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快穿)富贵荣华 >

第84部分

(快穿)富贵荣华-第84部分

小说: (快穿)富贵荣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部尚书有几次还在沈太傅面前炫耀,惹的沈太傅心里直塞塞,好好的才子学生被调到了工部,和那一群工匠共事。
  这样的话他自然不敢在陛下面前说,也就和瞿阁老说一下,顺便抱怨他怎么安排的调令,待在翰林院不是很好吗?
  瞿阁老心中无奈,面上只能笑笑,他总不好说这是陛下亲自安排的吗?即便说了,沈太傅恐怕也不信,陛下向来不插手官员调动,依朝廷程序,由内阁和吏部考察功绩,评选能力,再行调动。
  可以说,当今是这几朝中将朝廷机构的程序能力发挥到了极致的一位皇帝,有功有过,自有功绩簿考察表记录,依规章办事,少有例外。
  至少陛下继位这几年来就一贯如此,皇帝朝臣都省心。
  别说沈太傅会怀疑,瞿阁老也心有疑惑,他也看不清陛下这是看重韩朗,还是不看重了。
  韩朗融入了工部的圈子,更是成为其中受人重视的存在后,也就开始有人给他提供便利,听闻他有心研究一样利民之物,和他同为司丞的蒋略告诉他,陛下的行宫处有各式工坊。
  韩朗大为惊奇,工部需人,怎么会扯到陛下的工坊去?
  蒋略给他解释了一下缘由,陛下继位初期,行事颇为放诞,不愿居于宫中,跑到了宫外前朝修建的别苑,内阁率百官劝阻,陛下反倒更为嚣张肆意,行事也更越礼节,其中就有一项在行宫中建工坊,召集名匠,以制作陛下时不时想出来的新奇玩意。
  前两年,对车架的改造就是经由他们之手,将四轮改为二轮,原本是为了便于陛下出行游玩,但后被大将军梁兴发现适用于长途行军,大大提高了行军运送的速度。
  还有去年风靡京城的竹炭,和兰花笺,也是从行宫中流传出来的。
  可以说,大魏的顶尖工匠,一为工部任官,而在陛下行宫之中。
  蒋略的意思很明显,工部实在分不出什么人了,韩朗若有心,可以试着去求陛下,以往也有过这样的事情,陛下都是很大方的放人。但等做完了事,尚书大人也看重那些工匠的本事,有心留他们在工部任官,结果那些工匠走的比谁都快。
  原因很简单,在陛下的行宫他们虽然是工匠,但待遇比起工部的官员都好多了,多的是机会研究,想要什么材料都有人寻来。
  士农工商,工虽居于商人之下,但随着大魏几朝兴盛,商行漕运,商人也可受荣恩考取功名,有名有利,比他们这些只有几门技术的工匠好多了。
  韩朗听进了蒋略的建议,在工部尚书的默许下,向内阁递折子,最后呈到锦荣行宫的案桌上。
  在等待的几日里,韩朗是坐立不安,心乱如麻,又是急切又是担忧自己行事过快。
  “韩郎。”一道如黄鹂婉转柔亮的女声响起,是韩朗的未婚妻秋意依,也是他恩师秋水书院院长秋重山的独女。
  韩朗见了她,心里稍稍平静了下来,“你怎么来了?”
