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富贵芳华 >

第21部分

富贵芳华-第21部分

小说: 富贵芳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更没事了,咱白天闲着补个觉不就完了?”

    “我刚算的,都是年景好的时光,有时遇着天气不好,或是蚕儿发瘟,那也有可能一季工夫白干的。”

    “那种地不也得指着老天爷赏饭吃?若是什么都怕,都不用干活了!”

    见宁芳还问,老孟是真急了,“我的姐儿哟,你就别啰嗦了,之前是我老孟没见识,怠慢了你。任打任罚,只赶紧告诉我要怎么干吧!”

    徐妈妈实在忍俊不禁,“行啦行啦,芳姐儿你别再逗孟庄头了。若是真打算要干呀,确实得抓紧。把手上的藕啊莲的弄完,就要过年了。年后一开春,不就得上手?许多要收拾要准备的,都得抓紧了。还有家里,要不姐儿跟我回去一趟吧,好好跟太太说说这事。既要做,咱们就做好它。”

    老孟连连点头,可宁芳却摇头拒绝了,“我毕竟年纪小,虽知道些如何养蚕的法子,可这事要怎么组织我却是不会的,不如你和老孟去吧。再说三舅公马上要回京了,我还得给他多做些那个东西,带在路上呢。”

    这最后一句,她是半掩着小嘴,用极低的声音说的。

    听说此事,一屋子人都正经起来。

    夏珍珍严肃的看了眼左右,确认门窗都关好了,才小声道,“芳儿说得对,赚钱的事可以放一放,但这事不能耽搁。他这一去京城,路途遥远,要是能想法多做些就好了。”

    做人要厚道,若他们只顾着赚钱,就不管别的,那跟忘恩负义的上溪村,又有什么区别?

    只是徐妈妈听了却摇了摇头,“做太多了也不好,万一在路上给人瞧见,倒是打眼得很。”

    这倒也是。

    一屋子人正犯愁眉,孟老庄头忽地想到什么,小声问了宁芳句话。

    宁芳顿时一副自己蠢到家的表情,“我怎么没想到?你快去办!”

    然后老孟急匆匆的出门了,本来孟大娘还想问问他那藕怎么弄,可如今老孟哪里把这点子藕粉看到眼里?

    一句“你随意”,便打发了他老婆,然后赶紧忙他的大买卖去了。

    ※

    冬至前一日,是程家择定返京的日子。

    不是一定要在这天,而是老黄历上离得最近,又适宜出行的也只有这天了。

    虽然一早起来,呼呼北风便刮得厚厚门帘叭嗒叭嗒不住作响,但好歹没有落雨也没有下雪。

    程岳一早起来,收拾停当便下了楼。

    楼下大嫂裴氏已经备好早饭,见他下来,立即上前殷勤过问,“三郎如何起得这样早?可是嫂子在底下吵到你了?”

    “并没有。”因年岁差距过大,程三几乎是两个哥哥嫂子亦父亦母般带大的。他知道,哥嫂对他那关爱都是发乎真心的,可有时关爱太多,也略显沉重。

    就好比眼前这一大桌子的各式点心粥饼,便是三个大肚汉也吃不下,何况是他这样一个病人?

    真真是看了都没胃口,偏又不能表露出来。才犯愁要从哪里下手,一抹红通通的小身影进来了

    “还以为赶不上呢,幸好赶上啦!呃,太太您好!”

 第39章送行

    虽然不认识,可宁芳瞧见眼前这位四十上下,面目端丽的中年妇人,就知道不会是寻常人。

    这些时虽在乡下,可徐妈妈对她的闺秀学习可没有半点放松。宁芳学的不仅是功课针线,还有看人的眼光。

    这妇人衣裳首饰粗看只平平,可细看却极为精致,这正是徐妈妈说过,那种大户人家才有的低调讲究。

    而且她虽殷勤伺候着程三,但神态间的亲昵又与下人不同,是以宁芳一眼就判断出,这是位跟程三身份相当的妇人。这般年纪,应该是个长辈。所以她一开口,叫的便是太太。

    看小丫头总算没犯蠢,程岳也暗暗松了口气。

    再看小姑娘头上还戴着他送的那对小扇子金钗,便更满意了些。

    只金钗上镶的碎宝石成色太差,回头要遇到好的,倒是可以给小姑娘再打几件。

    少年想着心事,眼神便不自觉的柔和下来。

    于是裴氏就有幸见到自家小叔那万年不化的冰山脸上,竟似春暖花开。虽只短短一瞬,却也让她看直了眼。

    “这是我家大嫂,这便是那宁家的小丫头,叫她芳姐儿便好。”

    裴氏还没回过神来,小姑娘已经嘴巴甜甜的到她面前来行礼了,“大舅奶奶好,芳儿给您见礼了!”

