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生娃是国之大事 >

第55部分

生娃是国之大事-第55部分

小说: 生娃是国之大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中毒的第四日,晏回已经连着四日水米未进。因为毒血堵喉,呼吸都不能顺畅,要是再强行喂些水米下去,毒血又会流回到肺腑之中,如此就药石罔效了。
  他的脸上已经生出了好几块青色的毒斑,每块毒斑都有指肚大小,直叫人触目惊心。脸上尚且如此,身上的毒斑就更多了,唐宛宛每每给他擦身的时候心疼得都快要碎了。
  童太医却说:“娘娘无须忧虑,这是好事。毒入内腑时是不显于表的,这会儿既已发了出来,说明毒性正在慢慢消褪。”
  正这么说着,童太医却猛地顿住,瞠大眼睛仔细瞧了瞧,扭头大声喊:“李太医、杜太医快来!陛下喉中的毒血导出来了。”
  “这是什么意思?”唐宛宛忙问。
  童太医顾不上应答,忙取过一旁的银针在陛下喉侧扎了几针,又指着医女将陛下换成侧躺的姿势。那血顺着晏回的唇畔流了下来,唐宛宛跑去湿了一块帕子,一点一点将他唇边血迹擦干净。
  “这是喉中毒血排净了。”童太医双手接过一小碗参汤来,以一根细细的玉管哺入陛下喉中,入喉极深,唐宛宛光着看着都难受得不行。
  随后童太医又将参汤从玉管顶上的小斗中一勺一勺舀入。唐宛宛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忽然高兴地叫出声来:“动了动了!陛下的喉结动了!”
  众人大喜过望,童太医也是长长舒了一口气,心说自己的脑袋算是保住了,放下汤碗又说:“陛下洪福齐天,这会儿就看陛下何时能醒了。”
  唐宛宛一怔:“毒解了还不能醒?”
  “这毒算是解了大半,没有毒发之忧了。”童太医苦笑道:“可余毒仍在体内,需得慢慢化解,不能再下重药了。”
  唐宛宛的心又沉了下去,可转念又想:先前连水都喂不进去,这会儿陛下能吃能喝了也是天大的好事。于是她一整个下午都在给晏回喂汤,参汤不能多喝,便叫医女熬了雪耳汤,雪耳全都熬化在汤水里,不会卡喉。
  烫口的雪耳汤得一口一口吹凉了,再顺着那玉管一点点哺入喉中,半个时辰都喂不完一碗,等到汤凉了,丫鬟再端一碗上来。
  唐宛宛生平头回这么有耐心,红素总算能从她的眼睛里看到些热乎气儿,不再是前两天死气沉沉的样子了。
  待喂完了两碗的量,唐宛宛踢掉鞋子小心翼翼爬上床去,贴着晏回的左侧躺下了,这是他没受伤的那边肩膀。两人肩并肩躺着,唐宛宛望着帐顶低声喃喃:“将来陛下和我躺在皇陵里,是不是就像这样?”
  刚说完这句,她猛地抬起手在自己嘴巴上啪啪打了两下,连忙朝着天上拱了拱手:“神明莫怪,神明莫怪,我瞎说的!”
  说了好几遍方才安心。她又探过脑袋轻轻靠在晏回的肩膀上,埋进他颈窝深深吸了一口气,只闻到了满鼻子药味,一点都不好闻。
  唐宛宛又想掉眼泪了,眼泪还没流出来她又觉得这样不吉利,在晏回的衣裳上蹭去,抱住他一只手臂轻轻说:“陛下,你快点醒。”
  “说好的三日一回,你都缺了两回了……”唐宛宛吸了吸鼻子,十分真心诚意地说:“以后我再也不矫情了,陛下想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别说三天一次了,一天三次都行……洗那什么鸳鸯浴也行,我都听陛下的……”
  得亏晏回这会儿还没醒,不然怕是能高兴得再昏过去一回。
  唐宛宛半坐起身子,探过头去想亲他一口。可她悬在晏回脸上半天,对着他一脸青斑愣是下不去口。
  唐宛宛抽噎一声,小声埋怨:“陛下你变丑了……我都不想亲你了。”
  眼泪啪嗒掉到了晏回脸上,宛宛忙用手去擦。不知怎的眼前忽然一暗,明明晏回的脸近在咫尺,她却什么都看不清了。
  寝宫之外传来一阵喧哗声,乱嘈嘈的。唐宛宛正是一头雾水,却猛地听到了一声刺耳的惊叫声:“快来人啊——!”
