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古代升官日常 >

第116部分

古代升官日常-第116部分

小说: 古代升官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觉得刚刚朕是在异想天开?”皇上问道。
  前面他刚刚说读书可以教化百姓,这后脚张彦瑾就说不可能有很多的人愿意去读书,这不是在打皇上的脸麽。
  徐公公在一旁听着,都替这侍郎大人汗颜,把天聊成这样,也就是有这张大人了,不过见皇上并没有生气的样子,徐公公便依旧装作雕像模样。
  万一皇上要是生气了,他可就得叫人拿下这侍郎张大人了。
  “自然不是,皇上说的话让臣受益匪浅,而臣现在所提到得是如何才能让百姓主动地去读书?“张彦瑾道。
  这古代人注重务农,读书入仕的观念在大魏并不盛行,虽然可能有那么少部分天才自小就对读书感兴趣,但是大部分的百姓过的是按部就班,织布耕田的生活。
  书籍价格降低自然有可能掀起一股热潮,可是热潮过后的现象是什么,张彦瑾不用猜想也知道是什么样,就好比以前的扫盲大战一样,是一场持久战。
  “那你说说该如何让百姓主动读书?”皇上饶有兴致地问道。
  “臣之前提到过考试,皇上为何不设立一种制度,让读书人有机会直接到朝中入仕呢?臣惶恐,之前听皇上提到过朝中恰是对人才有些青黄不接,若是每年有大批的读书人有机会通过考试而直接到朝中就职,那自然就不会存在着些问题了。“
  皇上听张彦瑾所言,心中似乎有所触动,对着张彦瑾道:“张卿既然提出这考试之举,莫不是心中已经有了成算?“
  “臣惶恐,不过是有些想法,不知该讲不该讲。”张彦瑾做出为难状。
  这事得皇上主动提出来,不然他张彦瑾届时又会成为众矢之的,可若是皇上得意思,那便无人敢言。
  “你且说来看看,免你无罪。”皇上见张彦瑾一脸担心谨慎的样子,自然知道张彦瑾端的是什么架子,他眯着眼想道朝中那些大臣的脸,看张彦瑾更是顺眼。
  那些大臣整天就知道谋算自己的利益,把在天底下的百姓都不放在眼里,整日就知道中饱私囊。
  若朝中天天都和张彦瑾一般,为大魏做些好事,这天下难道还会不太平昌盛吗?
  张彦瑾见皇上突然又对自己笑了起来,有些摸不着头脑,他要是知道皇上又在心里拿他和着重其他大臣做比较,心里便只有苦笑的份了。
  “皇上,这考试之度既然是为了让读书人又入朝为官,施展抱负和才华的机会,便称之为科举,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既可以让有志之士得到重用,也可以缓解朝廷的用人之荒。“
  皇上听到张彦瑾这么说,心里已经明白了三分,若是采取这科举制度,便可以打破世族垄断和大魏现有的用人僵局。
  张彦瑾这段话可算是说到皇上的心里去了,这让皇上对张彦瑾更加刮目相看。
  “张卿接着说。”皇上做出洗耳恭听的的姿势。
  张彦瑾看在眼里,知道今天这话皇上是听进去了,果然皇权集中是每一个帝王终生致力于的事业。
  “通过分科取士的方法,既可以保证求仕之人有足够的学识和见识,也能做到术业有专攻,像是擅长算法的人可以到工部就职,文笔好的人可以到吏部做统计,懂礼法的人可以到礼部做司礼,若是遇到全才,那更好,可以做统领之类的官职。”张彦瑾道。
  这科举制度的优点不止这些,可是单单可以打破世族的垄断这一点就足够让皇上重视起来。
  皇上听到张彦瑾这吗说,心中大喜,当即拍板道:“张卿可回去把这考试的规范撰写出来?到时候朕下诏天下,凡是有治世之才和专业之能的人皆可以到京城来参加科举。”至于会难处,张彦瑾确实好用。
  “皇上,这科举之事所要筹备的地方众多,应当先准备得当,再昭告天下。”张彦瑾建议道。
  “这个是小事,此事由张卿负责,此事大擅,但是阻力只怕不少。”
  张彦瑾已经决心斗,那自然就不怕:“开科取士,会让皇上赢得民心,民心说向,众人都有了盼头,一开始是难了些,但是日后足以让我朝千秋百代。”
