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九零年代 >

第22部分

九零年代-第22部分

小说: 九零年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春狗回家来了。
  杨鑫欢叫着:“爸爸回来啦!爸爸回来啦!”
  杨文修也已经看出来怪异。打工的人,来来去去都是大包小包,恨不得全副家当带上。从来没有见回家空着手的。这不是被偷了就是被抢了。看春狗那样子,狼狈的不成人样,必然发生了坏事。
  春狗饿成人干,罗红英连忙洗了手到厨房,给他煮了一碗面,打了两个鸡蛋。春狗坐在院子板凳上,“嗦嗦嗦”地吃面。杨鑫站在旁边,都看呆了。
  “爸爸。”
  她不断叫道:“爸爸。你有没有给我带干脆面呀。”
  罗红英像赶蚊子似的驱赶她:“你别烦人,啥都没带,一边儿玩去。”
  杨鑫看她爸爸,的确是一个人回来没带行李,心里有些失望。
  面条吃完,罗红英又烧水,给丈夫洗了个头,洗了个澡,换了身衣服。这天正准备煮火锅的,刚巧撞见春狗回来了,凑了个团圆。杨文修便叫儿子媳妇来屋里吃火锅。他将火盆生起来,添了两块大炭。
  屋门留了个缝透气,一家人围坐在火盆边,春狗讲起了他回家的经过。
  春狗在做焊接的厂里工作了大概半年,跳槽了。
  “二丫头,你侄女,她给我打的电话。”
  春狗很激动,对罗红英说:“她说也在广州,在啥啥公司上班,说一个月有五百块。我当时就纳闷,哪里有这么高的工资。但是我心想嘛,她好歹叫我一声姑父。自家人,都是知根知底的,她总不至于骗我。我就把工厂辞了,寻思着去跟她干。哪晓得她是骗我的。”
  罗红英骂他:“你咋这么蠢!厂里的活好好的不干,非要跳槽。”
  春狗说:“我也后悔死了。但当时不是想挣多点嘛!况且那厂里的活又脏又累,真的受不了。”
  罗红英说:“你就是懒,怕吃苦。你一听一个月五百块就知道不好。这年头哪有那么高的工资,肯定骗你的。”
  春狗说:“她是你的侄女儿。我哪晓得她连自家人都要骗。电话里姑父姑父叫得好听,还说要给我管吃管住。结果我去了那地儿,就在一楼里,没看到工厂,也没看到有机器生产。人都在宿舍闲着,啥事儿也不干,一窝人住一间宿舍。一去就把我的身份证没收了,要我交一千块钱。我身上刚好只有一千块钱,走的时候就带在身上,怕被人偷抢了,藏在鞋子底,用鞋垫压着。他们脱了我的衣服搜身,衣服兜里全都搜遍了,连内裤都脱下来搜。幸好没搜我的鞋子,我一千块钱才留下来。”
  罗红英吃惊说:“还有这种事?”
  春狗说:“哪个能想到。只有去了才知道。他们让我交钱,我说没钱,一分钱都没有,我说我要回家。他们不肯放人,说要走就交一千块,我说我就是一分钱都没有,挣的钱都寄回家了。他们让我给家人打电话,找家人要钱,我说我把电话号码搞丢了,联系不上。他们说不交钱也行,只要能再找五个自己的亲戚朋友过来,就放我走。我哪能做这种事?这不是坑害熟人吗?我说我在这边没有亲戚朋友,也没有老乡。反正他们让我做啥,我都说没有。”
  罗红英恐惧问:“呆了多久?”
  春狗说:“呆了三个月。整天啥也不干,就把我们一群人关在屋子里,给我们上课,教我们咋赚钱。就是骗自己的亲戚朋友加入公司,给公司交钱,介绍人拿提成。介绍的熟人越多,赚的钱就越多。我一看就说完了,谁那么傻,被骗过来,还心甘情愿给你交钱?哪有那么多傻子,真相信这样能赚钱?别找不着下家,还把自己搭进去。”
  杨文修说:“那他们是做传销的?”
  春狗说:“就是传销。”
  他跟罗红英说:“你侄女儿不走正道,跟人做传销,还骗我进去。”
  罗红英讶说:“这丫头。她出去打工好几年了啊,也没跟家里联系。想不到在干这个。”
  春狗说:“我就生气。我跟她说,你这事就做的太要不得,太缺德了,你骗谁都行,咋能骗你姑父?你以前在我们村小学读书,还在我家吃饭呢!我说我要走,让她给我想办法。她去的早,在里面认识的人多。她听我说,可能也有点过意不去,才答应帮我想办法。”
  罗红英说:“那你咋出来的?你交钱了?”