  秋意依温婉一笑,“我见韩郎中午未用什么饭,所以做了些莲子粥。”
  韩朗有些心疼,接过莲子粥,“你要是做什么,让刘婶去做就好了。”
  听了这话,秋意依心里跟含了蜜似的,谁不羡她有父亲订下的这门婚约,未来的夫君年少有才,前程似锦,待她又好,至今身边也没有别的女子,即便她因为祖母去世,服丧三年,韩郎也愿意等她。
  韩郎喝完了莲子粥后,用手巾擦了擦嘴,便道:“我还是不在家里闲了,去看看护城河道的工程。”
  看着走的这么急的,秋意依有些好笑又好气,今日可还是他的休沐。
  监督护城河道的工部官员见到韩朗也十分惊奇,但韩朗对河道工程的投入,甚至分担工作,也减轻了他们的不少负担,几位工部相熟的官员笑着纷纷道谢了一声。
  韩朗对这个工程的确上心,在他的前世的记忆中,曾经有一朝,就是因为都城易攻难守,甚至发生了皇帝被掳的耻辱,虽然也是那个皇帝不争气,任用奸臣,祸乱朝纲,但也给韩朗留了个警醒,都城的防守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
  大魏太、祖驱逐鞑虏,建立新朝,更是态度强硬将都城设于离边关不远的,有志警戒后代皇室,镇守国门。屈降者枉为黎家子孙。
  韩朗在穿越过来后读到这段史实,更是忍不住心生澎湃,对一生铁血手段的太、祖皇帝更是尊崇,但热情消退后,韩朗的理智告诉他幸好没穿到前朝,开国皇帝虽然铁血强硬,令人震撼,但同样也多疑,律例严苛,处连坐之罪,他在时,朝臣战战兢兢,都担心活不到乞老还乡之时。
  相比起来,现在这位皇帝虽然惫懒放诞了些许,但好在不怎么杀臣子,在不理朝政的情况,使得朝政平稳和谐,又没什么外戚,诸王纷争,为官来也能安心做事。
  虽然不知道以后如何,但韩朗还是愿意珍惜现在的。
  韩朗刚在心里感谢了一声当今天子,天子内监就传诏来了。


第116章 荒唐皇帝
  天子大方的程度超出了韩朗的想象; 他原本只是想借用几名工匠; 再由他找家中的仆役帮忙。没想到陛下恩准他; 可以凭借持诏令调动行宫中的任何工匠,这大大方便了韩朗的行事。
  行宫中,点着熏香的香炉上雾气氤氲; 锦荣就坐在榻上翻看着手上的密折。
  上面记录了韩朗入工部以来的一举一动; 一言一语; 连他的后宅之事也未有漏过。这还是锦荣第一次让缁衣卫监视官员。
  韩朗比她想象的要好,虽不乏有些缺点; 但可以大用。
  锦荣不是把韩朗当做棋子,而是当做了改革者的人选。
  每朝每代寻求变法的人不知凡几,却少了改革者; 可以说这个时代的每个人都是守旧者; 比如他们不会去想后世会是个什么样子,自己现在做的会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
  有人说顺其自然不好吗?尤其在知道了后世何时衰落何时昌盛; 什么样惊天动地的大事会在什么时候发生,就更应该不插手才对,但锦荣却不是这样的人。
  插手去改变了又如何; 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变; 为什么还要拘泥于那些所谓的历史记忆?曾经身为司命天君的锦荣也有不同的想法; 前事可测,后事可改。
  锦荣若收拢了权力,一人掌握大权,的确可以如曾经那般做她想要做的事; 但她却不愿意动摇现在固有的朝廷内阁制度,会改变那是因为它还不够好,不适应这个时代,但事实上,这个制度非常的适应,甚至数百年后,这一制度得到了更大的衍生,变得更为优秀。
  她不会去动摇内阁的制度,那么也就意味着她不会走到台前,去推动这一场变革。
  锦荣需要一个代替的人选,在台前去实现她想要看到的东西,无论是太平盛世,还是其他。
  韩朗只是她看中的人选之一,如果他没有她需要的那么好,缁衣卫也不会再跟在他身边,半保护半监视了。又也许,等到锦荣培养好可以甩手皇位的继承人这十几年里,都找不到合适的人选,那只能说遗憾了。
  失败也没什么可惜的,锦荣会尽力去做她能做的,这也许就是坐在这个位子上所承担的责任吧。
  半年后,工部司丞韩朗献玻璃水泥等物有功,官晋三级,赐银鱼袋。
  就在众人恭喜韩朗春风得意时,又闹出了别的幺蛾子。
  恭王的嫡女嘉怡郡主在一次出外春郊中,看上了韩朗,在差人打听那位清俊文雅公子是风头正劲的韩朗后,就更喜欢了,她以前还读过韩朗的几首词,样貌好,人品又佳,才华横溢,嘉怡郡主觉得这就是她喜欢的夫君人选。
  而韩朗的未婚妻秋意依则被她直接忽略了去,不过一个穷酸书院院长的女儿,嘉怡自信勃勃,韩朗聪明就该知道怎么选。
