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古代升官日常 >

第26部分

古代升官日常-第26部分

小说: 古代升官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觉得张录事利用如此短的时间就将北征所需战马的马蹄铁全部制作了出来,这其中定然有猫腻,臣以为是张录事在制作过程中偷工减料!马蹄铁事关北征,还请皇上明察!”刘延时声音洪亮,他这句话一出,现场立马安静了下来。
  众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张彦瑾身上,可以说刘延时把他们心中的疑惑说了出来。
  一个京中的纨绔子弟居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大的工程量,就算是有风箱的作用,以及士兵们众志成城,他们还是不敢相信。其实也是他们内心不愿意承认,不愿意相信。
  因为他们自恃比张彦瑾这等纨绔子弟当中的纨绔子弟要高上许多,但是他们谁也没有信心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北征战马所需的马蹄铁,可是这么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张彦瑾却做到了。
  这让他们怎么能接受?可以说是五味杂陈了。
  就连褚持恭看向张彦瑾的目光也露出了担忧之色,他不断的在用眼神示意张彦瑾一定要给一个合理的说法出来。
  皇上静静地看着张彦瑾,反倒是出人意料的平静,张彦瑾明白皇上的意思,这是让他自己决定,真有龌龊,看在他刚立功和他伯父的面上,皇上就一言否了压下去!但是张彦瑾怕吗?
  周家父子和褚持恭、陈德让也看了出来,心中一叹,看来皇上对张彦瑾这小子,还是很维护的。
  在众人怀疑,幸灾乐祸,担忧种种目光的注视下,张彦瑾淡然一笑道:“皇上,臣刚刚说这些都是因为臣的小聪明,所以提前完成了北征战马所需的马蹄铁制作工程,看来是臣太过于谦虚了,毕竟有些人连臣的这点小聪明都没有。”
  当众被张彦瑾嘲笑奚落,刘延时气的面红脖子粗。作为一介文人,宁饿死在房中,也不愿食嗟来之食,更何况被人当众奚落脑子笨?
  刘延时气得胳膊一甩,怒视张彦瑾道:“那你倒是说说你怎么才能证明你没有偷工减料?”
  张彦瑾依旧不疾不徐,他淡淡道:“回禀皇上,想要证明臣没有偷工减料很简单,户部定然会有审查的官员,可以一一核实马蹄铁的质量和数量。”
  他转身指着那些一箩筐一箩筐的马蹄铁道:“皇上,臣带领士兵们制作的马蹄铁都在此,让户部官员核实后,便可证明臣究竟有没有偷工减料。”
  张彦瑾心中也起了疑惑,这个刘延时突然站出来当众质疑他有没有偷工减料,这其中肯定有人在背后指使。
  毕竟刘延时一介言官,向来目光只是盯着朝中的大臣和皇上,他也从来都没有来过这北征的辎重后营,怎么会突然盯上他这个小小的辎重录事?这其中确实是耐人寻味。
  至于是不是皇上怀疑自己,这个想法刚刚从张彦瑾脑海中冒出来,就被张彦瑾否定掉了。
  马蹄铁会由户部官员审查之后再用到马蹄上面,陈德让和赵国公就算是再和他的伯父是至交,那也是皇上的臣子,决计不会袒护自己,那么到底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让刘延时当众质疑自己?
  况且他是皇上钦定的辎重录事,皇上岂会自己质疑自己的安排?
  “臣附议。”陈德让站出来道:“臣这就去安排户部的审查官员,现在就可以审查马蹄铁的数量和质量。”
  赵国公见张彦瑾如此自信,也站出来道:“臣也附议。”
  皇上微微颔首,脸上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纹:“不必了!”
  众人有些疑问,皇上看向内侍总管许禄:“你亲自带去去查,实践是检验真知的唯一标准,也可以打消大家心中的疑虑。”
  许禄立刻领命,许禄这个内侍总管从不离开皇上,就是传旨,也都是交给副总管或者他的徒弟跑腿,这次用上他,许禄心中明白皇上的意思,这是让他压住事!
  张彦瑾这小子这么信心十足,可见是真的没有问题,但是这小子还是太嫩了,人家要搞他,这里面真有不合格的,他如何能下台?
  张彦瑾可不知道这个老太监这么一吐槽,他此时心中一阵羞耻,这话皇上是当做金句使用了吗?这话是日后的毛大大说出来的,却被他抢先用了,不知道日后的毛大大会怎么想?


