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李教授的婚后生活 >

第54部分

李教授的婚后生活-第54部分

小说: 李教授的婚后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的眼光一变,口味也跟着变了,近一段时日去后宫里宠幸的都变成了活泼开朗这一挂的美人。
  后宫里谁不是人精,皇上这一变,后妃们也跟着变,现在人也不吟诗作画,对着月就思家对着树就咏花了。
  个个都换上了活泼俏皮的利落衣裳,今天蹴鞠明日投壶后天打马球。
  总之先前娴静柔弱如皎花照水般的娘娘们都不知不觉地变了个模样。
  还别说,少了一批动不动就黯然流泪哭哭啼啼的宫妃之后,皇帝来后宫的日子都多了,他觉得这个气象不错,跟着心情都好了。
  从来帝王的的言行或者说喜好向来能影响到臣下进而扩大到京城下面。
  不然也不会传下来那句“楚王好细腰后宫多饿死”的笑言了。
  有那些刻板老旧非要遵循那起子不知道是哪朝哪代传下来的“古礼”的人家。
  男人教训吩咐妻子谨遵三从四德三纲五常,不允许有一丝出格,夫妻再教育女儿,板着脸面说的都是些“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当贤德臻静”此类话。
  这些条条框框的规矩,只叫女人一味埋头伺候公婆,伺候丈夫孩子,将之养成个提了线木偶人,你想怎么摆她就怎么动。等将来把女儿长大嫁出去,就将提线的那头交给女儿的夫君,女儿且继续由得人操控,日复日年复年,姑娘家的这一生都大抵都活在别人的操控下,没有一点自己的思想。
  夜晚,两人说起这个,李成则抱着顾青瓷给她说这些道理,教导她生而为人该要如何自尊自重,不被人辖制。
  顾青瓷是个受不得委屈的,听着听着自己先气了起来,说可不就是这样,一般人家还好,总有那不知变通的人家都不给女儿认字识礼,还斥那些时常去文会诗会姑娘德行不修。
  “我之前可是碍了不少夫人的眼,且不让她们家的姑娘同我一处玩。”顾青瓷哼了哼说道。
  整体的社会环境就是如此,似以前顾府已经算得上难得不拘束儿女的人家了,就这样,顾青瓷头先十几年也是关内院里长起来的,偶寥寥可数的机会能跟着母亲出一趟门。
  “如今这倒是个好事。”李成则笑了笑。
  之所以蹴鞠这个东西会渐渐没落在贵族圈里,还是受了那些宣扬提倡旧时规矩的人群影响。
  蹴鞠别说女子,就连男子去玩,那些人都觉得不甚得体,觉得世家公子怎可去做这等有辱门风之事。
  一个传一个,指点指责的人多了,这些东西才渐渐没人去玩了。
  到了如今,大多勋贵侯爵家的公子少爷养得比姑娘还娇,面上敷粉宽衣长袍,这还没什么,最主要的是,男儿一个比一个弱不禁风,这样长此以往下去,国力衰矣。
  怪道近两年文人武将愈发相互看不上眼。
  见面就嘲讽。
  文人开口就是那句有名的竖子不足与谋,要不就说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武将也不是省油的灯,即刻反骂回去说文人绣花枕头软脚虾盖上盖头能充朵娇花。
  原先别看顾青瓷个康泰郡主她们日日蹴鞠,实际上暗地说闲话的人也不少。
  说她们疯了还是傻了,一个娇滴滴的姑娘不好好养在房里,弄得脏污不堪汗流浃背,这以后还要踢给人看,竟是疯了不成,名声还要不要了?
