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快穿)富贵荣华 >

第169部分

(快穿)富贵荣华-第169部分

小说: (快穿)富贵荣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锦荣可不敢小瞧了能在这条路上来往数十年的商人。
  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也同样觉得楼兰这位新女王很大方,而且对他们也比较优待,其他西域国家还有克扣剥削他们利润的,但在楼兰,尤其是新女王继位后,几乎就没有再发生这种事了。果然还是在楼兰做生意好,无论是来自中东波斯那边,还有中原地方的商人都是这样觉得。
  还别说,锦荣的意思透露给那些商人们没多久,来自中原的商人在有一次经过楼兰时送来了就有数十名工匠,同时送来的还有他们的卖身契。
  原来这些工匠都是商人们家中私有的。
  这些商人们也不在乎工匠们手中的技艺被楼兰学了去,能换得黄金对他们而言就是笔绝好的买卖了。
  那些工匠们大多是卖身于商人家中的,虽然中原的契约在西域这里不成效,但进了沙漠,又是被卖给了女王,怎么可能还逃得出去。
  锦荣倒是真没想到,第一批送来的工匠是这么来的,不禁让人叹服他们的精明。
  但和她想要的结果也差不太多,锦荣也不在意过程如何,在收了那些工匠后,也让人把卖身契都给了他们,也不订立新的在楼兰国有效的契约,整个楼兰国都是她的,若是有人想跑,也能跑得出去。
  还不如好好为她工作,或许能得到她的赦免返回中原,而且女王也只是雇佣他们,教授技艺,给的薪酬也很丰厚。
  工匠们一开始还有些战战兢兢,但得到女王的转述后,反而松了口气。
  除了这里的生活与中原大不相同,气候有些难以适应之外,其他都还好,只能庆幸还有这门手艺,也能混口饭吃。
  这批工匠一来,锦荣安排给他们就是建造水泥房屋,铺就水泥。
  第一次见到水泥,工匠们也纷纷称奇,没想到西域还有这样神奇的东西,哪怕是拿到中原,也是利国利民之物。见识过这些东西后,工匠们有些担心自己可能回不去了。
  好像也只能埋头好好工作了。
  后面的商人送的也不只有工匠,还有坑蒙拐骗来的读书人,也不乏有郁郁不得志的人。这些商人虽然手段多了些,也不敢欺瞒女王,毕竟他们行商还是必须路过楼兰的,所以就是再不济的人都有一些本事。
  锦荣也安排人将他们物尽其用,造纸印刷,教学抄书的,医术针灸的,锻造冶炼,种植农业水利的等等。
  这些人最后也都乖乖留在了楼兰。
  从他们那里,锦荣也了解到了不少关于中原的现状,在经过多年战乱后,那里如今已经统一,太平安定。
  若是以后有机会,说不定也能接触一番。
  楼兰付给那些商人的黄金相当丰厚高昂,但能用钱换得所需要的人才,已是值得的了,而且不仅有变得更为繁荣的商业带来的财富,还有新的经济来源的开辟。
  而锦荣要做的就是把这些财富化为楼兰强盛的国力。
  在西域这样的地方,葡萄成熟期也很短,不过几个月,第一批葡萄酒就酿好了。
  继位来的第一次设宴,便端上了新的葡萄酒,供朝中官员贵族享用。
  众人饮过后,纷纷赞叹不已,西域各国都酿造的葡萄酒,他们都有喝过,可以说这些人眼光挑剔之高,不会因为是女王酿造而虚言赞美。
  而在楼兰绿洲种植的葡萄是沙漠最好的品种,马乳葡萄。
  宴过半晌,席上的贵族官员们几乎都喝得醉醺醺,七倒八歪,都没有精神如同往日喝得乐呵呵地去跳舞弹琴了。
  锦荣瞥了一眼她的王兄善柔王,好像几杯就倒下了。
  “酒量真浅。”锦荣不禁啧啧叹道,
  她端着的酒杯,虽然不是夜光杯,但也是象牙做的酒杯了,色泽艳丽的葡萄酒盛在里面也漂亮极了,难怪那么引人竞相追逐。
  还是分不同烈度酿造吧,锦荣想道。
  在酿造成功后,锦荣就扩大了酿酒工坊的建造规模,并让楼兰百姓学会酿造葡萄酒。