  这一声仿佛成了什么信号似的,外头的惊叫声立时连成了片,满耳全是“护驾!护驾!”的声音。
  唐宛宛一颗心直直坠到了谷底,这“护驾”二字是她这辈子再也不想听到的词。那日在山中遇刺的情形仍历历在目,马车外沸反盈天,她却只能困在车中,身旁是呼吸越来越微弱的陛下,探过手去竟连体温都摸不到……
  这几天唐宛宛每每想起这一幕都要出一身冷汗,怕是要成为她这辈子都忘不掉的噩梦了。
  寝殿外全是宫女太监的哭叫声,恍惚中竟还听到了宫人四下跑动的声音,甚至是瓷器碎裂之声和敲锣打鼓的动静。
  自陛下受伤以来,皇宫被金吾卫护得严严实实的,乾清宫更是围成了铁桶,每日的吃喝穿用都要经过三层查验,连一只苍蝇都飞不进来。而外头候着的都是一群训练有素的宫人,什么情形之下才会这般莽撞?
  寝宫内的几个宫女不知道外头出了什么事,软着脚跪在地上凄声喊道:“娘娘,这不是晌午吗,天怎么黑了?奴婢什么都看不清了!”
  “都噤声!喊什么喊,不知道陛下需要静养吗?”唐宛宛借着仅剩的一点光辨着方向往寝宫外跑去,离得越近,宫人的惊叫声越刺耳,直叫她双耳鼓噪。
  她扯过门口的红素大声问:“怎么了?”
  红素跟了她大半年,唐宛宛还是头回见她脸上出现如此惊惶的表情,她甚至急得主仆尊卑都忘了,张皇无措几近失语,一连说了两遍才能发出声来。
  “主子快回里边去啊!天狗食日了!”


第63章 有孕
  仿佛就是几个呼吸的工夫; 太阳最后那一条小小的边也被天狗给吞了,只剩一团白惨惨的光晕; 殿外像是从黄昏直接入了夜。
  乾清宫的宫人都是打小入宫的; 又经内务府调教多年,哪怕主子一杯滚茶泼上脸都得镇定自若才行。可这几日陛下生死不明; 宫中人心惶惶; 这会儿又遇上天生异象,宫人们几乎吓破了胆子。
  唐宛宛双耳充斥着宫人四下乱跑的声音、毫无章法乱敲乱打的锣鼓声、甚至是求神拜佛的声音……她怔怔看着; 一时竟不知该作何反应。
  殿外护卫的金吾卫匆匆赶来,每两人拖着一个宫人往外走; 求神拜佛的声音立时变成了一片惨叫。道己公公怒斥道:“都住口!罚去内务府静省三日; 妖言惑众者斩立决!”
  不知是道己公公多年威信; 亦或是这时候只需要一个人高喝一声,众人就好像有了主心骨似的,都安安分分被金吾卫带下去了。
  道己面色也是难看得很; 一转眼看见贤妃娘娘和几个丫鬟在门廊下怔怔站着,他快步上前行了一礼:“娘娘受惊了。您且回寝宫等着; 太上皇下旨另增调了二百金吾卫,今夜任何人都不得出入乾清宫。等这事安定下来,老奴再来与娘娘请罪。”
  “无妨。”唐宛宛勉强喘匀一口气; 点了点头。这时却见天光骤亮,身旁的红素轻轻“啊”了一声。
  唐宛宛猛地抬头去看,太阳重新出来了,仿佛刚才入夜一般的黑只是一场梦。她出了一身冷汗; 两条腿都是软的,被红素和絮晚搀回了内殿。
  当晚乾清宫中所有面嫩的宫人都不见了,太后娘娘指了两位尚宫并十几个嬷嬷过来,都是在她身边跟了二十多年的,各个面色如常,仿佛天狗食日对她们来说根本不是个事。
  太后这几日都在小佛堂中抄经礼佛,这会儿也没了心思,她心中同样郁郁不安,可这半辈子经的事儿多了还能撑得住。
  再瞧宛宛,明显已经慌了神,到底还是个小姑娘啊。太后温声宽慰道:“我儿且放宽心,咱们只管照顾好皇儿就是了,天大的事都有别人来担着。”
  唐宛宛这会儿还不明白什么叫“天大的事”,听了太后劝慰的话她还大松了一口气,以为事情过去了。
  根本想不到京中的天要变了。
  *
  时有四大祸,地动,洪涝,大旱,蝗灾。
  前两者动辄死伤数万,后两者令百姓大伤元气。
  而“天狗食日”几乎成了传说,上一回发生在京城的有史料记载的天狗食日已是四百年前,好些人一辈子都没见过,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话却深埋心底:日月异动,必有灾厄。
  原本太上皇下令停朝十日的,可这日一早文武百官竟都穿好朝服候在了宫门口,请求太上皇上朝。太上皇昨夜在祖宗牌位前跪了一宿,向祖宗们请罪,这会儿迫于无奈只得重开宫门,放百官进了太和殿。
  眼瞅着陛下病危,皇家后继无人,太上皇又是半截身子入土的。好些朝臣都似有惊雷炸响在头顶,心说:盛朝休矣!
