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侯门医妃有点毒 >

第1012部分

侯门医妃有点毒-第1012部分

小说: 侯门医妃有点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夫妻二人互相吐槽调侃,长孙刘烜安安静静地陪在身边。
  他是替父皇尽孝,也是出门长见识,学本事。
  顾玖也没忘记调教长孙,经常给他布置功课。没到一个地方住下来,就叫烜哥儿带着下人出门考察民生民情,回来还要写书面报告。
  还不能让下人代笔,只能他自己来。
  顾玖和刘诏是在旅游,烜哥儿则是在游学,任务重,吃得多。几个月时间就长高了一截,洗去了在京城时的娇贵,变得沉稳。
  听完小曲,顾玖和刘诏,就如同平常人家的老夫老妻,走在小街小巷,看着人情世故,体会俗世烟火。
  刘诏是个馋虫,看到有人卖小吃,他又有点馋。
  可转念一想,在画舫听小曲的时候,已经吃了几块糕点。
  而且,小吃用霜糖裹着,用顾玖的话说糖分过高,吃了对身体不好。
  他就感慨了一句,“没想到市井小民都能用霜糖做小吃。好生有钱。”
  顾玖却说道:“我要是没记错的话,离着此地三百里的地方,就有一个甘蔗产区。当地熬糖,制糖,发展得很红火。故而,这边的糖要比京城便宜一半左右。”
  “你置办的田庄离着此地多远?”刘诏问道。
  顾玖想了想,说道:“最近的田庄,离此地两百里远。主要是产茶。”
  “此地处处都游玩了一遍,不如明日启程前往茶庄住段日子。这辈子还没住过茶庄。”
  “好啊!到时候命人采了茶叶,你可以亲手制茶。”
  夫妻二人临时决定前往两百里外的茶庄,宫人和侍卫则瞬间动了起来。
  一部分提前前往茶庄布置,确保安全。
  一部分人则留下来收拾行李,准备车马行程,负责路途安危。
  已是傍晚,西边火红一片,美得不像话。
  “明儿又是一个大晴天。”
  路过一个药铺。
  见乡农抬着一个浑身是血的人来到药铺求医。
  受伤的人,也是倒霉,竟然自己用锄头挖到自己的脚。
  锄头锋利,可想而知伤得多么厉害。
  一只脚能不能保住,也不确定。甚至有可能丢掉性命。
  乡农们担心着急,却并不恐慌。
  他们互相安慰,“有孙大夫在,一定能救回来。”
  顾玖闻言,心生好奇。
  这位孙大夫,莫非有妙手回春的本事。
  乡农如此信任,看来孙大夫在此地名声显赫,医术精湛。
  本以为孙大夫是位老夫子,万万没想到竟然是位中年妇人。
  “她是孙大夫?”顾玖好奇问道。
  “她正是孙大夫,医术精湛。这伤别人治不了,唯独她能治。”
  “为何这么说?”
  “可听过皇家医学院?”
  顾玖神色古怪,她点点头,“听过。”
  “孙大夫家学渊源,家族世代行医。她自幼熟读医药经典,后来又去了京城的皇家医学院进修三年,回来后就是我们当地名副其实的治外伤第一人。因她之故,本地几大医药世家,纷纷将家族子弟派往医学院读书。”
  原来是医学院培养出来的大夫,不错不错。
  顾玖又问道:“孙大夫是女子,你们不介意吗?”