  虽然知道酿造的葡萄酒品质上佳醇厚,获得的利润不会小到哪里去,但没有人能想到西域各国,尤其是中原因为这批为数不多的葡萄酒而引发的疯狂。
  甚至还有商人将这酒卖给了王公贵族,并因此受到封赏的。
  这些售卖葡萄美酒的商人到哪,都迅速成为了受人注目的人物。而当有人问道,这是哪里的葡萄酒时,他们也毫不隐瞒,甚至隐隐自豪地道,“这是楼兰新酿的葡萄酒。”
  也是他们横渡千里黄沙带回来的千金不换的珍品。
  再次来楼兰买葡萄酒的中原商人,还奉承地向女王献上了中原诗人为葡萄酒作的诗,其中赞美溢于言表,文采也是斐然,哪怕是不通中原文化的楼兰官员贵族们也被捧的飘飘然。
  不过赞美归赞美,生意归生意。
  上次那批的葡萄酒卖给这些商人的价格虽然高昂,但比之在中原几乎千金一樽来说,已是廉价了。
  商人们也不会傻得欺瞒女王,反而竞相争价,希望能得到楼兰葡萄酒这块肥肉。
  锦荣也就挑选了几个人品可靠,且头脑聪明信誉度向来高的商人,将葡萄酒卖给他们。楼兰与中原尚未建交,只能靠商旅往来。
  而其他商人也不会太失望,除了葡萄酒,楼兰还酿造了一些其他的酒,虽不比葡萄酒在中原受到的狂热追捧,但也不会差到哪里。
  不到一年的时间,西域乃至中原,都知道了楼兰是盛产葡萄美酒的国度。
  还有楼兰的珍贵药材,瓜果,楼兰不再单纯只是商业往来的交易重镇了。
  作者有话要说:  每日一更么么哒


第225章 古国王女
  锦荣继位第五年的时候; 楼兰的国土已经增加了三分之一,而这部分土地便是举国之力建造出来的绿洲。
  而她的生辰也从未举办过什么盛宴,楼兰国却是延续过去的习惯; 植树造林。
  几乎是自上而下默认了这一节日盛典般,连已经退位养老的太上王也会携王后; 在这一天以身作则,与国民同庆; 种树。
  “过去; 我可想不到楼兰会有这样的一天啊。”太上王望着满目皆绿; 水丰草美的景色,欣慰道。
  锦荣也没想到,在她的影响下; 楼兰居然成了一个全民皆爱种树的国度,但放在沙漠之中来说; 这是个好习惯。
  新的绿洲土地上; 还有楼兰中那些以往从未出现过的蔬菜水果; 各类植物。
  因为绿洲带来的气候改变; 楼兰人能种植的作物越来越多了; 不仅可以供自己食用; 还能卖给其他国家; 西域其他国家可种不了这些东西。
  这五年里的变化,不仅有国土的增加; 还有人口的丰富; 比起将人口视作战斗力; 锦荣更愿意理解为生产力,各行各业都少不了人,大量的建设也需要更多的子民。
  为此,锦荣解除了楼兰国内的奴隶制,以增加生产力。
  楼兰国虽然辉煌,但和西域诸国一样也是存在奴隶制的,只是不算太严重,这也是锦荣继位来第一次比较强硬的政令,即便有些反对,也很快被压下去了。
  毕竟女王此举也是为了楼兰好,奴隶的存在只是为了服侍他的主人,但真正的平民,却是在为国家做出贡献。
  释放奴隶的家庭也会得到一定的补偿,这样就更没有人会阻扰这项政令的推行了。
  那些奴隶大多其实不是楼兰人,而是在商人手中购买的他国人,有的是自愿卖身的,也有的是亡国遗民,沙漠里的流浪人。
  锦荣下令,这些恢复自由身的人,可以留下来成为楼兰子民,若是不愿意的也可以离开楼兰。
  除了少数离开楼兰的,大部分人都心甘情愿留下来当楼兰人,现在西域各国,谁不知道楼兰是沙漠中的乐土,繁荣美丽,能成为楼兰人也是一种荣幸。
  这些新楼兰人也不会没有去处,现在楼兰到处都在建设,很多需要劳力的地方,不愁没有事让他们做。
  进一步解放的还有楼兰妇女,西域女子地位不算低,但还是很多待在家中,照顾丈夫孩子。
  但随着女王任用女官,启用女商人的一系列举措,许多楼兰女子也走出了家门,经营葡萄园,酿酒厂,棉花园,也有进入王宫为女王做事的。
  还有为增加人口,锦荣下令开放户籍政策,若是为楼兰做了一定贡献的外国人,也可以成为楼兰的子民。
  这政令一出,许多来自不如楼兰的国家的人,就纷纷捐献财物或是珍宝,还有的直接种了一片胡杨林,以迁移到楼兰定居。
  这里有着西域最繁荣的商业,最优秀包容的文化,成为西域人向往的地方。