    哦哦,裴氏这才回过神来,忙从衣襟上取下一只金别针,“早听说你了,只是也不得空来见。这儿有只小别针,拿去挂着玩吧。”

    长嫂如母。

    裴氏此前怕惹小叔生气,一直躲在不远处的镇上,也不敢过来。但小叔这边的风吹草动,却是通过老马,知道得清清楚楚。

    如今好容易得了允许,来接小叔一同返京,她自然也给小叔的救命恩人,宁芳一家都准备了礼物。

    只不过今日亲眼见着素来清冷,不近外人的小叔居然对这小丫头颇为青眼相待,她便没拿备好的礼物,而是临时摘下自己身上一件镶着莲子大猫儿眼的小金鱼别针,送了宁芳。

    因是金的,怕小姑娘不敢拿,还格外替她挂在身上。

    “这东西其实不太贵,也就猫眼略值几个钱。我不过爱这个样儿有趣,偶尔戴着玩玩,倒更适合你们小姑娘家。”

    看她已经把别针挂自己身上了,宁芳只得道了谢,又道,“大舅奶奶在此,我们也不知道,做晚辈的也没来拜见,真是失礼。大舅奶奶若不怪罪,请您坐下尝尝我家做的长线面。吃了这个,保管你们路上顺顺当当,一路平安到京城。”

    吉祥话人人都会说,但一大早便来送面条的诚意却不是人人都有的。

    况且,接风饺子送行面,这个也合北方人的规矩。

    尤其送面来的,还是个这么个讨人喜欢的小姑娘,所以就算裴氏一早用了饭,还是坐到了饭桌前,“那就有劳了。”

    “您太客气了。”

    等宁芳揭开食盒,把清清亮亮的汤面端出来,裴氏颇有些惊喜了。

    宁芳送来的面条并不是常见的大汤碗,而是小盅。

    每盅里只有一根极细极细的面条,有些象寿面,却比寿面柔细绵长。

    而打底的汤是用大骨足足熬了一夜,熬出奶白色,早起才加了萝卜,添了清香,然后只取汤水,把在清水锅里煮至八成熟的面条,一根一盅的盛进来,等送到这里时,正好熟了,又不会糊。

    吃时汤是汤,面是面,极是清香爽滑。

    裴氏吃了一口就忍不住赞叹,“怪道老马常说你会做吃的,跟你比起来,我这手艺,委实太差了。”

    “怎会?”宁芳不客气的爬到桌边坐下,“我拿几根面条先把你们哄住,才好来吃舅奶奶的好东西啊!”

    看她果然抓了一只豆腐卷,跟小松鼠似的,鼓囊囊塞进小嘴里,裴氏笑了。

    她也开始明白,为何不爱跟生人来往的小叔,为何独独对这个小丫头青眼有加了。

    这样亲切随和,又体贴人意的性子,的确招人喜欢。

    一时饭毕,宁芳另拿了几个米团给他们看,“这是给你们备的干粮,这些打了花纹的,是香菇肉等各种馅料的,这些没有花纹的,是专做给三舅爷吃的。你们带在路上,烤烤就行。又方便又能塞肚子,一共做了几大筐呢,有糯米皮的,也有不是糯米皮的,你们看上头点没点红点就能区分开来了。”

    裴氏才奇怪这些米团为何还有专给小叔吃的,程三已经掰了一只没花纹的,递给她了。

    啊,奶馅的。

    这样好!

    半点看不出来不说,就是在路上加热,也闻不出什么奶香味。

    裴氏才想感谢,见小姑娘笑眯眯推开窗子,“还有一样好东西,只你们可别嫌弃路上埋汰。”

    裴氏再看,就见外头行李车上,赫然多了一只奶羊!还带着只才出生没几天的小羊羔子。

    小姑娘说,“特意带上小的,就是怕大的闹腾,而且你们路上还可以说,是备不时之需,就不怕招议论了。”

    裴氏这回真心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拉着宁芳的手,就撸起腕上一只满绿的翡翠镯子要她。

    倒不是谢她这只羊有多贵重,而是人家花的这份心思,实在难得。

    不过这个可太贵重了,宁芳说什么都不要。

    又怕裴氏多心,还拍着她的手说,“大舅奶奶别跟我们客气,等上了京,我爹还要托你们关照呢。”

    裴氏本还不依,可程三把她拦住,“行了,嫂子。以后日子长着呢,走吧。”

    他倒是干脆,拍拍宁芳的头,抱着她就上了自己的马车。

    宁芳奇了,“你带我上哪?”