  “为何要介意孙大夫是女子?她是大夫,只要她能把人救回来,是不是女子有何关系。再说了,孙大夫可是七品医官,县太爷见了孙大夫,也要客客气气。”
  顾玖闻言,笑了起来。
  事后,她同刘诏说道:“世人并没有我以为的那么排斥女大夫。”
  刘诏告诉他,“江南风气开放,引领天下潮流,比起其他地方,更愿意接纳女大夫。换做内陆山区,肯定又是另外一番情况。”
  “你说的有道理。医学院任重而道远,明儿我就给任丘去信,叫他不可懈怠。”
  “你这是逮着任丘一人压榨。”
  “能者多劳!任丘一身本事,早该发光发热。”
  顾玖说完,自个先笑了起来。
  她又说道:“别说我压榨任丘。他自个也是乐在其中,成天干劲十足。我若给他一根棍子,他就能将天捅个窟窿。”
  顾玖想知道孙大夫治伤水平如何,又多停留了两天。
  受伤的乡农度过了危险期,被救了回来。脚保住了,只是肯定会留下残疾。
  顾玖偷偷去看过,孙大夫的处置很利落,难怪能以女子身份获得当地人的认可。
  怀揣着一份欣喜之情,顾玖和刘诏离开了此地,前往茶庄。
  数日后,孙大夫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
  一套改良版手术器具,外加两车药材。
  她一脸懵逼,追问送礼之人的身份。
  侍卫当然不可能告诉她,送礼之人是太后娘娘。一个字没有吐露,礼物放下就走了。
  弄得孙大夫一头雾水。
  左猜右猜,估摸是她过去看诊的某位达官贵人送来的。
  ……
  夫妻二人带着烜哥儿住进茶庄。
  山中气候湿润,环境清幽。
  刘诏住在此地,就觉着舒服。
  又惦记着次年的春茶,想要亲自试一试炒茶,就决定一直住到次年。
  乾明元年,赶着清明谷雨,刘诏跟着师傅学习炒茶,还让烜哥儿也跟着学习。
  顾玖乐得清闲。
  她吃着荷叶烤鸡,看着刘诏哼哧哼哧炒茶叶,一脸美滋滋。
  炒茶是个辛苦活,讲究技术。
  刘诏那破技术,浪费了好几锅茶叶,也没能炒出一两能冲水泡茶的茶叶。
  倒是烜哥儿悟性不错,跟着师傅学了几天,学得有模有样。
  后来在大师傅的指导下,他炒了一锅明前茶,孝敬顾玖刘诏二人。
  “没吃上儿子孝敬的茶叶,倒是先吃上孙子孝敬的茶叶。”刘诏顺嘴吐槽两句。
  顾玖抿唇一笑,“烜哥儿,别听你祖父胡说八道。”
  烜哥儿低头一笑,亲自烧水冲泡茶叶。
  “请皇祖父皇祖母品茶!”
  “烜哥儿茶道学得不错,很到位。这一点比你父亲强。”刘诏夸了一句。
  顾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嗯!”
  她赞许地点点头。
  虽说比不上大师傅炒茶手艺,比起一般的炒茶师傅还要略胜一筹。
  只学了一个月,就能炒出上等茶叶,烜哥儿果然悟性极佳。
  难怪大师傅对他倾囊相授,半点不藏私。
  顾玖悄悄对刘诏说道:“烜哥儿的悟性,在老大之上。”
  “竟然比他老子还聪明?”
  乾明帝刘御已经是少有的聪明人,从启蒙开始,就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天分。
  没想到嫡长孙烜哥儿,竟然能青出于蓝胜于蓝。
  顾玖说道:“皇后家学渊源,学识见识皆不俗。烜哥儿是她的孩子,这么好的悟性,能理解。”
  “你的意思是,皇后比你还厉害三分?”
  “论学问,我的确不如皇后。孙家家学渊源,可不是一句虚言。”
  顾玖很坦然地承认,学问方面,她不如儿媳妇孙七娘。
  但是其他方面,她能甩孙七娘十条街。
  烜哥儿遗传了父母的优势基因,青出于蓝不稀奇。


第1157章 大结局(八)
  他有点懵。
  是他炒的茶叶不够好吗?
  还是祖父母对他有所不满。
  他忧思数日,愁眉不展。
  白仲领命,出面提点他,“太上皇和太后娘娘给你布置加倍的功课,不是罚你,而是看重你。你若是没有那个能力,太上皇和太后娘娘也不会废心思布置功课。”
  得了提点,烜哥儿果然眉头舒展,干劲十足。
  顾玖和刘诏三天两头出门游山玩水。烜哥儿则埋首功课,或是带人深入村落探查民情,他是一日不得闲。
  过了谷雨,夫妻二人改道前往江陵府。
  江陵府水资源丰富,大江大湖环绕。
  刘诏一到江陵府,就想吃河鲜。
  顾玖提醒他,“可别敞开了胃口吃,先适应适应这边的气候再说。”
  刘诏从善如流。
  二人乘坐楼船,前往大湖游览,顺便听船娘讲那湖边渔民的故事,唱着古老的小曲。
  顾玖觉着小曲挺有趣,于是命人找来乐师记录曲谱。
  “将各地小曲山歌收集成册,将来可以出版一本古乐谱,肯定很多人收藏。”
  对顾玖的决定,刘诏向来都是无条件支持。
  自此,游山玩水的队伍中,就多了两位乐师。
