服软。当下举起弓来,瞄准一头野猪,“嗖”的一箭射过去。
    没想到这个时候,那头野猪被四周士兵的欢呼声惊动了,慌忙逃窜,正好躲过了程宗楚的那一箭!
    “哈哈哈,程郎啊程郎,为兄说过你不是对手的!”
    唐弘夫顿时大为得意,在旁边冷嘲热讽。
    程宗楚大怒道:“我就不信我射不中!”连发三矢过去,竟然都射偏了!
    原来那野猪受惊不过,跑得越来越快,加上程宗楚起了好胜之心,心浮气燥,与箭术的要求大相径庭,自然准头也就不足了。
    程宗楚在唐弘夫面前失了脸面,更是愤怒,见那野猪越逃越远,顿时打马追将上去,大有不将野猪射杀誓不罢休地劲头。如果他打黄巢也有这样的劲头,估计黄巢早就灭了。
    程宗楚正追间,突然感觉大地微微颤抖起来,顿时脸色一变。
    来到他身边的唐弘夫也脸色大变。
    这种大地颤抖的迹象,对于程宗楚唐弘夫这种老将来说,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那分明就是大批骑兵奔袭冲锋的声音!
    大地的颤抖幅度越来越大,两位宿年老将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
    在这片地方,怎么会有骑兵?其他几镇节度使行军的习惯他们已经相当熟悉。为了顾惜马力,他们根本不会在这种安全的地方全力奔行。
    那么,唯一有可能的,就只能是黄巢军才有可能了!
    只是……黄巢军从什么地方弄出来这么多骑兵?以前竟然一点迹象都没有?还有,这么多地骑兵,究竟是如何从王重荣、王处存二人地大军中潜过来的?难道说,王重荣、王处存二人地大军都已经被击溃了吗?那为什么一个溃兵都看不到?难道说,他们二人的大军竟然是被全歼了吗?这又怎么可能?除了天兵天将降临。否则一支几万人地军队,绝不可能一个活着的人都没逃出来!
    唐弘夫二人心中计议不定,脸上都失去了血色!二人面面相觑,竟一时间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这一次他们出来会猎,由于周围都是安全的所在,他们也就心态十分轻松,带出来的只有自己的几百亲兵。他们的大军。一个还在盩屋,一个还在渭水对岸。在眼看大批骑兵都将要冲上来的时候。就他们几百亲兵,该如何应对?
    勇武是一回事,但是明知道必死,还冲上去送死,他们可做不到!
    总之无论如何,他们不能就这样死掉!对大唐,他们固然有一定地忠诚。但要他们为大唐而献身,那就敬谢不敏了。
    逃!赶紧在骑兵没有冲杀过来的时候,赶紧逃跑。最好能逃回自己地大军。如果大军不免覆亡的命运,那么就不回大军,先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等风头过了,再根据情况的变化决定自己的去向吧!
    就在二人对视一眼中,他们同时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这样的结论。
    既然如此,那还等什么?赶紧逃吧!
    二人大呼一声:“快走!”
    当先掉转马头。带着一众亲兵,仓皇朝着骑兵方向的一侧逃去。
    他们也想得很明白:骑兵来地方向固然很危险,其奔袭方向也绝对是不能去的。要知道奔袭起来的骑兵速度那是何等之快!如果挡在骑兵前去的方向,那只有死路一条!倒是骑兵奔袭的速度虽快,但是却转向不便,朝侧面方向跑。安全系数那就大大的增加了!
    作出了这样的选择,二人一面狼狈逃窜,一面还心中得意:若非久在军种的老行伍,若非自己这种宿年老将,又如何能在这么短地时间内做出这样明智的选择?
    只是,仓皇加上得意的他们,一点都没有注意到,骑兵是从西边过来的!而黄巢军都在东边!
    除非黄巢军真的长了翅膀会飞,怎么会明明从东边过来,偏偏在西边出现呢?
    这一老大的破绽。忙着逃命地二位宿年老将。压根就没有发现!
    却说两位宿年老将,在渭水边狼突鼠奔。跑了没多远,一个心中惶惶不安,老是朝后面打量的亲兵突然大叫起来:“大帅,不用慌,不是黄巢军,不是黄巢军!是大唐的军队,是大唐的军队啊!”
    “什么?”
    唐弘夫二人脸色一变。
    面对敌人打不过就逃跑是很正常的事情,全大唐的将军们大多数都这样干。但是如果面对友军,还吓得逃跑,那自己二人可就要成为天下的笑柄了!
    这样的脸,他们丢不起!
    这个时候,他们这才恍然发现,骑兵是从西边过来的,那么是敌人的可能性就很小了。于是惊魂稍定,惶惶之感消失了不少。
    二人犹豫了一下,顿时勒马停了下来。
    唐弘夫对着那个叫喊地自己亲兵一招手,叫他过来,问道:“到底怎么回事?你说是大唐地军队,你看见什么了?”
    这亲兵倒有几分机灵,当下回道:“回大帅,小的看见了写着唐字地旌旗,还有那些骑兵一个个都装备精良,行动迅捷,队形不乱,透着一股军威,不象是黄巢贼兵。”
    的确,这样的军队装备即好,又一看就知道经过严格训练,黄巢那帮草寇,哪有这样大的手笔?
    唐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