    少年白她一眼,替她把头上略歪的小钗扶扶正,“从上溪村往京城,必然要路过你们村。你家既让你先把东西送来,自然是不想拉拉扯扯。此时她们必等在村口相送,我带你上车,不正好顺便送你回家么?”

    呃……

    好吧,跟聪明人确实不用废话。

    所以宁芳最后只告诉他,“你放心,我一定把蚕养好,赚了钱也不会忘了分你的。你回了京城也要记得好好吃药,饭也要好好吃,别那么挑食了。你看你今天弄得,大舅奶奶差点都伤心了。”

    于是,在小丫头的碎碎念里,少年最后好不容易才酝酿出的那点子离愁别绪也不翼而飞了。

    只揪着小姑娘的包子脸,在她一路吱哇乱叫里,上路了。

 第40章腊八

    冬至一过,很快腊八便到了。

    一早起来洗漱过后,宁芳便让画眉替她换上徐妈妈昨儿就准备好的新衣裳,在大镜子前臭美。

    喜鹊掀起门帘,端着刚倒了的洗脸盆进来,眼前便是一亮,“姐儿这身衣裳可真好看!”

    “那可不?”

    宁芳得意的左照右照,还认真拿起自己小首饰盒挑选一番。从祖母宁四娘新送来的珠花里,选了一对颜色鲜亮的桃红色戴上。然后看来看去,到底又从程岳送的小首饰里,挑了对石榴石的小耳坠子戴上了。

    起初,她只觉得这位三舅公送的首饰都挺别致,没有常见的花朵蝴蝶,而是扇子石榴,甚至毛笔蜘蛛这样的东西。可用得久了,却是越看越喜欢,好象什么衣服都能搭,而且不落俗套。

    是以,照着镜子的芳姐儿想,就算这位三舅公日后不当王爷,去当个首饰匠,应该也是不愁饭吃的吧?

    哈哈。

    宁芳被自己的想象逗乐了。而此时已临近京城,被惦念的首饰匠忽地打了个喷嚏。

    这是谁在背后念他?

    大嫂裴氏端了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进来,“三郎不要嫌弃粗糙。好歹今儿过节,喝一碗应应景吧。”

    程岳接过,却在想,那丫头又在弄什么好吃的?

    于是,刚收拾停当正准备出门的宁芳,也打了个喷嚏。

    一报还一报。

    喜鹊忙问,“姑娘这是怎么了?着凉了?”

    宁芳揉揉鼻子,“哪有?就是鼻子突然有些痒,没事!”

    才要出门,画眉却拿了两只一模一样,却一大一小的葫芦荷包出来,微红着脸道,“这是前些日子看姐儿做新衣裳,我悄悄做的。只如今我绣工还不大好,就图个样子喜庆,还望姐儿不要嫌弃。”

    喜鹊顿时牙根泛酸,前些天二姐儿果真给她和赶车的老张一人赏了一双鞋,可是挣了好大脸面。没想到这小妮子不声不响的看在眼里,如今竟也学会来讨好卖乖了。

    宁芳看那荷包精致,十分高兴,“你有心了,做得很好。我还想着今儿回城,要不要再去买几个,这就得了。这些时若有空,你再多做几个,过年时用得着。喜鹊,去把祖母从城里给我捎的珍珠雪蛤养颜膏,也给画眉拿一盒。”

    那只是一钱银子才一盒的好东西,比小丫头寻常抹脸用的油脂可好多了。

    画眉喜笑颜开谢了赏,宁芳拿着新荷包,高高兴兴出门了。

    喜鹊拿了养颜膏塞给画眉,还是忍不住低低刺了一句,“我说你这些日子偷偷摸摸做什么呢!既是给姐儿的,早大方拿出来,又有谁会说你么?”

    然后也等不及画眉回嘴,便翻翻白眼自跟上去了。

    画眉却不跟她斗嘴,只瞧着那核桃大小的一盒的养颜膏,欢喜不已。

    她不象喜鹊是家生子,闯了祸总有爹娘的情份在,所以平常待人总要宽厚些。横竖喜鹊又不是主子,说几句又不会掉块肉,拿到好处就行。

    得了打赏的画眉,自去用心琢磨新荷包。

    而悄悄躲在窗外,听了两个小丫头口角的宁芳却暗笑不已。

    虽然书上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但在调教下人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