  春狗说:“可能不?我辛辛苦苦挣了半年的血汗钱,我能给他?我跑出来的!半夜翻窗子,爬围墙,衣服都没有穿。他们晚上把我们衣服拿走,怕我们逃跑。我管他妈的,光着身子就翻围墙跑了。”
  春狗描述他这一路逃命的经历。
  冷啊,腊月天,身上连一件御寒的衣服都没有。他无路可走。他不敢去车站,因为二丫告诉他,传销集团的人会在车站堵截。之前有好多人想逃跑,都是跑到车站被抓回去了,打死打残的都有。他也不敢去派出所找警察,那些人也会顺着路堵截。有人追杀他。他像一只苍蝇一样到处乱蹿,他跑到路边商店里抢劫了一件大衣,就是他身上穿的那件大衣。他逃命。没有饭吃,他一路偷一路抢。其实他身上有钱,就踩在他的鞋子底下。一叠红票子,但是他不敢外露,怕被人看见。他也不想花钱。他急了眼了,已经落到这步田地,不如干脆偷吧抢吧。反正有坏人追杀他,警察抓不到坏人,他偷抢,警察自然也抓不到他。警察抓到他更好,正好解救他,捡回一条命。那是他的血汗钱,他要带回家。
  他不敢乘车,靠两条腿,一路风餐露宿。白天赶路,晚上睡在荒野,藏在谷垛取暖。他逃离广州,到了东莞,才终于上火车。上车又遇到扒手。那个扒手一直盯着他,用刀子抵着他后背,让他把钱交出来。为了摆脱扒手,他又趁乱逃下了火车。
  几经周折。
  “火车站真乱啊。”
  经济腾飞的中国,正在经历着大变化。
  到处都是流动人口,到处都是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大批量的人脱离了户籍所在地,在各大城市流动。火车站、交通枢纽是最拥挤的地方。人们背着大包小包,充满了火车站。小偷、扒手明目张胆地持刀,大庭广众地抢劫。那年头的绿皮火车,窗子是可以打开的,车票永远不够售。很多人不买票,直接攀爬车窗翻进火车。车上旅客脸贴脸,挤的密不透风,列车上大多不查票,因为太拥挤,查票根本挤不进去。
  “太吓人了。”
  春狗说:“不出去不知道,中国有这么多流动人口。”
  春狗见了大世面。
  “农村真的待不下了。没人愿意待在农村。原来把农民绑在土地上,不允许打工,说这是资本主义,现在中国搞市场经济,农民可以打工了。大家都去城里挣钱。”
  “农村太穷了。”
  春狗说:“城里都是大宽马路,高楼大厦。你没在广州中心街上去看,来来去去的全是小汽车、出租车,还有公交车呢!知道啥是公交车吗?人家的公交车又干净又整洁,坐一次一块钱,十分钟就来一趟。特别方便,跟咱们这的小巴客车不一样。咱们这客车它收十块钱二十块钱,一天就只有一趟。要想去县城,就得凌晨四点钟起床收拾,走夜路去搭车。”
  “简直两个世界。”
  杨鑫好像在听一场奇幻旅行,整个人都沉迷了。
  “爸爸,公交车长啥样?”
  春狗说:“你以后见到了就知道了。”
  罗红英说:“吃这么大苦,你倒是挣到钱了没有?”
  春狗说:“挣了一千块,我一分都没乱花。”
  他此时终于说起钱了。
  春狗脱下鞋子,从鞋垫子底下拿出皱巴巴,臭烘烘的十二张百圆券。整好一千二。
  罗红英听他说的吓人,担忧了一场,还以为没钱了,心说只要人活着就好。没想到春狗拿出了一千二。罗红英瞬间心里石头落地,喜笑颜开了。
  她笑的合不拢嘴,赶紧拽春狗:“钱别揣在身上,咱们赶紧回去数数,找个地方放起来。”
  春狗说:“有啥可数的,就是十二张。”
  罗红英说:“回去数数!”
  把春狗叫回自己屋里,两口子数钱去了。
  杨鑫跑去卧房,看她爸妈数钱。她爸妈竟然把门从里面反锁了!
  杨鑫在外面拍门:“妈妈,妈妈,我要看!”
  里面传出罗红英开心的笑声:“小孩子家看啥看,你妈藏钱你不许看。”
  杨鑫说:“我就要看嘛!”