  然且一在王妃面前,却又是另一番说辞,夸康泰郡主女中豪杰,英姿勃发等等。
  直到上回在京郊场地上的演练,皇上忽然出现,第一次叫人明晃晃看出皇帝的态度,圣上当着这么多人的夸了那群姑娘,还给了赏赐。
  这下子才让不少人真心实意的酸了。
  但一面又搂着自己女儿暗暗安慰自己,不过是群粗鲁姑娘,圣上夸赞有何用,男人哪个爱这样脱跳不守规矩的姑娘。
  也就一个自我安慰,能让自己的心里好受一点而已。
  至于是不是所以男儿都只喜欢娴静温柔身娇体弱那一挂的,恐怕没有哪一个男人敢出来代表。
  嗯,男儿心同样是海底针。
  而蹴鞠风头掀起来后,潜移默化的改变其实有很多。
  就拿奉太书院来说,君子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周礼·保氏》里有言,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自然这六艺哪一个都不能落下。
  射御这两门一般来说大体是当成强身健体之道,毕竟学生们常年读书,如果不注重自身的锻炼,得来个孱弱气虚的身体,之后在考场上都不一定能捱得过。
  毕竟这是个一场风寒就能要人命的年代。
  射御这两门课,那些家境良好的学生自小就接触过丁点不陌生,没了新意自然就不多积极。
  上课的时候较为放松,在学生笑闹闲谈中就过了。
  而就在月前,教骑射的夫子突然给学生们增加了一门蹴鞠。
  蹴鞠男儿比女子好些,不陌生,甚至有些本来就喜爱这个的更是玩过。
  毕竟他们在天性和体能上有优势,加之眼下这么个风头,闻得京中不少姑娘们都玩这个了,哦吼,还没成亲正是年少慕艾的男儿们说不得许多都蠢蠢欲动起来,一面觉得新奇,娇娇软软的姑娘怎么会玩这个?一面又想她们都会玩了,身为男儿那肯定不能输份,万一将来自己要娶的娘子正是个会蹴鞠的,反观自己自己啥都不会,不就是丢人丢到家了么。
  这么稍微想远一点,这些年轻的学生们对蹴鞠更兴致勃勃了。
  故而,这项运动在书院地没掀起一点不好的反对声,正正常常开展来。
  李成则自然也加入了,前世他从中学踢到大学,对足球一点不陌生,所以在别人看来就是上手极快。
  不少学生无不在心里骂娘,又是嫉妒又是心酸,愤愤然想这位是怎么回事啊,学业上你当一匹不声不响冲出来的黑马也就算了,为什么蹴鞠上也能拔得头筹!
  然不忿不忿着时间也就过去了。
  这日,被等待了好久的炎国皇子协同公主带着几位使,浩浩荡荡领着一车一车的贡礼,以及三千人马进京了。
  当然,三千精兵是没有进城的,都让留在了城外安顿。
  炎国王爷公主只能带二百兵在身边,规矩如此,也无人置喙。
  由鸿胪寺卿接待这位炎国的这帮人,随行相互见礼之后,随即领着这一众人在四方馆住下。
  炎国人车马队一路走来,见大邺上京城热闹非凡,不管是酒舍茶馆,又或是外头大摊小店,无一不热热闹闹,人声不绝,周边更是车马络绎。
  道路两旁还有不少人站着看他们,仿佛在比较这外朝人和本朝人有何不同。
  总之抬眼望去,乃是一番繁荣昌盛的景象,这是炎国王爷心中所想。
  至于那位公主,只端着一副高高在上的面容,睨着外边的神色不以为意。
  她幼时在大邺为过一年质,只觉如今炎国兵强马壮,自己再过来就是扬眉吐气,等到之后她带着自己的人同大邺的贵女们打得落花流水,怕是能更好好落一落大邺皇帝的脸面,扬她炎国国威。


第75章 
  炎国来朝队伍浩浩荡荡,大邺为显大国之风, 肯定是好生接待的。头一天就不说什么只让人休息整顿, 隔日再去觐见大邺皇帝。
  如今情况不比十年前为质之时,低了人一等, 现而今炎国的王爷公主都是心中隐隐骄傲,志得意满。
  接风宴定在三日之后。
  顾青瓷现在可不是闲人,不怎么能安静呆在家中。一则她属蹴鞠队中的一员,这几日大伙免不了添了些紧张于是多了立场训练, 二则跟康泰郡主她们混熟之后也常常被人邀请, 三来可能也有李成则外出读书不在家有关。
  好处是,对各类消息知道得很快就是了。
  奉太书院非常贴心,言道外使朝圣是国之大事, 顺道这也进了七月里, 就直接给他们放了半个月的农桑假。
  于是李成则就回家了。
  因为之前没有提前写信打照顾, 李成则一到家没见顾青瓷在, 才从丫鬟嘴里才知道人一大早就出去了,说是去了王府那边。
  李成则了然,没说什么。