  皇陵建在龙脉上,皇陵塌了本就是不吉之兆,随后陛下就中了毒生死不明,紧接着四百年不见一回的天狗食日也来了,还是全食。若不是神明降罪,怎么会有这么巧的事?除了盛朝气数已尽还能有什么解释?
  平时忙着口诛笔伐的朝臣们这会儿竟都统一了言论,各个咄咄逼人。这个说:“皇陵受损,陛下伤重,天降异象,凡此种种都是不吉之兆!”
  那个说:“京城地处中原北部,北面的突厥和靺鞨一直虎视眈眈,这会儿定会趁虚而入,我大盛危矣,还请上皇早作定夺。”
  “陛下多年无子本就有违人伦,这大半年竟又独宠一宫,招至神明不满,以皇陵受损为示警;可陛下仍不知自省,半月前竟斩杀镇安十数位官宦,发配边疆者过百数,此等暴行这才惹得上天震怒啊!”
  “今上命中孤寡,不该为大盛国君,臣请废帝另立。”
  “帝王无子本该从宗室过继,然皇家一脉单传,宗室血缘薄得不能再薄,其心必异,不妥不妥。古有尧舜退位让贤,陛下不如也效仿先贤,定能成就一桩流芳千古的美谈。”
  “臣附议!”
  “臣等附议。”
  “老臣举荐湘南王,湘南王如今正是而立之年,治下万民安康……”
  “臣举荐左相。左相为两朝老臣,功在社稷……”
  太和殿上前三排站着的老臣跟唱戏似的此起彼伏,后头的官员却都缩着脖子不敢作声。
  这些谏言的老臣并不是什么大奸佞,甚至他们之中有好些都是京城百姓交口称赞的好官。然而这也成了这些老臣“反水”最快的原因,他们公正不阿,为江山,为社稷,为天下万民。
  不为晏氏皇族。
  更何况人心难测,谁也分不清这么些人中忠心耿耿的是谁,浑水摸鱼的是谁,包藏祸心的又是谁。
  太上皇气得拂袖而去,临走前只留下一句“举荐个屁!”,又惹得群臣哗然。
  然而这还不算完。这会儿是三月初,正赶上科举最后一场会试的时候,天下学子云集至京城赶考,考生逾八千人。第三场考试刚开了一天就有半数以上的举子罢考,通通来到宫门口伏阙请命。
  ——请今上退位让贤。
  这只是晏回中毒的第五日。每过一日,京中局势就越严重两分,甚至有许多学子在民间四处走访,弄出了好几份万民请愿书,几条三十丈长的白绢就摆在午门口,上头密密麻麻全是京城百姓的名字;宫墙上贴的全是学子自发写的警世诗,一首又一首都贴在城墙上,兵士抓人的速度甚至赶不上他们作诗的速度。
  短短三日,京中五所大狱通通关满了聚众闹事的百姓。
  唐宛宛怎么也想不明白,不过是天黑了那么一小会儿,甚至连半刻钟都没有,为何京中百姓都跟着了魔怔似的。仿佛陛下登基八年来所有的功绩都要被一笔抹去了,几天之内从一个人人称赞的明君变成了私德有亏的昏君?说他独宠一人是错,杀贪官是错,没有儿子还是错……
  她连着十日没有出过乾清宫,也无法亲眼得见宫外的乱象,听在耳中,仿佛是在听一场闹剧。
  在宫中留了多日的刘老将军恨得咬牙:“盛世出刁民!把其中蹦跶得最欢的刁民挑出来杀了以儆效尤,看谁还敢乱说话?”
  “万万不可!此事定是有世家门阀在后头挑唆,百姓也是受了奸人蒙蔽。若是被拿住把柄,民心就聚不起来了。”江致忙说。
  “那你说有什么办法?”
  潜渊阁的几个新臣一番合计,慢条斯理说:“如今受朝臣攻讦的关键有三:一是陛下中毒未醒,二是陛下无后,三是上天降罪。只要能推翻这三点,必能扭转乾坤,重聚民心。”
  刘老将军一向瞧不上这些个笔杆子,闻言吹胡子瞪眼:“你说得倒轻巧,陛下说醒就能醒?还能从石头里蹦出个儿子来?”
  江致但笑不语,将方才与同僚商议得出的结果又在脑子里转了一圈,觉得万无一失了,这才开口说:“曾听闻暗卫之中有一门手艺,名为‘学相’,易容成任何人都能学得惟妙惟肖。暗卫在陛下身边跟了多年,扮上一日半日的定出不了差错。”
  刘老将军目光一凝:“你的意思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