  罗红英不开门。
  妈妈小气死了。
  杨鑫回去找爷爷:“爷爷,我想坐公交车。”
  杨文修倒是很寻常:“谁知道他那钱偷的抢的。你爸人品不行,你别信他的,说不定是他编故事哄人。叫他们放好钱赶紧来吃饭吧,一千块钱,别千遍百遍地数了。”
  一千块钱,还了债务,还余下些存款。罗红英夫妻得以喘口气。
  然而春狗这一趟吃了大亏。打工太辛苦了,又危险,他不想再出去了。夫妻二人寻思着,拿这存款做一点小生意。
  罗红英和春狗出了一趟远门,挑了两担碗回来。瓷器装在框子里,用稻草一层层垫在里面保护着,免得碰撞。一有空闲,罗红英和春狗就挑着胆子,走乡串户换碗。一只碗进价三毛,换一斤谷子,再倒卖,赚两毛钱的差价。
  一挑子碗卖完,两口子一合计,发现勉强保本。瓷器很容易碎,村民们换碗,都不肯拿好谷子,总是弄些旧谷瘪谷,生了霉的烂谷子给你,根本就卖不上价。你说要拿新谷子换,人家就摆摆手送客:“不要了不要了,赶紧拿走吧拿走。”导致几个月下来,只赚了十几块钱。
  整天挑着那么沉的瓷器粮食,挨家挨户走,挨家挨户询问,辛苦程度可想而知,但利润甚薄,春狗夫妻很快放弃了。
  他们又学人家贩卖小猪。
  邻乡猪行上的小崽猪价格,比石坝乡便宜个两毛三毛钱。两乡逢集的时间也不同,石坝乡逢三六九,邻乡逢二五八。每到二五八号这天,罗红英夫妻便到邻乡集市赶集,买一对小猪,隔日再拿到本地的猪行出售。一只小猪二十斤,大约赚六块钱。一对小猪就是十二块。
  倒卖四只小猪,一天就能赚二十多块。
  这个生意很划算了。
  一个月下来,他们一共赚了一百多块钱。春狗夫妻十分高兴,以为找到了致富的门路。哪晓得这天,他们刚买进的一对小猪,没等到第二天出售,半夜就死了。
  两只小猪,一个月赚的钱,全赔进去了。
  罗红英伤心地吃不下饭。一片希望骤然落了空。两口子吸取教训,再买小猪的时候,看的格外仔细。一定要挑选最精神活泼,看起来最健康的小猪。但是小猪还是经常会死亡,刚赚一点钱很快又赔进去。
  小猪生意不好做,而且也赚不了大钱。春狗听说人家办养殖场,搞养殖业发了财,便也生出了心思,想当养鸡大王!
  办一个养殖场,那赚的可不是几块几十块的小钱,那得是成千上万的大钱。人家办了养殖场,一年就变成万元户!春狗心痒痒的不行了。市场经济的春风吹满大地,人人争相当老板,收个破烂也能叫老板。这年头,老板都不值钱了。
  春狗去县里的养鸡场取经,回来就买了一堆书,什么《养鸡大王》,《鸡瘟的预防和控制》,《土鸡养殖技术》。照着人家的经验和书上的指导,他就开始搞养鸡场了。把门前的那片菜地推平了,底下铺上油纸布,他买来透明塑料布,砍竹子,做了个温室大棚。杨鑫高兴坏了,成天在棚子里钻来钻去,听她爸讲养鸡计划。
  春狗忙的热火朝天,棚子做好,弄好食槽、喂水器,没过多久,他就联系到孵化场,运了一千只鸡苗。
  鹅黄的,毛茸茸的小鸡住进了温室大棚。人一走进去,到处都是叽叽叽叽的叫声。看着一室黄黄的小鸡,春狗就感觉钱在头上飘。他专心地伺候这一千只鸡苗,给鸡拌食,喂饲料。把生病的小鸡一只一只挑出来喂药,夜里也舍不得睡觉,时时监控小鸡的病情。他整夜整夜不睡觉,熬的两眼通红,头发胡子也不剪。
  每天都有小鸡生病,小鸡一病,两三天就死了。有时候一天死几十只。春狗焦虑的愁眉不展。杨鑫新鲜一阵,很快对这爱得鸡瘟的小鸡失去了兴趣。她得到了两只活蹦乱跳的小兔子。
  两只小白兔,颜色雪白,巴掌那么大。春狗买鸡苗时顺便带回来的。杨鑫早就想养小兔子了,高兴地不行,每天在地里拔草喂小兔。小鸡天天死,小兔却长得健康活泼。天气好了,杨鑫就把它放到院子里吃草,小兔子在院中跳来跳去。
  鸡瘟来势汹汹,猛烈的时候,一天要死上百只鸡。春狗到处想办法,先是把新屋子腾出来当鸡舍,将病鸡和健康鸡分隔开,避免传染。又买了各种治鸡瘟的药。他请了邻乡的技术员来帮忙看问题,人技术员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