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金枝庶叶 >

第23部分

重生之金枝庶叶-第23部分

小说: 重生之金枝庶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到这里个把月,他去青年才俊最喜欢扎堆的茶楼、书画斋瞧了,也去城郊最大最有名的昆山书院看了,却发现其中不乏才华横溢之人。而且这还仅仅是都城附近的学生,不少考生还没有上都城来,更有富家子弟在自己族里的家学念书。
  钰哥儿觉得自己就是一只井底之蛙,在沧州那样的小地方见识难免有限,听人家几句夸张恭维的话就当了真。以他的才学,面对这么多强劲的对手,他心里真是没有半点把握啊。来都城之前,族里的长辈特意把他喊过去叮嘱教训了一顿,话里话外对他抱着很高的期望,还说等他高中一定要回乡祭祖。
  若是这次秋闱他不能高中,怕是没有颜面见江东父老了。所以,他必须争取在秋闱之前有所长进。最近几日,他每天都起早贪黑,每晚睡不到两个时辰。有时候实在困得实在受不了,就用丁香叶子泡水,喝几口就苦的精神了。
  “念书是正经事,不过要注意自己的身子。”老太太听了笑着说,“我听你母亲说,这些日子你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不出来,每天睡得很少。我不懂读书人的事,不敢乱说。只是钰哥儿要劳逸结合,多吃些补脑的东西。若是你母亲舍不得给你做,或者你们那边没有食材,就差人跟你姨母说。念书比干体力活还要累,必须要多补补。”
  “多谢老太太!”钰哥儿行礼告退。
  利姨妈看着自己儿子,欣慰又自豪。自从利老爷死了,她就全都指望儿子了。虽说大禹民风开放,只要不是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家,不少丧夫的寡妇替夫守完孝改嫁的不在少数。只是利家从未有过寡妇改嫁的情况,眼下利老爷又被皇上册封,利姨妈这辈子只能守寡了。
  “老太太可千万别惯着他,我们家老爷在世的时候常说穷养儿富养女,不然以后难以支撑起门户来。”利姨妈笑呵呵的说着,提到过世三年多的利老爷,神情中还是带了一丝落寞。
  几个小姑娘怎么能体会利姨妈复杂的心情,幼仪却可以体会。儿子再优秀,生活再宽裕,这一个人守空房孤寂难耐的滋味也排解不了。尤其是漫漫长夜,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睡眠时间越来越少,睁着眼睛听更漏一直到天明的感觉难受!
  老太太听见这话倒是没再言语,心里却根本就不赞同。什么穷养儿富养女,只有小门小户才照做。放眼都城世家,谁家的公子少爷不是锦衣玉食娇生惯养着?世家名流都有百年的根基,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人脉和影响力,他们的子孙即便是穷养,也比小门小户富养要精细。可利家对儿子那是真穷养啊,看钰哥儿穿着打扮就能窥出一二。
  好好的少爷,没见他穿过全新的衣裳,身上连个像样的玉佩都没有,没有专门侍候的丫头,什么事都要自个亲自动手。吃得东西从来不挑,丫头有时候贪玩端回去晚了,菜凉了也无所谓,哪里有半点少爷架子?嘴上穷养和真穷养还是有区别的!