  他是先在东院去见了孙氏和白氏的, 至于他爹李保德因为水瓜的事忙了起来,已经去河口一段日子, 还没回。
  因水瓜一桩事, 李家现在的经济情况宽裕不少, 零零碎碎又买回一百多亩地, 补足了当初那个空缺, 且账上还剩不少钱。
  家里有钱了,白氏越发惦记顾青瓷那边,心里恼怒送过去的丫头不得力,又恨顾青瓷不贤德容不下人,她这里意思都这么明显了,人还转头把那丫头打发去做粗活。
  可好的机会顾青瓷今日不在家,李成则又回来了。
  白氏心中暗喜,跟李成则说话的时候明里暗里暗示了好几遍,李成则都顾左右而言他推脱过去了。
  那丫头原先叫菲儿,张嬷嬷一听就是不喜,觉得取这妖妖娆娆名字儿就不像个正经做事的丫头,于是回禀了主子就给改了个名,说以后叫翠竹,听着都顺耳。
  院子不大,原就有两个粗使的婆子。
  寻常秋菊只照顾冯如似,小孩吃喝穿用少了什么都是她盯着,回头再告诉两个大丫头,偶尔再给跑腿传个话。这会儿多了一个翠,因她是外来的,大伙对她并不热络,洒扫浆洗的活儿分给她一半。
  她们且还不知道,翠竹的身世并不是白氏说的那样。
  却原来这翠竹是吴家屯那位吴太太家中的庶女,当丫鬟养大的,不知因何缘故,让吴太太提脚送给了白氏。
  丫头还是带着任务来的,吴太太吩咐她摸清楚李家院子里的情况,盯着李成则,再一个紧要的,离间李成则夫妻二人的关系,将他家弄得乱糟糟最好。
  翠竹也不知吴太太和李家有什么仇,只不过她除了听话也没别的选择,她生母在吴太太手下讨生活,她说起来是吴家的庶女,实际上吴老爷从来不管,不当一回事,吴家七八个庶女没一个能上得了族谱,这样的身份和丫鬟几乎没差别,所以吴太太卖了她们也没人会当一回事。
  连那个“菲儿”的名字,也是因为吴太太打算把她送人后才随口取的,她原先没个正经名字,姨娘就依着排行叫她小五。
  眼下改了翠竹,她也不觉有什么不适应,翠竹在吴家里头就是个沉默寡言的,在后院里做着粗活长大,从没想过争什么,争也争不过,能活下来就不错了。
  不被人打骂,每天有口热饭吃,冬天冷不着,就要感恩戴德。
  十六年都是这么熬过来的,现在她到了该出嫁的年纪,她姨娘这一年愁白了头发,知道女儿有爹就跟没爹似的,太太又是面慈心毒的,女儿的前程怕是好不了。
  其实翠竹的姨娘也不是有多大的奢求,她只盼着女儿能嫁一个乡间老实可靠的农家汉子就成。
  翠竹自己你要说她没期盼过什么那不可能,再更小一点的时候,她知道自己的爹,吴老爷在吴家屯非常有钱,这周遭数十里一眼能望尽的全是吴家的田地,他们家蓄的奴都有两三百,吴家不缺钱使,院子建得极大,吴老爷出门车马奴仆跟随,吴太太穿金戴银,那个嫡出的六妹妹更是自小就养得金贵。
  自然翠竹寻常是见不到那位嫡出妹妹的,对方养在修得漂亮挺括的院子里,贴身伺候的丫鬟就有六八个,有吴太太宠着什么都不缺,不像她们这些没名没分的庶女畏畏缩缩关外后天一排院子里,轻易不能去前头。
  所以那时候很长一段时间,她一直愤恨而想不通,不知道为何大家都是吴老爷的女儿,那一个是被捧着长大,她却是个随便一个婆子下子都可以打骂呼和去干粗活的。
  直到这两年,翠竹才转过那道牛角尖,彻底清醒明白过来。
  明白因为她娘不是太太,她娘是个连姨娘位份都没有的下人,是个奴才,所以她也是奴才。
  天家的说法是母凭子贵,反过也是子凭母贵。
  所以她娘贱,她也贱。
  再之后翠竹就彻底老老实实了,她沉默干活,从来不找事,只求吴太太能看在她尚且乖巧听话的份上别把她随意卖给别人。
  她记得她前面三个姐姐,都是被吴太太送给别人当妾了,之后不久,她就听人说有两个姐姐病死了。
  这事给了翠竹很大的打击,那时候接连做了好几日的噩梦。
  原以为自己的下场就是同前面几个庶姐一样,随意被送去给哪个老头子。
  只没想到,忽有一日,吴太太命人提了她和四姐去正院,说有一件事吩咐她们做,做得好了,她们以后的日子也就好了,她们的姨娘也能享福了。
  那话里半是诱惑半是威胁,其实她们根本没有拒绝的权利。
  翠竹不是姐妹中生得最好的,但却是最老实听话的。
  所以,最后吴太太在她和四姐之间还是选择了翠竹。
  以后她才知道的任务是监视李家勾搭李成则,不能让李家夫妇和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