第33章 
  好一会儿,许禄才带着内侍们出来; 将一箩筐一箩筐的计数; 丈量; 称量带了出来,隐晦地向皇上摇了摇头。
  盛元帝放了心,他原本还以为周齐烨想报复张彦瑾; 然后从中做手脚,现在看来; 周齐烨只是怀疑张彦瑾充数; 到没想用这陷害的法子。
  许禄到皇上面前道:“皇上,已经全部审计完毕; 马蹄铁的抽样质量检查全部合格; 数量也符合张彦瑾报上来的标准。”
  “大家可都看到了?”皇上环视一周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别人没有做到时; 你们心安理得,可当别人真正做到了; 你们却又心里不舒服; 百般猜忌是不是偷工减料; 心胸狭窄,不思进取,难道朕的臣子都是这样胸襟狭窄的人吗?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句话你们谁都会说; 可你们又有几人做到了?”
  张彦瑾颇有些动容; 站在他面前的这位皇上,历史上评价是:文治武功,诛狄灭夷,辉耀华夏。
  以往他以为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美化成分,可现在他才明白,这位皇帝真的是做到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从头到尾都没有怀疑过他,更有甚者,皇上很有可能已经看出了刘延时背后是谁在推波助澜,刚刚那段话是在敲山震虎。
  张彦瑾心中感慨颇多,这才是高明的政治手腕啊。
  周齐烨听得是犹如芒刺在背,往后怕是有人要诟病他周齐烨不如张彦瑾了!一想到那些流言,周齐烨心中就极为不舒服 ,可是尘埃落地,结局已定。他的手紧紧攥在一起,在他看来张彦瑾不过是有一些小聪明而已,以后日子还长着,张彦瑾顶多只是他官途上的一小块凸起的丑陋石头而已,他何必如此计较?
  刘延时被皇上刚刚那段话砸得是面红耳赤,一语不发。
  众人看向张彦瑾的目光也不敢再有怀疑,大多都是羡艳张彦瑾的聪明,命好,能接二连三发明出如此厉害的东西,而且还得到皇帝的喜欢和偏袒。
  等到皇上一行人从辎重后营当中离开,张彦瑾也等着瑞福等人收拾好东西一起离开。
  他在营帐中沉思片刻,才走到了士兵们中间。
  这些服役的士兵们好些个都是工匠中的好手,此时马蹄铁完工,他们的服役期也就提前结束了,毕竟他们不像是上战场的士兵们,需要一直在军营当中。
  大家看到张彦瑾过来后,都纷纷站起身,却被张彦瑾挥手,示意让他们坐下。
  看到工匠们都坐下之后,张彦瑾也盘腿坐在他们当中道:“此番离去,你们是不是就要继续回到西市或者东市了?”
  “是啊,服完兵役了,就要继续去东市做木匠了。”
  “现在回想起来,这一段时间大家在一起比赛做工,还真是让人感慨。”
  张彦瑾听着众人七嘴八舌的议论,把目光转移到了那几位老兵身上:“老刘头,你们呢?还要继续留在军营当中吗?”
  这几个老兵曾经告诉过他,他们早已经无家可归,不然也不会空有手艺却在辎重后营当中混日子。
  大魏朝这个时代国力富强,兵峰锐利。百姓也吃得饱肚子,上战场的士兵们都是年轻的子弟兵,老刘头他们恰是四十多岁的年纪,和那些子弟兵们比起来着实是老了一些,却不是步履蹒跚,齿凋牙落的风烛残年之人。
  老刘头眼眶微微有些发红,他注视了张彦瑾许久,竟然什么都没有说出来。这一段时间,可以说是他们在辎重后营当中过得最舒心的一段日子。
  现在张彦瑾就要走了,他们又要何去何从?
  “大约还是留在辎重后营当中罢。”老刘头身边的老兵叹息一声,充满了不舍。
  张彦瑾诚挚地看着老刘头,老张头…… 这几位他亲自从草垛里接过来的老兵们,他们是这辎重后营当中最先支持他的士兵,当初正是他们和鲁铁匠的徒弟们一起占领了炼铁作坊,给他的想法提供了场地。
  这些老兵们当时已经是辎重后营中地位最低的士兵了,他们知道他迟早都会离开,却还是坚定地站在了他这边。这等狭义之气,他怎么能弃之不顾?