  然而,正是因为韩朗聪明,他就更不会舍弃秋意依了,莫说两人之间多年来的情分,便是为了不背上负心薄幸的名声,他也断断不能接受嘉怡郡主的好意。
  于是一连几日都是避着嘉怡郡主走,更是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清白。
  为了安秋意依的心,也是为了让嘉怡郡主死心,他将在老家的母亲,还有秋意依的父母接来京城,准备办婚事。
  这一下可气坏了嘉怡郡主,这些天她向韩朗示好的事闹的满京城人尽皆知,结果韩朗还是要娶他那个未婚妻,这让她嘉怡郡主的面子往哪搁。
  她自幼受宠,半点气也受不了,直接求了父王让天子赐婚。圣旨一下,看他韩朗还从不从。
  皇室子嗣单薄,恭王爷也只有这么一个宝贝女儿,起初嘉怡说她看中了韩朗时,恭王也觉得满意,此朝没什么驸马郡马不可入朝为官,能有一个前程似锦的如意佳婿,自然不错。嘉怡想求陛下赐婚一事,就是为了女儿的脸面和心意,他也不可能不听。
  “陛下,恭王求见。”关内侍低头作揖道了一声。
  嘉怡郡主闹得满城风雨的事,行宫这边也不是一点消息都没听到,只是陛下不在意,其他人也不敢多嘴罢了。今日恭王求见,谁也能猜得到为的是什么。
  “让他进来吧。”锦荣闲闲道了一句。
  几位内侍心中暗松了口气,要是陛下真不让恭王进来,以恭王的性子还真做的出在行宫外一哭二闹三上吊。
  哭先帝,闹他们这些宫人,寻死说陛下要逼死他们这些老家伙。
  博阳王的事令宗亲还是隐有不满,虽说博阳王犯的是死罪,但历任皇亲,最坏的境地不过圈禁终身,当今天子年纪不过二十,却能轻易砍了博阳王的头,这不免让他们心生余悸。
  恭王便是这群宗亲中的领头人物,威严甚重,先帝仁厚,待这位堂兄弟极好,因他膝下唯有一女,出生便封了郡主,享公主待遇。
  与先皇相比,当今太子就差多了,可以说完全不鸟他们,年节时赏赐都是依旧例而为,赶上几年崇尚节俭,还减去了不少,更别提什么召见,安抚了。
  朝臣们则对这帮宗亲的待遇表示很淡定,他们一年到头也难得见到皇上几面。但朝臣和皇亲还是不同的,为官尽忠职守,立功建业自有朝廷封赏晋升,皇亲却封无可封,虽贵但无实权,一身荣耀仰仗天子对他们的态度。
  刘内侍猜测着陛下为安抚这帮宗亲,怕是会在此事上偏向宗亲,不是徇私,而是为了大局。和他共事了多年的关内侍也是这么想的,至于受害的又不会是韩朗,天子赐婚,谁也说不出个不是来。
  陛下会让恭王进来,怕也是这么打算吧。
  然而,锦荣再次让他们刷新了对皇帝这个存在的认识。
  “朕堂堂一个天子,又不是什么媒人。”锦荣露出了颇为嫌弃的神情。
  恭王顿时哑了声,他再说下去,难道是要把天子当作媒婆那民间三流的小人物啊。
  “可嘉怡是陛下的堂妹,那韩朗又是陛下的臣子,为他俩指婚乃是天子善意啊。”恭王又拉起了亲情情分。
  谁之锦荣竟理直气壮道:“可朕已经不上朝很久了,嘉怡也没见过几面。”
  恭王忍不住喉咙里含了一口血,旁边的宫人也连忙低下头去,掩住不忍直视的面色,很久不上朝了这真不是什么骄傲的话。
  刘内侍在心里暗道,幸好没让瞿阁老他们听见,否则都得气的少活两年。
  锦荣又道,“韩朗是工部的官员,上有工部尚书,再上有瞿阁老,你找他们好了。”
  这甩锅甩的真是格外顺溜。
  然而,恭王会去找瞿阁老,工部尚书吗?当然不会,一是他自认这是皇家宗亲的事,和朝臣无关,二是他也不敢去找朝廷官员。
  要知道,大魏朝官员,尤其是御史言官,都有一颗蠢蠢欲动想要拳打皇亲国戚的心,这和他们刚为官热血报国的情怀是等同的。
  过去是先帝仁厚,护着宗室皇亲,但现在,自从出了博阳王这么一档子糟心事,朝廷百官盯着皇亲国戚的目光都严了许多。
  只要有一点行差踏错,恐怕就是纷至沓来的言官折子。恭王也就仗着辈分来天子这里来闹一闹了。可惜他却忘了他的这位皇帝侄儿的荒唐性子,皇帝要是耍起赖来,又能奈得他如何。
  恭王一脸苦笑,比之来时更为恭敬地告退了。
  赖在太后宫里撒娇弄痴的嘉怡郡主听闻父王没能讨得赐婚的圣旨,一时惊的半天会回过神来。
  天子派来传话的人还把当时的话又给太后和嘉怡郡主说了一遍,嘉怡郡主实在没想到皇帝堂哥居然真的不给面子,还有这甩锅耍赖的话,哪里有一个皇帝的风范。
  嘉怡郡主也就只敢在心里这么嘀咕,不过没有圣旨,太后的懿旨也一样。
  她一抬头刚想再和吴太后赵太后说几句讨好的话,却见两位太后都仿佛心有灵犀般抚上了额头,叹道:“这年纪大了,就是容易困。”
  “姐姐说的对。”吴太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