  ☆、第四十六回 子女大事

  利老爷被皇上册封,金家上下沾了喜气,府中内外都挂上了红灯笼,出入的奴才个个满脸喜气洋洋。封氏张罗了一桌酒席,做了很多利姨妈爱吃的菜。
  大老爷怕她们娘们儿不方便,喝了几杯酒便推说有事去了书房。钰哥儿简单吃了几口也回去念书,剩下封氏等人倒可以喝个痛快了。
  老太太说今天是利姨妈大喜的日子,非要敬酒,老太太这一起头,其他人纷纷跟着敬酒。利姨妈推托不开,接连喝了几大杯下肚,脸上多了些红晕。
  “好久没这样喝酒,我竟有些醉了。一会儿我要是胡说八道,老太太可别笑话我。”利姨妈捂着双颊笑着说道。
  老太太听见也笑了,“今天高兴,又没有爷们儿,咱们娘几个儿就是喝醉了也无妨。”
  “我跟六弟是爷们!”瀚哥儿伸着脖子喊起来。
  众人听见这话都笑起来,老太太指着他的脑袋笑骂着:“毛都没长齐,还在喝奶,哪里就是爷们了?”
  瀚哥儿抬起头,懊恼地把手中的勺放下,把吃了一半的奶酪子推到一旁,嘴角还沾着白花花奶皮子瞧着像一只小馋猫。他最喜欢喝奶,去年才不搂着奶娘睡觉了,可每天还要吃上两三次奶做的食物。
  在牛奶中加上白砂糖,放进锅子里小火慢慢熬,一直熬到有小气泡往出冒。关火,稍微冷却一小会儿,然后把老姜汁快速的倒进去搅拌,最后静置到凝固。牛奶稍稍凝固住,上面放一把汤勺掉不下去却危险地乱颤。吃一口,滑嫩香甜又带着老姜汁特有得味道。这道菜是瀚哥儿的最爱,因为里面有老姜汁封氏不许他常吃。
  众人看见他这副模样,越发笑得大声起来。他却撒娇似的跑到老太太跟前,把头埋在老太太怀里,露个圆圆的肥屁股左晃右晃。
  看见他的滑稽样子,大伙再次爆笑起来。老太太满脸笑容,眼露慈祥,用手温柔地抚着瀚哥儿的头,“变着法逗祖母开心,你就是祖母的开心果!”
  利姨妈见了忙说瀚哥儿聪明机灵又孝敬,将来一定有大出息。老太太和封氏都喜欢听这样的话,又夸赞了钰哥儿一通,这回换做利姨妈笑得合不拢嘴巴。
  幼仪见到她们相互奉承,心里却暗暗叹气。照前世的轨迹,若是不出意外,钰哥儿会在大考当中高中二甲成为贡士。之后她父亲帮忙斡旋,钰哥儿做了知县,稳扎稳打步步高升。钰哥的前程看见亮了,可瀚哥儿……幼仪不由得在心里摇头,照老太太和封氏这样娇生惯养下去,他怕是会跟上一世一样,这辈子都上不去台面了。
  说完儿子,老太太又把话题扯到姑娘们身上,“宛若快要及笄了吧?”
  “嗯。”利姨妈瞧瞧坐在下面正跟姑娘们说话的闺女,眼神中多了些内容。按照大禹的风俗,女孩子一满十五就及笄,也就到了该嫁人的时候。因为利老爷三年前得了急病去世,作为女儿自然要守孝三年,所以一直没有媒婆上门。到现在为止,宛若还没被提过亲。
  之前在沧州的时候,利姨妈心里也焦急过,生怕耽搁了宛若的终身大事。可眼下,她心里却有些庆幸了。沧州才多大的地方?随便挑捡也不见得有什么满意的青年才俊。都城就不一样了,这里是天子脚下,从大富大贵到贵族世家,只有更优秀的青年没有最优秀。
  若是一个月前,利姨妈可不敢这样想,都城的青年再好跟她没什么关系。可现在不同了,利老爷得了皇上的册封,还一下子给了十个字的封号。马上钰哥儿又要参加大考,以他的才学高中指日可待。利家水涨船高,姑娘找婆家的标准自然要升高。
  利姨妈在心里暗暗核计了一下,觉得以宛若的容貌,以利家眼下的声望,找个二流世家做亲家还不为过。只是她对都城的上流圈子不熟,这就要指望封氏了。
  “宛若可有婆家?”老太太轻声问着,这样的话还是别让小孩子们听见才好。
  利姨妈笑着摇摇头,“我不知道都城什么惯例,在沧州都是女孩子过了十二三才有媒婆上门。不过我们家老爷三年前过世,热孝在身,所以宛若的事情就搁置下来了。如今三年的孝期到了,可我们娘们偏生又到了都城。在这里人生地不熟,我正有些担心呢。姑娘家的好年华就那么几年,要是耽搁就是我的罪过了。”
  “这么一说倒是我的罪过了,非得写信让你们过来。”封氏知道自个姐姐没有归罪自己的意思,也清楚她话背后的意思,“好,既然是我的错就让我来圆!”她笑呵呵的召唤宛若过去。
  宛若坐在下首,之前看见几位长辈轮番瞧自己,感觉出那眼神中的异样,心里有些让她害羞的预感。眼下见到封氏朝着自己招手赶忙过去,众姐妹都瞧着。
  封氏拉住她的手,笑眯眯地看着她,上上下下瞧了一会儿才意味深长地说道:“好样貌,又端庄贤淑,不必那些世家小姐差!以后有机会姨母带你四处走走,认识认识一下那些都城里的贵小姐。”
  利姨妈听见这话眼睛一亮,宛若却羞红了脸颊。宛柔听得明白,心里越发多了些期待。姨母能带姐姐出门,自然也会带她出门。她今年才十二,还有三年的时间慢慢谋划,怎么想都比姐姐要有优势。
  幼仪瞥见她的表情,很轻易就知道她心底的想法。看来这位表姐的妄想症不轻,每天都在做世家当家主母的梦。幼仪似乎看见了上一世的自己,对宛柔心里多了一些同情可怜。

