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在1967年的生活 >

第54部分

在1967年的生活-第54部分

小说: 在1967年的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也难怪家人疼秦泽阳,因为即使秦泽阳一直被宠着长大,他也从没有长歪,反而聪明伶俐,自己考上了大学,还努力留校当了历史教授。
  若不是那场运动,秦泽阳还会一直当他的教授,过得春风得意。
  只是,一切都在那场运动中化为乌有了,秦泽阳也因为下放十几年,从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干的文化人,变成了一个基本啥都能上手的老农。
  做饭秦泽阳也是从这些年学会的,不做不行啊!大锅饭的时候有人做,等大锅饭解散以后,秦泽阳是不会做也必须学了,因为不学,他就会饿死。
  人都是逼出来的,在这种情况,为了活着,秦泽阳什么都能学会,不过他做饭的天赋不高,味道一般,所以今天他只煮了稀饭,油条包子就从国营饭店买了。
  “爸,你怎么这么早就起来了?”秦毅他们一家三口起床时,秦泽阳已经从外面买早餐回来了。
  秦泽阳笑着解释说:“人老了,年纪大了,这觉就轻了,早上天一亮我就睡不了了。”
  很多老年人都爱失眠,秦毅也没办法,就没说什么了,洗漱吃过早饭以后,秦毅他们就要去学校了。
  昨天请了一天的假,今天秦毅和季明珠都要抓紧时间把课补回来,现在学校里不管那个学生都拼命学习,季明珠和秦毅的成绩即使不错,如果不抓紧点,也很容易被赶上。
  秦泽阳挥挥手,让秦毅和季明珠赶紧去学校,不过他说:“今天就让我来送月亮吧?”
  随后秦泽阳又问月亮,“月亮,今天爷爷送你去托儿所好不好?”
  “好!”月亮是个不认人的好孩子,只要是认识的人不管谁送她,她都不会觉得有问题。
  事情就这么说定了。
  季明珠的主专业选了汉语专业,其它的辅助专业她就选了英语和会计专业。
  光这三个专业,就把季明珠的时间排得紧紧的,今天,她这节课就是英语。
  争分夺秒,季明珠总算在最后几分钟到了学校。
  “明珠,这里,我给你留好位置了。”说话的人是迟圆圆。
  “谢谢圆圆,”迟圆圆找的位置采光好,也容易听得清老师讲课,所以季明珠也没客气,直接坐了过去。
  “谢什么?咱们不是好朋友吗?”迟圆圆嘴上不满,明珠就是太客气了。
  要知道就凭季明珠的颜值,即使叫迟圆圆给季明珠当小弟她也愿意,更别说留个位置了。
  “好了,我知道圆圆你最好了,那么作为好朋友,星期天到我家吃饭好不好?”
  “当然好,”迟圆圆作为吃货一枚,怎么能错过美食呢。
  “那就这么说定了,”季明珠说完这句话,老师也来了。
  季明珠她们的英语老师姓张,是个温柔似水的人,张老师的声音很好听,特别是她念英语时,总能让人沉醉在她的声音里。
  所以明明一节课的时间很长,季明珠她们却总觉得时间很短,一会儿一节课就没了。
  英语课结束了,季明珠和迟圆圆又去了会计课。
  一个上午很快就完了,结果中午去食堂的路上时,季明珠她们居然听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
  季明珠她们班的赵梅,居然是顶替了她堂妹的名字,她叫赵红,而考上华清大学的其实是她堂妹赵梅。
  关键的是,据赵梅说,她根本不同意让堂姐顶替自己,而为了不让赵梅坏事,赵红一家居然把赵梅迷晕了卖给了一个三十多岁的瘸腿男。
  要知道赵梅今天才二十来岁,如果她说的是真的,那赵红一家真是太造孽了。
  “那赵梅的父母呢?难道她的父母就任由哥哥一家欺负自己的女儿?”这是迟圆圆问的。
  季明珠也把脑袋凑过去,超想知道。
  虽然她从前也听说过这个时代有顶替的事,但那些人要么是家人同意的,要么是在钱权下妥协的,现在赵红这一家不仅没得到当事人的同意,还把人家给卖了。
  这操作真是把一群大学生都惊呆了。
  迟圆圆问话的人叫李欢,她生平最爱打听消息,简直是学校里的移动八卦。
  学校里要是发生了什么事,只要问她,保准没错。
  李欢也没辜负迟圆圆和季明珠的期望,她清了清嗓子继续说:“赵梅这姑娘倒霉啊!他父母都是煤矿厂的,而两人不幸在两年前遇到矿难,被活埋了,赵梅也成了孤儿,所以她大伯们才干这么大胆。”
  “那她爷爷奶奶呢?一点都不管?”