  这个足够说服皇上。这年头,皇上被世家压着也憋屈啊,但是前朝崩溃之前车之鉴,他不能不忍着。
  “在张卿看来,这科举该是什么时候开始最为妥当?”皇上眯了眯眼,暗示说道。
  “大魏国土之大,等诏令下发道各地当是需要些时日,今年怕是来不及了,且这科举应当时间,各地距离遥远,若是都挤到这京城怕是不妥。”张彦瑾道。
  这科举之事和修路不一样,这是关系到全天下读书人的事,且不可能什么都没有便开始。
  “若是能到进城参加科举之人,车马和住宿之费用由官府来承办,张卿意见如何?“
  若是能用钱来瓦解世族的力量,皇上早就这么做了,可那些世族都是些喂不饱的恶狼,皇上这才时刻防备着。
  “皇上此举定然是大利于民众的,不过大魏人口之多,若是人人都来参加科举,岂不是有些不妥。“
  张彦瑾没说的是这要是有些人打着幌子来坑蒙拐骗,这好意怕是就成了恶果。
  “可若是通过层层选拔,由乡试,到府试,再到天子脚下的春闱,这样层层选拔,到时候过了春闱,入天子门生,到时候皇上可就是天下读书人的老师了。“
  皇上听到张彦瑾此话,不仅没有责怪张彦瑾胡乱说话,反而很是高兴,将天下之能人都纳入门下,到时候朝中谁敢结党立派,就是有,那也是天子一派。
  “皇上,这考试的内容暂可定为明经和进士两科,考试的内容分别是经义和时事,即可让读书人熟读书本,也可了解这天下民生。“
  张彦瑾索性一股脑地把科举的内容都和皇上说道,生怕皇上再来兴致,说立马就准备考试。
  “你还不赶紧拿笔记下?”皇上对着石雕像徐公公说道。
  徐公公立马拿着笔墨记录张彦瑾的话,皇上之前也没说要记录,不过做到徐公公这份上,自然不会埋怨,皇上的话就是圣旨,不得不从。
  “考试当由礼部来主持,殿试由天子主持,请皇上圣裁?”张彦瑾把呢个想到的关于科举的制度和内容都一一说道。
  徐公公拿着笔在旁边摸着汗,平日里怎么不见这张大人如此会说,今天他这把老骨头差点倒在这里了。
  “那你今日转到礼部,张询前些日子倚老卖老请求致仕,你就过去暂代礼部尚书。”皇上思考了下,边说边开始下旨。
  “臣多谢皇上。”张彦瑾倒是惊异了,没想到这官升得这么快,感觉皇上似乎是丢了个烫手山芋。
  不过既然皇上把这礼部尚书之位给了自己,那这科举这事便不能出任何问题。
  张彦瑾拿着皇上颁发的圣旨回到宁国公府。
  宁国公见张彦瑾身后跟着一大群宫中的人,问道:“这是如何?”
  张彦瑾便把自己和皇上说的话和宁国公府众人又说了一遍。
  “二郎有出息了,”宁国公不由地感慨道,心里也颇为骄傲。
  宁国公出了个礼部尚书,一下子就传遍了京城,张彦瑾不过还是个少年郎,便能有此担当,自然是京城中的佳话。
  “爹,皇上已经给二郎赐了新的宅子,离宁国公府似乎还近着呢。”说话的是宁国公的长子张博文,他刚刚在帮张彦瑾清点宫中的赏赐之物,便看到礼单上的一处地契。
  “我看看。”宁国公拿过地契,看到这地址就在宁国公府不到一刻钟的脚程,对张彦瑾道:“既然皇上给你赐了宅子,那你必然是要搬过去的,不过好在距离近,以后回家吃饭也方便。”
  宁国公原本是想把张彦瑾留在府中,可皇上既然有此意,想必也是为了二郎好,便不再说留人的话。
  “是,伯父。”
  张彦瑾倒是没想到皇上如此心细,想必也是为了不落口舌。
  “到时候府中下人和采买交给管家便是,原本那些跟着你的人也都跟过去,至于其他的下人我让你伯母帮忙掌眼,既然你现在是尚书了,晚上就帮你摆个庆贺宴,想必皇上交给你的事情是刻不容缓,往后也不知有没有时间。“
  宁国公道,替张彦瑾把事情都想好了。
  张彦瑾对这些事情是一窍不通,见伯父对自己照顾的如此细致,也只能接受了。
  宁国公府的老夫人听见张彦瑾升为礼部尚书,连忙拜佛求菩萨,倒是让张彦瑾哭笑不得。
  祖母嘴里念叨的都是求平安,自己不过是去任职,又不是去上战场,平日里祖母只有在伯父去边关点将的时候才会这样。