  ☆、第四十七回 请帖

  利老爷得了封号,利姨妈心情非常好,每天都喜笑颜开。眼下她只忧心一件事,就是宛若的婚事。可还不等她再找封氏,一个好消息就来了。
  封氏说李夫人下了帖子来,请府上几位姑娘和利家两姐妹去赏菊花。这位李夫人跟封氏很熟悉,她的夫君是正五品的通政司参议,跟大老爷同一级别常常在一起交际。而且她家的姑奶奶是睿亲王的小妾,这睿亲王又是皇上的亲哥哥,真正的皇亲国戚。所以虽说是同一品级,老大爷却多有奉承,封氏对李夫人自然是百般巴结。平日里好用的,好吃的,没少往李府搬,总算是拉近了距离。
  上次李夫人过寿,封氏巴巴的去了,李家姑奶奶却有事没能回来。可她送来的贺礼却是独一份,李氏当着众人的面打开了,着实风光极了。
  这次李氏打发人来送帖子,来人是李氏身边常贴身侍候的嬷嬷。封氏的赏钱自然是不薄,临走的时候那个嬷嬷透露了一个消息给她。正是这个消息,让封氏和利姨妈都觉得欣喜。
  原来,李家姑奶奶本是庶出,嫁进王府做小妾本没什么自由而言,要是没有王妃下令连王府的二门都出不来。可她偏生肚子争气,生下了漂亮可爱的小郡主。睿亲王已经有了三个儿子,就盼着能有个贴心的小棉袄,这下可随心了。而且小郡主生下来粉雕玉琢,又白又胖透着机灵劲,谁见了都想要亲上一口。
  小郡主两岁就什么话都会说了,还专门能哄人开心。连宫里面的皇后和太后娘娘几天不见都念叨,见了面总有好东西赏赐。小郡主今年十二,正是天真烂漫的好时候。
  她最喜欢菊花,每年到了这时候宫里的贡菊总要赏十几盆下来。可今年皖南那边下冻雨,运送贡菊的车经过那里被截住,菊花还被冻死了。倒是李府在乡下的田庄上种了几盆,一股脑都送过来。李氏原本想要送到王府,又怕郡主看不中,便请她过来赏菊,若是还能入眼再命人抬过去。
  所以这次小郡主会去李府,还带了几位闺中密友。能跟小郡主做朋友的能是寻常人?封氏想想就觉得激动,这可是天上掉下来的绝好机会。若是玉仪几个能跟小郡主交好,就可以顺利进入到上层圈子中,只有好处绝对没有半点坏处!
  利姨妈心中也在窃喜,特意把两个姑娘喊到近前细细叮嘱了一番。
  “你们这次前去赏菊肯定要遇见小郡主,或许还会有其他世家的小姐。”宛柔听见这话面露喜色,眼睛亮晶晶的闪烁着,利姨妈见状赶忙说道,“这里不比沧州那样的小地方,地方大规矩多,凡事你们都要看玉仪行事。那送帖子的人特意说了,要你们姐妹同往,可见人家知道你们姐妹。咱们来都城才多久,又不曾出去应酬交际,应该是你父亲的缘故。你父亲虽然人不在,可刚刚得了皇上的册封,给整个利家争了光。你们这一趟,千万不要丢利家的脸!”
  宛柔哪里还听得进去母亲的说教,满心思都是该穿什么衣裳,戴什么首饰。看见她心不在焉的样子,利姨妈又嘱咐宛若道:“你是姐姐,一定要看好妹妹,别让她出什么错。尤其是在小郡主面前,万万不能闹出笑话来。虽说咱们是沧州来的,可你父亲好歹有封号,比一般的官宦人家还是金贵的。你们尽管大大方方,让她们瞧瞧利家姑娘的风采!”利姨妈一边教训她们一边给她们鼓士气。
  小郡主是什么人物?那可是整日出入皇宫专门跟皇后、太后她们打交道的人。别说是宛若两姐妹,便是利姨妈自己想想心里都有些打怵。她可不希望自己姑娘到了李府见了郡主,吓得连走路都走不好。
  “母亲您就别担心了,我们在姨母府中有一段日子,整天跟表妹们在一起耍,对她们这里的规矩多少知道些。况且人家主要是请姨母和表妹她们,我们姐妹不过是跟着逛逛见识见识罢了。”宛柔心里有算计,又惯会察言观色,“况且我们姐妹长相普通,打扮得也不出彩,没准还会被小郡主当成丫头呢。”
  “自轻自贱的丫头,到了外面可不能说这样的话,会被人笑话了去!”利姨妈骂着,“你们只管拿出大小姐的款来,衣服、首饰自不用你们操心。”
  利姨妈早就想好了,把压箱底的银子先拿出来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