  大量的人口,带来的不仅有财富,还有人才。锦荣还等着一些国家的君王升起警惕心,孤立楼兰,或是宣扬楼兰的劣处等等。
  结果,毫无动静。
  忙着打战依旧忙着打战,赚丝绸之路上的黄金依旧在赚黄金,哦,还有不少国家在向楼兰学习建造沙漠中的绿洲。虽然从过路的商旅口中得知楼兰日新月异的变化,也只是看的有些眼花缭乱,却不是很感兴趣,顶多羡慕眼红了一把楼兰赚钱的本事。
  锦荣想到自己还特地让人甄别了一下迁移的人口中是否有他国探子,不禁叹了口气,自己还真是高看了他们的智商。
  要知道一些从中原‘换’来养做幕僚谋士的人,已经能看出两三分她的险恶用心了。
  虽说险恶,但于楼兰却是有利的。
  锦荣也不得不承认,为了楼兰她真是操碎了心,开辟财路,训练军队,化沙漠为绿洲国土,寻求新资源等等。
  新的能源,也是这五年间最大的惊喜之一,有官员回报,说在楼兰境内西北一块地方发现黑色的块状物,等锦荣过去看时,才发现这东西在中原有另一个名字,煤炭。
  这个时代,更多人还是习惯将煤炭视作生火取暖的物品,但实际上,它能起到的作用更大,水利,军工,制造业,冶炼,锻造、勘探这些方面的建设,如果有煤炭作为能源,建设的进程只会大大加快。
  锦荣也就让底下的官员们在楼兰国境内寻找合适的煤炭资源。
  历经数年,终于发现了已形成了地脉的煤炭山。
  也许运气是真的很眷顾锦荣,因为过路的商旅献上了锦荣寻找已久的马铃薯。而据那商旅为首的商人说,他家族中除了有经营大漠丝绸之路的,也有出海行商的,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被楼兰女王描述过的马铃薯。
  那商人也不是没想过献给中原的皇帝,可是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有何用处,若研究一番恐怕要费上许久的时间,干脆献给楼兰女王了,换得一笔不菲的财宝也不错。
  锦荣也欣赏他的识时务,又不作伪,也照着许诺奖赏了一番,奖赏不薄,但也没有超过商人的期待,那商人心里虽有些惋惜,还是恭敬地告退离开了王宫。
  善柔王看了放在镶金的桌子上的这几个怪东西许久,也没看出什么来,于是忍不住问道,“陛下,这是什么东西?”
  锦荣微微笑了笑,“这东西种下去,足够养活一个西域了。”
  “一个西域?什么,西域。”善柔王瞬间震惊了,他可不会不相信女王的话,再看向这几个怪东西,心中已是上升到了神物。
  锦荣心中感叹道岂止是西域,西域才多少人口,当初她在中原当皇帝的时候,有过马铃薯和杂交水稻这些东西后,就再也不用担心粮食的问题了。
  可惜把绿洲建设的再好,适合种植水稻的地方也甚少,毕竟水稻这东西种植要求更高,如今她吃的大米都是从来自中原的商人那里买的。而再将现在这个时代的水稻进一步培育到产量极高的杂交水稻,也不是个简单的工程,需要大量的实验和从事这方面的人才。
  当初她还真没记过如何培植杂交水稻,只知道大致的方向,然后就扔给了主管农业的官员,让他们去研究了。
  锦荣摇了摇头,有马铃薯已经不错了,也没必要再想不适合的作物。
  她大手一挥,就开设了一片种植马铃薯的农田作为实验场,想要将一样全新的作物推广全国,也得先做出效果来才行。
  种植马铃薯的方法还是按她所知道,切成块茎的马铃薯在黑,黄油沙地播种下去之后,锦荣就没怎么管了,一是已经了然的结果,二是马铃薯这东西对于种植的环境条件要求真不高,生存能力也比较顽强。
  倒是善柔王,因为锦荣那天随口说的话,几乎日日去试验的农田里看。
  他也不傻,知道这不是普通东西,所以锦荣对他说的话,他都闭口不言,从未跟任何人吐露过,包括他的新王妃。
  善柔王成婚了,就在不久前,万众期待下与国内一重臣贵族之女结为夫妻。
  之所以说是万众期待,实在是因为王室人丁凋零,女王的婚事无人敢置喙,更是奉若神明,那么能催婚的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