  刘诏偶尔来了兴趣,跟着乐师一起唱喝,好不快活。
  顾玖发散思维,一路行来,不光可以记载小曲山歌曲谱,还可以命人将各地风俗习惯,饮食气候等等记录下来。
  路上遇到的奇人奇事,也都一一记载。
  将来说不定可以出版一本《地方奇人怪谈》,供后人参考,也能开拓人们的眼界。
  这个时代,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没机会出远门。了解外界,只能通过书本。
  真能出版一本《地方奇人怪谈》,也算是给大家的生活添了一抹色彩。
  随着想法诞生,队伍里面又对了两位书办,两位画师。
  画师负责画出沿途山川地貌,风情民俗,人物形象。
  将来集结成册,做成书籍插画,让人们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外面的世界,不做井底之蛙。
  夫妻二人在江陵府,一住就是一年。
  品特色美食,赏当地美景。
  这一年烜哥儿又长高了一截,脱去孩童稚气,多了少年青涩。
  烜哥儿是学什么都学得快,学得好。
  在江陵府,他学会了划船,学会了抓鱼,学会了游泳,学会了辨别草药,跟着画师学画画,跟着乐师学谱曲,跟着武师傅学武艺,甚至还学了一点粗浅的木工活……
  这悟性,就连刘诏都说生平仅见。
  “就怕他慧极必伤。”
  “不一定。”顾玖认为刘诏是杞人忧天,“烜哥儿跟着我们游遍山川湖海,接触三教九流,见识广博,心胸开阔。学得越多,越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而不是钻牛角尖。所谓慧极必伤,多是环境闭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没见识到天下,却忧心天下。只见人性之恶,不见人性之善。”
  刘诏看着烜哥儿,果然是个爽朗好男儿,不是那种钻牛角尖的性格。
  烜哥儿这个年龄,以他的见识,同龄人中,无人能比。
  所学很杂,没有动摇心性,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三观。
  他们住在江陵府这段时间,江陵书院山长崔七经常提着一壶酒上门拜访。
  他见烜哥儿悟性极佳,起了爱才之心,于是建议道:“可否让皇长孙殿下前往书院读书,和同龄人相处一段时日,或有好处。”
  顾玖欣然答应。
  烜哥儿野了这么长时间,是该收收心,到书院接受熏陶。
  于是乎,烜哥儿结束了上山抓鸟,下河摸鱼的日子,进入书院读书。
  他的学习程度之深,所学之丰富,普通夫子根本教不了他。
  崔七给他开小灶,请名师大儒教导。
  在书院期间,烜哥儿又接触了道家,佛家,阴阳家,墨家,理工学派……
  全新的知识领域,散发着诱人的气息。
  烜哥儿一头扎进了新的知识领域中,乐不思蜀。
  刘诏私下里嚷嚷道:“当心成了书呆子。”
  “放心吧,当不了书呆子。在书院还不忘每天上山抓鸟下河摸鱼。书院投诉了好几次,池塘里养的鱼,都快被他伙同一群学子给偷完了。经常半夜三更抓鱼烤着吃。”
  刘诏闻言,哈哈大笑,“有朕当年的风范,不错不错。比他老子还调皮三分。”
  “烜哥儿是要比老大更有野性。”
  散养的孩子和圈养的孩子,的确有所不同。
  野性十足的烜哥儿,适应力超强。
  江陵书院除了崔七无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就算这样,短短时间,他就在书院混出了名堂,手边围着一群学子,俨然老大风范。
  难免和其他几派学子发生冲突。
  他是阳谋阴谋齐上阵,三两下干翻对手,成了书院当之无愧的霸主。
  崔七再次提着酒拜访太上皇和太后娘娘。
  他抹了一把脸,不知道该怎么开头。
  最后决定实话实说。
  “皇长孙殿下,在书院混得风生水起,几个地头蛇都被他收拾得服服帖帖。书院上下,奉他为头领,很有点山大王的气势。”
  刘诏闻言,放声大笑。
  笑过之后,他又说道:“区区山大王,算不得什么。要是有本事混个将军做做,倒也不错。”
  顾玖看出崔七还有未尽之言,于是问道:“烜哥儿是不是又闯祸了?”
  “太后娘娘多虑了,皇长孙殿下做事还是很有分寸。最近山里面闹匪患,娘娘也知道,江陵府周围山多地少,匪患不绝。当地官府剿匪不力,跟山匪熟悉地形狡兔三窟也有关系。皇长孙殿下得知这个情况,开始煽动学子,将各家护卫家丁小厮组织起来训练,说是要上山剿匪。”
  事关重大,崔七管不住皇长孙殿下,只能偷偷告状。
  “胡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