  提到赵梅的爷爷奶奶,李欢眼里就闪过鄙视,“别说了,她爷爷奶奶超级重男轻女,赵梅她爹妈只有赵梅这一个闺女,所以从小她一家就不受赵梅爷爷奶奶的待见。”
  “因为赵梅她大伯家有一个儿子,赵梅的爷爷奶奶就把心全部偏到赵红家,两个老人以前不仅经常从赵梅家抠钱来补贴赵梅大伯,在赵梅父母去世以后,他们更是撒泼打滚的把赵梅父母的补偿金全部捏在手里,一分都没给赵梅。”
  “也正是因为没人给赵梅撑腰,赵梅她大伯一家才有恃无恐,随便就敢把赵梅卖了。”
  “都是孙女,为什么他们情愿让赵红顶替,也不愿意让赵梅上学,”这是迟圆圆想不通的地方。
  李欢鄙视的看了迟圆圆一眼,“圆圆你是傻吗?赵梅早就和她爷爷奶奶大伯一家离心了,若是让赵梅上学,那他们以后估计得不到多少好处。”
  “赵红就不同了,不说别的,只要她的心向着她弟弟,赵红的爷爷奶奶就更愿意让她上学。”
  “事实上,我猜,如果不是资料上显示赵梅是女的,他爷爷奶奶更想让孙子顶替赵梅,只可惜他们堂姐弟性别不同,所以最后才让赵红占了便宜。”
  “我的天,欢欢你知道的也太清楚了吧!”迟圆圆一脸崇拜,不过才几个小时,李欢居然就把这些事情打听得一清二楚了。
  季明珠也很佩服,李欢这天赋,若是到了后世,那些明星们估计要哭死,因为他们根本斗不过李欢。
  “小意思了,”李欢嘴上这么说,眼里却是得意洋洋。
  听八卦听得太欢,饭菜都快冷了,迟圆圆扒了几口饭进嘴里,才突然问道:“那赵梅是怎么逃出来的?”
  迟圆圆虽然不懂,但她听自家爸妈说过,像买媳妇的人,基本上都会把媳妇看得牢牢的,不让她们有一丝一毫的机会逃走。
  除非……是有了孩子。
  果然,李欢也接着说:“赵梅怀孕了,那男人才稍微看得松一些,因为那男人太高兴,就买了酒喝,结果他喝醉了,赵梅就趁机跑了。”
  事实上赵梅不仅跑了,还从男人哪里搜刮了一些钱,要不然她根本没路费来京都。
  当然,这些消息其实都是赵梅一个人说的,真不真实还有待考定,但华清大学势必要查出一个所以然来。
  毕竟这件事,可以算是一件丑闻了,若是不查清楚,势必会影响华清大学的声誉。


第64章 
  回家之后; 季明珠和秦毅说了今天的发生的事; 两人说完后感叹; 永远不要小看人心的险恶。
  十多天之后,调查结果出来了,赵梅说的都是真的; 因为事情重大; 不光华清大学; 就连上面都有所耳闻。
  顶替这种事情,那必须是要严打的; 若是不严厉打击; 让后面的人有样学样,那还不乱套了。
  所以不仅赵红被取消了学籍,她家一家还因为买卖人口入了监狱; 赵红的父母作为主犯; 最起码要判好几年,还要赔偿赵梅损失费。
  而赵红; 作为从犯,最起码也要□□好几个月。
  可以说,这一次; 赵红一家算是恶有恶报了; 她的父母不仅工作丢了,还要坐牢几年; 即使坐完牢出来以后; 她父母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毕竟只要他们夫妻的档案上有污点,那他们就别想再找到一个好工作。
  赵红也是一样的,她被开除了学籍,档案上也有了污点,以后的日子绝对不会好过。
  至于赵梅,因为她是受害人,高考也是她自己考上的,学校便说赵梅可以随时来上学。
  知道赵梅的家人都靠不住了,学校还给赵梅申请了贫困补助,每个月十五块,直到赵梅毕业,这样赵梅就不用担心生活费了,可以放心读到大学毕业。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经算是解决的不错了,结果人的脸皮还真厚,赵梅的爷爷奶奶,被警告了都还不怕,居然带着买赵梅的那个瘸腿男人到了华清大学,要赵梅改口,好让她大伯一家无罪释放,还要把赵梅带回去。
  赵梅若是个软弱的人,那她就不会能从逆境中逃出来了,她早就恨毒了大伯一家,根本不可能会改口,而且她的孩子早就打了,和那个男人也没有结婚证,两人根本没有关系,所以他们根本没权利带走赵梅。