  “祖母,我没事,不过是当个礼部尚书,那里就要菩萨这么忙活了?您可得好好休息,随便也让菩萨休息休息。”张彦瑾上前扶起老夫人。
  “这官场如战场你没听说过啊,我和你说啊二郎,要是在朝中有什么妖魔鬼怪欺负你,你就告诉你伯父,我让你伯父去收拾他们。”
  张彦瑾听到老夫人这么说,心中流过一种暖意,大概自己在这位老夫人面前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
  “知道了,祖母,我们去吃饭吧。,张彦瑾听着老夫人的嘱咐,在心里一一记下。
  吃完饭后,张彦瑾等到众人散去,立马就出了国公府来到酒楼。
  “你小子这么大动静也不和我们说一声。“
  张彦瑾一进房门就被李郢拍了一巴掌,那力道可真是一分不留,差点没把张彦瑾的午饭给拍出来。
  “我这不是来给你们请罪来了么,先自罚三杯。”张彦瑾把桌上倒好的三杯酒拿到手中,一干而尽。
  “你这是渴的吧,那里有你这样糟蹋酒的。”李郢见张彦瑾喝酒喝水一样,怕是这酒是什么味道涨价这小子都没注意。
  “不过你怎么突然就成了户部尚书了,你这一下可就和我爹平起平坐了哈。“
  陈溯在一旁道。
  这宫里圣旨一下,便是立马传到了各个府衙和大臣的家中,陈溯在吃饭的时候听到来报,便立马赶来的酒楼。
  李郢也是如此。
  张彦瑾便只好把在御书房说过的话再说一遍,期间又喝了一壶酒,着实是由些费口舌。
  “那皇上是让你做主考官?”李郢听了张彦瑾的叙述,问道。
  “是啊,皇上这么着急让我上任礼部,就是想要尽快地开始科举考试,可前期的筹备工作都还没开始,这雕刻印刷的模板现在只完成了百家姓和三字经,后续的四书五经且需尽快完成。”张彦瑾说完看在李郢。
  “你不会又让我抄书吧?”李郢苦着脸道,他好不容易才长成翩翩少年,逃脱了读书和抄书,难道历史又要在自己身上重演。
  “当然不是,四书五经和时事算义,一个人得抄到什么时候去,就是你肯抄我也没时间等,皇上得意思是明年开春便举行第一次科举考试,眼下中秋刚过,到明年也不过是四五个月的时间,我们得先把书本散发到各个地方,我担心时间来不及,所以要找你们帮忙。”
  这也是他头疼的地方,可皇上似乎特别想要看到这科举考试的成果,他只能一步一步地尽可能完善。
  明日上朝皇上正式颁召之后,估计事情是更多。
  “我们两个能帮什么忙?”李郢指着自己和陈溯问道,他们两个对考试是躲着都来不及,难道好友还想让自己去参加这地一届科举,陈溯现在是有官职在身不说,自己可是什么孤身一个。
  “李郢,我希望把雕刻印刷这一块交给你来做,到时候新书的发布和推广你来负责,陈溯则帮忙把印刷好的书籍运送到各地,我把陈溯从工部驿道司平调过来,李郢,现在时机也到了,也去礼部给我暂代员外郎。”
  张彦瑾正色道,他需要好友的帮忙,现在礼部的人他不熟悉,没办法放心交过去。
  “行啊,没问题。”陈溯上前道,他就喜欢张彦瑾这股直白不绕弯的做事风格。
  “行,横竖也能当个朝廷命官,也是不错的。”李郢倒是无所谓,而且张彦瑾这点子虽然和赚钱没什么关系,可是给他的感觉确是比开酒楼还要刺激的事。
  “明日你们二人都到礼部来找我,官服我回头让人送过来。”张彦瑾见李郢和陈溯二话不说就同意,他之前向皇上要了两个礼部的空职,就是打算把好友也拉进来。
  张彦瑾和李郢陈溯交代好着书籍复印运输之事,便回家开始撰写起科举考试的流程和制度。
  之前他在宫中不过是泛泛而谈,可若真是要开始这一次科举考试,考场,学生,监考官,试卷等等这些,都需要准备起来。
  张彦瑾计划这头次科举首先在京城举行,这样才能让天下人都注意和认识到科举考试的好处,乡试和府试等明年再开始,他和皇上商量过,明年春闱由地方各郡府推举三人到京城参加考试,这样一来省去了乡试和府试筹备需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