  “老刘头,你们可愿意跟我一起离开?我明天就要去西州大同了,你们可愿意和我一起去大同干一番大事?”张彦瑾站起身来,热切地注视着这几个老兵。
  老兵们都十分诧异,老刘头思索一阵后才颤声道:“录事,你是要去大同做什么?现在国泰民安,正是和平盛世,你的伯父还是宁国公,你何必想不开去那么一个贫瘠的地方?”
  张彦瑾说道:“陛下赐给在西州大同那儿赏了我几座山和几块还算广阔的地,我想要在那里做生意,把大同变成一方富饶之地,你们可愿意跟我去?”
  张彦瑾黝黑的瞳孔中散发着热切的光芒,洋溢着自信,可谓是神采飞扬。
  若是个别人说了这话,这些老兵们还有其他士兵们肯定是哈哈大笑,觉得说这话的人脑子坏掉了,可这话从张彦瑾口中说出来,他们却动心了。
  这一段时间,他们跟着张彦瑾在炼铁作坊当中,张彦瑾用他做的每一件事情证明了他的能力和他想法的卓越性。
  “录事,我跟着你去大同!”
  老刘头站起身来,大声道:“我老刘头当年孤注一掷投奔战场,虽未立大功,却练就了一双拥有好手艺的手,与其在这辎重后营里每日混吃等死,不如跟着录事去西州大同,我相信录事!”
  他们这些老兵们即使是拥有手艺,也会被年轻力壮的士兵们排斥,他们占一个位置,那些年轻的士兵们就会少一个人的军饷。毕竟从规定上来看,以他们的年龄已经不能在军营了,他们是战场上下来无路可去,辎重后营才勉强接纳了他们。
  “我也去!”老兵们在老刘头的感染下,都纷纷表示愿意跟着张彦瑾。
  张彦瑾心中立马乐开了花,这些老兵们在辎重后营当中已经学了多年,可以说是什么手艺都学会了。
  在这个时代,若是论哪里的工匠手艺最好,自然是官府招揽的工匠们手艺最好。
  年轻的工匠们望着齐刷刷说要跟着张彦瑾干的老兵们,心思也无法再按捺住了。他们都是魏国各地作坊当中的徒弟用来服兵役的,在辎重后营制作各种兵器。
  这一段时间他们也深深佩服张彦瑾心思的灵巧和活跃,此时回原来的作坊继续当工匠还是辞别师父,跟着张彦瑾干,倒是成了他们难以抉择的难题。
  “我跟着录事干。”这时候一个身材壮硕,脸方面宽,浓眉大眼的小伙子站了起来道:“录事待人宽厚,又敢于创造,我们干工匠的不就是讲究个创作吗?我明天回去就给我师父请辞。”
  越来越多的人站了起来要跟着张彦瑾去大同,张彦瑾感觉和自己的推断人数也差不多了,便笑着道:“大家相信我张彦瑾,我张彦瑾自然不会辜负大家,场面上的话张某不会说,只是要和大家说一句,那就是我张彦瑾有一口肉吃,绝对不让你们喝汤!”
  出来巡逻的周齐烨恰好听到了张彦瑾这句话,他心中净是不屑,看来早上他觉得大家会把他和张彦瑾相比较实在是风度翩翩多了,张彦瑾不过就是一个无赖土匪而已,谁会把他和张彦瑾比?
  张彦瑾此时得意,也不过是利用了些许小聪明,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皇上这才一走,张彦瑾的粗鄙本性就露了出来,时间一长,他就不信张彦瑾还能处处凭借小聪明春风得意!
  与周齐烨不同的是那些士兵们,大家都是普通老百姓,就是爱听这种有我一口肉吃,就绝对少不了你们的这种实在话。
  众人可谓是欢呼不断,声音经久不息。
  第二日,张彦瑾就派人给这些老兵和木匠们办了交差的事,这时候,他的权贵身份实在方便,这人不多,就四五十人,而且还是辎重营最边缘的那一撮人,都不用军中长史批,直接找书记官登记交差一下就完了。
  而张彦瑾也回到宁国公府,第一件事情便是穿过游走的回廊,往大堂而去。
  望着游廊上的精致壁画,心中不胜感慨。这富贵生活的风格果然和战旅生活的风格相差甚远,他此去大同,恐怕短时间内还要生活在一个相对简陋的环境当中,等到他渐渐安顿妥当,他要在大同建一所他居住的庭院。
  就在张彦瑾构思着是要建造一所这个时代风格的庭院时,还是要建造一所现代风格的屋子时,他已经走到了大堂当中。
  张家老夫人,张博文,张修武,还有张仲谦听说张彦瑾要回府邸,便都聚集在了大堂当中,等待着张彦瑾回来。


第34章 
  张家的主人此时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