  赵梅的爷爷奶奶见赵梅不听话,原本还想强行把赵梅带走,结果被学校里的保安人员送到了GAJ待了十几天,最后他们只能灰溜溜的回去。
  这次的虽然事件轰动一时,但人都是健忘的,等几个月以后,差不多就没什么人记得这件事了。
  ……
  光阴似箭,12月以后,国家终于宣布,改革开放了。
  这个消息出来没多久,季明珠就写信寄到了安山大队。
  季前进收到信时,兴奋得要命,因为季明珠在信里说了,我国有的村子已经开始实行“分产到户,自负盈亏”了,而即使再傻的人,也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季前进早就对集体劳动不满了,要知道,近些年,社员的劳动积极性越来越不高。
  这也是集体劳动的弊端,他们都想着,即使自己不干多少活,到年底也能分粮,而如果粮食不够吃,还可以从大队里借粮食。
  而社员们这么大胆,也是因为从大队里借粮食说是要还,这么多年了却没几家还过,因为他们都是越欠越多,根本没余粮还大队。
  时间长了,大队就连问都不问了,反正也没粮食还,结果,其他社员一看,就不舒服了,凭什么自己幸幸苦苦干一年,得到的粮食却只勉强够吃饱,而那些懒惰的人家,即使没干多少活,也照样不会饿死。
  越想心里不平衡,最后社员们干脆想,要懒大家一起懒了,反正也不会饿死,就是地里收成再不好,国家也照样会管他们。
  面对这样的社员,季前进是骂了骂了,说也说了,结果根本管不了几天,没过多久社员们又会故态萌发。
  季前进已经灰心丧气了,结果突然接到季明珠的信,令他精神一奋。
  “分产到户,自负盈亏,”这意思就是说把田地分给各家各户,收成有多少都是他们自己的,赔了也是他们自己的。
  虽然风险有点大,可季前进已经快受不了社员了,所以他决定,还是分。
  反正这些年大队里已经修了水库,只要社员们认认真真的种地,即使遇到天旱也不怕。
  而如果是遇到其他天灾导致收成不好,季前进相信,国家是不会不管他们的,既然这样,还怕啥?
  但回去和季三栓商量后,季三栓不同意季前进的做法。
  季三栓说,社员们搞大集体已经二十来年了,早就习惯了这种模式,季前进突然要改,若是明年收成好还好,若是明年收成不好,那社员们决定会把一切都怪在季前进身上。
  这样子肯定不行,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真的遇到了最坏的情况,那社员们还不把他季家撕了。
  但就这么放弃,季前进和季三栓都不甘心,毕竟安山大队的问题实在大了,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田地早晚都要荒废了,社员们更是会成为废人,只会张着嘴等着救济粮喂。
  没办法强行分田,季三栓就叫季前进先一步一步来,老话说一口气吃不成个胖子,什么都要循序渐进。
  社员们也不是全部都不求上进了,分田到户的前景还是看得到的,能有钱有粮,很多人再苦再累都愿意。
  季三栓就让季前进把大队里的地按户口上的人头分好,然后通知下去,第一年自愿来分田的社员,就可以先挑田地,而后面的,就只能抓阄了。
  要知道田地也有好坏,如果是自己挑田,那肯定要挑好的,如果是抓阄,那就是全靠运气了。
  可就像季三栓说的,社员们早就习惯了以前的做法,所以即使是季前进开出先挑田地的条件,大队里除了他家,也只有两三家人跟着干。
  人少就少吧!毕竟真的把田分到自己手里,就是季前进自己心里也发虚,连他都怕赔了,别的社员估计也是一样的。
  ……
  改革刚开放时,人们都没多大想法,他们还停留在以前的思想之中,认为私人买卖是犯法的。
  不过钱财动人心,慢慢的,还是有人开始出来做生意了,但大部分都是偷偷摸摸的。
  季明珠也有些想法,毕竟这后面的几年可是黄金时代,她就想努力多挣点钞票多买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